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琴钢丝干拉生产用模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2226发布日期:2020-08-05 00:5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琴钢丝干拉生产用模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稳定琴钢丝干拉生产用模盒,属于金属线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拉丝机属于金属制品生产加工设备,其作用是将线材或棒材经过拉丝机的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拉丝机模盒用于固定拉丝模并提供润滑粉。

目前,拉丝机模盒主要分为两种结构:1、旋转模盒:即通过电机和减速机带动装有模具的腔体,使模具按指定的程序旋转,增加模具的使用寿命。2、中间模盒:模具固定,分为水腔和粉腔两部分,钢丝先经过粉腔通过搅粉装置将拉拔粉均匀涂覆到钢丝表面,再通过装有模具的水腔进行拉拔。传统的拉丝机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对冷拔丝的拉拔和降温效果不是很理想。钢丝从粉盒搅拌装置内必然会带过去一部分润滑粉,随着时间的累积,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内的润滑粉会累积,最终增加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内的压力,影响拉拔钢丝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琴钢丝干拉生产用模盒,它能够解决传统的拉丝机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冷却效果差、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内压力增加对冷拔丝的拉拔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稳定琴钢丝干拉生产用模盒,它包括左右布置的粉盒搅拌装置以及模盒冷却水腔装置;

所述粉盒搅拌装置包括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上设置有搅拌座,所述搅拌座的中心横向穿设有粉盒入口过线轴,粉盒入口过线轴为空心轴,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左端伸出至搅拌座左方,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右端伸出至搅拌座右方,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上还固定有一个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链轮,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左端套装有第二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皮带连接,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右端连接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器壳体,搅拌器壳体的内壁设置有横向的搅拌叶片,搅拌器壳体的右端中心开设有供钢丝穿过的小缺口,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右端与搅拌器壳体内部相连通;

所述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包括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内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法兰、压模块、压模环以及压模螺丝,所述压模块与压模环之间还设置有连通件,所述连通件包括横向布置的管体,管体的左右两端为连接口,两个连接口分别与压模块、压模环连接,所述管体的顶部设置有向上的连通口,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竖向的配合板,所述配合板上半段上开设有透气槽,所述连通口上开设有竖向贯通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和透气槽互通,连通口向上伸出至模盒冷却水腔装置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搅拌座的内壁与粉盒入口过线轴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个轴承,多个轴承两侧设置有孔挡,轴承通过油封的方式密封,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圈,所述轴承与粉盒入口过线轴的配合处设置有垫圈。

优选的,所述粉盒搅拌装置与电机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电机内设置有感应减速马达,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电机的外围设置有电机罩壳。

优选的,所述法兰与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法兰与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压模环的末端设置有轴挡,所述轴挡与压模螺丝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侧设置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下侧设置有夹板,所述盖板、橡胶板和夹板通过螺栓互相连接在一起,所述盖板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在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上,所述盖板的一侧设置有花形把手,所述花形把手下端设置有活节螺栓,所述花形把手穿过盖板,所述活节螺栓的下端设置有模盒盖压紧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铜喷头,所述铜喷头之间设置有模子支架,所述模子支架与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通过螺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链轮的外侧安装有链轮固定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稳定琴钢丝干拉生产用模盒,在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内设置了连通件,减小了模盒冷却水腔内累积的压力,提高了整个模盒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冷拔丝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稳定琴钢丝干拉生产用模盒,粉盒搅拌装置与模盒冷却水腔装置巧妙配合,过渡自然,避免了冷拔丝的损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稳定琴钢丝干拉生产用模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粉盒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模盒冷却水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连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截面图。

其中:

粉盒搅拌装置1

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100

搅拌器101

搅拌器壳体101.1

搅拌叶片101.2

搅拌座102

粉盒入口过线轴103

第二链轮104

链轮固定套104.1

轴承105

孔挡106

隔圈107

垫圈108

盖板109

橡胶板1010

夹板1011

固定块1012

花形把手1013

活节螺栓1014

模盒盖压紧固定块1015

铜喷头1016

模子支架1017

模盒冷却水腔装置2

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201

法兰202

压模块203

压模环204

压模螺丝205

密封圈206

轴挡207

电机3

感应减速马达301

第一链轮302

电机罩壳303

连通件4

连接口401

配合板401.1

透气槽401.11

连通口402

透气孔40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高稳定琴钢丝干拉生产用模盒,它包括左右布置的粉盒搅拌装置1以及模盒冷却水腔装置2;

