一种弯管加工内孔防堵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1216发布日期:2019-04-20 04:07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管加工内孔防堵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弯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管加工内孔防堵塞装置。



背景技术:

管类零件在弯曲加工后,难以对弯曲部位内孔进行检测,尤其直径小的管类,容易造成内孔堵塞,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现有弯管类加工情况,一般采用透光或刨切进行内孔检测,以保证内孔穿透无堵塞。当弯位较多的情况下,透光无法对管内堵塞情况进行有效检测,且检测有效性低,而刨切虽检测有效性提高,但只能实施抽检,对产品品质保证的有效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弯管加工内孔防堵塞装置,利用检测芯棒,在管件加工前,先对管件内孔进行贯穿式检测,再进行弯管加工,有效对内孔堵塞进行提前检测,保证产品使用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管加工内孔防堵塞装置,包括:弯管夹模、弯管导模、弯管弯模、弯管防皱块、检测芯棒、推块和待加工管件,所述弯管夹模和弯管导模并排设置,弯管夹模安装在弯管导模的后方,弯管弯模与弯管夹模正对设置,弯管防皱块安装在弯管弯模的一侧且与弯管弯模紧贴设置,所述弯管防皱块与弯管导模正对设置,待加工管件放置在并排设置的弯管夹模、弯管导模以及并排设置的弯管弯模、弯管防皱块之间,检测芯棒设置在待加工管件的正前方,推块设置在检测芯棒的前侧,所述推块可推动检测芯棒插入待加工管件内。

在实际弯管过程中,首先将待加工管件放置在并排设置的弯管夹模、弯管导模以及并排设置的弯管弯模、弯管防皱块之间,然后驱动夹具,使得弯管夹模、弯管导模、弯管弯模和弯管防皱块将待加工管件夹紧,然后通过推块将检测芯棒推入待加工管件的内孔,对待加工管件的内孔进行贯穿式的检测,如果检测芯棒可以贯穿待加工管件的内孔,证明管件符合弯曲的条件,将检测芯棒退出待加工管件的内孔后,则可以通过弯管弯模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弯曲操作,如果检测芯棒不可以贯穿待加工管件的内孔,证明管件不符合弯曲的条件,则需要更换待加工管件。如此一来,可以实现在管件加工前,使用检测芯棒,先对内孔进行贯穿式检测,再进行弯管加工,有效对内孔堵塞进行提前检测,保证产品使用性能。

优选的,所述检测芯棒的外径比待加工管件的内径小0.1-0.5mm,便于推块推动检测芯棒顺利插入待加工管件的内孔,并且检测芯棒的外径比待加工管件的内径不宜小太多,否则,无法检测出待加工管件的内壁上是否有依附物,检测芯棒的外径比待加工管件的内径也不宜小太少,否则容易导致无法插入待加工管件的内孔。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发现,当检测芯棒的外径比待加工管件的内径小0.1-0.5mm时,既可以保证检测芯棒插入待加工管件的内孔,也可以保证检测出待加工管件的内壁上是否有依附物。

优选的,所述弯管弯模与弯管防皱块接触处设置成圆弧形,便于减少弯管弯模移动时与弯管防皱块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弯管防皱块设置成“Z”字形,以提高待加工管件弯曲时的防皱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弯管加工内孔防堵塞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弯管加工内孔防堵塞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实现在弯管加工前,使用检测芯棒,先对内孔进行贯穿式检测,再进行弯管加工,有效对内孔堵塞进行提前检测,保证产品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待加工管件被夹持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待加工管件被夹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芯棒插入待加工管件时的示意图。

图中:1、弯管夹模;2、弯管导模;3、弯管弯模;4、弯管防皱块;5、检测芯棒;6、推块;7、待加工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种弯管加工内孔防堵塞装置。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弯管加工内孔防堵塞装置,包括:弯管夹模1、弯管导模2、弯管弯模3、弯管防皱块4、检测芯棒5、推块6和待加工管件7,所述弯管夹模1和弯管导模2并排设置,弯管夹模1安装在弯管导模2的后方,弯管弯模3与弯管夹模1正对设置,弯管防皱块4安装在弯管弯模3的一侧且与弯管弯模3紧贴设置,所述弯管防皱块4与弯管导模2正对设置,待加工管件7放置在并排设置的弯管夹模1、弯管导模2以及并排设置的弯管弯模3、弯管防皱块4之间,检测芯棒5设置在待加工管件7的正前方,推块6设置在检测芯棒5的前侧,所述推块6可推动检测芯棒5插入待加工管件7内。

在实际弯管过程中,首先将待加工管件7放置在并排设置的弯管夹模1、弯管导模2以及并排设置的弯管弯模3、弯管防皱块4之间,然后驱动夹具,使得弯管夹模1、弯管导模2、弯管弯模3和弯管防皱块4将待加工管件7夹紧,然后通过推块6将检测芯棒5推入待加工管件7的内孔,对待加工管件7的内孔进行贯穿式的检测,如果检测芯棒5可以贯穿待加工管件7的内孔,证明管件符合弯曲的条件,将检测芯棒5退出待加工管件7的内孔后,则可以通过弯管弯模3对待加工管件7进行弯曲操作,如果检测芯棒5不可以贯穿待加工管件7的内孔,证明管件不符合弯曲的条件,则需要更换待加工管件7。如此一来,可以实现在弯管加工前,使用检测芯棒5,先对内孔进行贯穿式检测,再进行弯管加工,有效对内孔堵塞进行提前检测,保证产品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芯棒5的外径比待加工管件7的内径小0.2mm,便于推块6推动检测芯棒5顺利插入待加工管件7的内孔,并且检测芯棒5的外径比待加工管件7的内径不宜小太多,否则,无法检测出待加工管件7的内壁上是否有依附物,检测芯棒5的外径比待加工管件7的内径也不宜小太少,否则容易导致无法插入待加工管件7的内孔。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发现,当检测芯棒5的外径比待加工管件7的内径小0.2mm时,既可以保证检测芯棒5插入待加工管件7的内孔,也可以保证检测出待加工管件7的内壁上是否有依附物。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弯管弯模3与弯管防皱块4接触处设置成圆弧形,便于减少弯管弯模3移动时与弯管防皱块4之间的摩擦力。

参照图1所示,所述弯管防皱块4设置成“Z”字形,以提高待加工管件7弯曲时的防皱效果。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