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折贴附机构以及翻折贴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93020发布日期:2019-12-24 14:1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翻折贴附机构以及翻折贴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折翻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3c电子组装制造行业中片状零件的翻折,尤其是带金属箔片类工件的折翻工艺。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翻折贴附机构以及采用该机构进行翻折贴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电子产品的组装制程中,需要对成品或半成品的工件进行贴膜贴胶包覆作业,如图1a所示,胶膜1翻折贴附在工件2上,以保护敏感的电子元器件。如图1b所示,导体3翻折贴附在工件4的组装部件5上,以连接导通隔层组装的部件,导体3例如为铜箔、金属导线等。现有技术中,该操作一般采用人工翻折的方式,电子产品中的物料往往精细微小,需借助ccd放大镜等辅助设备观察作业。人工翻折不仅比较费时费力,而且人工作业无法保证物料翻折后的精度,不良率较高,会导致物料浪费、动作浪费,加大生产成本。同时,购买ccd放大镜等辅助设备,也会增加制程量产成本。可见,在大批量的产品流量面前,徒手作业的效率与品质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折贴附机构以及采用该机构进行翻折贴附的方法,能够将连接件快速折弯并压平贴附,满足了当下产能的高效率、高精度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用于将一连接体进行翻折贴附于一待作业工件上,其包括:底座;随动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工作组件,与所述随动组件转动连接,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轨迹限位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由所述驱动件驱动的横向轨迹限位块和竖向轨迹限位块;

其中,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工作滚轮,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随动组件通过所述竖向轨迹限位块相连接,所述随动组件通过所述横向轨迹限位块限位而带动所述工作滚轮横向移动,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竖向轨迹限位块限位而带动所述工作滚轮竖向移动。

上述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随动组件包括:一段随动组件,横向移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以及二段随动组件,横向移动连接在所述一段随动组件上。

上述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组件与所述一段随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竖向轨迹限位块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和二段随动组件之间。

上述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轨迹限位块包括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和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所述一段随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限位;所述二段随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限位。

上述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和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上下叠置设置。

上述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包括第一限位孔,所述一段随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相对应的第一随动轮;所述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包括第二限位孔,所述二段随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相对应的第二随动轮。

上述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轨迹限位块包括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二端包括与所述第三限位孔相对应第三随动轮。

上述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段随动组件通过第一滑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二段随动组件通过第二滑轨与所述一段随动组件相连接。

上述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滚轮包括滚轮部、高度调节板和调节螺柱,所述滚轮部通过所述高度调节板以及调节螺柱连接在所述第一端。

上述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滚轮还包括弹性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和高度调节板之间。

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方法,将一连接体进行翻折贴附于一待作业工件上,其采用上述的翻折贴附机构进行,包括:横向移动步骤,驱动件驱动横向轨迹限位块,横向轨迹限位块带动随动组件横向移动,进而带动连接在随动组件上的工作滚轮横向移动;竖向移动步骤,驱动件驱动竖向轨迹限位块,竖向轨迹限位块带动第二端竖向移动以使工作组件相对随动组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端的工作滚轮竖向反向移动。

上述的翻折贴附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随动组件包括一段随动组件和二段随动组件;驱动件驱动横向轨迹限位块带动一段随动组件横向移动,以使工作滚轮横向移动而靠近待作业工件,并工作滚轮位于连接体的下方;驱动件驱动横向轨迹限位块带动二段随动组件横向移动,二段随动组件相对一段随动组件横向移动,工作组件相对一段随动组件转动,工作滚轮竖向移动并带动连接体一次翻折;驱动件驱动横向轨迹限位块,通过一段随动组件带动工作滚轮再次横向移动,并将连接体二次翻折并贴附在待作业工件的贴附表面上。

上述的翻折贴附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带动连接体一次翻折时,工作滚轮竖向移动至待作业工件的贴附表面时停止。

上述的翻折贴附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工作滚轮相对第一端进行高度调节,以调整工作滚轮对待作业工件的贴附表面的作用力的大小。

上述的翻折贴附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工作滚轮与待作业工件的贴附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缓冲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

本发明适用于多种类型及材料的零件组装制程,如铜箔折弯、胶带折翻等,具有普遍适用性。

本发明相比于原人工徒手作业的方式,将铲住物料、抬起物料、抹平物料、贴合物料一系列的动作整合到机构运动,最终完成物料的包覆或贴合。作业效率高,品质稳定,适合大批量产品的生产制造。

本发明结构简单,整套机构设计并没有过于复杂的机加工零部件,所用标准件也是常见的线轨&弹簧及凸轮随动器等简单零件,成本较低,维护较易,适于普遍推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翻折贴附作业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分解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横向轨迹限位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图;

图6a和图6b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第一及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的俯视图;

图7a和图7b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工作组件调整至不同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胶膜

