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0145发布日期:2021-06-18 20:2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导轨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矫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将弯曲的导轨进行矫直的导轨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导轨作为一种典型的金属型材,在轧制、锻造、挤压、运输等各种加工过程中常因外力作用,温度变化及内力消长而发生弯曲变形;而且,由于导轨尺寸比较大,在加工时需要切除大量金属,这样,很容易导致导轨弯曲变形。因此,弯曲变形矫直工艺是提高导轨直线度的必然环节,而且,对于高精度的导轨,矫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目前,反弯压力矫直是一种简单、灵活、经济、有效的导轨矫直方法。通常,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矫直时将工件简支在两支点之间,中间的矫直头将工件进行反向压弯,当反向压弯量与弹复量相等时就达到了矫直的目的。

然而,由于这种方法中导轨的中部受到集中载荷的作用,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导致导轨发生过大的局部弹塑性变形,使得导轨无法被矫直,矫直效果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直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导轨矫直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轨矫直装置,用于对导轨进行矫直,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支撑部,用于支撑导轨;四个抵接部,两两对应地被设置在导轨的两侧,位于导轨其中一侧的两个抵接部作为第一组抵接部,位于另一侧的两个抵接部作为第二组抵接部;至少两个压力加载部,以预定间距分别设置在第一组抵接部和第二组抵接部之间,通过反向压弯导轨从而使导轨被矫直,每个压力加载部包含:在朝向导轨的顶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轨的t型槽的加载头、用于驱动加载头移动从而反向压弯导轨的驱动单元;控制部,包含:五个导轨侧位移传感器、两个加载头侧位移传感器、计算部分、判断部分以及控制部分,其中,五个导轨侧位移传感器被固定在预定位置处,分别用于感知相应的预定位置与导轨之间的距离,两个加载头侧位移传感器分别被固定在加载头的一侧,用于感知加载头的移动距离,在导轨被放置在支撑部上时,计算部分基于导轨侧位移传感器所感知到的距离并根据预定计算规则计算出导轨的初始弯曲量,并进一步根据该初始弯曲量计算出加载头使该导轨被矫直所需移动的计算距离,判断部分判断移动距离与计算距离是否相等,当判断为相等时,控制部分控制压力加载部归位,计算部分进一步基于当前的导轨侧位移传感器所感知到的距离计算出导轨的当前弯曲量,判断部分判断出当前弯曲量是否为0,当判断为否时,控制部分控制压力加载部基于当前弯曲量进一步矫直导轨。

在本发明提供的导轨矫直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压力加载部还包含:位于加载头底侧且与该加载头相卡合用于引导加载头移动的滑动导轨。

在本发明提供的导轨矫直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控制部还包含显示部分,当判断部分判断出当前弯曲量为0时,控制部分控制显示部分显示表示导轨已被矫直的矫直完成信息。

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导轨矫直装置,因为导轨被放置在支撑部上时,五个导轨侧位移传感器分别感知到与导轨之间的距离,计算部分根据当前的距离计算出导轨的初始弯曲量,并进一步计算出使导轨被矫直加载头所需移动的计算距离,驱动单元分别驱动至少两个加载头移动,当加载头的移动距离都等于计算距离时,驱动单元驱动加载头归位,计算部分进一步计算出导轨的当前弯曲量,判断部分判断出当前弯曲量是否为0,即、导轨是否被矫直,所以,本发明的导轨矫直装置通过至少两个压力加载部对导轨进行矫直,解决了导轨在矫直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变形的问题,使得矫直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另外,由于具有两两对应地设置在导轨两侧的四个抵接部,加载头具有用于放置导轨的t型槽,因此,本发明能够从导轨两侧中的任意一侧进行矫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导轨矫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沿图1中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导轨矫直装置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导轨矫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轨矫直装置100用于对导轨200进行矫直,包含:支撑部10、四个抵接部20、两个压力加载部30以及控制部40。

支撑部10包含两个支撑台11,该两个支撑台11被以预定间距m相对向设置,用于支撑导轨200。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抵接部20的结构完全相同,仅设置位置不同。这四个抵接部20两两对应地被设置在导轨200的两侧,且该四个抵接部20位于两个支撑台11之间。

这里,将位于导轨200的其中一侧的两个抵接部20作为第一组抵接部,位于导轨200的另一侧的两个抵接部20作为第二组抵接部,该第一组抵接部和第二组抵接部分别用于在相应的一侧与导轨200相接触从而在压力加载部30对导轨200施加压力时抵住导轨200。即、将图1中位于导轨200上侧的两个抵接部20作为第一组抵接部,将位于导轨200下侧的两个抵接部20作为第二组抵接部。

