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分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0901发布日期:2019-08-03 17:2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钻孔分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压紧、钻孔、分料、落料的钻孔分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加工圆形工件的圆柱面时,比如在圆柱面上钻孔的加工工艺,现有技术需要一个工位进行送料、一个工位进行夹紧、一个工位进行钻孔、一个工位进行落料。整个加工流程作业下来,需多个工序协同,由于工位太多造成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很低。同时,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也高。

鉴于以上不足,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一次执行自动压紧、钻孔、分料、落料多个工序的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对圆形工件的圆柱面加工时工艺太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钻孔分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钻孔分料机构,包括一钻头和一滑料槽,滑料槽内放置多个圆形待加工工件,钻头通过动力源驱动进行上下运动,上下运动的同时对工件进行分料和钻孔,所述的滑料槽为一长方体,内部开设一条形槽,条形槽内的工件并排放置,条形槽的宽度略大于工件的厚度;所述的钻头包括主轴,连接块,压紧块和挡料块,主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动力源,另一端连接在连接块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连接块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连接一钻针;所述的压紧块与连接块之间设置有两个弹簧,两个弹簧对称设置在压紧块与连接块之间间隙的两侧。

优选地,滑料槽倾斜放置,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优选10°—40°。

优选地,所述钻针贯穿所述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的下部表面设置有二分料齿,二分料齿之间为分料槽,分料槽的宽度和高度尺寸对应于工件进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挡料块连接固定在所述压紧块的侧面上,其整体形状呈L形的框架,并在其底部通过一肋板对其框架进行封闭。

优选地,所述挡料块内部形成框架的宽度,也即肋板的宽度略大于滑料槽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钻孔分料机构只要钻头的上下运动一次即可对一个工件同时进行压紧、钻孔、分料、落料作业,整个结构简单、流畅,且加工效率高。借助滑料槽的倾斜设置,可以将圆形工件滚动下来实现自动上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钻孔分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钻孔分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钻孔分料机构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钻孔分料机构的钻头立体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钻孔分料机构10包括一钻头101和一滑料槽102,滑料槽102内放置多个圆形待加工工件20。钻头101通过动力源(图未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上下运动的同时对工件20进行分料和钻孔。

所述的滑料槽102为一长方体,内部开设一条形槽1021,条形槽1021内的工件20并排放置。所述的工件20为圆柱形工件,待加工部位为工件20的圆柱面,加工要求为钻孔。为便于工件20的上料和落料,条形槽1021的宽度略大于工件20的厚度。多个工件20在放置时,会从条形槽1021的一端上料,另一端落料,为实现可以自动上料和落料,借助工件可以滚动的特性,加工时,滑料槽102可以倾斜放置,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优选10°—40°。

请参阅图3与图4,所述的钻头101包括主轴103,连接块104,压紧块105和挡料块106。主轴10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动力源,另一端连接在连接块104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连接块104的下表面中间位置连接一钻针107。

所述的压紧块105与连接块104之间设置有两个弹簧108,两个弹簧108对称设置在压紧块105与连接块104之间间隙的两侧。同时,借助两个销钉109分别穿过所述连接块104、所述弹簧108、所述压紧块105,将连接块104与压紧块105连接起来,并将弹簧108固定在连接块104与压紧块105之间。

所述钻针107贯穿所述压紧块105,所述压紧块105的下部表面设置有二分料齿1051,二分料齿1051之间为分料槽1052,分料槽1052的宽度和高度尺寸对应于工件20进行设置,以使得与工件20接触时刚好只卡住一个工件20,而隔开两侧的两个工件20。

所述挡料块106连接固定在所述压紧块105的侧面上,其整体形状呈L形的框架,并在其底部通过一肋板1061对其框架进行封闭。所述挡料块106内部形成框架的宽度,也即肋板1061的宽度略大于滑料槽102的厚度,使其在落料的一端框住滑料槽102。

在使用时,首先将通过动力源带动钻头101向下运动到待机位置,此时,连接块104与压紧块105之间的弹簧108处于复位状态,压紧块105悬空在滑料槽102的上方,挡料块106的肋板1061在滑料槽102出料的一端,并略高于滑料槽102的底部可以挡住工件20不让其落料。然后,将待钻孔的圆形工件20一件一件的从滑料槽102的送料端送入,当第一个工件20滑落到钻头101的位置时,动力源开始带动整个钻头101向下运动,通过分料齿1051将第一个工件20卡住。之后,动力源带动钻头101继续向下运动,这时由于压紧块105已经卡住元件,因此连接块104开始压缩弹簧108并带动钻针107向下对工件20进行钻孔。这时,挡料块106也被同时带动向下运动,肋板1061向下运动到滑料槽102底部的下方,不再对元件20进行阻挡,加工好的元件20可以向下落料。最后,当钻好孔之后,动力源开始带动整个钻头101向上运动,压紧块105松开加工好的这个工件20,工件20可以向滑料槽102的出料端滚动,但由于钻头101向下运动的时候带动肋板1061也向上运动挡住这个工件20不能落料而处于待落料的位置上,等下一次钻头101向下运动的时候即可落料,并同时对下一个工件20进行钻孔。如此重复,即可借助钻头101一次一次的上下运动实现自动压紧、钻孔、分料、落料等工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钻孔分料机构10只要钻头101的上下运动一次即可对一个工件20同时进行压紧、钻孔、分料、落料作业,整个结构简单、流畅,且加工效率高。借助滑料槽102的倾斜设置,可以将圆形工件20滚动下来实现自动上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