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轧机出口夹送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4788发布日期:2020-05-22 20:2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轧机出口夹送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加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连轧机出口夹送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连轧机组中,在末机架出口和出口飞剪前,需要确保钢板由良好的张力,并且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输送,现有的手段采用人工通过一些辅助工具操作,其作业难度高,成本大,并且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轧机出口夹送辊装置,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轧机出口夹送辊装置,包括机架、上辊、下辊、顶升装置、标高调整装置、驱动机构和推动装置:上述机架为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前后端均敞口的中空架体,其内部上下间隔的设有两组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滑轨组件;上述上辊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装配在其上的上轴承座与位于上方的一组上述滑轨组件滑动配合;上述下辊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装配在其上的下轴承座与位于下方的一组上述滑轨组件滑动配合;上述顶升装置用于与上述下辊前后端的下轴承座接触,并带动上述下辊上下移动;上述标高调整装置安装于上述机架内部的上部,用于与上述上辊前后端的上轴承座接触,并向下压紧上述上辊;上述驱动机构用于分别与上述上辊和下辊的前端传动连接,并同时驱动上述上辊和下辊反向旋转;上述推动装置用于与上述下辊连接装配,并将通过连接件装配在一起的上述上辊和下辊沿各自对应的滑轨组件向前拉入或向后推出上述机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能在钢带切断后有效地保持轧机出口的张力,使得钢带良好输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每组上述滑轨组件均由两条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滑轨组成,每组的两个上述滑轨分别对称安装于上述机架内部的左右两侧,每个上述上轴承座及下轴承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有与对应的上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滚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确保上辊及下辊与其之间滑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上述顶升装置包括两个顶升油缸,两个上述顶升油缸分别竖直设置于机架下部对应前后端的位置,且两个上述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均向上延伸,两个上述顶升油缸可同步驱动活塞杆向上移动至与装配在上述机架内的上述下辊前后端的下轴承座接触,并顶起上述下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简单,运行稳定,使用方便。

进一步,上述标高调整装置包括第一伸缩装置、连杆、两个滑块和两个滑座,两个上述滑座分别前后间隔的固定在上述机架内部顶壁的前后端,且二者的下端面均为由前向后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两个上述滑块的上端面均为与上述第一斜面相吻合的第二斜面,两个上述滑块分别一一对应的滑动安装于两个上述滑座下端,且上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相贴合,上述连杆沿前后方向设置,并分别与两个上述滑块连接固定,上述第一伸缩装置可上下翻转的安装于上述机架内部顶壁的前端,其伸缩端向后,上述连杆的前端向前延伸,并通过连接部件与上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端铰接,上述第一伸缩装置可通过伸缩端驱动连杆前后移动,并同时带动两个上述滑块分别沿对应的上述滑座前后滑动,从而使得两个上述滑块发生上下位移变化,且在两个上述滑块发生向下位移时,二者的下端分别与装配上述机架内的上述上辊前后端的上轴承座接触,并向下压紧上述上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标高调整装置设计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地的实现对上辊的向下压紧,从而调整辊组之间的紧密接触状态,确保钢带保持良好的张力,利于后续的顺畅输送及工序之间良好的衔接。

进一步,上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双输出减速箱和两根连轴,上述电机通过座体安装于地面上,其电机轴朝向后方水平设置,并与上述双输出减速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上述双输出减速箱具有两个上下间隔分布的输出端,两根上述连轴分别沿前后方向上下间隔设置,二者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与上述双输出减速箱的两个输出端传动连接,两根上述连轴的后端安装有第二万向联轴器,上述第二万向联轴器分别用于与装配在上述机架内的上述上辊及下辊的前端连接装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机构设计合理,装配简单,能够实现辊组的有效且良好的旋转传动。

进一步,上述机架的前端设有两组分别用于夹紧两个上述第二万向联轴器的夹持组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设计利于对第二万向连轴器的定位,从而方便辊组的快速拆装作业。

进一步,每组上述夹持组件分别包括两个第二伸缩装置和两个夹块,两个上述第二伸缩装置分别安装于上述机架前端的两侧对应上述第二万向联轴器的位置,二者的伸缩端相对靠近,两个上述夹块分别装配于两个上述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端端部,两个上述第二伸缩装置可同步驱动对应的上述夹块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以夹紧或松开处于二者之间的上述第二万向联轴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夹持组件布置合理,能够有效的定位第二万向联轴器,从而实现辊组的良好拆装作业,并且利于辊组拆装前后沿滑轨组件的良好移动,无需再次调整辊组的方位,省时省力。

