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铜板带加工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1849发布日期:2019-11-27 19:15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铜板带加工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稳定性铜板带加工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铜板带其实就是对铜板和铜带的统称,铜板是指铜经过轧制的板材,轧制包括了热轧和冷轧,铜带是指厚度在0.06~1.5mm之间的铜轧制加工品,在对铜板带进行加工时容易发生打滑和偏心,因此需要固定装置对其进行固定。

专利授权公布号cn20814667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铜板带打卷快速防滑固定装置,包括门架、旋转机构、顶尖机构和涨紧机构,门架设置在两侧和上部,旋转机构设置在门架右侧的中部,顶尖机构设置在门架左侧中部,涨紧机构设置在旋转机构的左侧;所述的涨紧机构由固定架、涨紧板、顶轴、锥套、楔块和限位盘构成,限位盘的右侧与旋转机构的左侧连接;该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铜板带打卷快速防滑固定装置通过同步张开的固定架,快速的实现对铜带卷卷轮的快速定位和固定,使卷轮与旋转机构实现了同轴,卷轮定位准确,同时对卷轮的固定时间大大缩短,防滑效果良好,有效的提高了铜带板材的打卷质量。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该装置虽然使打卷的每圈铜板带排列整齐,但是不能保证每一圈贴合紧密,因此容易在运输和使用中因外力作用产生形变而影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铜板带加工用固定装置,通过传送带在传送铜板带时,其上的竖杆和第一套管先对其运行路径进行校正处理,使其与卷筒匹配,能够准确的打卷在卷筒上,并通过u型杆被第二滑杆带动在第二弹簧的挤压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横杆和第五套管压紧已经卷在卷筒上的铜板带,使每一圈都紧贴在上一圈上,使打卷之后的铜板带每一圈不但整齐,而且每一圈贴合紧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铜板带加工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贯穿设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上套接设有卷筒,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固定设有校正组件和压紧组件;

所述校正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于第一底座顶部,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有传送带,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设有多个竖杆,所述竖杆上套接设有第一套管;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二套管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套管和第二支撑杆均固定设于第一底座顶部,所述第二套管内侧贯穿设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杆顶部贯穿设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上套接设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二支撑杆顶部固定设有第四套管,所述第四套管内部贯穿设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端部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杆一端固定设有u型杆,所述u型杆两端均贯穿设有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横杆上套接设有第五套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设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端部固定设有第六套管,所述第六套管内侧贯穿设有第三滑杆。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滑杆顶部固定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顶部固定设于第六套管顶部内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滑杆底部贯穿设有第四横杆,所述第四横杆上套接设有第七套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座底部固定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套接设有轴承。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底部固定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固定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传送带在传送铜板带时,其上的竖杆和第一套管先对其运行路径进行校正处理,使其与卷筒匹配,能够准确的打卷在卷筒上,并通过u型杆被第二滑杆带动在第二弹簧的挤压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横杆和第五套管压紧已经卷在卷筒上的铜板带,使每一圈都紧贴在上一圈上,使打卷之后的铜板带每一圈不但整齐,而且每一圈贴合紧密;

2、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二底座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摆放,通过第二底座底部的防滑垫有效的起到防滑的作用,使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的轴承,使连接块可以相对于第二底座转动,从而使第一底座以上的部件可以适应铜板带输送出来的方向,而不会因为竖杆和第一套管对铜板带进行过度刚性挤压而使铜板带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竖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u型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第一底座、2第一支撑杆、3第一横杆、4卷筒、5校正组件、6压紧组件、7固定板、8传送带、9竖杆、10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2第二支撑杆、13第一滑杆、14第一弹簧、15第二横杆、16第三套管、17第四套管、18第二滑杆、19第二弹簧、20u型杆、21第三横杆、22第五套管、23第三支撑杆、24第六套管、25第三滑杆、26第三弹簧、27第四横杆、28第七套管、29连接块、30轴承、31第二底座、32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附图5所示的一种高稳定性铜板带加工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所述第一底座1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顶部贯穿设有第一横杆3,所述第一横杆3上套接设有卷筒4,所述第一底座1顶部固定设有校正组件5和压紧组件6;

