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编网的网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4487发布日期:2020-01-10 16:0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编网的网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丝编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编网的网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目前,金属网已经成为水利、矿业、石油、建筑、交通等行业中广泛使用的附属设备,如柔性防护网等,现今市场上的金属网一般都是采用人工编网机编织而成,成型难度较高,网孔大小不均匀,且质量十分稳定。人工编网机或自动编网机都是用于将钢丝或钢丝绳编制成网状,然后制成一片金属丝网,即两根呈正弦波形或直线交叉的钢丝或钢丝绳,相对设置,即波峰相互缠绕或交叉,波谷相对设置,以沿纵向形成一排菱形网口,每个菱形网口包括四根钢丝或钢丝绳,且四根钢丝或钢丝绳同属一根钢丝或钢丝绳。编网机网架是进行自动编网或人工编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编网机网架是一种与自动编网机或人工编网机配套,起到编织网片作用的自动或人工编网辅助设备。

编网机一般都是在编网支架上进行编网,编网时钢丝或钢丝绳在编网支架上绕定位杆快速移动,绕过编网支架上的各个定位杆达到编网的目的。由于传统的编网都是在编网机架上人工手拉钢丝绳或钢丝绕定位杆编织,钢丝绳或钢丝最后靠人工拉紧,由于人员劳力不一致,拉紧的力也不一样,造成网片质量差异很大,也容易造成网孔的大小不均匀,网架编织网片规格单一不可调整,而且网架也不可任意方向移动或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自动编网的网架结构,该网架结构可进行快速组合变化,形成多种大小型号的网架结构,便于在车间中满足对各种型号钢绳网的生产,并且保证了钢绳网的编织质量,为后续操作提供的保证。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自动编网的网架结构,包括依次首尾可拆卸相连的前侧横梁、第一辅助纵梁、加长横梁、加长纵梁和活动纵梁;所述前侧横梁和加长横梁上方均活动布置有网片定位杆;

所述前侧横梁和加长横梁上均设有移动装置和锁紧装置。

进一步的是,为了满足多种型号钢绳网的编织,该网架结构包括中间横梁,所述中间横梁一端可拆卸固定在加长纵梁和活动纵梁之间,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第一辅助纵梁上;所述中间横梁上均匀布置有网片定位杆,所述中间横梁下方设有移动装置和锁紧装置。

进一步的是,为了满足多种型号的钢绳网的编织,该网架结构包括第二辅助纵梁,所述第二辅助纵梁一端可拆卸固定在前侧横梁上,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中间横梁上。

进一步的是,为了满足多种型号的钢绳网的编织,该网架结构包括第三辅助纵梁和辅助横梁,所述辅助横梁一端可拆卸固定在第二辅助纵梁上,另一端与第三辅助纵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辅助纵梁一端可拆卸固定在中间横梁上,另一端与辅助横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前侧横梁上设有前侧推出气缸,中间横梁上设有后侧推出气缸,所述前侧推出气缸和后侧推出气缸带动活动纵梁在前侧横梁和中间横梁上进行伸缩;所述前侧推出气缸和后侧推出气缸的结构相同;所述后侧推出气缸后端与中间横梁通过气缸尾部销钉相连,前端通过锁紧螺钉与活动纵梁相连;所述中间横梁的端部设有对活动纵梁进行限位的锁紧限位钩,所述锁紧限位钩上设有锁紧限位钩旋转销。

进一步的是,所述移动装置为全向轮,所述前侧横梁、中间横梁和加长横梁底部均设有两个全向轮,且均通过旋转轴固定在前侧横梁、中间横梁或加长横梁的底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锁紧装置为地刹器,所述前侧横梁、中间横梁和加长横梁底部均设有两个地刹器,且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前侧横梁、中间横梁或加长横梁的底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活动纵梁底部可拆卸固定有支撑纵梁,所述加长纵梁一端可拆卸固定在支撑纵梁上,另一端与加长横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是,为了方便网片定位杆的固定,所述前侧横梁、中间横梁和加长横梁顶部均设有锲形导杆,所述网片定位杆底部与锲形导杆之间设有第一镶块和第二镶块,网片定位杆通过连接螺钉与第一镶块固定。

进一步的是,所述前侧横梁、中间横梁和加长横梁顶部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网片定位杆的定位螺纹孔,所述网片定位杆底部设有旋紧螺母;所述旋紧螺母外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外部均设有加强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前侧横梁、第一辅助纵梁、活动纵梁、加长纵梁、加长横梁、中间横梁、第二辅助纵梁、辅助横梁和第三辅助纵梁的多种组合,可实现网架结构的快速变化,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如4×4、4×5、5×5、5×7网架结构,从而可满足各种型号钢绳网的生产;且组装十分方便;

(2)该网架结构具有的前侧推出气缸和后侧推出气缸,可保证在钢绳网编织完成时,可通过气缸达到张紧的目的,保证了钢绳网的质量,便于后续的操作;

