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装置和电极丝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01880发布日期:2019-07-06 11:2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拉丝装置和电极丝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切割丝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极丝的拉丝装置,以及使用该拉丝装置的电极丝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火花线切割机(简称wedm),属电加工范畴,是由前苏联拉扎联科夫妇研究开关触点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现象和原因时,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以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氧化而被腐蚀掉,从而开创和发明了电火花加工方法。电火花线切割机按走丝速度可分为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俗称“快走丝”)、低速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俗称“慢走丝”)和立式自旋转电火花线切割机三类。慢走丝,也叫低速走丝,是利用连续移动的细金属丝(称为电极丝,一般为铜丝)作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产生6000度以上高温,蚀除金属、切割成工件的一种数控加工机床。慢走丝加工原理是在线电极与工件之间存在的有缝间隙,持续放电去除金属的现象。由于慢走丝线切割机是采取线电极连续供丝的方式,即线电极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加工,因此即使线电极发生损耗,也能连续地予以补充,故能提高零件加工精度。慢走丝线切割机所加工的工件表面粗糙度通常可达到ra=0.8μm及以上,且慢走丝线切割机的圆度误差、直线误差和尺寸误差都较快走丝线切割机好很多,所以在加工高精度零件时,慢走丝线切割机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慢走丝常采用铜丝作为电极丝,而铜杆在拉丝机上拉拔过程中,会发生硬化、变脆,为恢复铜丝的塑性、保持良好的电气性能,需要对拉拔后的丝材进行退火处理(热处理)。常见的退火方法有:退火炉退火、热管式退火、接触式电刷传输大电流退火和感应式退火等方式。传统设备加工得到的慢走丝铜丝,会因单丝在塔轮上的卷绕产生侧向的卷曲效果,使得最终得到的电极丝垂直度不佳、表面性能下降、寿命降低,并不能非常好地适应日益严苛的加工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并且可以明显提高成品电极丝垂直度、表面质量等性能的拉丝装置,以及使用该拉丝装置进行拉丝的电极丝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极丝的拉丝装置,其包括机架和拉丝机构,机架主要用于对拉丝装置整体上的承载,拉丝机构用于将待拉拔的铜杆/铜丝(即原料单丝)拉制成具有更小截面积的单丝。所述拉丝装置还包括:拉拔调直机构,其对拉丝机构拉制后的单丝调直后进一步拉拔;和,定速机构,其对拉丝装置输出的单丝最终调直,并具有定径定速的作用;单丝依次穿过拉丝机构、拉拔调直机构和定速机构后引出。在该的拉丝装置中,待拉制的铜丝/铜杆开始具有较大的截面积,其首先经过拉丝机构的若干次拉制后形成较之前更细的铜丝/铜杆,之后再经过拉拔调直机构的进一步拉制(一次或多次)最终形成具有所需截面积的成品铜丝,并最终由定速机构引出以进行后续的退火和冷却处理形成成品电极丝;在整个过程中,铜杆/铜丝是连续贯穿各个机构的,其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而只是直径(截面积)和运行线速度有所区别,为方便表述,将不同阶段的铜丝统一称为“单丝”。