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0279发布日期:2019-10-18 21:5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轴承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艺。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因此轴承的表面质量精度尤为重要,轴承加工完毕后表面具有较多毛刺,目前轴承去毛刺通常采用物理去毛刺以及化学去毛刺法,物理去毛刺包括振动研磨去毛刺、滚动去毛刺、磁力去毛刺、强力超声波去毛刺,化学去毛刺包括纯化学腐蚀去毛刺、电解去毛刺。

物理去毛刺法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影响轴承表面质量,因此较多采用化学去毛刺法,传统化学去毛刺法为达到快速去毛刺效果,通常采用浓度较高的电解液,刺激性强,对轴承表面产生较大的腐蚀性,同时污染环境以及对人体有害,专利号201810674987.3一种齿轮去毛刺工艺通过电解液喷射轴承表面,加工时工件阳极接直流电源负极,工件接直流电源正极,低压电解液流过工件与阴极之间,当接通直流电源后,毛刺便产生阳极溶解而被去除,被电解液带走,5%-8%的硝酸钠与92%-95%的水混合形成的电解液,该专利中的电解液能流通轴承的上表面,但是轴承的轴承孔内侧以及轴承的下表面接触电解液少,因此轴承的轴承孔内侧以及轴承的下表面的去毛刺效果不显著,使整个轴承的表面质量不一,需要翻转轴承再次进行去毛刺出来,去毛刺效率低下,较传统的电解液浓度降低,但是采用化学以及电极结合去毛刺,仍对工件表面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艺,在电解液浓度偏低的情况下,轴承的各个面去毛刺效果好,无需翻转轴承多次去毛刺,由于电解液浓度偏低,表面质量佳,光滑度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a、调制电解液:取2%-4%硝酸钠、1%-2%氯化钠以及94%-97%水混合后,形成电解液;

b、定位去毛刺工装:采用专用的去毛刺工装并将步骤a中调制完成后的电解液放入去毛刺工装内,专用的去毛刺工装包括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机架、置于机架上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的上方设有凸台,凸台上具有多个放料单元,轴承套设在放料单元上且可转动设置;

电解液组件,电解液组件包括置于工作平台下方的封闭式电解液箱体以及置于电解液箱体内的喷射泵,喷射泵连接有喷液管,喷液管上分别设有多个分管且多个分管分别贯穿凸台与多个放料单元依次连接,电解液箱体内具有电解液,且电解液箱体上方具有容电解液流入的间隙,电解液箱体内的电解液随着喷射泵经过喷液管、分管喷向放料单元再通过电解液箱体上方的间隙流入电解液箱体内;

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置于机架上的多个操作面板以及多个驱动缸,多个驱动缸与多个放料单元依次上下对应设置,驱动缸的下端面具有凹槽,凹槽内具有铜柱,铜柱的下端面凸出驱动缸的下端面设置且铜柱通过多个分布在驱动缸下侧外圆周的拧紧螺杆与驱动缸固定连接;

电极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解电源、置于放料单元上端面的绝缘层以及置于绝缘层上的负极导线,电解电液的负极与多个放料单元上的负极导线电连接,电解电源的正极与多个驱动缸下方的铜柱电连接;

放料单元包括置于凸台上的放料体,放料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放料体的下端与对应的分管连接,放料体的上端具有向内凹陷的腔室,该腔室内具有支撑环以及竖直设置的固定轴,固定轴与驱动缸依次上下对应设置,固定轴上套设有转盘,支撑环的内侧具有圆环凸起且转盘水平放置在圆环凸起上,绝缘层置于转盘的上端面,转盘的下端面具有多个等圆周排列设置的助推块,多个助推块为圆弧状凸块结构且延伸方向一致,轴承置于绝缘层上端面,放料体靠近支撑环的位置均设有多个出水孔,固定轴内具有第一流道、多个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出水孔相通,第二流道的一端与第一流道相通且另一端与轴承的内侧接触;

