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机器人电机转子的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9046发布日期:2019-10-28 23:4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机器人电机转子的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机器人电机转子的工作台。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一种高精密机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中,高精度的机器人往往用来执行一些重要任务,如航空制造、计量检测等,因此要求机器人电机具有较高的精密性。现在的普通电机转子生产过程中,首先将漆包线缠绕在电机转子硅钢片和换向器上,形成半成品,然后将上述半成品进行电焊,再将普通电机转子放在车床上车削,并进行吹洗,最后将普通电机转子存放。现有的普通电机转子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需要人工手动进行,具体为:操作人员将半成品转子,放置在电焊机原有的基座上,轻轻拨动,将换向器和电焊位子调节好,按压启动按钮,进行电焊;完成电焊工序后,操作人员将机器人普通电机转子从电焊机上卸下,再安置于车床上,进行车削工序,然后进行吹洗,最后由操作人员将加工完毕的机器人电机转子放入相关容器内。上述现有的普通电机转子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低、人员参与度高、所需要参与的加工结构庞大、操作复杂、多次的人工装卡电机转子造成加工误差变大,且在加工电机转子过程中会造成大量金属屑乱飞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机器人电机转子的工作台,用于加工适用于机器人的电机转子,实现加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加工设备结构小、加工操作简便、加工误差减小,阻止加工时产生金属屑乱飞溅的功能。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加工机器人电机转子的工作台,该工作台包括机架、电焊装置、车削装置、吹洗装置、内盘、外盘、推收气缸、存放气缸、推送气缸和轴承装置;该工作台按加工工序划分为放入工位、电焊工位、车削工位、吹洗工位;电焊装置对应固定于机架上的电焊工位;车削装置对应固定于机架上的车削工位;吹洗装置对应固定于机架上的吹洗工位;所述内盘固定于机架上;所述外盘活动连接于内盘外侧的机架上,外盘可绕内盘中心做旋转运动;所述内盘上的电焊工位固定有推收气缸;所述内盘上的车削工位固定有推收气缸;所述内盘上的吹洗工位固定有推送气缸;所述存放气缸固定于机架上的吹洗工位。

进一步,所述推收气缸包括回收保护套、连接杆、第一推杆、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一端连接第一推杆一端,第一推杆另一端连接连接杆一端,连接杆另一端连接回收保护套。

进一步,所述存放气缸包括第二推杆、第二缸体、限位杆、引导机构、转子安装支架、气缸复位机构和气缸限位机构;所述第二缸体连接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与转子安装支架轴孔连接;所述气缸复位机构设置于第二推杆与转子安装支架之间;所述气缸限位机构设置于第二推杆与转子安装支架之间;所述引导机构固定于第二缸体上;所述限位杆一端连接转子安装支架,另一端配合引导机构。

进一步,所述引导机构包括引导槽和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滚轮设置于引导槽内部,限位滚轮与限位杆接触。

进一步,所述轴承装置以内盘中心对称,依次安装于外盘上;所述轴承装置包括轴承、轴承支架和轴承限位机构;所述轴承与轴承支架旋转连接;所述轴承限位机构固定在轴承支架轴孔周围上,用于限制轴承的旋转角度。

所述轴承下端设置轴承复位机构;所述轴承复位机构磁吸于轴承下部。

所述轴承支架上设置有放入定位体,其与机器人电机转子中的硅钢片槽相配合。

所述轴承支架上设置有旋转定位体,旋转定位体放置在轴承支架内部;所述旋转定位体包括滚珠和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滚珠相连接,另一端与轴承支架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车削装置上固定有阻屑机构;所述阻屑机构包括第一毛刷、第一阻屑气缸、第二毛刷和第二阻屑气缸;所述第一阻屑气缸推杆末端固定着第一毛刷;所述第二阻屑气缸推杆末端固定着第二毛刷;所述第一毛刷、第一阻屑气缸固定于车削装置一侧;所述第二毛刷、第二阻屑气缸固定于车削装置另一侧;所述第一阻屑气缸驱动第一毛刷,所述第二阻屑气缸驱动第二毛刷,第一毛刷与第二毛刷接触后,形成阻屑屏障,用于阻挡金属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自动化程度高:轴承装置、推收气缸和存放气缸皆设置有自动回复机构,皆具有自动复位功能,无需操作人员辅助;将机器人电机转子加工所需全部工序皆在工作台上完成,从而使得在机器人电机转子加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完成将机器人电机转子放入轴承装置内的工作,以及最后将存放后的机器人电机转子放置好的工作,此外无需其余人工操作。

