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边部毛刺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9262发布日期:2019-05-11 00:3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带边部毛刺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外壳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带边部毛刺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能够进行扩散退火生产预镀镍电池外壳材料的厂家仅有几家,其生产工艺为电池用钢带分剪——连续预镀镍——罩式扩散退火——精整——镀镍带分剪——供给下道电池壳冲制工序。此工艺较后镀镍方式生产的电池壳性能更优异、更环保,是国际上通用做法。

但在采用此工艺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此工艺在钢带分剪时边缘总是存在大小不一的毛刺,在连续预镀镍时,毛刺同时镀上镍层,致使边缘毛刺处更厚,虽经连续预镀镍生产线收卷时用错边收卷的方法不出现边部凸起现象,但至下一道工序高温扩散退火后,边部毛刺处的镍层就会出现粘结现象,至精整工序开卷时,因边部粘结导致开卷不正常,粘结严重的容易撕破报废,导至成品率下降,粘结程度随着毛刺的大小成正比。由于预镀镍带退火后边部的粘结,导致精整时速度很低,只有正常速度的十分之一,严重影响精整机的工作效率。成品率的下降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导致此产品成本大幅升高,基本没有利润。由于钢带分剪时毛刺不可避免(正常毛刺在0.03mm左右),造成扩散退火后边部粘结。

所以,现急需在连续预镀镍生产线上加装钢带毛刺去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带边部毛刺去除装置,解决钢带分剪时边部出现毛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钢带边部毛刺去除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台上用于穿过钢带的两个定位装置,两个所述定位装置沿钢带行进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定位装置之间设置有压边装置,所述压边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台两侧的底座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通过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装置左右驱动,两个移动座的相向一侧均可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组上压轮和下压轮,所述上压轮与下压轮上下配合;所述上压轮与下压轮的外轮廓均为锥形,上压轮与下压轮的锥面之间夹角为10°-15°;机台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感应钢带位置的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为对应侧的驱动装置提供感应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通过螺纹螺杆机构带动所述移动座移动,机台上设置有纠偏控制器,所述光电开关将信号传输给所述纠偏控制器,纠偏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动作。

再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底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机台上,机台两侧均设置有分别作用在两个底座上的行程微调机构,所述行程微调机构将底座向中间驱动。

再进一步的,所述上压轮与下压轮的锥面之间夹角为12°。

再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台两侧的支撑架、可转动地架设在所述支撑架上的上定位辊和下定位辊。

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方设置有驱动所述上定位辊上下运动的气缸。

再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上压轮和下压轮。

再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移动座上的下压轮一一同轴对应,相对应的下压轮之间固定有托辊。

再进一步的,所述托辊、上定位辊和下定位辊的材质为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前后两个定位装置,使钢带在除毛刺过程中板型不再受到破坏;通过光电开关感应钢带位置,作为驱动装置驱动上、下压轮的左右位置的依据,适应钢带跑偏,确保钢带边部带毛刺处2mm进入上、下压轮进行去毛刺;上、下压轮的锥形设计形成的夹角,确保钢带边部毛刺去除,且不破坏钢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带边部毛刺去除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钢带边部毛刺去除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压轮与下压轮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台;2、钢带;3、定位装置;301、支撑架;302、上定位辊;303、下定位辊;304、气缸;4、压边装置;401、底座;402、移动座;403、下压轮;404、托辊;405、驱动装置;406、上压轮;407、光电开关;408、纠偏控制器;409、行程微调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钢带边部毛刺去除装置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安装在机台1上用于穿过钢带2的两个定位装置3,两个所述定位装置3沿钢带2行进方向上间隔设置,使钢带依次通过两个定位装置,将钢带保持在一个水平位置,使钢带在除毛刺过程中板型不再受到破坏。具体地,所述定位装置3包括焊接在机台1两侧的支撑架301,支撑架上通过轴承座可转动地架设有上定位辊302和下定位辊303,固定上定位辊的轴承座在支撑架上能够上下移动,支撑架顶端安装有气缸304用于驱动上定位辊上下运动,调节上定位辊对钢带的压力,使两个定位装置之间的钢带拉紧,防止在去除毛刺时变形。其中气缸调节上定位辊上下运动及气缸由气站驱动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两个所述定位装置3之间安装有压边装置4,所述压边装置4包括通过滑道滑轨安装在机台1两侧的底座401和通过滑道滑轨安装在所述底座401上的移动座402。两个所述移动座402的相向一侧均可转动地安装有两个下压轮403和两个上压轮406,两个移动座402上的下压轮403一一同轴对应,相对应的下压轮403之间固定有托辊404。同一个移动座上的上压轮和下压轮上下配合,对经过的钢带进行压边。当两侧相对的两组上、下压轮对钢带的两侧进行去除毛刺时,会产生向中间挤压的力,有托辊在下面托住钢带,防止钢带变形。所述移动座402通过安装在底座401上的驱动装置405向中间驱动,适应钢带跑偏时,快速调整压轮位置,保证压边准确度,确保钢带的左右两侧有2mm的距离被上、下压轮压紧。所述上压轮406与下压轮403的外轮廓均为锥形,上压轮406与下压轮403的锥面之间夹角为12°,倾斜的作用力与直接的上下作用力不同,不改变钢带原有的性能,确保钢带边部毛刺去除,且不破坏钢带,使毛刺高度由原来的0.03mm左右,经过上、下压轮修边后毛刺高度小于0.005mm,完全符合本工艺要求,经连续预镀镍、退火后不再出现边部粘结现象。本具体实施例的前后两组上、下压轮,经过双重去除,保证去除毛刺完全、彻底。机台1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感应钢带2位置的光电开关407,所述驱动装置405为步进电机通过螺纹螺杆机构带动所述移动座移动,即步进电机带动螺杆转动,在移动座上固定具有内螺纹的螺套,步进电机带动螺杆正反转动,从而驱动螺套带动移动座左右移动,在此不再赘述。机台1上设置有纠偏控制器408,所述光电开关407将信号传输给所述纠偏控制器408,纠偏控制器为plc控制器,纠偏控制器408控制步进电机动作。当一侧的光电开关探测到钢带位置发生变化时,光电开关将电信号传递给纠偏控制器,纠偏控制器控制相应侧的步进电机动作,使移动座上的上压轮和下压轮左右移动,适应钢带的位置变化。

机台1两侧均安装有分别作用在两个底座401上的行程微调机构409,所述行程微调机构409将底座向中间驱动。

使用时,钢带先经过机台上三个导辊进入第一个定位装置的上、下定位辊之间;再手动对一侧行程微调机构进行宽度微调,确保钢带边部带毛刺处2mm进入上、下压轮进行去毛刺,另一侧同理进行调整;前后两组上、下压轮确保钢带边部毛刺更小;钢带经过二次压轮修边后进入第二个定位装置的上定位辊和下定位辊,最后出机台上的后导辊进入机组。

除上述技术特征之外,所述托辊404、上定位辊302和下定位辊303的材质为橡胶,保证钢带表面不出现划伤现象。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