优选地,所述拉丝机构包括若干个塔轮组,每个塔轮组包括上下竖直排列的上塔轮和下塔轮以及设置于两塔轮之间的拉丝模座,相邻塔轮组间首尾相对应地设置。单丝在下、下塔轮之间由小轮圈向大轮圈依次穿设,而各轮圈的角速度是相同但直径是不同的,因此导致各轮圈的线速度是递增的,从而对单丝产生拉力,使得其经过拉丝模时被拉制成只有更小截面积、更长长度(对于单丝而言,体积基本不变,只是变细变长)。优选地,所述拉拔调直机构包括若干拉拔单元,所述拉拔单元包括拉拔轮和拉拔模座,单丝穿过拉拔模座后沿拉拔轮绕整数圈后引出;一般为一圈或两圈,更多圈数不推荐。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拉拔单元的数量从而调节拉拔单元的长度,以对单丝的垂直度和表面微观形状进行调整。最佳地,所述拉拔轮和拉拔模座被配置为使得设置于拉拔模座上的拉拔模中心与拉拔轮最高点相匹配,从而使得单丝在由拉拔模至拉拔轮以及由拉拔轮至下一拉拔模处于同一直线上。对于铜丝而言,由四组拉拔单元组成拉拔调直机构是最为合适的。进一步地,所述拉拔模座是可调节的,其包括固定座和调节座,调节座一侧设有凸面部,固定座上相应地设有凹面部,以使得调节座与固定座的配合角度可调节;并且,调节座经由螺丝等固定机构与固定座相固接。固定座是固接于机架上的,调节座供拉拔模固定,待将拉拔模固接于调节座上后,调节调节座相对于固定座的位置,以使得拉拔模与单丝行进方向垂直(即拉拔模只在单丝行进方向施加作用力使其变细,而不会在其周长上施加力而导致其卷曲)。优选地,所述定速机构包括出口模座、第一定速轮、第二定速轮和分线轮,所述第一定速轮、第二定速轮和分线轮呈三角形设置,单丝穿过出口模座后按第二定速轮、第一定速轮、分线轮的方向卷绕整数圈后自分线轮引出。优选地,所述拉丝机构包括第一塔轮组和第二塔轮组,第一塔轮组和第二塔轮组首尾相对应地设置。对于电极丝而言,两组塔轮组即可满足需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塔轮组和第二塔轮组相互独立地连接至电机输出端,拉拔调直机构和定速机构与第二塔轮组传动连接。将两塔组独立地连接至电机输出端,可以降低对传动皮带的要求,使用更为经济的扁平皮带进行传动;并且,独立传动也可以更方便地对两塔轮组的速比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所述拉丝机构还包括变速机构,第一塔轮组经由变速机构与电机输出端相连接;变速机构包括轴承座和皮带轮组,从而进一步方便速比的调节。优选地,所述拉拔轮包括沟槽,即其宽度明显宽于单丝直径,从而使得对拉拔模座进行调节时,单丝可以相应地在沟槽内进行相应地调节,最终使用单丝在拉拔单元内以尽可能直的方式行进。一般而言,沟槽应具有5-15mm的有效宽度(指用于空腔单丝的宽度)。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单丝的直径变化按以下参数配置(单位mm):1.2-1.121-1.025-0.937-0.857-0.785-0.718-0.657-0.601-0.550-0.504-0.461-0.422-0.386-0.354-0.324-0.297-0.272-0.25;在另一些情况下则可以为:1.2-1.149-1.053-0.965-0.884-0.810-0.742-0.680-0.623-0.571-0.523-0.479-0.439-0.402-0.368-0.337-0.309-0.283-0.259-0.237-0.217-0.20。由此可见,本该拉丝装置,通过传动速度比和模具尺寸的匹配配置,可以由将初始单丝拉制成不同规格的最终成品电极丝;相对于传统工艺或设备,其电极丝的垂直度和表面质量有明显提升。一种拉丝机,其包括拉丝装置、退火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拉丝装置采用如上述任一项的拉丝装置;铜杆/铜丝(即原始单丝)依次经拉丝装置、退火装置和冷却装置后得到成品电极丝。一种电极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拉丝装置,使其包括机架、拉丝机构和拉拔调直机构,机架主要用于对拉丝装置整体上的承载,拉丝机构用于将待拉拔的铜杆/铜丝(即原料单丝)拉制成具有更小截面积的单丝,拉拔调直机构对拉丝机构拉制后的单丝进行进一步的拉拔和调直;配置拉丝机构,使其包括若干个塔轮组,每个塔轮组包括上下竖直排列的上塔轮和下塔轮以及设置于两塔轮之间的拉丝模座,相邻塔轮组间首尾相对应地设置;单丝在下、下塔轮之间由小轮圈向大轮圈依次穿设,而各轮圈的角速度是相同但直径是不同的,因此导致各轮圈的线速度是递增的,从而对单丝产生拉力,使得其经过拉丝模时被拉制成只有更小截面积、更长长度(对于单丝而言,体积基本不变,只是变细变长)。