2、设备结构小:轴承装置、推收气缸、存放气缸的设置,结构简单、且一项结构能完成多项操作。

3、加工误差小:机器人电机转子安装于轴承装置之上,通过外盘的旋转,使得机器人电机转子与气缸、加工设备处于同一直线上,定位准确;且加工全程使用同一定位基准,从而使得加工精确。

4、阻止金属屑乱飞溅:车削装置上设置有一阻屑机构,在车削机器人电机转子过程中,阻挡飞溅的金属屑,从而对未加工或者加工完成的机器人电机转子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工机器人电机转子的工作台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推收气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存放气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存放气缸旋转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子安装支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推杆示意图;

图7是图6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器人电机转子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轴承装置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轴承装置部件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轴承装置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屑机构示意图。

其中:1.内盘;10.机架;11.电焊装置;12.车削装置;13.吹洗装置;2.外盘;3.推收气缸;31.回收保护套;32.连接杆;33.第一推杆;34.第一缸体;4.存放气缸;41.第二推杆;42.第二缸体;43.限位杆;44.引导机构;441.限位滚轮;442.引导槽;45.转子安装支架;46.气缸复位机构;461.第一弹簧倒钩;462.第二弹簧倒钩;47.气缸限位机构;471.支架限位块;472.推杆限位块;5.轴承装置;50.硅钢片槽;51.轴承;52.轴承复位机构;53.轴承支架;54.放入定位体;55.旋转定位体;56.限位机构;6.放入工位;7.电焊工位;8.车削工位;81.阻屑机构;811.第一阻屑气缸;812.第一毛刷;813.第二阻屑气缸;814.第二毛刷;9.吹洗工位;91.推送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加工机器人电机转子的工作台,包括机架10、电焊装置11、车削装置12、吹洗装置13、内盘1、外盘2、推收气缸3、存放气缸4、推送气缸91、轴承装置5;所述电焊装置11、车削装置12、吹洗装置13固定于机架10上;所述内盘1固定于机架10上;所述外盘2设置于内盘1外侧的机架10上,绕内盘1做旋转运动;所述推收气缸3、推送气缸91固定于内盘1上;所述存放气缸4固定于机架10上;所述轴承装置5以内盘1中心对称,依次安装于外盘2上。

所述机器人电机转子加工工作台根据转子加工流程划分为四个工位,包括放入工位6、电焊工位7、车削工位8、吹洗工位9。

所述电焊装置11对应固定于电焊工位7上,用于对机器人电机转子进行电焊加工。

所述车削装置12对应固定于车削工位8上,用于对机器人电机转子进行车削加工。

所述吹洗装置13对应固定于吹洗工位9上,用于对机器人电机转子进行吹洗加工。

所述推收气缸3固定于电焊工位7上;所述推收气缸3固定于车削工位8上;所述存放气缸4、推送气缸91固定于吹洗工位9上。

如图2所示,所述推收气缸3包括回收保护套31、连接杆32、第一推杆33和第一缸体34;所述第一缸体34连接第一推杆33;所述第一推杆33连接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一端连接第一推杆33,其另一端连接回收保护套31;所述回收保护套31用于收回机器人电机转子。

第一缸体34驱动第一推杆33作伸长运动,从而推动机器人电机转子与轴承装置5发生相对位移;第一缸体34驱动第一推杆33做回缩运动,第一推杆33带动连接杆32,连接杆32带动回收保护套31,回收保护套31带动机器人电机转子运动,从而使得机器人电机转子与轴承装置5配合。