两个压力加载部30被以预定间距l设置在第一组抵接部和第二组抵接部之间。通过两个压力加载部30反向压弯导轨200从而使导轨200被矫直。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压力加载部30的结构完全相同,仅设置位置不同,在此仅对其中一个压力加载部30进行说明,省略对另一个压力加载部30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沿图1中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部分示意图。

如图2所示,压力加载部30包含:加载头31、驱动单元32和滑动导轨33。

加载头31在在朝向导轨200的顶侧壁上开设有t型凹槽31a,该t型凹槽31a具有横向槽和纵向槽。横向槽与加载头31的移动方向相一致,纵向槽与横向槽相垂直。

导轨200被横向放置在两个加载头31的纵向槽内,而且导轨200的宽度小于纵向槽的宽度,这样,纵向槽两侧的凸起31b可以沿着加载头31的移动方向对导轨200施加压力。也就是说,以图1的方向来看,位于导轨200上侧的第一组抵接部与加载头下侧的凸起31b相配合,实现了朝上反向压弯导轨200进而矫直导轨200;位于导轨200下侧的第二组抵接部与加载头上侧的凸起31b相配合,实现了朝下反向压弯导轨200进而矫直导轨200。

驱动单元32与加载头31的一端相连接,用于驱动加载头31移动,进而使加载头31反向压弯导轨200。

滑动导轨33设置在加载头31的下方,与固定在加载头31底侧壁上的两个固定块31c相卡合,这样,使得加载头31更平稳地移动。

又如图1所示,控制部40包含:五个导轨侧位移传感器41、两个加载头侧位移传感器42以及图中为显示的计算部分、判断部分、控制部分和显示部分。

五个导轨侧位移传感器41分别被设置在预定位置处,用于感知相应的预定位置与导轨200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五个导轨侧位移传感器41被设置在位于导轨200上侧的两个抵接部20上、两个加载头31位于导轨200的上侧的位置上以及两个加载头31的中间且位于导轨200的上侧的位置处,通过该五个位置感知到的距离能够计算出导轨200的弯曲量。

两个加载头侧位移传感器42分别被固定在两个加载头31的与驱动单元32相对的一侧,分别用于感知加载头31的移动距离。

在导轨200被放置在支撑部10上时,计算部分基于五个导轨侧位移传感器41所感知到的距离并根据预定计算规则计算出导轨200的初始弯曲量,并进一步根据该初始弯曲量计算出两个加载头31使导轨200被矫直所需移动的计算距离。

判断部分判断两个加载头侧位移传感器42所感知到的两个加载头31的移动距离与计算距离是否相等,当判断为相等时,控制部分控制压力加载部30归位。此时,计算部分进一步基于当前的导轨侧位移传感器41所感知到的距离计算出导轨200的当前弯曲量。判断部分对当前弯曲量进行判断,即判断该当前弯曲量是否为0,当判断为0时,说明导轨200已被矫直;当判断不为0时,计算部分基于当前弯曲量进一步计算出两个加载头31使导轨200被矫直所需移动的新的计算距离,控制部分控制压力加载部30基于新的计算距离进一步反向压弯导轨200,即进一步矫直导轨200。

在导轨200被矫直时,控制部分控制显示部分显示出表示导轨200已被矫直的矫直完成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部分、判断部分和控制部分被集成在图1所示的控制器50上,通过控制器50完成计算、判断和控制的功能。另外,显示部分的功能由图1所示的计算机60来完成,即、当导轨200被矫直时,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出“导轨已矫直!”的矫直完成信息,提示操作员该导轨200已被矫直。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导轨矫直装置,因为导轨被放置在支撑部上时,五个导轨侧位移传感器分别感知到与导轨之间的距离,计算部分根据当前的距离计算出导轨的初始弯曲量,并进一步计算出使导轨被矫直加载头所需移动的计算距离,驱动单元分别驱动至少两个加载头移动,当加载头的移动距离都等于计算距离时,驱动单元驱动加载头归位,计算部分进一步计算出导轨的当前弯曲量,判断部分判断出当前弯曲量是否为0,即、导轨是否被矫直,所以,本实施例的导轨矫直装置通过至少两个压力加载部对导轨进行矫直,解决了导轨在矫直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变形的问题,使得矫直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另外,由于具有两两对应地设置在导轨两侧的四个抵接部,加载头具有用于放置导轨的t型槽,因此,本实施例能够从导轨两侧中的任意一侧进行矫直。

在本实施例的导轨矫直装置中,由于压力加载部包含了设置在加载头下侧且与加载头相卡合的滑动导轨,因此,本实施例使得加载头移动地更平稳,使得导轨受力更均匀。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压力加载部为两个,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导轨矫直装置中,压力加载部还可以为两个以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