配置拉拔调直机构,使其包括若干拉拔单元,每一拉拔单元包括拉拔轮和拉拔模座;单丝穿过拉拔模座后沿拉拔轮绕整数圈后引出;一般为一圈或两圈,更多圈数不推荐。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拉拔单元的数量从而调节拉拔单元的长度,以对单丝的直度和表面微观形状进行调整。最佳地,所述拉拔轮和拉拔模座被配置为使得设置于拉拔模座上的拉拔模中心与拉拔轮最高点相匹配,从而使得单丝在由拉拔模至拉拔轮以及由拉拔轮至下一拉拔模处于同一直线上。对于铜丝而言,由四组拉拔单元组成拉拔调直机构是最为合适的。配置单丝(其定义与上述装置相同),使其依次穿过拉丝机构、拉拔调直机构和定速机构后引出;根据传动速比配置模具,并按上述要求进行拉丝,并通过垫处理得到成品电极丝。优选地,所述拉拔模座被配置为可调节的,使其包括固定座和调节座,调节座一侧设有凸面部,固定座上相应地设有凹面部,以使得调节座与固定座的配合角度可调节;调节座经由螺丝等固定机构与固定座相固接。固定座是固接于机架上的,调节座供拉拔模固定,待将拉拔模固接于调节座上后,调节调节座相对于固定座的位置,以使得拉拔模与单丝行进方向垂直(即拉拔模只在单丝行进方向施加作用力使其变细,而不会在其周长上施加力而导致其卷曲)。优选地,所述拉丝机构被配置为包括第一塔轮组和第二塔轮组,第一塔轮组和第二塔轮组首尾相对应地设置(对于电极丝而言,两组塔轮组即可满足需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塔轮组和第二塔轮组被配置为相互独立地连接至电机输出端,拉拔调直机构和定速机构与第二塔轮组传动连接;将两塔组配置为独立地连接至电机输出端,可以降低对传动皮带的要求,使用更为经济的扁平皮带进行传动;并且,独立传动也可以更方便地对两塔轮组的速比进行调节。与此同时,所述拉丝机构还被配置为包括变速机构,第一塔轮组经由变速机构与电机输出端相连接;变速机构包括轴承座和皮带轮组,从而进一步方便速比的调节。优选地,所述拉丝装置还被配置为使其包括定速机构,以对拉丝装置输出的单丝的线速度进行定速;定速机构包括出口模座、第一定速轮、第二定速轮和分线轮,所述第一定速轮、第二定速轮和分线轮呈三角形设置,单丝穿过出口模座后按第二定速轮、第一定速轮、分线轮的方向卷绕整数圈后自分线轮引出。进一步地,所述拉拔轮包括沟槽,即其宽度明显宽于单丝直径,从而使得对拉拔模座进行调节时,单丝可以相应地在沟槽内进行相应地调节,最终使用单丝在拉拔单元内以尽可能直的方式行进。一般而言,沟槽应具有5-15mm的有效宽度(指用于空腔单丝的宽度)。本发明的拉丝装置可适用于所有具有垂直度要求的单丝拉制工艺,如慢走丝铜丝、金刚线母线等,其首先由拉丝装置对于单丝进行初步的拉制,使得单丝尺寸基本符合要求,再通过可调节的拉拔单元进行进一步的拉拔,以在进一步拉细单丝直径的同时,在拉拔过程中对于单丝行进方向进行调节,使得其在同一平面内完成若干次拉拔,消除塔轮拉制过程中由于轮道切换带来的单丝卷绕的问题;并最终通过定速机构定速引出,从而完成拉丝作业。该拉丝装置所制得的电极丝,表面更为规整,并且基本无卷曲。而本发明的电极丝制备方法,经过使用上述任一的拉丝装置,并对其具体的制备工艺进行配置,使得最终得到的电极丝无卷曲、表面规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拉丝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是图1实施例机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实施例档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图1实施例拉丝装置主要功能部件的正面连接结构示意图,以更多显示拉丝部件的主要结构和配合关系;图5b是图5a的后视图,以更多显示传动连接关系;图5c是图5a中单个拉拔单元的放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a的俯视图,以清楚显示各主要拉丝部件的配合关系;图7a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的拉拔模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