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工位的转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3496发布日期:2020-06-02 19:1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用于安装工位的转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台,尤其是用于安装工位的转台。



背景技术:

转台,带有可转动的台面、用以装夹工件并实现回转和分度定位的机床附件,简称转台或第四轴,转台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通用转台和精密转台两类。目前,通用转台较为广泛地应用在各类工业生产的设备之中,其作为各类工装、加工生产装置、检测检验装置的承载回转设备,对于某些单工位、单独设置的加工装置或者独立执行的检测监控装置,通常以偏离转台转盘的位置单独固定安装,因此用于这类用途的转台需要有可以调节安装位置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安装工位的转台,实现了多工位可调节安装并且防范过大剪切应力的技术目的,提高了其应用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安装工位的转台,包括:台体、驱动电机、主轴、传动机构、回转盘、安装盘、安装座,上述主轴竖直设置于上述台体内并且部分裸露在上述台体之上,上述传动机构将上述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至上述主轴,上述回转盘水平设置并且固定在上述主轴的顶端,上述安装盘固定在上述回转盘表面,上述安装盘沿其边缘设置有多个关于安装盘对称的镂空区,每个镂空区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并且水平的安装杆,其一端固定在上述镂空区,部分安装杆位于上述安装盘之外,上述安装座滑动套装在上述安装杆并可与上述安装杆锁紧,上述回转盘与上述安装盘的周缘处设置有多个沿径向的槽口,上述槽口内安插有连接机构。

通过设置镂空区与安装杆,使得安装座可以在镂空区以及安装杆的伸展范围内任意位置调整,这种调整方式较为容易操控,由于安装盘可同时转配多个装置使得其重量可能较大,因此其较大重量的情况下,使得安装盘与回转盘之间剪切应力可能会较大,从而会对安装盘与回转盘之间的连接设置造成损伤和破坏,设置槽口与连接机构,可以通过连接机构分摊安装盘与回转盘之间的前切应力,起到保护安装盘与回转盘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盘设置有多个竖直的螺纹通孔,上述回转盘表面设置有与螺纹通孔对应的竖直的螺纹盲孔,上述安装盘与上述回转盘通过在螺纹通孔与螺纹盲孔安插固定螺栓相互固定。

通过固定螺栓安插螺纹通孔、螺纹盲孔的方式,使得安装盘能够较为稳定地固定在回转盘以及主轴。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连接件、固定件、两个弹性件,上述两个连接件竖直设置分别贴紧至上述槽口的两侧壁,并且上述连接件的顶端以及底端均有水平的弯折段分别贴紧至上述安装盘的顶面以及上述回转盘的底面,上述固定件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上述连接件,两个上述弹性件横向设置并且位于上述固定件的上下方,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上述连接件。

通过两个连接件与固定件的设置,使得连接件紧贴槽口的侧壁,起到了分摊回转盘与安装盘之间的剪切应力,起到了保护固定螺栓的作用,避免了固定螺栓出现断裂的情况,同时配合弹性件,使得在特定冲击环境下有一定缓冲余地,也延长了连接机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上述镂空区由两个侧壁与内壁构成,上述镂空区的对称线为上述安装盘的直径线并且两个上述侧壁平行于对称线,两个上述安装杆平行于上述对称线。

限定了镂空区以及安装杆的位置设置,便于和安装盘相关的部件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上述镂空区内设置有两个固定座,两个上述固定座分别固定在一个侧壁,上述固定座设置有贯穿的通孔,上述安装杆具有螺纹段,上述螺纹段穿过上述固定座的通孔,设置两个螺母分别套装在位于上述固定座前后端的螺纹段并由上述螺母固紧上述安装杆。

固定座的设置一方面为安装杆提供了较为稳固的连接固定方式,增强了安装座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作为安装杆与安装盘的连接单元,即安装杆可以在其延伸范围可以得到调整,提高了安装盘的安装范围。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座的底面在每个上述安装杆均套装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环,上述连接环为非闭合的,其两端位于最低处并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具有通孔的延伸段,并通过螺栓与螺母固紧。

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一方面不会影响到需要调整位置时安装座在安装杆上的滑动,另一方面其固定方式便于操作,并且具有较强的微调操作性,对于具体使用是记为方便的,同样的,这种多个固定点的固定方式不会由于操作简便而降低固定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螺纹安装孔。

进一步地,上述台体顶壁设置有主轴轴承,上述主轴装配在上述主轴轴承,上述主轴轴承与上述台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盖。设置密封盖提高了台体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上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螺杆与蜗轮,上述蜗轮固定设置在位于上述台体内的主轴,设置有螺杆轴承固定在上述台体的侧壁,上述螺杆的装配在上述螺杆轴承并穿过上述台体通过联轴器装配在上述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安装盘设置的镂空区、安装杆以及可以滑动的安装座,使得各类装置在安装盘的固定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槽口与连接件的设置,使得,使得转台有着较佳的适用性,并且整个装置的结构设置较为精简,使用较为方便,同时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安装工位的转台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盘与安装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a方向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图2b方向视角的示意图。