2、4:工件

3:导体

5:组装部件

10:翻折贴附机构

20:待作业工件

21:贴附表面

30:连接体

100:底座

200:随动组件

210:一段随动组件

211:第一随动轮

220:二段随动组件

221:第二随动轮

230:第一滑轨

240:第二滑轨

250:转动轴

300:工作组件

300a:第一端

300b:第二端

310:工作滚轮

311:滚轮部

3111:弯折铲

3112:压合轮

312:高度调节板

313:调节螺柱

314:弹性件

315:支撑板

320:第三随动轮

400:轨迹限位驱动组件

410:驱动件

420:横向轨迹限位块

421: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

4211:第一限位孔

422: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

4221:第二限位孔

430:竖向轨迹限位块

431:第三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说明书中针对“实施例”、“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等的引用,指的是描述的该实施例可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不是每个实施例必须包含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表述并非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不管有没有明确的描述,已经表明将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结合到其它实施例中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的。

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或部件,本领域普通技术的员应可理解,技术使用者或制造商可以不同的名词或术语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或部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或部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或部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项中所提及的“包括”和“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以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出现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以及翻折贴附方法用于将连接体进行翻折贴附于待作业工件上,其中,连接体例如为具有保护作用的贴胶、贴膜等,或是具有导通功能的铜箔、金属线等,本发明不以为限。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和图3分别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和分解结构图。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10包括底座100、随动组件200、工作组件300以及轨迹限位驱动组件400,其中,随动组件200、工作组件300以及轨迹限位驱动组件400分别连接在基座100上。底座100为整个机构的支撑基础,工作组件300为进行翻折贴附动作的直接操作部件,随动组件200以及轨迹限位驱动组件400带动工作组件300按照预定轨迹动作。

轨迹限位驱动组件400包括驱动件410以及由驱动件410驱动的横向轨迹限位块420和竖向轨迹限位块430。工作组件300与随动组件200转动连接,并工作组件300包括第一端300a和第二端300b。其中,随动组件200与底座100通过横向轨迹限位块420相连接。工作组件300的第一端300a设置有工作滚轮310,第二端300b与随动组件200通过竖向轨迹限位块430相连接。随动组件200通过横向轨迹限位块420限位而带动工作组件300的工作滚轮310横向移动,工作组件300的第二端300b通过竖向轨迹限位块430限位而带动工作滚轮310竖向移动。

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方法,包括横向移动步骤和竖向移动步骤,具体如下:

横向移动步骤,轨迹限位驱动组件400的驱动件410驱动横向轨迹限位块420,横向轨迹限位块420带动随动组件200横向移动,进而带动连接在随动组件200上的工作组件300的工作滚轮310横向移动。

其中,横向移动步骤和竖向移动步骤是联动进行的。

工作滚轮310横向移动以靠近、远离待作业工件,或将连接体沿待作业工件的贴附表面进行贴附,更具体地,以下将予以详述。

竖向移动步骤,轨迹限位驱动组件400的驱动件410驱动竖向轨迹限位块430,因工作组件300转动连接在随动组件200上,竖向轨迹限位块430带动工作组件300的第二端300b竖向移动,以使工作组件300相对随动组件200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在对向的第一端300a上的工作滚轮310竖向反向移动。

工作滚轮310竖向移动以带动连接体抬起并翻折,更具体地,以下将予以详述。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随动组件200包括一段随动组件210以及二段随动组件220,一段随动组件210横向移动连接在底座100上,二段随动组件220横向移动连接在一段随动组件210上。举例来说,一段随动组件210可以通过第一滑轨230与底座100相连接,二段随动组件220可以通过第二滑轨240与一段随动组件210相连接。

其中,工作组件300与一段随动组件210转动连接,竖向轨迹限位块430连接在工作组件300的第二端300b和二段随动组件220之间。如图1所示,工作组件300通过转动轴250与一段随动组件210转动连接,工作组件300能够绕转动轴250转动。

如图2至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横向轨迹限位块的立体结构图。横向轨迹限位块420包括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421和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422,一段随动组件210通过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421限位;二段随动组件220通过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422限位。其中,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421和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422上下叠置设置。

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421包括第一限位孔4211,一段随动组件210包括与第一限位孔4211相对应的第一随动轮211;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422包括第二限位孔4221,二段随动组件220包括与第二限位孔4221相对应的第二随动轮221。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421的第一限位孔4211与一段随动组件210的第一随动轮211配合,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422的第二限位孔4221与二段随动组件220的第二随动轮221配合,驱动件410带动横向轨迹限位块420沿y方向移动,横向轨迹限位块420的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421、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422分别带动一段所动组件210、二段随动组件220沿x方向的横向移动。

竖向轨迹限位块430包括第三限位孔431,工作组件300的第二端430b连接有与第三限位孔431相对应第三随动轮320。驱动件410带动横向轨迹限位块420沿y方向移动,横向轨迹限位块420的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422带动二段随动组件220沿x方向的横向移动,工作组件300的第二端300b的第三随动轮320通过连接在二段随动组件220上的竖向轨迹限位块430的第三限位孔431限位而竖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端300a的工作滚轮310竖向反向移动。