b是图7a可调节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c是图7a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从而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发明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发明,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一种拉丝装置,包括机架100、拉丝机构200、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所述机架100用于对拉丝装置整体上的承载,拉丝机构200用于将待拉拔的铜杆/铜丝(即原始单丝)一次或分次拉丝形成具有更小截面积、更长的单丝,拉拔调直机构300用于对拉丝后的单丝进行进一步的拉拔;单丝依次穿过拉丝机构200、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后自拉丝装置引出以完成拉丝作业。机架100前端面处设有第一容腔101和第二容腔102,后端面处则设有第三容腔103;拉丝机构200、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的前端和后端附近均设有轴承,机架100的前、后端面上相应地设有若干轴承固定孔,以使得拉丝机构200、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被固定于机架100上。如图1、2所示,拉丝机械200和拉拔调直机构300的前端设置于第一容腔101中,定速机构400的前端则设置于第二容腔102中,拉丝机构200、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的后端均设置于第三容腔103内;第一容腔101处还设有挡水板120,以使得第一容腔101形成可容纳水等冷却润滑介质的腔体,而拉丝机构200、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的传动则均在第三容腔103内完成。所述挡水板120由驱动轴121、电机122、导轨123、升降板124、齿轮125以及齿条126组成,驱动轴121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00上,其一端连接至电机122的输出端以使得电机122可驱动其转动;导轨123设置于机架100上,升降板124活动配合于导轨123上,齿条126固设于升降板124上,而齿轮125则设置于驱动轴121上;使得升降板124可在电机122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容腔101。所述拉丝机构200包括两个塔轮组200a,即第一塔轮组210和第二塔轮组220,每个塔轮组包括上下竖直排列的上塔轮201和下塔轮202以及设置于两塔轮之间用于供拉丝模(图中未示出)设置的拉丝模座203,第一塔轮单元210与第二塔轮单元220首尾相对应地设置,即第一塔轮单元210的最后一轮圈与第二塔轮单元220的第一轮圈处于同一平面上(即使得单丝以直线或近乎直线的方式走线切换塔轮组)。所述拉拔调直机构300包括四组独立可调的拉拔单元300a,每一拉拔单元均包括拉拔轮310和用于供拉拔模(图中未示出)设置的拉拔模座320,单丝穿过拉拔模座320后沿拉拔轮310绕整数圈后引出。更佳地,所述拉拔模座320是可调节的,即其包括固定座321和调节座322,调节座322固接于机架100上,其一侧设有凸面部3221,而固定座321用于供拉拔模固设,其上相应地设有凹面部3211,使得调节座322与固定座321的配合角度可调节。最佳地,所述拉拔轮310包括沟槽311。最佳地,所述固定座321进一步由与机架100相固接的基座321a和设置于基座321a上的可调节固定座321b,同时,凹面部3211设置于可调节固定座321b上;也就是说,基座321a是统一的,而调节座322和可调节固定座321b配合形成了易于更换的调节单元。