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框架用制备置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0140发布日期:2020-04-03 15:1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线框架用制备置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线框架用制备置卷装置。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大致分为铜-铁系、铜-镍-硅系、铜-铬系、铜-镍-锡系(jk-2合金)等,三元、四元等多元系铜合金能够取得比传统二元合金更优的性能,更低的成本,铜-铁系合金的牌号最多,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抗应力松弛特性和低蠕变性,是一类很好的引线框架材料。由于引线框架制作及封装应用的需要,除高强度、高导热性能外,对材料还要求有良好的钎焊性能、工艺性能、蚀刻性能、氧化膜粘接性能等。材料向高强、高导电、低成本方向发展,在铜中加人少量的多种元素,在不明显降低导电率的原则下,提高合金强度(使引线框架不易发生变形)和综合性能,抗拉强度600mpa以上,导电率大于80%iacs的材料是研发热点。并要求铜带材向高表面,精确板型,性能均匀,带材厚度不断变薄,从0.25mm向0.15mm、0.lmm逐步减薄。随着加工原料金属带的逐渐变薄,给引线框架的加工带来了较大挑战。

引线框架生产时,首先需要进行金属带切片处理,切片完成后进行引线框架的冲压成型,而金属带为了方便运输以及加工生产,金属常常为卷状,卷状的金属带在输送过程中,而现有的方法是直接在卷心出穿上一根金属杆,而后将金属杆放置在输送装置上,进行金属带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由于金属杆对金属带卷的摩擦力较大,因此影响金属带的输送效率,或者采用填充卷心的方式进行穿杆,这种方式虽然避免了金属杆对卷心处金属带的摩擦,但是缺少相应的滑动部件,而导致的转动不灵敏,降低了金属带的输送效率,同时这种方式,在金属带输送的过程中,会随着金属带的输送而左右晃动,而影响金属带的切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框架用制备置卷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金属带切片时的输送效率,能够避免卷芯杆对金属带产生的摩擦力,而对金属带产生划痕,能够使金属带卷在输送时进行灵活的转动,在金属带卷输送时,不会出现金属带卷左右晃动的现象,提高了金属带切片效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引线框架用制备置卷装置,包括中杆,中杆外弧壁沿着轴向贯穿且呈圆周阵列地设有限位槽,中杆沿着中杆轴向穿有卷芯,卷芯内弧壁上沿着卷芯轴向贯穿且呈圆周阵列地设有限位条,限位条装配于限位槽内,中杆两端对称地设有转动部;

转动部包括穿于中杆两端的轴承,轴承内圈两外壁呈圆周阵列地均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内壁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凸块,凸块均镶嵌于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连接件呈弧形结构,凸块沿着连接件的径向向内延伸地成型于连接件的内弧壁上。

进一步地,连接件另一端沿着连接件的轴向设有卡圈一对。

进一步地,卡圈上装配有限位部若干,中杆两端限位槽底部均设有限位孔,限位部的内侧端插于限位孔内,用于转动部限位于中杆的两端。

进一步地,限位部呈圆周阵列地装配于卡圈上。

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用于限位中杆两端的插杆,插杆一端成形有中盘,中盘另一端成形有穿杆,穿杆穿有弹簧,穿杆另一端成形有端帽,当对转动部限位时,插杆另一端插于限位孔内,弹簧位于卡圈内,穿杆沿着卡圈径向向外延伸,端帽位于卡圈的外弧壁外侧。

进一步地,插杆的另一端设有半球形端头。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卷芯和中杆采用可拆卸式的安装,首先方便实现卷芯杆插于金属带卷的卷心处,在卷芯插入后,接着将中杆穿于卷芯上,而限位条和限位槽能够防止卷芯与中杆发生相对运动,而影响金属带卷的输送效果,同时,为了提高金属带卷在输送过程中的转动灵活性,在中杆的两端安装了转动部,而转动部由轴承为主体设置的,轴承能够确保金属带卷在输送过程中的灵活性,有效地降低了摩擦力,提高了金属带卷的输送效率;其中为了将中杆和转动部组装在一起,因此在轴承的内圈外壁上设置了连接件,同时在连接件上设置了相应的凸块,凸块镶嵌在限位槽中,使得中杆与轴承的内圈连接,以及,为了防止中杆在转动过程中出现左右摆动的现象,在连接件的外侧端上设置了卡圈,卡圈一方面方便对转动部的限位,同时在卡圈上设置了限位部,限位部的插杆插于限位孔内,对中杆的位置进行限定,并且通过弹簧的作用能够自动地进行中杆的限位,并且为了方便中杆的插入,在插杆另一端上设置了相应半球形端头;

2、本实用新型高金属带切片时的输送效率,能够避免卷芯杆对金属带产生的摩擦力,而对金属带产生划痕,能够使金属带卷在输送时进行灵活的转动,在金属带卷输送时,不会出现金属带卷左右晃动的现象,提高了金属带切片效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图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图二。

图3示出了中杆与卷芯装配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4示出了限位部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引线框架用制备置卷装置,包括中杆1,中杆1外弧壁沿着轴向贯穿且呈圆周阵列地设有限位槽10,中杆1沿着中杆轴向穿有卷芯2,卷芯2内弧壁上沿着卷芯轴向贯穿且呈圆周阵列地设有限位条20,限位条20装配于限位槽10内,中杆1两端对称地设有转动部3。转动部3包括穿于中杆1两端的轴承30,轴承30内圈两外壁呈圆周阵列地均设有连接件31,连接件31内壁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凸块310,凸块310均镶嵌于限位槽10内。连接件31呈弧形结构,凸块310沿着连接件31的径向向内延伸地成型于连接件31的内弧壁上。连接件31另一端沿着连接件31的轴向设有卡圈32一对。

卡圈32上装配有限位部4若干,中杆1两端限位槽10底部均设有限位孔11,限位部4的内侧端插于限位孔11内,用于转动部3限位于中杆1的两端。限位部4呈圆周阵列地装配于卡圈32上。限位部4包括用于限位中杆1两端的插杆40,插杆40一端成形有中盘41,中盘41另一端成形有穿杆43,穿杆43穿有弹簧42,穿杆43另一端成形有端帽44,当对转动部3限位时,插杆40另一端插于限位孔11内,弹簧42位于卡圈32内,穿杆43沿着卡圈32径向向外延伸,端帽44位于卡圈32的外弧壁外侧。插杆40的另一端设有半球形端头45。

本装置将卷芯2组装在中杆1上,将中杆1组装在转动部3上,将金属带卷组装在卷芯2上的操作流程如下:

上述的操作流程中,应该首先将金属带卷穿于卷芯2上,具体地,就是将根据卷心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卷芯2,将卷芯2插于金属带卷的卷心处;

接着将中杆1穿于卷芯2上;

而后将转动部3穿于中杆1的两端上,在操作过程中,限位部4的插杆40在弹簧42的作用下向内运动,最终穿于中杆1的限位孔1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