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胀管机的移动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7420发布日期:2019-12-10 20:5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动胀管机的移动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胀管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自动胀管机的移动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胀管机是用于换热器、冷凝器、高压加热器等设备制造中管子、管板的胀紧连接的专用设备,但是现有胀管设备无法实现胀管平台相对于加工产品的大范围位移及角度调节,同时由于胀管产品环境的不同,其地面凹凸不平,无法对胀管设备找平,从而影响后续胀管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自动胀管机的移动框架结构,其不仅能实现胀管设备相对于加工产品的位移及角度调节,同时还能实现对地面的找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自动胀管机的移动框架结构,包括固定平台,移动平台通过第一传动装置连接移动平台,使所述移动平台通过第一传动装置相对于固定平台作直线位移;所述移动平台通过支撑机构与外框架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外框架上还设置用于胀管设备作直线位移的的第二传动装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固定平台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安装有第一传动装置的中间底架,沿所述中间底架的两侧分别连接多根纵向底架,多根横向底架与所述中间底架平行并贯穿于各纵向底架;在各根横向底架的表面沿均布置垫板,在所述垫板上还设置用于对接移动平台的滑移机构;

所述滑移机构包括设置于垫板上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块上设置用于对接移动平台的移动板;

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固接于中间底架表面的电机安装座及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上均设置第一丝杆连接座,第一伺服电机设置于电机安装座上,第一滚珠丝杆的一端与设置于第二连接座上的第一丝杆连接座配合,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连接座上的第一丝杆连接座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上还螺接第一丝杆螺母座,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座构成第一传动装置的移动端;

在各纵向底架上还沿轴向开设多个套筒座安装槽,所述套筒座安装槽的槽面配合支腿套筒座,于各支腿套筒座内设置用于调整纵向底架高度的调整螺栓底座;

所述移动平台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中间钢架,多根横向钢架分布于中间钢架的两侧并与所述中间钢架互为平行,在最外侧的两根中间横向钢架的端部之间还连接纵向钢架,在相邻的两根横向钢架之间还设置加强钢架,于中间钢架左右两侧的各横向钢架的上下表面均固接节点板,在中间钢架的底部还设置用于对接第一传动装置移动端的螺母座连接板;

所述外框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下框架总成,在所述下框架总成的两端沿垂向与一对侧框架总成的下端对接,各侧框架总成的上端与上框架总成连接;

所述下框架总成包括多根间隔布置的横向钢梁,多根纵向钢梁贯穿于各横向钢梁并分布于各横向钢梁的中心及两边;在相邻的横向钢梁之间还贯穿多根小横梁,各小横梁均与纵向钢梁平行;

所述侧框架总成包括设置有第二传动装置的横梁,于所述横梁上沿垂直方向设置多根间隔布置的竖梁,于各竖梁上设置第二直线导轨,各第二直线导轨与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各第二滑块上设置调整垫;各竖梁的底部均与下框架总成的横向钢梁对接;

所述上框架总成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一对呈间隔布置的中间主梁,在一对中间主梁的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中间主梁呈平行的边主梁,在相邻的边主梁之间、以及在互为相邻的边主梁及中间主梁之间均连接边横梁及角钢;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在任意一根竖梁上安装的一对第二丝杆连接座及滚珠丝杆限位座,在相邻的第二丝杆连接座之间安装第二滚珠丝杆,在所述第二滚珠丝杆上螺纹连接第二丝杆螺母座,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座构成第二传动装置的移动端;各第二滚珠丝杆的一端均伸出第二丝杆连接座并通过联轴器与角转向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各角转向器的动力输入端均通过第一传动轴与垂直转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垂直转向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升降电机连接;所述垂直转向器、角转向器均固接于转向器垫板上,各转向器垫板均与中间主梁的表面固接;

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多组设置于下框架总成上的轴承座,在相邻的轴承座之间连接升降机座,各升降机座上设置由第二升降电机控制进行升降的升降箱体,各升降箱体内设置升降机螺杆,各升降机螺杆伸出升降箱体的一端与安装于纵向钢架的第一双耳座销接,相邻升降箱体之间连接第二传动轴用于保持同步;

