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精轧机的侧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0044发布日期:2019-11-12 23:13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精轧机的侧导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精轧机的侧导板。



背景技术:

精轧机的侧导板对进入轧机的钢带有导向作用,但是带钢的侧边经常与侧导板摩擦,生产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轧件和侧导板摩擦易产生丝状的金属碎屑,碎屑带入精轧机后,产生带钢质量缺陷,影响质量。

2)长期剧烈摩擦,造成侧导板极易磨损,虽然进行了及时的维护,但劳动强度大,提高了生产成本;磨损产生的沟槽极易损伤带钢和高温钢的边部,产生边损缺陷(裂纹等现象),边部缺陷影响成材质量。且对后续的冷轧、退火、酸洗、镀铝锌工艺造成断带现象。

3)侧导板磨损产生的沟槽需要定期检修对磨损沟槽进行补焊处理并打磨,工作量很大,无形中制约了设备作业率的提高,而且成本高。

4)侧导板两侧磨损不均匀造成侧导对中精度降低,引起带钢跑偏、边部开裂等质量问题。

5)磨损沟槽过深能够造成带钢头部卡入槽内引起堆钢隐患。

因此,减少侧导板对带钢侧面带来的缺陷,对带钢产品质量、设备顺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当前,业内对精轧机侧滑板磨损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对侧导板磨损部位进行补焊,修复破损部位。但是工作量很大,无形中制约了设备作业率的提高,而且成本高;二是直接更换侧导板,虽然降低了工作量,但是同样会提高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精轧机侧导板易磨损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精轧机的侧导板。该侧导板使用寿命更长、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一种用于精轧机的侧导板,所述侧导板的左侧为进钢口,所述侧导板的右侧为出钢口,在所述侧导板的前板面的左下部和右下部分别设有“口”字型凹槽、在中下部均匀布置数列凹槽、在每列凹槽之间以及“口”字型凹槽和与其相邻的一列凹槽之间布置有倒“U”型的凹槽,凹槽中设置耐磨金属陶瓷;

进一步的,每列凹槽由上到下依次由数个横向均匀放置的“0”型凹槽和最下端的“口”字型凹槽组成;

进一步的,凹槽的深度为7~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侧导板能够利用现有侧导板,不破坏其原有结构,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2、由于钢板在进钢口和出钢口处对侧导板冲击比较大,所以这两处的凹槽设计成“口”字型;钢板对侧导板中部冲击较小无需设置大面积的耐磨层,所以设计成数列小凹槽,以减少侧导板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侧导板能够减少带钢质量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沿AA剖面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进钢口,2、出钢口,3、“口”字型凹槽,4、“0”型凹槽组成,5、倒“U”型的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用于精轧机的侧导板,所述侧导板的左侧为进钢口1,所述侧导板的右侧为出钢口2,在所述侧导板的前板面的左下部和右下部分别设有“口”字型凹槽3、在中下部均匀布置数列凹槽,每列凹槽由上到下依次由数个横向均匀放置的“0”型凹槽4和最下端的“口”字型凹槽3组成,在所述侧导板的前板面的每列凹槽之间以及“口”字型凹槽和与其相邻的一列凹槽之间布置有倒“U”型的凹槽5,凹槽的深度为7~10mm,凹槽中设置耐磨金属陶瓷。

本实用新型的侧导板能够利用现有侧导板,不破坏其原有结构,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钢板在进钢口和出钢口处对侧导板冲击比较大,所以这两处的凹槽设计成“口”字型;钢板对侧导板中部冲击较小无需设置大面积的耐磨层,所以设计成数列小凹槽,以减少侧导板生产成本。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侧导板使用时间较原侧导板延长10~20倍,大大减少了维修更换的次数,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