c、放置轴承:将多个轴承依次放在对应的放料单元上;

d、启动放电并喷射电解液:启动对应的操作面板,驱动缸向下运动,驱动缸下端的铜柱与放料单元接触并导通,此时电解液由电解液箱体向上喷射轴承,轴承在喷射过程中随着放料单元转动,分管喷射出来的电解液流经出水口,一部分喷向支撑环内推动转盘转动,一部分喷向放料体的腔室内流到转盘的外侧,一部分喷向固定轴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至轴承的孔内喷射时间为5s-6s,喷射间隙为0.5ms;

e、清洗除锈:将轴承通过喷水管进行冲洗,再采用煤油清洗;

f、静置晾干。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机架的下端两侧分别设有行走滚轮组,行走滚轮组包括一前一后设置的两个滚轮,滚轮内具有通孔,对应设置的两个滚轮通过u型状固定杆连接,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嵌入对应的通孔设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拧紧螺杆的个数为3-5个。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驱动缸为电动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轴承套设在放料单元上且可转动设置,电解液箱体内的电解液由下至上喷射轴承时,轴承在转动过程中随着离心力的作用以及电解液的喷射力,轴承受到向上力的作用在放料单元上发生向上移动,加上出水口、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的作用,电解液快速流经轴承的外侧表面以及轴承孔内,是轴承的外侧表面以及轴承孔内表面质量一致,改善传统轴承表面质量不一的缺陷,保证去毛刺效果,由于轴承在助推块的作用下可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面毛刺可快速脱落,对于电解液的浓度要求低,提高轴承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装的放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装的铜柱与驱动缸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装的行走滚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装的助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机架、2-工作平台、3-凸台、4-放料单元、5-电解液箱体、6-喷射泵、7-喷液管、8-分管、9-操作面板、10-驱动缸、11-凹槽、12-铜柱、13-拧紧螺杆、14-绝缘层、15-电解电源、16-轴承、17-滚轮、18-通孔、19-固定杆、41-放料体、42-空腔、43-腔室、44-支撑环、45-固定轴、46-转盘、47-圆环凸起、48-助推块、49-出水口、410-第一流道、411-第二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施例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a、调制电解液:取2%-4%硝酸钠、1%-2%氯化钠以及94%-97%水混合后,形成电解液;

b、定位去毛刺工装:采用专用的去毛刺工装并将步骤a中调制完成后的电解液放入去毛刺工装内,专用的去毛刺工装包括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机架1、置于机架1上的工作平台2,工作平台2的上方设有凸台3,凸台3上具有多个放料单元4,轴承16套设在放料单元4上且可转动设置;

电解液组件,电解液组件包括置于工作平台下方的封闭式电解液箱体5以及置于电解液箱体5内的喷射泵6,喷射泵6连接有喷液管7,喷液管7上分别设有多个分管8且多个分管8分别贯穿凸台3与多个放料单元4依次连接,电解液箱体5内具有电解液,且电解液箱体5上方具有容电解液流入的间隙,电解液箱体5内的电解液随着喷射泵6经过喷液管7、分管8喷向放料单元再通过电解液箱体5上方的间隙流入电解液箱体5内;

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置于机架上的多个操作面板9以及多个驱动缸10,多个驱动缸10与多个放料单元4依次上下对应设置,驱动缸10的下端面具有凹槽11,凹槽11内具有铜柱12,铜柱12的下端面凸出驱动缸10的下端面设置且铜柱12通过多个分布在驱动缸下侧外圆周的拧紧螺杆13与驱动缸10固定连接;

电极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解电源15、置于放料单元4上端面的绝缘层14以及置于绝缘层14上的负极导线,电解电液15的负极与多个放料单元4上的负极导线电连接,电解电源15的正极与多个驱动缸下方的铜柱12电连接;