如图12所示,所述车削装置12上设置有阻屑机构81,用于阻挡金属屑,防止金属屑污染工作台上其他机器人电机转子。所述阻屑机构81包括第一毛刷812、第一阻屑气缸811、第二毛刷814和第二阻屑气缸813;所述第一阻屑气缸811推杆末端固定着第一毛刷812;所述第二阻屑气缸813推杆末端固定着第二毛刷814;所述第一毛刷812、第一阻屑气缸811固定于车削装置12一侧;所述第二毛刷814、第二阻屑气缸813固定于车削装置12另一侧;所述第一阻屑气缸811驱动第一毛刷812,所述第二阻屑气缸813驱动第二毛刷814,第一毛刷812与第二毛刷814两者接触后,形成阻屑屏障,用于阻挡金属屑。

如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所述存放气缸4包括第二推杆41、第二缸体42、限位杆43、引导机构44、转子安装支架45、气缸复位机构46、气缸限位机构47;所述第二缸体42连接第二推杆41;所述第二推杆41与转子安装支架45径向旋转连接;所述气缸复位机构46设置于第二推杆41与转子安装支架45之间;所述气缸限位机构47设置于第二推杆41与转子安装支架45之间;所述引导机构44与第二缸体42相连接;所述限位杆43一端连接转子安装支架45。

一种第二推杆41与转子安装支架45采用的活动方式为:所述第二推杆41与转子安装支架45采用轴孔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使得转子安装支架45绕第二推杆41旋转。

所述气缸复位机构46一端连接第二推杆41,另一端连接转子安装支架45。

一种实施方式为采用弹簧作为气缸复位机构46;所述弹簧一端连接第二推杆41,另一端连接转子安装支架45。

所述气缸限位机构47用于限制转子安装支架45相对于第二推杆41旋转的角度。

一种气缸限位机构47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气缸限位机构47包括支架限位块471、推杆限位块472;所述支架限位块471固定在转子安装支架45轴孔周围;所述推杆限位块472固定在第二推杆41轴孔周围;所述支架限位块471随着转子安装支架45绕第二推杆41作的旋转运动而跟随作绕第二推杆41运动;所述支架限位块471旋转至一定角度,与推杆限位块472相接触后,转子安装支架45无法继续旋转,从而起到限位作用。

一种气缸限位机构47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支架限位块471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倒钩461;所述推杆限位块472上设置有第二弹簧倒钩462;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倒钩461、第二弹簧倒钩462分别连接。

所述引导机构44包括引导槽442、限位滚轮441;所述引导机构44用于引导限位杆43运动,进一步解释为:所述限位杆43沿着引导槽442运动。

所述限位滚轮441的转轴固定在引导槽442内部,与限位杆43接触,其作用在于:第一是减小限位杆与43与限位滚轮441的摩擦;第二是限制转子安装支架45旋转速度。

机器人电机转子安装于转子安装支架45后,第二缸体42驱动第二推杆41作收回运动,带动转子安装支架45运动,进一步带动机器人电机转子与轴承装置5分离,同时转子安装支架45运动带动限位杆43沿着引导机构44运动,轴承装置5与机器人电机转子逐渐脱离;当轴承装置5与机器人电机转子脱离后,由于机器人电机转子重力作用,转子安装支架45绕第二推杆41作旋转运动,限位杆43沿着引导槽442运动,同时,限位滚轮441与限位杆43接触,抑制限位杆43的旋转运动,使其旋转速度不至于过快,支架限位块471与推杆限位块472接触后,转子安装支架45停止绕第二推杆41运动;随着转子安装支架45旋转,机器人电机转子脱离转子安装支架45,机器人电机转子下落;所述转子安装支架45与机器人电机转子脱离后,机器人电机转子重力不再作用于转子安装支架45上,在气缸复位机构46的作用下,转子安装支架45绕第二推杆41作反向旋转运动,支架限位块471与推杆限位块472接触后,转子安装支架45停止绕第二推杆41运动,至此完成复位初始位置工作;第二缸体42驱动第二推杆41作伸长运动,第二推杆41带动转子安装支架45,转子安装支架45带动限位杆43;限位杆43与引导机构44相连接,沿着引导机构44复位至初始位置。

所述推送气缸91用于推送机器人电机转子,使得机器人电机转子与吹洗装置13配合,完成吹洗后,进一步推动机器人电机转子,使得机器人电机转子与转子安装支架45相配合。

如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轴承装置5包括轴承51、轴承支架53、轴承限位机构56;所述轴承51与轴承支架53相连接,两者之间可相对旋转;所述轴承限位机构56固定在轴承支架53轴孔周围;所述轴承限位机构56用于限制轴承51的旋转角度;所述轴承支架53连接外盘2。