进一步,上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三伸缩装置和挂钩座,上述第三伸缩装置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其伸缩端向后延伸,上述挂钩座安装于上述第三伸缩装置的伸缩端端部,位于上述下辊前端的一个上述下轴承座的前端安装有与上述挂钩座相匹配的挂钩,上述第三伸缩装置可通过伸缩端驱动上述挂钩座向后移动至对应上述挂钩的位置,或向前移动远离,并且,在上述下辊装配在上述机架内时,上述下辊可伴随上述顶升装置上下移动至上述挂钩与挂钩座相互挂接或分离,并在挂钩与挂钩座相互挂接后,上述第三伸缩装置可通过伸缩端驱动上述下辊和上辊沿各自对应的滑轨组件向前拉入或向后推出上述机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推动装置设计简单、操作方便、稳定。

进一步,还包括辊组更换作业台,上述辊组更换作业台安装于上述机架的后方,其台面上端设有与位于下方的上述滑轨组件相互对接的滑道,上述推动装置用于将上述上辊和下辊沿各自对应的滑轨组件以及上述滑道从上述机架推出至上述辊组更换作业台上,或由上述辊组更换作业台上将装配在一起的上述上辊和下辊沿上述滑道及滑轨组件拉入上述机架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新旧辊组的有序更换作业,工序衔接更顺畅。

进一步,上述连接件为销轴,上述上辊和下辊前后端的上述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分别通过上述销轴上下对应的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变故上下辊的连接以及后续的辊组更换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轧机出口夹送辊装置中去掉机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轧机出口夹送辊装置中去掉机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轧机出口夹送辊装置中机架的其中一个视角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轧机出口夹送辊装置中机架的另外一个视角的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架,2、上辊,3、下辊,4、顶升装置,5、标高调整装置,6、驱动机构,7、推动装置,8、夹持组件,9、辊组更换作业台,11、溜板,21、上轴承座,31、下轴承座,51、第一伸缩装置,52、连杆,53、滑块,54、滑座,61、电机,62、双输出减速箱,63、连轴,71、第三伸缩装置,72、挂钩座,81、第二伸缩装置,82、夹块,631、第一万向联轴器,632、第二万向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连轧机出口夹送辊装置包括机架1、上辊2、下辊3、顶升装置4、标高调整装置5、驱动机构6和推动装置7:上述机架1为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前后端均敞口的中空架体,其内部上下间隔的设有两组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滑轨组件;上述上辊2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装配在其上的上轴承座21与位于上方的一组上述滑轨组件滑动配合;上述下辊3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装配在其上的下轴承座31与位于下方的一组上述滑轨组件滑动配合;上述顶升装置4用于与上述下辊3前后端的下轴承座31接触,并带动上述下辊3上下移动;上述标高调整装置5安装于上述机架1内部的上部,用于与上述上辊2前后端的上轴承座21接触,并向下压紧上述上辊2;上述驱动机构6用于分别与上述上辊2和下辊3的前端传动连接,并同时驱动上述上辊2和下辊3反向旋转;上述推动装置7用于与上述下辊3连接装配,并将通过连接件装配在一起的上述上辊2和下辊3沿各自对应的滑轨组件向前拉入或向后推出上述机架1。

上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供钢带通过的条形缺口,缺口位置对应上辊2和下辊3之间的区域,并且,在机架1左右两侧条形缺口的下部边沿处设有供钢带滑过或支撑钢带的溜板11。

工作原理如下:

当上辊2和下辊3装配在机架1中时,具体为:上辊2和下辊3分别滑动装配于对应的滑轨组件上,并且与驱动机构6传动连接装配在一起,之后,通过顶升装置4向上顶起上辊2,同时,通过标高调整装置5向下压紧上辊2,确保穿过上辊2和下辊3之间的钢带能够分别与上辊2和下辊3紧密配合,从而使得钢带张力保持最佳,接下来,驱动机构6驱动上辊2和下辊3同步反向旋转,使得钢带保持良好的张力且输送的状态,当需要换辊操作时,将上辊2和下辊3前后端对应的上轴承座21和下轴承座31通过连接件相连,并使得上辊2和下辊3的上轴承座21和下轴承座31分别与对应的滑轨组件滑动配合,接下来,推动装置7与下辊3完成连接装配,并解除上辊2和下辊3分别与驱动机构6的传动连接,下一步,推动装置7推动下辊3和上辊2同步运行从机架1的后方推出,下一步,更换新的辊组(上辊2和下辊3,并使新更换的上辊2和下辊3通过连接件装配连接),推动装置7再与新更换的辊组中的下辊3连接装配,接下来,推动装置7将辊组沿对应的滑轨组件滑动拉入机架1内即可,后续再完成与驱动机构6的连接,并通过顶升装置4和标高调整装置5调节辊组对钢带的张力即可(通过上下位移使上辊2和下辊3紧密接触达到调节的目的),整个设备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能在钢带切断后有效地保持轧机出口的张力,使得钢带良好输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组上述滑轨组件均由两条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滑轨组成,每组的两个上述滑轨分别对称安装于上述机架1内部的左右两侧,每个上述上轴承座21及下轴承座31的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有与对应的上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滚轮,上辊2和下辊3装配在机架1内时分别处于对应的两个滑轨之间,并且,二者前后端的轴承座分别通过滚轮滑动装配于对应的滑轨的上端,并可沿滑轨滑动,滑轨组件结构简单,利于上辊2及下辊3的稳定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顶升装置4包括两个顶升油缸,两个上述顶升油缸分别竖直设置于机架1下部对应前后端的位置,且两个上述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均向上延伸,两个上述顶升油缸可同步驱动活塞杆向上移动至与装配在上述机架1内的上述下辊3前后端的下轴承座31接触,并顶起上述下辊3,作业时,两个油缸同步运行,从而顶起下辊3前后端的下轴承座31,并且在顶升油缸活塞杆向下收缩时,下辊3随同活塞杆同时下降,其操作比较简单。

上述顶升油缸在使用时连接液压站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油的供油及回油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标高调整装置5包括第一伸缩装置51、连杆52、两个滑块53和两个滑座54,两个上述滑座54分别前后间隔的固定在上述机架1内部顶壁的前后端,且二者的下端面均为由前向后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面,两个上述滑块53的上端面均为与上述第一斜面相吻合的第二斜面,两个上述滑块53分别一一对应的滑动安装于两个上述滑座54下端,且上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相贴合,上述连杆52沿前后方向设置,并分别与两个上述滑块53连接固定,上述第一伸缩装置51可上下翻转的安装于上述机架1内部顶壁的前端,其伸缩端向后,上述连杆52的前端向前延伸,并通过连接部件与上述第一伸缩装置51的伸缩端铰接,上述第一伸缩装置51可通过伸缩端驱动连杆52前后移动,并同时带动两个上述滑块53分别沿对应的上述滑座54前后滑动,从而使得两个上述滑块53发生上下位移变化,且在两个上述滑块53发生向下位移时,二者的下端分别与装配上述机架1内的上述上辊2前后端的上轴承座21接触,并向下压紧上述上辊2,在压紧上辊2操作过程中,第一伸缩装置51驱使连杆52带动两个滑块53同步向后方移动,移动过程中,两个滑块53分别沿对应的滑座54滑动,并且,由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吻合关系,在两个滑块53沿对应的滑座54向后滑动时,两个滑块53还同时发生向下的位移变化,从而向下作用在上辊2前后端的上轴承座21上,实现向下压紧上辊2的目的,当然,第一伸缩装置51带动连杆52向前移动时使得两个滑块53向前滑动,从而发生相对于滑座54向上移动的位移变化,使得滑块53与对应的上轴承座21分离,整个标高调整装置5设计合理,操作非常简单、方便,能有效的调节上辊2和下辊3之间的间隙及紧密接触状态。