放料单元4包括置于凸台3上的放料体41,放料体41的内部具有空腔42,放料体41的下端与对应的分管8连接,放料体41的上端具有向内凹陷的腔室43,该腔室43内具有支撑环44以及竖直设置的固定轴45,固定轴45与驱动缸10依次上下对应设置,固定轴45上套设有转盘46,支撑环44的内侧具有圆环凸起47且转盘46水平放置在圆环凸起47上,绝缘层14置于转盘46的上端面,转盘46的下端面具有多个等圆周排列设置的助推块48,多个助推块48为圆弧状凸块结构且延伸方向一致,轴承16置于绝缘层14上端面,放料体41靠近支撑环44的位置均设有多个出水孔49,固定轴45内具有第一流道410、多个第二流道411,第一流道410与出水孔49相通,第二流道411的一端与第一流道410相通且另一端与轴承16的内侧接触;

c、放置轴承:将多个轴承16依次放在对应的放料单元4上;

d、启动放电并喷射电解液:启动对应的操作面板9,驱动缸10向下运动,驱动缸10下端的铜柱12与放料单元4接触并导通,此时电解液由电解液箱体5向上喷射轴承16,轴承16在喷射过程中随着放料单元4转动,分管8喷射出来的电解液流经出水口49,一部分喷向支撑环44内推动转盘46转动,一部分喷向放料体41的腔室43内流到转盘46的外侧,一部分喷向固定轴45的第一流道410、第二流道411至轴承16的孔内,喷射时间为5s-6s,喷射间隙为0.5ms;

e、清洗除锈:将轴承通过喷水管进行冲洗,再采用煤油清洗;

f、静置晾干。

进一步的,机架1的下端两侧分别设有行走滚轮组,行走滚轮组包括一前一后设置的两个滚轮17,滚轮17内具有通孔18,对应设置的两个滚轮17通过u型状固定杆19连接,固定杆19的两端分别嵌入对应的通孔18设置,行走滚轮组的设置起到移动去毛刺工装的作用,使用灵活度高,通过固定杆19对两个滚轮17进行固定,在去毛刺工装工作状态下保持固定。

进一步的,拧紧螺杆13的个数为3-5个,实现铜柱12与驱动缸10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驱动缸10为电动缸,电动缸具有精确速度、扭矩、推力的控制,性能更加稳定。

去毛刺工作原理:将轴承16依次放在放料单元4上,启动操作面板9,驱动缸10下降压向放料单元4,此时喷射泵6工作,将电解液箱体5内的电解液依次喷向分管8,分管8内的电解液喷向放料单元4上的轴承16,与此同时,当驱动缸10下降至放料单元4时,驱动缸10下端的铜柱12与放料单元4上的阴极导线导通,铜柱12为阳极,毛刺便产生阳极溶解而被去除,被电解液带走再返回至电解液箱体5内,喷射时间为5-8s,结束后驱动缸10上升,操作人员取走轴承16,在分管8喷射放料单元4时,轴承16套设在放料单元4上且可转动设置,电解液箱体5内的电解液由下至上喷射轴承16时,轴承16在转动过程中随着离心力的作用以及电解液的喷射力,轴承16受到向上力的作用在放料单元4上发生向上移动,此时电解液快速流经轴承16的外侧表面以及轴承孔内,改善传统轴承16表面质量不一的缺陷,保证去毛刺效果。

轴承转动工作原理:放料单元4的转盘46随着分管8内喷射出来的电解液从出水口49冲向其助推块48,由于助推块48的圆弧状结构,水流对助推块48产生推力,助推块48在水流的作用下使转盘46绕着固定轴45转动,从而实现转盘46上方的轴承16转动;分管8喷射出来的电解液流经出水口49,一部分喷向支撑环44内推动转盘46转动,一部分喷向放料体41的腔室43内流到转盘46的外侧,一部分喷向固定轴45的第一流道410、第二流道411至轴承16的孔内,再加上电极组件的作用,大大提高轴承表面质量。