所述轴承51用于安装机器人电机转子,机器人电机转子可相对于轴承51作旋转或轴向直线运动。

一种轴承51与轴承支架53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轴承51与轴承支架53采用轴孔配合方式进行活动连接。

作为替换,所述轴承51下部设置有轴承复位机构52;所述轴承复位机构52连接轴承51,用于增加轴承51下部分重量,使旋转后的轴承51复位至初始位置。

一种轴承复位机构52与轴承51连接的具体连接方式为:轴承复位机构52设置有磁铁,轴承51上设置有磁铁;设置于轴承复位机构52上的磁铁磁性与设置于轴承51上的磁铁的磁性相异;利用异性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得轴承复位机构52与轴承51相连接。

轴承支架53上设置有放入定位体54;所述放入定位体54与机器人电机转子中的硅钢片槽50相配合,用于定位机器人电机转子,便于电焊机器人电机转子。

轴承支架53上设置有旋转定位体55;所述旋转定位体55与轴承支架53活动连接;轴承51旋转后,通过旋转定位体55与机器人电机转子中硅钢片槽50相配合,对车削加工旋转之后即将停止的机器人电机转子重新定位,从而便于吹洗装置13吹洗机器人电机转子的硅钢片槽50。

所述旋转定位体55与轴承支架53活动连接;旋转定位体55包括滚珠551、弹簧552;所述弹簧552一端与滚珠551相连接,另一端与轴承支架53相连接。

机器人电机转子转速逐渐增加,其受到的向心力逐渐增加,则滚珠551受到方向相反的外力,使得弹簧552压缩,滚珠551远离机器人电机转子,最终滚珠551与硅钢片槽50相脱离。

机器人电机转子转速逐渐减小,其受到的向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弹簧552弹力大于向心力,压缩的弹簧552逐渐伸长,推动滚珠551靠近机器人电机转子,最终滚珠551与硅钢片槽50相配合,实现机器人电机转子的重新定位。

当轴承51旋转一定角度后,其与轴承限位机构56相接触,阻止轴承51继续旋转。

机器人电机转子安装于轴承装置5上,利用放入定位体54定位,由于机器人电机转子大部分重力作用于轴承51上部,则轴承51上部力矩大于轴承51下部的力矩,轴承51相对于轴承支架53旋转,当轴承51与轴承限位机构56相接触时,轴承51停止旋转,轴承51受力平衡,且不再受力矩;旋转定位体55对翻转后的机器人电机转子进行定位;机器人电机转子转动后,旋转定位体55脱离机器人电机转子中的硅钢片槽50,机器人电机转子逐渐停止转动后,旋转定位体55与机器人电机转子中的硅钢片槽50相配合,进行定位;当机器人电机转子脱离轴承51后,由于磁吸于轴承51下部的轴承复位机构52重力形成的力矩大于轴承51上部,使得轴承51回转至初始位置。

该机器人电机转子加工工作台的工作流程为:在放入工位6上,所述机器人电机转子安装于轴承装置5上,轻拨动机器人电机转子由于机器人电机转子重力作用,轴承51绕轴承支架53转动至一定角度;机器人电机转子旋转,外盘2转动至电焊工位;固定于内盘1电焊区域的推收气缸3将机器人电机转子推出一定距离,电焊装置11对机器人电机转子进行电焊,完成电焊过程后,推收气缸3将机器人电机转子收回;外盘2转动至车削工位8,固定于内盘1车削区域的推收气缸3将机器人电机转子推出一定距离,阻屑机构81形成阻屑屏障,运用车削装置12对机器人电机转子进行车削,完成车削过程后,旋转定位体对转子重新定位,推收气缸3将机器人电机转子收回;外盘2转动至吹洗工位9,固定于内盘1存放区域的推送气缸将机器人电机转子推出,运用吹洗装置13进行吹洗,后由存放气缸4将机器人电机转子拉伸出一定距离,由于机器人电机转子重力作用,机器人电机转子落入工作台下方的存放盘,轴承装置5复位初始状态,存放气缸4复位初始状态;外盘2转动至放入工位6,完成一次机器人电机转子加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