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冲压机的整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6702发布日期:2019-12-03 18:5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冲压机的整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材冲压机的整平结构。



背景技术:

五金行业中,经常要对钢板进行裁切,而目前的薄钢板通常绕成钢卷,因此常常需要用到配套的钢卷上料、开卷、整平、剪切的设备。而为了加快生产工艺自动化,提升工作效率,现有的五金板材冲压行业,使用开卷整平剪切送料一体机,是精密冲压行业自动化不可缺少的设备。

而目前的一体机常常存在整平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材冲压机的整平结构,利用整平轮组等结构提升对板材的整平效果,从而提升产品良品率。其具体技术特征如下:

一种板材冲压机的整平结构,包括整平架,所述整平架一侧设有进料滚筒臂,整平架内设有整平轮组;

整平架还包括升降电机、升降台,升降电机设置在整平架前后,升降电机上设升降台,升降台上靠近进料滚筒臂一侧设有整平进料口,升降台远离进料滚筒臂的另一侧设有整平出料口,整平进料口左右两侧装设有前墙板,前墙板上部内侧设有上墙板,整平轮组包括上整平轮和下整平轮,前墙板下部内侧设下整平轮,下整平轮与前墙板转动连接,上墙板下部内侧设上整平轮,上整平轮与上墙板转动连接,上墙板内靠近整平进料口设有进料偏心轴和放松偏心轴,进料偏心轴设在放松偏心轴下方,放松偏心轴连接放松气缸,整平轮组靠近整平出料口的一侧设有出料滚筒结构,升降台靠近整平进料口的一侧设有进料滚筒架,进料滚筒架上设有进料滚筒臂,进料滚筒臂与进料滚筒架转动连接,进料滚筒臂呈“c”型,进料滚筒臂上端设有进料滚筒,进料滚筒与进料滚筒臂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出料滚筒结构包括出料上滚筒和出料下滚筒,出料下滚筒设在出料上滚筒下方,出料下滚筒连接伺服出料电机,出料上滚筒连接有提升气缸;

所述上整平轮上方和下整平轮下方设有加力结构,所述加力结构包括上加力座、下加力座,上加力座设置在上整平轮上方,上加力座上设有上加力轴承,上加力轴承抵触上整平轮,上加力座通过上加力轴承连接上整平轮,上加力轴承设置在上加力座与上整平轮之间;

上加力座上方设有上加力杆,上加力座安装在上加力杆上,上加力杆上方设有上加力板,上加力杆安装在上加力板上,上加力板安装在上墙板内侧;

下加力座设置在下整平轮下方,下加力座与下整平轮之间设有下加力轴承,下加力座上设有下加力轴承,下加力轴承抵触下整平轮,下加力座通过下加力轴承连接下整平轮;下加力座下方设有下加力杆,下加力座安装在下加力杆上,下加力杆下方设有下加力板,下加力杆安装在下加力板上,所述下加力板安装在升降台上。

进一步的,前墙板外侧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侧面设有进料调节手轮,所述上墙板内侧设有偏心轴连接板,进料调节手轮连接偏心轴连接板,进料偏心轴和放松偏心轴安装在偏心轴连接板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整平架上设置升降台和安装特定结构的前墙板和上墙板,再设置上下对应的整平轮组,并采用进、出料滚筒结构提升对进出整平结构的板材的一致性,避免板材出现褶皱,从而最终提升对板材的制备精度和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

整平架46,整平轮组48,升降电机49,升降台50,前墙板51,上墙板52,上整平轮53,下整平轮54,进料偏心轴55,放松偏心轴56,放松气缸57,出料滚筒结构58,进料滚筒架59,进料滚筒臂60,进料滚筒61,出料上滚筒62,出料下滚筒63,伺服出料电机64,提升气缸65,加力结构66,上加力座67,上加力杆68,上加力板69,下加力座70,下加力杆71,下加力板72,外壳84,进料调节手轮91,上加力轴承94,下加力轴承95,偏心轴连接板96,整平进料口97,整平出料口98。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附图,本实施例是一种板材冲压机的整平结构,板材冲压一体机通常用于五金板材的开卷整平剪切一体化工序,本实施例一种板材冲压机的整平结构,用于将板材整平,包括整平架46,整平架46一侧设有进料滚筒臂60,,整平架46内设有整平轮组48。

该整平架46还包括升降电机49、升降台50,升降电机49设置在整平架46前后,升降电机49上设升降台50,升降电机49可调节升降台50高度,升降台50上靠近进料滚筒臂60一侧设有整平进料口97,升降台50远离进料滚筒臂60的另一侧设有整平出料口98。

在整平进料口97左右两侧装设有前墙板51,前墙板51上部内侧设有上墙板52。上述的整平轮组48包括上整平轮53和下整平轮54,前墙板51下部内侧设下整平轮54,下整平轮54与前墙板51转动连接,上墙板下部内侧设上整平轮53,上整平轮53与上墙板转动连接,可采用可上下调节的上墙板配合前墙板51,以对应不同厚度的板材,上墙板内侧靠近整平进料口97设有进料偏心轴55和放松偏心轴56,进料偏心轴55设在放松偏心轴56下方,放松偏心轴56连接放松气缸57,调节放松气缸57可调节放松偏心轴56可调节进料的板材绷紧度,上墙板内侧靠近整平出料口98设有出料偏心轮,整平轮组48靠近整平出料口98的一侧设有出料滚筒结构58,升降台50靠近整平进料口97的一侧设有进料滚筒架59,进料滚筒架59上设有进料滚筒臂60,进料滚筒臂60与进料滚筒架59转动连接,进料滚筒臂60呈“c”型,进料滚筒臂60上端设有进料滚筒61,进料滚筒61与进料滚筒臂60转动连接,用以压实板材,避免板材在进料过程中位置偏移。

本实施例中,出料滚筒结构58包括出料上滚筒62和出料下滚筒63,出料下滚筒63设在出料上滚筒62下方,出料下滚筒63连接伺服出料电机64,出料上滚筒62靠近整平出料口98的一端连接有提升气缸65,提升气缸65调节出料滚筒结构58高度,也具有调整板材绷紧度的效果。

本实施例在上整平轮53上方和下整平轮54下方设有加力结构66,提高整平轮组48整平效果,加力结构66包括上加力座67、下加力座70,上加力座67设置在上整平轮53上方,上加力座67上设有上加力轴承94,上加力轴承94抵触上整平轮53,上加力座67通过上加力轴承94连接上整平轮53,上加力轴承94设置在上加力座67与上整平轮53之间;

上加力座67上方设有上加力杆68,上加力座67安装在上加力杆68上,上加力杆68上方设有上加力板69,上加力杆68安装在上加力板69上,上加力板69安装在上墙板内侧;

下加力座70设置在下整平轮54下方,下加力座70与下整平轮54之间设有下加力轴承95,下加力座70上设有下加力轴承95,下加力轴承95抵触下整平轮54,下加力座70通过下加力轴承95连接下整平轮54;下加力座70下方设有下加力杆71,下加力座70安装在下加力杆71上,下加力杆71下方设有下加力板72,下加力杆71安装在下加力板72上,下加力板72安装在升降台50上。

为提升操控简便性,在本实施例在前墙板51外侧设有外壳84,该外壳84侧面设有进料调节手轮91,上墙板52内侧设有偏心轴连接板96,进料调节手轮91连接偏心轴连接板96,进料偏心轴55和放松偏心轴56安装在偏心轴连接板96内侧,调节进料调节手轮91时,会调节偏心轴连接板96的上下位置,从而调节进料偏心轴55和放松偏心轴56的上下位置,以适应不同强度的板材。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