于所述下框架总成中位于最外侧的一根纵向钢梁的内侧还间隔设置单耳接头,各单耳接头均通过销轴与安装于纵向钢架的第二双耳座销接,各第二双耳座与各单耳接头构成移动平台与外框架之间的支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移动平台相对于固定平台作大范围的位移,角度调节机构可以实现玩框架相对于固定平台的俯仰角调节,满足不同角度产品胀管的需求。同时通过布置调整螺栓底座可以实现固定平台相对于对面的找平工作,从而实现胀管设备的安装平度,满足不同地面环境的胀管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平台与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框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外框架中下框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外框架中侧框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外框架中上框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平台;101、纵向底架;102、横向底架;103、中间底架;104、垫板;105、第一直线导轨;106、第一滑块;107、移动板;108、电机安装座;109、第一伺服电机;110、第一连接座;111、第一丝杆连接座;112、第一滚珠丝杆;113、第一丝杆螺母座;114、第二连接座;115、套筒座安装槽;116、支腿套筒座;117、调整螺栓底座;2、移动平台;201、连接板;202、纵向钢架;203、横向钢架;204、中间钢架;205、螺母座连接板;206、加强钢架;207、节点板;208、第一双耳座;209、第二双耳座;3、外框架;301、下框架总成;3011、横向钢梁;3012、纵向钢梁;3013、小横梁;3014、单耳接头;302、侧框架总成;3021、横梁;3022、竖梁;3023、第二直线导轨;3024、第二滑块;3025、调整垫;3026、第二丝杆连接座;3027、滚珠丝杆限位座;3028、第二滚珠丝杆;3029、第二丝杆螺母座;303、上框架总成;3031、边主梁;3032、中间主梁;3033、边横梁;3034、角钢;3035、第一升降电机;3036、垂直转向器;3037、第一传动轴;3038、角转向器;3039、转向器垫板;4、角度调节机构;401、第二升降电机;402、升降箱体;403、升降机座;404、轴承座;405、升降机螺杆;406、第二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于自动胀管机的移动框架结构包括固定平台1,移动平台2通过第一传动装置连接移动平台2,使移动平台2通过第一传动装置相对于固定平台1作直线位移;移动平台2通过支撑机构与外框架3的底部连接,在外框架3上还设置用于胀管设备作直线位移的的第二传动装置。

如图2、图3所示,固定平台1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安装有第一传动装置的中间底架103,沿中间底架103的两侧分别连接多根纵向底架101,多根横向底架102与中间底架103平行并贯穿于各纵向底架101;在各根横向底架102的表面沿均布置垫板104,在垫板104上还设置用于对接移动平台2的滑移机构;滑移机构包括设置于垫板104上的第一直线导轨105,第一直线导轨105与第一滑块106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块106上设置用于对接移动平台2的移动板107。

第一传动装置包括固接于中间底架103表面的电机安装座108及第一连接座110、第二连接座114,于第一连接座110及第二连接座114上均设置第一丝杆连接座111,第一伺服电机109设置于电机安装座108上,第一滚珠丝杆112的一端与设置于第二连接座114上的第一丝杆连接座111配合,第一滚珠丝杆112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连接座110上的第一丝杆连接座111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伺服电机109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滚珠丝杆112上还螺接第一丝杆螺母座113,第一丝杆螺母座113构成第一传动装置的移动端。

如图3所示,在各纵向底架101上还沿轴向开设多个套筒座安装槽115,套筒座安装槽115的槽面配合支腿套筒座116,于各支腿套筒座116内设置用于调整纵向底架101高度的调整螺栓底座117,通过调节各位置的调整螺栓底座117,使固定平台1使用于不同平度的地面,满足不同胀管环境的需要。于各纵向钢架202与横向钢架203的连接处底部、以及在各横向钢架203的中心底部均设置有用于对接移动板107的连接板201。

如图4、图5所示,移动平台2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中间钢架204,多根横向钢架203分布于中间钢架204的两侧并与中间钢架204互为平行,在最外侧的两根中间横向钢架203的端部之间还连接纵向钢架202,在相邻的两根横向钢架203之间还设置加强钢架206,于中间钢架204左右两侧的各横向钢架203的上下表面均固接节点板207,在中间钢架204的底部还设置用于对接第一传动装置移动端的螺母座连接板205。

如图6所示,外框架3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下框架总成301,在下框架总成301的两端沿垂向与一对侧框架总成302的下端对接,各侧框架总成302的上端与上框架总成303连接;

