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机架冷轧机组除油辊防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3884发布日期:2020-01-10 16:0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机架冷轧机组除油辊防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机除油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机架冷轧机组除油辊防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冷轧组轧制钢板规格向薄规格的开发,对轧制油的润滑性和冷却性要求大大提高,所以现在乳化液流量从以前设计的6000~7000l/min,提高到12000l/min以上,所以钢板轧制完成后需要对钢板表面进行除油工作,但实际生产时乳化液流量大时,在轧制入口喷射的乳化液一部分会被除油辊甩到测厚仪位置,干扰入口测厚仪,影响厚控,轧制薄规格出现厚度波动,严重时导致断带事故,所以防止乳化液回流对单机可逆轧机轧制薄规格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机架冷轧机组除油辊防回流装置,解决冷扎机组中乳化液易被除油辊甩到测厚仪位置影响侧厚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单机架冷轧机组除油辊防回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两个除油辊,所述机架的进口端设置有用于测量钢板厚度的测厚仪,所述机架在两个所述除油辊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杆,两个所述螺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中部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各所述螺杆的下部均设置有手柄杆,两个所述螺杆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内径大于所述螺杆直径的连接孔,两个所述螺杆的上部分别贯穿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且所述螺杆分别在所述连接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限位片;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与设置于两个所述除油辊的上方截面为弧形的防回流护罩固定连接,各所述防回流护罩的内侧均可拆卸的设置有吸附海绵。

进一步的,各所述防回流护罩靠近所述测厚仪的一端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气刀。

进一步的,各所述防回流护罩上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插装设置有截面为工字型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防回流护罩外侧的一侧通过螺钉与所述防回流护罩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海绵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防回流护罩内侧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通过在两个除油辊上方设置防回流护罩,当乳化液被从除油辊上部甩出时,防回流护罩能够对乳化液起到阻挡作用,防止乳化液被甩到测厚仪附近区域影响侧厚;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螺杆起到对连接板和两个防回流护罩高度的调节,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除油辊以及除油辊因磨损、更换造成的直径变化;而且安装于防回流护罩内侧的吸附海绵能够对除油辊甩出的乳化液进行吸收,防回流护罩的端部设置有条形气刀能够对除油辊表面残存的乳化液进行吹扫,避免了乳化液的再次扩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除油辊;3、测厚仪;4、螺杆;5、手柄杆;6、连接板;7、限位片;8、防回流护罩;9、吸附海绵;10、条形气刀;11、安装槽;12、安装座;13、螺钉;14、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单机架冷轧机组除油辊防回流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可转动的安装有两个除油辊2,所述机架1的进口端安装有用于测量钢板14厚度的测厚仪3。

所述机架1在两个所述除油辊2之间对称安装有两个螺杆4,两个所述螺杆4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中部分别与相对应侧的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各所述螺杆4的下部均固定设置有手柄杆5。两个所述螺杆4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螺杆4与所述连接板6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6上开设有两个内径大于所述螺杆4直径的连接孔,两个所述螺杆4的上部分别贯穿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孔且所述螺杆4分别在所述连接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限位片7,当转动所述手柄杆5时,所述螺杆4会沿安装架上与其相适配的螺纹孔上下移动,通过两个限位片带动所述连接板上下移动。

所述连接板6的左右两侧与设置于两个所述除油辊2的上方截面为弧形的防回流护罩8固定连接,防回流护罩能够对乳化液起到阻挡作用,防止乳化液被甩到测厚仪附近区域影响侧厚,并且各所述防回流护罩8靠近所述测厚仪3的一端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气刀10。

各所述防回流护罩8的内侧均可拆卸的有吸附海绵9,具体的:各所述防回流护罩8上均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内插装设置有截面为工字型的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位于所述防回流护罩8外侧的一侧通过螺钉13与所述防回流护罩8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海绵9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2位于所述防回流护罩8内侧的一侧,通过拆卸所述安装座即可起到更换吸附海绵9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