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拉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9471发布日期:2019-10-13 02:42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带拉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带拉直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带轧制前,需要对钢带进行拉直,以消除钢带表面的凸包和褶皱,目前多采用夹辊拉直或转轮转动带动的方式拉直,由于夹辊或转轮对钢带的作用力不均衡,会出现钢带跑偏;并且,当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停止钢带传送时,由于夹辊或转轮自身的转动惯性,钢带不能立刻停止,会冲击后续的设备,造成后续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带拉直装置,该装置可拉直钢带,并且具有防止钢带跑偏的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钢带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传动轮、压紧轮和机架,所述压紧轮包括上转轮和下转轮,所述上转轮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下转轮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下转轮沿钢带进口一侧设置有两个所述传动轮,所述下转轮沿钢带出口一侧设置一个所述传动轮,多个所述传动轮、所述上转轮和所述下转轮互相平行,钢带出口一侧的所述传动轮与所述压紧轮之间还设置有一防跑偏装置。

进一步,所述防跑偏装置包括支座、挡板、丝杆和转轮,所述支座为两个且间隔垂直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支座之间设置有所述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有手轮,所述丝杆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挡板间设置有所述转轮,所述转轮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松紧所述手轮,所述挡板相互远离或靠近。

进一步,所述传动轮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轮外圆面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表面平整的底板。

进一步,所述上转轮两端连接滑块,所述滑块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机架间连接有压紧丝杆,所述机架具有竖直的导轨,所述压紧丝杆的末端连接有压紧手轮,松紧所述压紧手轮,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移动。

进一步,钢带进口一侧的两个所述传动轮之间还设置有缓冲轮,所述缓冲轮设置在钢带进口侧的两个所述传动轮的下方,并且所述缓冲轮与钢带进口侧的所述传动轮间设置有用于检测钢带有无的传感器。

进一步,多个所述传动轮同步转动。

进一步,所述传动轮两端套有轴承,并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所述缓冲轮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缓冲轮的两端连接有滑座,所述机架具有竖直设置的滑杆,所述滑座套在所述滑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带拉直装置,通过转动的传动轮带动钢带,可对钢带进行拉直;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带拉直装置,设置有防跑偏装置,可在拉直传送过中中,防止钢带跑偏;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带拉直装置设置有压紧轮,压紧轮包括上转轮和下转轮,上转轮滑动设置,当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停止传送钢带时,旋紧压紧手轮,上转轮靠近下转轮,进而可压紧钢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带拉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带拉直装置中防跑偏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传动轮;10-钢带;12-轴承座;13-底板;2-压紧轮;21-上转轮;211-滑块;212-压紧丝杆;213-压紧手轮;22-下转轮;3-机架;4-跑偏装置;41-支座;42-挡板;43-丝杆;44-转轮;45-手轮;5-缓冲轮;50-滑座;52-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带拉直装置,用于钢带10挤出成型的前期的钢带10拉直,包括多个传动轮1、压紧轮2和机架3,压紧轮2包括上转轮21和下转轮22,上转轮21与机架3滑动连接,下转轮22与机架3转动连接,下转轮21沿钢带10进口一侧设置有两个传动轮1,下转轮21沿钢带10出口一侧设置一个传动轮1,多个传动轮1、上转轮21和下转轮22互相平行,钢带10出口一侧的传动轮1与压紧轮2之间还设置有一防跑偏装置4,可以防止在传送过程中钢带10跑偏。

在本实施例中,由图2所示,防跑偏装置4包括支座41、挡板42、丝杆43和转轮44,支座41为两个且间隔垂直固定在机架3上,两个支座41之间设置有丝杆43,丝杆43的一端连接有手轮45,丝杆43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挡板42,挡板42的下端与机架3滑动连接,挡板42间设置有转轮44,转轮44与机架3转动连接,松紧手轮45,挡板42相互靠近。钢带10夹在两个挡板42之间,两个挡板42可以对钢带10传送过程进行导向,防止钢带10跑偏;同时两个挡板间的距离可调,以方便适用不同型号的钢带10,可以通过旋转手轮45来调节挡板距离,调节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轮1固定在机架3上,传动轮1外圆面与机架3之间设有表面平整的底板13,钢带10在底板13与传动轮1间的缝隙穿过,传动轮1转动可以压实钢带10,使钢带10表面的凸包平整,同时传送钢带10。并且,多个传动轮1同步转动,可以使钢带10受力均衡,防止钢带10窜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转轮21两端连接滑块211,滑块211两侧开设有凹槽,滑块211与机架3间连接有压紧丝杆212,机架3具有竖直的导轨,压紧丝杆212的末端连接有压紧手轮213,松紧压紧手轮213,滑块211带动上转轮21沿导轨移动,当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停止传送钢带10时,旋转压紧轮,可以使上转轮靠近下传动轮并锁死钢带10。

在本实施例中,钢带10进口一侧的两个传动轮1之间还设置有缓冲轮5,缓冲轮5设置在钢带10进口侧的两个传动轮1的下方,并且缓冲轮5与钢带10进口侧的传动轮1间设置有用于检测钢带10有无的传感器,设置缓冲轮5在传送过程中起到缓冲钢带10的作用,设置有传感,可以检测钢带10有无。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轮1两端套有轴承,并通过轴承座12固定在机架3上。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轮5与机架3滑动连接,缓冲轮5的两端连接有滑座50,机架具有竖直设置的滑杆52,滑座50套在滑杆52上,以便根据需要调整在缓冲轮5上钢带10的长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