上述第一伸缩装置51为伸缩油缸,使用时连接液压站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油的供油及回油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61、双输出减速箱62和两根连轴63,上述电机61通过座体安装于地面上,其电机轴朝向后方水平设置,并与上述双输出减速箱62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上述双输出减速箱62具有两个上下间隔分布的输出端,两根上述连轴63分别沿前后方向上下间隔设置,二者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631与上述双输出减速箱62的两个输出端传动连接,两根上述连轴63的后端安装有第二万向联轴器632,上述第二万向联轴器632分别用于与装配在上述机架1内的上述上辊2及下辊3的前端连接装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机架1的前端设有两组分别用于夹紧两个上述第二万向联轴器632的夹持组件8,该设计的目的在于:当需要换辊时,通过夹持组件8对两个第二万向联轴器632进行夹持定位,从而确保上辊2和下辊3拆卸时不会发生位移变化,确保后续的良好推出更换,并且,直至更换好新的上辊2和下辊3之间,第二万向联轴器632始终保持于夹持组件8的夹紧定位状态,确保拆装时定位精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换辊还是装辊过程中,夹持组件8对第二万向联轴器632夹紧定位的点均为上辊2和下辊3处于与对应的滑轨组件滑动配合的位置上,确保拆除上辊2和下辊3与对应的第二万向联轴器632连接后,上辊2和下辊3能够不需要调节位置即可沿对应的滑轨组件在推动装置7的作用下前后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组上述夹持组件8分别包括两个第二伸缩装置81和两个夹块82,两个上述第二伸缩装置81分别安装于上述机架1前端的两侧对应上述第二万向联轴器632的位置,二者的伸缩端相对靠近,两个上述夹块82分别装配于两个上述第二伸缩装置81的伸缩端端部,两个上述第二伸缩装置81可同步驱动对应的上述夹块82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以夹紧或松开处于二者之间的上述第二万向联轴器632,其设计合理,简单、每组夹持组件8在对对应的第二万向联轴器632夹紧定位时,其两个第二伸缩装置81同步运行,使得两个夹块82同步靠近对第二万向联轴器632夹紧,松开时,两个第二伸缩装置81也是同步运行使得两个夹块82同步移动相对远离。

上述第二伸缩装置81为伸缩油缸,使用时连接液压站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油的供油及回油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推动装置7包括第三伸缩装置71和挂钩座72,上述第三伸缩装置71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其伸缩端向后延伸,上述挂钩座72安装于上述第三伸缩装置71的伸缩端端部,位于上述下辊3前端的一个上述下轴承座31的前端安装有与上述挂钩座72相匹配的挂钩311,上述第三伸缩装置71可通过伸缩端驱动上述挂钩座72向后移动至对应上述挂钩311的位置,或向前移动远离,并且,在上述下辊3装配在上述机架1内时,上述下辊3可伴随上述顶升装置4上下移动至上述挂钩311与挂钩座72相互挂接或分离,并在挂钩311与挂钩座72相互挂接后,上述第三伸缩装置71可通过伸缩端驱动上述下辊3和上辊2沿各自对应的滑轨组件向前拉入或向后推出上述机架1,该设计合理,在更换辊组时,上辊2和下辊3均处于机架1中,且二者前后端的轴承座通过连接件连接装配,顶升装置4向上顶起下辊3和上辊2,并使得下辊3向上脱离对应的滑轨组件,此时,第三伸缩装置71的伸缩端向后伸出,直至挂钩座72伸至挂钩311下方,接下来,顶升装置4带动下辊3和上辊2落下,并使得挂钩311落于挂钩座72上完成二者的挂接(此状态下,上辊2和下辊3均处于与对应的滑轨组件滑动配合),接下来,解除第二万向联轴器632与对应的上辊2和下辊3的连接,通过第三伸缩装置71驱使下辊3带动上辊2由机架1后端推出,之后更换新的辊组后,并使得新更换的下辊3上的挂钩311与挂钩座72挂接,接下来,通过第三伸缩装置71将新更换的辊组压对应的滑轨组件拉入机架内,再完成辊组与驱动机构6的装配即可完成辊组的换辊作业,整个作业过程机械自动完成,效率高,风险小。

上述第三伸缩装置71为伸缩油缸,使用时连接液压站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油的供油及回油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辊组更换作业台9,上述辊组更换作业台9安装于上述机架1的后方,其台面上端设有与位于下方的上述滑轨组件相互对接的滑道,上述推动装置7用于将上述上辊2和下辊3沿各自对应的滑轨组件以及上述滑道从上述机架1推出至上述辊组更换作业台9上,或由上述辊组更换作业台9上将装配在一起的上述上辊2和下辊3沿上述滑道及滑轨组件拉入上述机架1内,换辊时,通过推动装置7将辊组由机架1推出,并沿滑道滑动至辊组更换作业台9上,并在辊组更换作业台9完成新辊组的布置,在通过推动装置7将新更换的辊组拉入机架1内完成后续装配接口,该辊组更换作业台9利于辊组的更换作业,完成新旧辊组的良好且有序的更换工序对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连接件为销轴,上述上辊2和下辊3前后端的上述上轴承座21和下轴承座31分别通过上述销轴上下对应的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