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8555发布日期:2020-05-26 17:4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现有技术中,数控机床中会使用到冷却液,冷却液通常都是存放在储液箱中,然而储液箱中放置在数控机床的内部,对于储液箱中的冷却液不方便进行掌控,导致工作人员不方便及时的对储液箱中进行冷却液补充,另外,由于冷却液需要进行循环利用,所以在对冷却液进行过滤的位置,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滤芯会被加工废屑堵住,导致对冷却液的过滤效率降低,工作人员难以掌控滤芯被堵塞的程度,因此不能及时对滤芯进行更换,影响冷却液的循环利用,实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检测设备,解决了不方便及时的对储液箱中进行冷却液补充,滤芯会被加工废屑堵住,导致对冷却液的过滤效率降低,工作人员难以掌控滤芯被堵塞的程度,因此不能及时对滤芯进行更换,影响冷却液的循环利用,实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数控机床本体、储液箱和控制面板,所述数控机床本体正面的右侧与控制面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数控机床本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左侧与数控机床本体内壁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与储液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箱内壁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储液箱内壁背面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液管和回液管,所述储液箱正面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贯穿固定板,并且出液管的底端连通有第一水泵,所述数控机床本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块,并且过滤块内壁两侧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滤芯,所述过滤块内壁的背面连通有第一导液管,并且第一导液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出水口的一端与回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液管的内部设置有液体流量传感器,所述数控机床本体正面的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警示灯、第二警示灯与警报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出水口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导液管,并且第二导液管的一端贯穿隔板。

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并且通孔的内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箱盖。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与回液管的一端均位于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上方,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位于第二液位传感器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过滤块内壁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滑块,并且滤芯与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中央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中心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警示灯、第二警示灯、警报器、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中心的输入端分别与反馈模块、控制面板、按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体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液体流量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与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输入端均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按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检测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检测设备,通过数控机床本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左侧与数控机床本体内壁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顶部均与储液箱的底部固定连接,储液箱内壁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储液箱内壁背面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液管和回液管,储液箱正面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利用第一液位传感器与第二液位传感器对储液箱中液面进行检测,可以在储液箱中液体消耗殆尽前及时的利用第二警示灯对工作人员发出警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对储液箱中进行冷却液补充,第一液位传感器对储液箱中冷却液补充进行检测,避免冷却液补充过量,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好。

(2)、该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检测设备,通过数控机床本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块,并且过滤块内壁两侧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滤芯,过滤块内壁的背面连通有第一导液管,并且第一导液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出水口的一端与回液管的一端连通,回液管的内部设置有液体流量传感器,数控机床本体正面的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警示灯、第二警示灯与警报器,利用液体流量传感器对过滤后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检测,当流量过小时,利用警报器发出提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对滤芯进行更换,保证滤芯对冷却液的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液箱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块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水泵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数控机床本体、2-储液箱、3-控制面板、4-隔板、5-固定板、6-第一液位传感器、7-第二液位传感器、8-进液管、9-回液管、10-出液管、11-第一水泵、12-过滤块、13-滤芯、14-第一导液管、15-第二水泵、16-液体流量传感器、17-第一警示灯、18-第二警示灯、19-警报器、20-第二导液管、21-中央控制中心、22-数据对比模块、23-反馈模块、24-按键、25-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数控机床本体1、储液箱2和控制面板3,储液箱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并且通孔的内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箱盖,利用箱盖可以方便的对储液箱2中进行传感器的安装与更换,数控机床本体1正面的右侧与控制面板3的背面固定连接,数控机床本体1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4,隔板4的左侧与数控机床本体1内壁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两个固定板5的顶部均与储液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储液箱2内壁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6和第二液位传感器7,第一液位传感器6和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型号均可采用l-dp601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6与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输出端均与中央控制中心21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中心21的型号采用arm9系列,中央控制中心2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警示灯17、第二警示灯18、警报器19、数据对比模块22的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中心21的输入端分别与反馈模块23、控制面板3、按键24的输出端连接,液体流量传感器16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模块22的输入端连接,数据对比模块22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23的输入端连接,液体流量传感器16、第一液位传感器6与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输入端均与电源模块2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25的输出端与按键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储液箱2内壁背面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液管8和回液管9,进液管8与回液管9的一端均位于第一液位传感器6的上方,出液管10的一端位于第二液位传感器7的下方,储液箱2正面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10,出液管10的一端贯穿固定板5,并且出液管10的底端连通有第一水泵11,第一水泵11出水口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导液管20,并且第二导液管20的一端贯穿隔板4,数控机床本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块12,过滤块12内壁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滑块,并且滤芯13与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之间滑动连接,并且过滤块12内壁两侧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滤芯13,过滤块12内壁的背面连通有第一导液管14,并且第一导液管14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水泵15,第二水泵15出水口的一端与回液管9的一端连通,回液管9的内部设置有液体流量传感器16,液体流量传感器16的型号可采用hg-hw8220流量传感器,数控机床本体1正面的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警示灯17、第二警示灯18与警报器19。

使用时,工作人员预先通过按键24对数据对比模块22中输入标准的流量数值,利用第二液位传感器7对储液箱2中的液体进行检测,当储液箱2中液体的液位低于第二液位传感器7时,第二液位传感器7将检测的信号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21中,中央控制中心21控制第二警示灯18亮起,此时工作人员操控控制面板3利用进液管8对储液箱2的内部进行冷却液补充,直至储液箱2中液体的液位超过第一液位传感器6,第一液位传感器6将检测信号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21中,中央控制中心21控制第一警示灯17亮起,工作人员停止对储液箱2中进行冷却液补充,利用液体流量传感器16对过滤循环的冷却液流量进行检测,检测数值与标准数值进行对比,若是检测数值低于标准数值,利用反馈模块23将信号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21,中央控制中心21控制警报器19响起,工作人员及时对数控机床本体1内部的滤芯13进行更换,保证冷却液的正常过滤循环,以上就是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检测设备全部工作原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