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柱内板翻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2530发布日期:2019-11-09 00:04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中柱内板翻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翻边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中柱内板翻边模具。



背景技术:

中柱内板:材料为spcc冷轧板,车门分为整体式车门和半开放式两种,半开放式窗框部分从内外板中被分离出来,门内外板只有腰线以下部分,窗框是由几段通过滚压工艺成型的窗导轨或经冲压成型B柱内、外板单品和一些小冲压件拼焊而成的一个总成件,然后窗框总成与门内板在腰线位置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车门,车门关闭后贴着中立柱的这部分主要由内外两块板件焊接起来构成,这一单品即车门内板,俗称B柱内板,主要起加强连接作用。

中柱内板的生产工艺为落料、拉延、修边、整形、冲孔、单总成焊接、门框总成焊接,如图1~图3所示。

现有技术的现状如下:

1、拉延,中间部分按照产品形状R角往下直接拉延出来,如图1所示,R角在图1中标识为R;

2、左右产品连接部分切断;

3、把剪切后平面形状直接翻边到位,如图2所示;

4、冲出产品所有孔,得到所需要的产品;

5、由于内板型面按照B级外观要求控制,所以坯料外围拉延筋需要锁死,保证外侧材料流动量减小,内侧的R1角处材料受到较大的拉力,塑性变形增大,R1角处材料硬化较重,R1角在图1中标识为R1;

6、在第四工程翻边时,此处的R1角产生很大的折痕,不能满足外观要求,需要手工打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柱内板翻边模具,解决翻边折痕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中柱内板翻边模具,包括拉延单元、第一修边单元和翻边单元,所述拉延单元包括拉延凹模和拉延凸模,所述拉延凹模的下端面设有拉延凹腔,拉延凹腔中部设有光滑的拉延凸面,拉延凸模的上端面设有拉延凸块,拉延凸块中部设有与拉延凸面相匹配的拉延凹面,第一修边单元包括第一修边凹模和第一修边凸模,所述翻边单元包括翻边凸模和翻边凹模,所述翻边凸模设有翻边R角凸面,翻边凹模的侧面设有翻边R角凹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延凸面和拉延凹模的连接处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R角的角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延凸面的最低处为弧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侧修边单元,所述侧修边单元包括侧修边上压块、侧修边凹模和侧修边凸模,所述侧修边凹模的内侧面布置有侧修边凹腔和位于侧修边凹腔上侧的侧翻边引导面,侧翻边引导面与水平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侧修边凸模沿着翻边引导面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在延凹腔中部设有光滑的拉延凸面,拉延凸块中部设有与拉延凸面相匹配的拉延凹面,拉延后,第一修边凹模和第一修边凸模将拉延件中部多余分切除,在拉延件中部切除部分外侧形成待翻边部位;对翻边部位进行翻边,通过翻边R角凸面和翻边R角凹面形成所需的R角部,本实用新型减小拉延力,解除翻边折痕问题,取消打磨工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拉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修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翻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拉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修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翻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侧修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4~图7,中柱内板翻边模具,包括拉延单元、第一修边单元和翻边单元,所述拉延单元包括拉延凹模1和拉延凸模2,所述拉延凹模1的下端面设有拉延凹腔,拉延凹腔中部设有光滑的拉延凸面3,拉延凸模2的上端面设有拉延凸块,拉延凸块中部设有与拉延凸面3相匹配的拉延凹1面,第一修边单元包括第一修边凹模5和第一修边凸模4,所述翻边单元包括翻边凸模7和翻边凹模6,所述翻边凸模7设有翻边R角凸面9,翻边R角凸面9外侧还设有翻边凸面,翻边凹模6的侧面设有翻边R角凹面8,翻边R角凹面8外侧设有翻边凹面。所述拉延凸面3和拉延凹模1的连接处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R角的角度。

在纵向截面中,拉延凸面3的斜边与水平面的角度为8~15°。优选地,拉延凸面3的斜边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1°。该拉延凸面3平缓,拉延后,拉延件表面不会产生划痕。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延凸面3的最低处为弧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侧修边单元,所述侧修边单元包括侧修边上压块12、侧修边凹模11和侧修边凸模10,所述侧修边凹模11的内侧面布置有侧修边凹腔和位于侧修边凹腔上侧的侧翻边引导面,侧翻边引导面与水平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侧修边凸模10沿着翻边引导面移动。由于拉延凸面3所形成的拉延件表面比较平缓,翻边凹模6和翻边凸模7的间隙小于一个料厚,翻边末端会产生划痕,故增加侧修边单元,把划痕的位置全部切除。

应用翻边模具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坯料放到拉延单元中,将坯料拉延成中部向下凸起的拉延件,拉延凸面3和拉延凹模1在拉延件上形成第一夹角;

2)第一修边凹模5和第一修边凸模4将拉延件中部多余分切除,在拉延件中部切除部分外侧形成待翻边部位;

3)对翻边部位进行翻边,翻边时,需要通过翻边压块增大压料力,保证翻边时稳定性,通过翻边R角凸面9和翻边,R角凹面形成所需的R角部,在翻边后,翻边面反弹较大,在翻边凸模7和翻边凹模6做回弹补偿,即通过翻边凹面和翻边凸面之间做回弹补偿;

4)为了将翻边后带划痕的部位去掉,侧修边凸模10沿着翻边引导面移动后,将翻边部位多余的部位切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边引导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10°。优选地,翻边引导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5°。该角度冲切出来的零件,不影响后续中柱内板的安装。

为了提高拉延的稳定性,一般设有拉延工艺补充面,在拉延完成后需要将其去掉。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修边单元将拉延件外沿的拉延工艺补充面切掉。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