(3)该网架结构通过底部安装的多个全向轮,能保证钢绳编织完成后在各个方向进行移动,方便移动与转移,为后续操作提供便利;

(4)该网架通过各个地刹器达到了锁定的功能,能保证在编织钢绳时,网架不会晃动,保证钢绳网编织过程的稳定,可保证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活动纵梁的侧视图;

图5是后侧推出气缸的俯视图;

图6是后侧推出气缸的后视图;

图7是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一类网片定位杆示意图;

图9是二类网片定位杆示意图;

图10是三类网片定位杆示意图。

图中:1、前侧横梁;1-1、锲形导杆;2、第一辅助纵梁;3、加长横梁;4、加长纵梁;5、活动纵梁;6、第二辅助纵梁;7、中间横梁;8、第三辅助纵梁;9、辅助横梁;10、支撑纵梁;11、全向轮;11-1、旋转轴;12、地刹器;13、后侧推出气缸;14、前侧推出气缸;15、网片定位杆;16、气缸尾部销钉;17、锁紧螺钉;18、锁紧限位钩;18-1、锁紧限位钩旋转销;19、第一镶块;20、第二镶块;21、连接螺钉;22、旋紧螺母;23、滑槽;24、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一种用于自动编网的网架结构,包括前侧横梁1、第一辅助纵梁2、活动纵梁5、加长纵梁4、加长横梁3、中间横梁7、第二辅助纵梁6、辅助横梁9和第三辅助纵梁8;所述前侧横梁1、中间横梁7和加长横梁3上均活动布置有网片定位杆15;

所述前侧横梁1上设有前侧推出气缸14,中间横梁7上设有后侧推出气缸13,所述前侧推出气缸14和后侧推出气缸13带动活动纵梁5在前侧横梁1和中间横梁7上进行伸缩;所述前侧推出气缸14和后侧推出气缸13的结构相同;所述后侧推出气缸13后端与中间横梁7通过气缸尾部销钉16相连,前端通过锁紧螺钉17与活动纵梁5相连;所述中间横梁7的端部设有对活动纵梁5进行限位的锁紧限位钩18,所述锁紧限位钩18上设有锁紧限位钩旋转销18-1;所述活动纵梁5底部可拆卸固定有支撑纵梁10,所述加长纵梁4一端可拆卸固定在支撑纵梁上10,另一端与加长横梁3可拆卸连接;

所述前侧横梁1、第一辅助纵梁2、加长横梁3、加长纵梁4和活动纵梁5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5×7的编织网架;所述前侧横梁1、第一辅助纵梁2、中间横梁7和活动纵梁5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5×5的编织网架;所述前侧横梁1、第二辅助纵梁6、中间横梁7和活动纵梁5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4×5的编织网架:所述前侧横梁1、第二辅助纵梁6、辅助横梁9和活动纵梁5之间形成4×4的编织网架;

所述前侧横梁1、中间横梁7和加长横梁3上均设有移动装置和锁紧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为全向轮11,所述前侧横梁1、中间横梁7和加长横梁3底部均设有两个全向轮11,且均通过旋转轴11-1固定在前侧横梁1、中间横梁7或加长横梁3的底部;所述锁紧装置为地刹器12,所述前侧横梁1、中间横梁7和加长横梁3底部均设有两个地刹器12,且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前侧横梁1、中间横梁7或加长横梁3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前侧横梁1、中间横梁7和加长横梁3顶部均设有锲形导杆,所述网片定位杆15底部与锲形导杆之间设有第一镶块19和第二镶块20,网片定位杆15通过连接螺钉21与第一镶块19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前侧横梁1、中间横梁7和加长横梁9顶部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网片定位杆15的定位螺纹孔,所述网片定位杆15底部设有旋紧螺母22;所述旋紧螺母22外侧设有滑槽23,所述滑槽23外部均设有加强筋板24。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根据需要对网架结构的具体型号进行组装,通过前侧横梁1、第一辅助纵梁2、活动纵梁5、加长纵梁4、加长横梁3、中间横梁7、第二辅助纵梁6、辅助横梁9和第三辅助纵梁8的组装,实现网架结构的快速变化,形成由前侧横梁1、第一辅助纵梁2、加长横梁3、加长纵梁4和活动纵梁5依次连接的5×7编织网架,或由前侧横梁1、第一辅助纵梁2、中间横梁7和活动纵梁5依次连接形成的5×5编织网架,或由前侧横梁1、第二辅助纵梁6、中间横梁7和活动纵梁5依次连接形成的4×5编织网架,或由前侧横梁1、第二辅助纵梁6、辅助横梁9和活动纵梁5形成的4×4编织网架,可满足多种型号钢绳网的生产;

在进行编网时,通过前侧推出气缸14和后侧推出气缸13,可保证在钢绳网编织完成时,通过两个气缸达到张紧的目的,保证了钢绳网的编织质量,也便于后续的操作;通过多个全向轮11,方便对网架结构的移动与转移;也通过地刹器12能保证在编织钢绳时,钢绳网编织过程的稳定,可保证产品的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