本发明的轴承16套设在放料单元4上且可转动设置,电解液箱体5内的电解液由下至上喷射轴承16时,轴承16在转动过程中随着离心力的作用以及电解液的喷射力,轴承16受到向上力的作用在放料单元4上发生向上移动,加上出水口49、第一流道410以及第二流道411的作用,电解液快速流经轴承16的外侧表面以及轴承孔内,改善传统轴承16表面质量不一的缺陷,保证去毛刺效果,由于轴承16在助推块48的作用下可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面毛刺可快速脱落,对于电解液的浓度要求低,提高轴承表面质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a、调制电解液:取2%硝酸钠、1%氯化钠以及97%水混合后,形成电解液;

b、定位去毛刺工装:采用专用的去毛刺工装并将步骤a中调制完成后的电解液放入去毛刺工装内;

c、放置轴承:将多个轴承16)依次放在对应的放料单元4上;

d、启动放电并喷射电解液:启动对应的操作面板9,驱动缸10向下运动,驱动缸10下端的铜柱12与放料单元4接触并导通,此时电解液由电解液箱体5向上喷射轴承16,轴承16在喷射过程中随着放料单元4转动,分管8喷射出来的电解液流经出水口49,一部分喷向支撑环44内推动转盘46转动,一部分喷向放料体41的腔室43内流到转盘46的外侧,一部分喷向固定轴45的第一流道410、第二流道411至轴承16的孔内,喷射时间为5s,喷射间隙为0.5ms;

e、清洗除锈:将轴承通过喷水管进行冲洗,再采用煤油清洗;

f、静置晾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a、调制电解液:取4%硝酸钠、2%氯化钠以及94%水混合后,形成电解液;

b、定位去毛刺工装:采用专用的去毛刺工装并将步骤a中调制完成后的电解液放入去毛刺工装内;

c、放置轴承:将多个轴承16依次放在对应的放料单元4上;

d、启动放电并喷射电解液:启动对应的操作面板9,驱动缸10向下运动,驱动缸10下端的铜柱12与放料单元4接触并导通,此时电解液由电解液箱体5向上喷射轴承16,轴承16在喷射过程中随着放料单元4转动,分管8喷射出来的电解液流经出水口49,一部分喷向支撑环44内推动转盘46转动,一部分喷向放料体41的腔室43内流到转盘46的外侧,一部分喷向固定轴45的第一流道410、第二流道411至轴承16的孔内,喷射时间为6s,喷射间隙为0.5ms;

e、清洗除锈:将轴承通过喷水管进行冲洗,再采用煤油清洗;

f、静置晾干。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一种轴承去毛刺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a、调制电解液:取3%硝酸钠、1%氯化钠以及96%水混合后,形成电解液;

b、定位去毛刺工装:采用专用的去毛刺工装并将步骤a中调制完成后的电解液放入去毛刺工装内;

c、放置轴承:将多个轴承16依次放在对应的放料单元4上;

d、启动放电并喷射电解液:启动对应的操作面板9,驱动缸10向下运动,驱动缸10下端的铜柱12与放料单元4接触并导通,此时电解液由电解液箱体5向上喷射轴承16,轴承16在喷射过程中随着放料单元4转动,分管8喷射出来的电解液流经出水口49,一部分喷向支撑环44内推动转盘46转动,一部分喷向放料体41的腔室43内流到转盘46的外侧,一部分喷向固定轴45的第一流道410、第二流道411至轴承16的孔内,喷射时间为5s-6s,喷射间隙为0.5ms;

e、清洗除锈:将轴承通过喷水管进行冲洗,再采用煤油清洗;

f、静置晾干。

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生产工艺与专利号201810674987.3的生产工艺对比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电解液浓度在偏低的情况下,实施例3为实现去毛刺效果的最佳效果;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与专利号201810674987.3的优点在于:在电解液浓度偏低的情况下,轴承的各个面去毛刺效果好,无需翻转轴承多次去毛刺,由于电解液浓度偏低,表面质量佳,光滑度高。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