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塔轮组210和第二塔轮组220相互独立地连接至电机110输出端,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与第二塔轮组220传动连接;即,第一塔轮单元210经由第一传动皮带241连接至电机110的输出端,第二塔轮单元220经由第二传动皮带242连接至电机110的输出端(第一传动皮带241和第二传动皮带242均为扁平皮带),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经由若干传动皮带(如图中所示,但未标号)与第二塔轮组220传动连接;并且,电机110的输出端上设有分离或一体成型的第一皮带轮111和第二皮带轮112,第一皮带轮111和第二皮带轮112的外径可以是相同或不同。最佳地,为进一步便于调节第一塔轮单元210和第二塔轮单元220的速比,所述拉丝机构200还包括变速机构230,第一塔轮组210经由变速机构230与电机输出端相连接;变速机构230包括轴承座231和皮带轮组232,轴承座231设置于机架100内,皮带轮组232包括分离或一体成型的两皮带轮2321、2322,皮带轮2321、2322的外径相同或不同,皮带轮2321、2322分别经由两皮带传动连接至第一皮带轮111和第一塔轮组2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速机构400包括出口模座410、第一定速轮420、第二定速轮430和分线轮440,所述第一定速轮420、第二定速轮430和分线轮440呈三角形设置,单丝穿过出口模座410后按第二定速轮430、第一定速轮420、分线轮440的方向卷绕整数圈后自分线轮440引出。一种拉丝机,所述拉丝机包括拉丝装置、退火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拉丝装置是上述任一的拉丝装置;单丝依次经拉丝装置、退火装置和冷却装置后得到成品电极丝。一种电极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拉丝装置并按以下步骤进行:配置拉丝装置,使其包括机架100、拉丝机构200和拉拔调直机构300,所述机架100对拉丝装置整体承载,拉丝机构200将包括塔轮组以对单丝进行拉制,拉拔调直机构300对单丝进行进一步的拉拔和调直;配置拉丝机构200,使其包括若干个塔轮组200a,每个塔轮组包括上下竖直排列的上塔轮201和下塔轮202以及设置于两塔轮之间的拉丝模座203,相邻塔轮组间首尾相对应地设置;最佳地,所述拉丝机构200被配置为包括两个塔轮组200a,即第一塔轮组210和第二塔轮组220,第一塔轮组210和第二塔轮组220首尾相对应地设置;所述第一塔轮组210和第二塔轮组220相互独立地连接至电机110输出端,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与第二塔轮组220传动连接。每个塔轮组(第一塔轮组210或第二塔轮组220)进一步被配置为包括上下竖直排列的上塔轮201和下塔轮202以及设置于两塔轮之间用于供拉丝模设置的拉丝模座203,第一塔轮单元210与第二塔轮单元220首尾相对应地设置,即第一塔轮单元210的最后一轮圈与第二塔轮单元220的第一轮圈处于同一平面上(即使得单丝以直线或近乎直线的方式走线切换塔轮组)。。配置拉拔调直机构300,使其包括若干拉拔单元300a,每一拉拔单元包括拉拔轮310和拉拔模座320;最佳地,所述拉拔调直机构300被配置为包括四组独立可调的拉拔单元300a,每一拉拔单元均包括拉拔轮310和用于供拉拔模(图中未示出)设置的拉拔模座320,单丝穿过拉拔模座320后沿拉拔轮310绕整数圈后引出。更佳地,所述拉拔模座320是可调节的,即其包括固定座321和调节座322,调节座322固接于机架100上,其一侧设有凸面部3221,而固定座321用于供拉拔模固设,其上相应地设有凹面部3211,使得调节座322与固定座321的配合角度可调节。最佳地,所述拉拔轮310包括沟槽311。最佳地,所述固定座321进一步由与机架100相固接的基座321a和设置于基座321a上的可调节固定座321b,同时,凹面部3211设置于可调节固定座321b上;也就是说,基座321a是统一的,而调节座322和可调节固定座321b配合形成了易于更换的调节单元。配置定速机构400,使其包括出口模座410、第一定速轮420、第二定速轮430和分线轮440,所述第一定速轮420、第二定速轮430和分线轮440呈三角形设置,单丝穿过出口模座410后按第二定速轮430、第一定速轮420、分线轮440的方向卷绕整数圈后自分线轮440引出。