图中:

台体1、支撑脚10、螺杆轴承11、主轴轴承12、密封盖13、驱动电机2、螺杆21、蜗轮22、联轴器23、固定架20、主轴3、传动机构、回转盘4、安装盘5、侧壁52、内壁53、固定座54、固定螺栓50、安装座6、螺纹安装孔60、安装杆61、螺母62、连接环63、延伸段64、连接件71、固定件72、弹性件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用于安装工位的转台,包括:台体1、驱动电机2、主轴3、传动机构、回转盘4、安装盘5、安装座6。

台体1呈矩形体形状,台体1的底面在边角处设置有支撑脚10,可以选用铝合金支撑脚,其有着较好的牢固度并且材质较轻。

主轴3,其大部分竖直设置在台体1的内部,部分裸露在台体1之上,驱动电机2其位于台体1外部,可设置固定架20将驱动电机固定在固定架20上,传动机构作为将驱动电机2与主轴3的传动连接单元,包括螺杆21、蜗轮22,螺杆21水平设置,大部分位于台体1内,蜗轮22固定设置在位于台体1内的主轴3上,蜗轮22可以与主轴一体化设置,也可以将蜗轮22抱紧在主轴3并固定,蜗轮22与主轴3可以采用铸锡青铜和铝铁青铜的材质,相应的,若转台的转速要求不高,甚至可以采用铸铁材料。

螺杆21与蜗轮22相互啮合,对于蜗轮22,蜗轮22的齿轮减速比设置在20-50:1,在台体1的侧壁处设置有螺杆轴承11,螺杆21装配在螺杆轴承11并由螺杆轴承11穿出台体1,螺杆21位于台体1外的端处连接设置有联轴器23,联轴器23连接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

在台体1的顶壁设置有主轴轴承12,主轴3装配在主轴轴承12,主轴3通过主轴轴承12穿出台体1的顶壁,主轴轴承12与台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盖13,而密封盖13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台体的密封性。

回转盘4水平设置并且固定在主轴3的顶端,安装盘5固定在回转盘4的表面,其固定连接方式如下:

安装盘5设置有多个竖直的螺纹通孔,回转盘4表面设置有与螺纹通孔对应的竖直的螺纹盲孔,安装盘5与回转盘4通过在螺纹通孔与螺纹盲孔安插固定螺栓50相互固定。在本实施案例中,固定螺栓50一共设置有4个,并且该4个固定螺栓50位于安装盘5靠近边缘处,具体数量设置主要依赖于安装盘5的大小规格。

回转盘4与安装盘5的周缘处设置有多个沿径向的槽口,槽口内安插有连接机构。

参照图4并结合图1、图2,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连接件71、固定件72、两个弹性件73,两个连接件71竖直设置分别贴紧至槽口的两侧壁,并且连接件71的顶端以及底端均有水平的弯折段分别贴紧至安装盘5的顶面以及回转盘4的底面,固定件72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件71,两个弹性件73横向设置并且位于固定件72的上下方,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件71。

连接件71起到了分摊回转盘与安装盘之间的剪切应力,起到了保护固定螺栓的作用,避免了固定螺栓出现断裂的情况。

安装盘5沿其边缘设置有三个镂空区,并且这三个镂空区关于安装盘5对称,每个镂空区由两个侧壁52与内壁53构成,镂空区的对称线为安装盘5的直径线并且两个侧壁52平行于对称线。

镂空区内设置有两个固定座54,两个固定座54分别固定在一个侧壁52,其可以将固定座54与安装盘5一体化设置,也可以采用焊接、铆接的方式将其固定,固定座54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每个固定座51均设置有安装杆61,安装杆61具有螺纹段,螺纹段穿过固定座51的通孔,设置两个螺母62分别套装在位于固定座51前后端的螺纹段并由螺母62固紧安装杆61。

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可以调整安装杆61的具体位置即调整了安装杆61的最外端的位置,然后再用螺母62固定。

参照图3并结合图1、图2,安装座6的底面在每个安装杆61均套装设置有两个连接环63,连接环63为非闭合的,其两端位于最低处并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具有通孔的延伸段64,并通过螺栓与螺母固紧。

即需要调整安装座6位置时,松开螺栓与螺母,使用连接环63在安装杆61上滑动,调整到设定的位置时,再锁紧螺栓与螺母,实现安装座6的固定。

这种集滑动与固定为一体的连接方式,滑动与固定两者之间不会相互干扰,而且使用螺栓与螺母固紧的方式保证了安装座6在安装杆61的固定牢固度,同时由于固定点有四个,其稳固性得到了保障。

安装座6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螺纹安装孔60,通过安装螺纹孔60可以将各类装置固定在安装座6。

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