如图7所示,下框架总成301包括多根间隔布置的横向钢梁3011,多根纵向钢梁3012贯穿于各横向钢梁3011并分布于各横向钢梁3011的中心及两边;在相邻的横向钢梁3011之间还贯穿多根小横梁3013,各小横梁3013均与纵向钢梁3012平行;

如图8所示,侧框架总成302包括设置有第二传动装置的横梁3021,于横梁3021上沿垂直方向设置多根间隔布置的竖梁3022,于各竖梁3022上设置第二直线导轨3023,各第二直线导轨3023与第二滑块3024滑动连接,在各第二滑块3024上设置调整垫3025;各竖梁3022的底部均与下框架总成301的横向钢梁3011对接;

如图9所示,上框架总成303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一对呈间隔布置的中间主梁3032,在一对中间主梁3032的两侧分别设置与中间主梁3032呈平行的边主梁3031,在相邻的边主梁3031之间、以及在互为相邻的边主梁3031及中间主梁3032之间均连接边横梁3033及角钢3034。

如图7、图8所示,第二传动装置包括在任意一根竖梁3022上安装的一对第二丝杆连接座3026及滚珠丝杆限位座3027,在相邻的第二丝杆连接座3026之间安装第二滚珠丝杆3028,在第二滚珠丝杆3028上螺纹连接第二丝杆螺母座3029,第二丝杆螺母座3029构成第二传动装置的移动端;各第二滚珠丝杆3028的一端均伸出第二丝杆连接座3026并通过联轴器与角转向器3038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各角转向器3038的动力输入端均通过第一传动轴3037与垂直转向器3036的输出端连接,垂直转向器3036的输入端与第一升降电机3035连接;垂直转向器3036、角转向器3038均固接于转向器垫板3039上,各转向器垫板3039均与中间主梁3032的表面固接。

如图10所示,还包括4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4包括多组设置于下框架总成301上的轴承座404,在相邻的轴承座404之间连接升降机座403,各升降机座403上设置由第二升降电机401控制进行升降的升降箱体402,各升降箱体402内设置升降机螺杆405,各升降机螺杆405伸出升降箱体402的一端与安装于纵向钢架202的第一双耳座208销接,相邻升降箱体402之间连接第二传动轴406用于保持同步。

如图4、图5及图7所示,于下框架总成301中位于最外侧的一根纵向钢梁3012的内侧还间隔设置单耳接头3014,各单耳接头3014均通过销轴与安装于纵向钢架202的第二双耳座209销接,各第二双耳座209与各单耳接头3014构成移动平台2与外框架3之间的支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将产品面对外框架3,如图1所示,第一升降电机3035启动并通过垂直转向器3036、第一传动轴3037将动力分散至角转向器3038,角转向器3038通过联轴器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丝杆螺母座3029,由于第二丝杆螺母座3029与胀管设备连接,使得胀管设备相对于外框架3作升降,从而实现胀管设备在外框架3内高度位置的调整。

若需要胀管的产品较多超过本发明的加工平面时,各产品排列后,当与外框架3相对的一批产品加工完毕时,如图4所示,第一传动装置中第一伺服电机109启动并带动第一滚珠丝杆112转动,与第一滚珠丝杆112螺接的第一丝杆螺母座113在第一滚珠丝杆112上作直线运动,通过螺母座连接板205带动移动平台2随动,从而实现外框架3的整体移动并使加工平面与产品对应。

为了实现整个外框架3相对于移动平台2和固定平台1的调平,通过固定平台1内的多个调整螺栓底座117进行调节,从而外框架3相对于地面的水平度。

在寻找产品待胀管的孔时,为了保证孔胀管设备中胀枪的同心度,还需要对外框架3的俯仰角进行调节,如图9所示,通过第二升降电机401、升降箱体402、升降机座403、升降机螺杆405来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外框架3通过第一双耳座208相对于单耳接头3014及销轴作旋转运动,从而实现俯仰角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移动平台相对于固定平台作大范围的位移,角度调节机构可以实现玩框架相对于固定平台的俯仰角调节,满足不同角度产品胀管的需求。同时通过布置调整螺栓底座可以实现固定平台相对于对面的找平工作,从而实现胀管设备的安装平度,满足不同地面环境的胀管需求。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