所述粉盒搅拌装置1包括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100,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100上设置有搅拌座102,所述搅拌座102的中心横向穿设有粉盒入口过线轴103,粉盒入口过线轴103为空心轴,粉盒入口过线轴103的左端伸出至搅拌座102左方,粉盒入口过线轴103的右端伸出至搅拌座102右方,粉盒搅拌装置支撑框架100上还固定有一个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链轮302,粉盒入口过线轴103的左端套装有第二链轮104,第一链轮302与第二链轮104通过皮带连接,粉盒入口过线轴103的右端连接有搅拌器101,所述搅拌器101包括搅拌器壳体101.1,搅拌器壳体101.1的内壁设置有横向的搅拌叶片101.2,搅拌器壳体101.1的右端中心开设有供钢丝穿过的小缺口,粉盒入口过线轴103的右端与搅拌器壳体101.1内部相连通;

所述模盒冷却水腔装置2包括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201,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201内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法兰202、压模块203、压模环204以及压模螺丝205,所述压模块203与压模环204之间还设置有连通件4,所述连通件4包括横向布置的管体,管体的左右两端为连接口401,两个连接口401分别与压模块203、压模环204连接,所述管体的顶部设置有向上的连通口402,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竖向的配合板401.1,所述配合板401.1上半段上开设有透气槽401.11,所述连通口402上开设有竖向贯通的透气孔402.1,所述透气孔402.1和透气槽401.11互通,连通口402向上伸出至模盒冷却水腔装置2的顶部;钢丝在压模块203、压模环204之间进行拉丝时,经过连通件4时,多余的润滑粉在此处能够泄压,保证拉丝质量;

所述搅拌座102的内壁与粉盒入口过线轴103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多个轴承105,多个轴承105两侧设置有孔挡106,轴承105通过油封的方式密封,所述轴承105之间设置有隔圈107,所述轴承105与粉盒入口过线轴103的配合处设置有垫圈108;

所述粉盒搅拌装置1与电机3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电机3内设置有感应减速马达301,所述电机3的外围设置有电机罩壳303;

所述法兰202与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20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6,所述法兰202与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201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压模环204的右端设置有轴挡207,所述轴挡207与压模螺丝205相配合;

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20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109,所述盖板109的下侧设置有橡胶板1010,所述橡胶板1010的下侧设置有夹板1011,所述盖板109、橡胶板1010和夹板1011通过螺栓互相连接在一起,所述盖板109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1012,所述固定块1012通过螺栓连接在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201上,所述盖板109的一侧设置有花形把手1013,所述花形把手1013下端设置有活节螺栓1014,所述花形把手1013穿过盖板109,所述活节螺栓1014的下端设置有模盒盖压紧固定块1015;

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201底部前后对称设置有铜喷头1016,所述铜喷头1016之间设置有模子支架1017,所述模子支架1017与模盒冷却水腔装置框架201通过螺栓相连接;

所述第二链轮104的外侧安装有链轮固定套104.1;

工作原理:电机3带动粉盒搅拌装置1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器101旋转并搅拌润滑粉,使得润滑粉均匀涂抹在钢丝上,涂抹了润滑粉的钢丝进入模盒冷却水腔装置2进行拉拔,模盒冷却水腔装置2内装有水,可以对拉拔产生的热量降温,钢丝从粉盒搅拌装置1内必然会带过去一部分润滑粉,随着时间的累积,模盒冷却水腔装置2内的润滑粉会积累,最终影响模盒冷却水腔装置2内的压力,从而影响拉拔钢丝的质量,这部分压力可以通过连通件4进行释放,保证了拉拔钢丝的质量。

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