配置单丝,使其单丝依次穿过拉丝机构200、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后引出,根据传动速度比配置模具,并按上述要求进行拉丝,并通过热处理后得到成品电极丝。在某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拉拔模座320被配置为可调节的,使其包括固定座321和调节座322,调节座322一侧设有凸面部3221,固定座321上相应地设有凹面部3211,以使得调节座322与固定座321的配合角度可调节。在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塔轮组210和第二塔轮组220被配置为相互独立地连接至电机110输出端,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与第二塔轮组220传动连接;即,第一塔轮单元210经由第一传动皮带241连接至电机110的输出端,第二塔轮单元220经由第二传动皮带242连接至电机110的输出端(第一传动皮带241和第二传动皮带242均为扁平皮带),拉拔调直机构300和定速机构400经由若干传动皮带(如图中所示,但未标号)与第二塔轮组220传动连接;并且,电机110的输出端上设有分离或一体成型的第一皮带轮111和第二皮带轮112,第一皮带轮111和第二皮带轮112的外径可以是相同或不同。最佳地,为进一步便于调节第一塔轮单元210和第二塔轮单元220的速比,所述拉丝机构200还被配置为包括变速机构230,第一塔轮组210经由变速机构230与电机输出端相连接;变速机构230包括轴承座231和皮带轮组232,轴承座231设置于机架100内,皮带轮组232包括分离或一体成型的两皮带轮2321、2322,皮带轮2321、2322的外径相同或不同,皮带轮2321、2322分别经由两皮带传动连接至第一皮带轮111和第一塔轮组210。实施例一采用上述最佳实施例的拉丝机(即包括所有可选的最佳结构),并按上述最优的工艺,选用符合gb/t5231标准直径为1.2mm的h65黄铜丝作为初始原料单丝,进行电极丝的拉丝制备,设定成品电极丝直径0.25mm,并按以下变径过程(单位mm)配置传动速比和模具。1.2-1.121-1.025-0.937-0.857-0.785-0.718-0.657-0.601-0.550-0.504-0.461-0.422-0.386-0.354-0.324-0.297-0.272-0.25得到若干长度的成品h65hr12-0.25型电极丝,并随机选择若干成品样品用于检测。实施例二采用上述最佳实施例的拉丝机(即包括所有可选的最佳结构),并按上述最优的工艺,选用符合gb/t5231标准直径为1.2mm的h65黄铜丝作为初始原料单丝,进行电极丝的拉丝制备,设定成品电极丝直径0.20mm,并按以下变径过程(单位mm)配置传动速比和模具。1.2-1.149-1.053-0.965-0.884-0.810-0.742-0.680-0.623-0.571-0.523-0.479-0.439-0.402-0.368-0.337-0.309-0.283-0.259-0.237-0.217-0.20得到若干长度的成品h65hr12-0.20型电极丝,并随机选择若干成品样品用于检测。上述两实施例的各项检测项目平均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检测项目实施例一均值实施例二均值直径(mm)0.2510.200直度(mm)10.312.1扭曲度(mm)1.11.3表面质量优良优良各项目检测方法如下:直径:采用分度值为0.001mm的千分尺测量各样品首中尾三处的外径并均均值作为该样品的直径,单位为mm;直度:取待测量的线材400mm长,置于垂直地平面的测量板上,将一端线头插入限位孔a,同时将线上一点固定于测量板上b点(b点与原点d的垂直距离为300mm),另一端呈自由状态且线头应超出水平刻度线;目视找出线材与水平刻度的交点c与原点d的位移差a,即为线材的直度,单位为mm;扭曲度:将300mm长的待测量线材置于水平测量板上,使线材的大部分长度方向与平面接触,固定一端b使线材固定端与平面贴平,另一端自由伸展;目视找出自由端a,用测量工具测量边a与平面之间形成的高度差b,即为线材的扭曲度,单位为mm;表面质量:采用目测检测与手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表面质量,评价结果计为不合格、合格以及优良三类。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