所述校正组件5包括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固定设于第一底座1顶部,所述固定板7上固定设有传送带8,所述固定板7顶部固定设有多个竖杆9,所述竖杆9上套接设有第一套管10;

所述压紧组件6包括第二套管11和第二支撑杆12,所述第二套管11和第二支撑杆12均固定设于第一底座1顶部,所述第二套管11内侧贯穿设有第一滑杆13,所述第一滑杆13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滑杆13顶部贯穿设有第二横杆15,所述第二横杆15上套接设有第三套管16,所述第二支撑杆12顶部固定设有第四套管17,所述第四套管17内部贯穿设有第二滑杆18,所述第二滑杆18端部固定设有第二弹簧19,所述第二滑杆18一端固定设有u型杆20,所述u型杆20两端均贯穿设有第三横杆21,所述第三横杆21上套接设有第五套管22;

所述固定板7顶部固定设有第三支撑杆23,所述第三支撑杆23端部固定设有第六套管24,所述第六套管24内侧贯穿设有第三滑杆25;

所述第三滑杆25顶部固定设有第三弹簧26,所述第三弹簧26顶部固定设于第六套管24顶部内侧;

所述第三滑杆25底部贯穿设有第四横杆27,所述第四横杆27上套接设有第七套管28。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将铜板带放置在传送带8上进行输送,在传送带8上输送时,通过两侧设置的竖杆9和第一套管10对铜板带的运行路径进行校正,之后绕在卷筒4上,第一横杆3连接有电机,被驱动转动,从而将铜板带进行打卷处理,第三横杆21上的第五套管22则贴紧已经卷在卷筒4上的铜板带,挤压铜板带,使其绕在卷筒4上的每一圈都相互贴紧,中间不会有空隙出现,当传送带8和第一横杆3的运转速度不匹配时,传送带8和卷筒4之间的铜板带可能因为过长而弯曲损坏,因此设置的第一滑杆13在第一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在第二套管11中滑动,带动其上的第二横杆15和第三套管16上升顶起传送带8和卷筒4之间的铜板带,使其保持紧绷状态而不会随意弯曲,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带8在传送铜板带时,其上的竖杆9和第一套管10先对其运行路径进行校正处理,使其与卷筒4匹配,能够准确的打卷在卷筒4上,并通过u型杆20被第二滑杆18带动在第二弹簧19的挤压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横杆21和第五套管22压紧已经卷在卷筒4上的铜板带,使每一圈都紧贴在上一圈上,使打卷之后的铜板带每一圈不但整齐,而且每一圈贴合紧密。

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的一种高稳定性铜板带加工用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块29,所述连接块29固定设于第一底座1底部,所述连接块29上套接设有轴承30;

所述轴承30底部固定设有第二底座31,所述第二底座31底部固定设有防滑垫32。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二底座31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摆放,通过第二底座31底部的防滑垫32有效的起到防滑的作用,使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的轴承30,使连接块29可以相对于第二底座31转动,从而使第一底座1以上的部件可以适应铜板带输送出来的方向,而不会因为竖杆9和第一套管10对铜板带进行过度刚性挤压而使铜板带变形。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5,通过传送带8在传送铜板带时,其上的竖杆9和第一套管10先对其运行路径进行校正处理,使其与卷筒4匹配,能够准确的打卷在卷筒4上,并通过u型杆20被第二滑杆18带动在第二弹簧19的挤压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横杆21和第五套管22压紧已经卷在卷筒4上的铜板带,使每一圈都紧贴在上一圈上,使打卷之后的铜板带每一圈不但整齐,而且每一圈贴合紧密;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4,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二底座31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摆放,通过第二底座31底部的防滑垫32有效的起到防滑的作用,使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的轴承30,使连接块29可以相对于第二底座31转动,从而使第一底座1以上的部件可以适应铜板带输送出来的方向,而不会因为竖杆9和第一套管10对铜板带进行过度刚性挤压而使铜板带变形。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