结合图2、图3、图4以及图5a至图5d,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一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图。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10根据折弯轨迹分解其动作流程为:铜箔铲住——抬起一次翻折——再次翻折——贴合抹平,以下进行详述。

结合图2、3以及图5a,驱动件410驱动横向轨迹限位块420带动一段随动组件210横向移动,以使工作滚轮310横向移动而靠近待作业工件20,并工作滚轮310位于连接体30的下方。

详细来说,工作滚轮310包括滚轮部311,滚轮部311包括弯折铲3111,工作滚轮310横向移动而靠近待作业工件20时,弯折铲3111位于连接体30的下方。

结合图2、3以及图5b,驱动件410驱动横向轨迹限位块420带动二段随动组件220横向移动,二段随动组件220相对一段随动组件210横向移动,工作组件300的第二端300b竖向向下移动,工作组件300相对一段随动组件210转动,工作组件300的第一端300a的工作滚轮310竖向向上移动并带动连接体30一次翻折。详细来说,工作滚轮310的弯折铲311竖向向上移动以带动连接体30一次翻折。

其中,带动连接体30一次翻折时,工作滚轮310竖向移动至待作业工件20的贴附表面21时停止。

结合图2、3以及图5c、图5d,驱动件410驱动横向轨迹限位块420,通过一段随动组件210带动工作滚轮310再次横向移动,并将连接体30二次翻折并贴附在待作业工件20的贴附表面21上。

详细来说,滚轮部311还包括压合轮3112,一段随动组件210带动工作滚轮310的弯折铲3111将连接体30沿着待作业工件20的贴附表面21的边缘二次翻折,而后,压合轮3112将二次翻折后的连接体30压合在贴附表面21上。

较佳地,在不考虑连接体30厚度的情况下,于工作滚轮310的弯折铲311竖向向上移动以带动连接体30一次翻折时,弯折铲3111的下表面略高于贴附表面21时停止向上移动,此时,压合轮3112的最低表面与贴附表面21位于同一高度。

结合图2以及图6a和图6b,图6a和图6b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第一及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10例如为气缸,本机构动作步骤详解如下:

气缸打开,横向轨迹限位块420的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421带动第一随动轮211由a点移动到b点,一段随动组件210随动而横向移动一距离,即工作滚轮310向待作业工件20移动,并弯折铲3111铲住连接体30。此过程中二段随动组件220的第二随动轮221由1点移动至2点,即弯折铲3111横向移动铲住物料的同时竖向移动并微抬连接体30。

气缸继续运行,横向轨迹限位块420的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421带动第一随动轮211由b点移动到c点,此时一段随动组件210不发生位移,二段随动组件220在第二横向轨迹限位块422的轨迹槽的引导下发生显著位移,即二段随动组件220的第二随动轮221由2点移动至3点(二段随动组件220横向移动),从而通过第三随动轮320带动工作组件300转动,从而使第一端300a的工作滚轮310进行大位移抬升动作,弯折铲3111抬升并弯折连接体30。此时,弯折铲3111略高于待作业工件20的贴附表面21。

气缸继续运行,横向轨迹限位块420的第一横向轨迹限位块421带动第一随动轮211由c点移动到d点,一段随动组件210随动而横向移动一距离,二段随动组件220的第二随动轮221由3点移动至4点,工作滚轮310沿z向运动将连接体轻微抬升。此过程中,工作滚轮310的压合轮3112往前推动,从而将连接体30贴附于贴附表面21,执行预压贴合动作。

如图7a至图7b所示,图7a和图7b为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的工作组件调整至不同高度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工作滚轮310还包括高度调节板312和调节螺柱313,滚轮部311通过高度调节板312以及调节螺柱313连接在工作组件300的第一端300a。

例如,调节螺柱313顺时针方向旋转调节,使得滚轮部311在z向进行位移行程a,进而调整滚轮部311于竖向的高度。当有两个或以上的滚轮部311需同时作用在对应的工件上,调节螺柱313可单独微调以保证每滚轮部311个对相应工件作用力大小一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工作滚轮310还包括弹性件314和支撑板315,支撑板315连接在第一端300a,弹性件314连接在支撑板315和高度调节板312之间。

弹性件314例如为弹簧,当滚轮部311沿z向运动作用力施加在工件时,弹簧收缩缓冲,可以避免滚轮部311与工件的刚性接触,防止机构损伤工件。

综上,本发明的翻折贴附机构代替人工折翻抹平物料,实现自动化作业。模仿手工作业的手法设计机构动作轨迹,机构之间联动:一支笔形气缸的直线运动可联动末端连杆执行x方向和z方向的配合运动,达到预定组装效果。本机构可实现微小范围的动作行程,克服传统气动执行机构无法进行精细微小动作调试的痛点。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