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及气动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94145发布日期:2020-11-04 00:1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及气动冲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及气动冲床。



背景技术:

罩壳是继电器的一个重要零件,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拉伸模具结构没有采用压边圈定位,因为罩壳材料厚度在0.2~0.3范围内,压边圈定位拉伸容易出现拉断的现象,所以现有拉伸模具采用拉伸凸模直接定位的结构;卸件装置采用撬杠式;模具动作时顶出器不能对罩壳顶部提供压力,如图3、图4所示。现有的模具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缺点:定位不可靠,生产的零件合格率低;撬杠式卸件装置,增加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生产的零件顶部不平,后续增加整平工序,工艺路线长,生产周期长。现有模具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高质量、快节奏的生产需求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此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待拉伸罩壳进行精准定位,保证在拉伸过程中待拉伸罩壳不发生偏移,拉伸后的罩壳不会出现起皱、发麻、拉裂等质量问题的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在此提供的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拉杆,所述上模部分包括限位柱、拉伸镶件、顶出器和为所述顶出器提供压力的压力机构;所述下模部分包括动力机构、定位圈和拉伸凸模,所述定位圈通过定位圈垫板和定位圈固定板间隙配合于所述拉伸凸模的外周;所述定位圈在所述动力机构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模部分上,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圈垫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机构包括螺塞和弹性部件,所述螺塞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螺塞的另一端用于施加压力;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顶出器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为扁线螺旋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通过螺母和聚氨酯垫圈与所述定位圈垫板连接。设置聚氨酯垫圈,是为了在拉杆带动定位圈垫板向上动作时,各拉杆的拉力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部分还包括凹模板、凹模垫板、上托、冲头把和凹模镶件。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部分还包括底座、凸模垫板和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垫板和所述凸模固定板依次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拉伸凸模穿过所述凸模垫板和所述凸模固定板,通过第二螺杆安装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和所述上托之间安装有第一导柱和导套,所述第一导柱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套内,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导套安装于所述上托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圈固定板与所述凸模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柱。定位圈固定板与凸模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导柱,保证了定位圈固定板上下动作时,定位圈与拉伸凸模不发生接触。

本实用新型在此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的气动冲床,该气动冲床的滑块静止时,气动冲床的曲轴位于2点钟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定位圈对待拉伸罩壳进行定位,定位准确保证了在拉伸过程中待拉伸罩壳位置不发生偏移,拉伸后的零件不会出现起皱、发麻、拉裂等质量问题,提高了生产合格率;拉杆带动定位圈向上动作,拉伸成型后可实现自动卸件的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扁线螺旋弹簧给顶出器提供持续的压力,在罩壳拉伸过程中,顶出器给罩壳顶部提供持续变大的压力,保证了待拉伸罩壳拉伸后,罩壳顶部平整,后续不用增加整平工序,优化了罩壳工艺路线,缩短了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罩壳拉伸前的示意图;

图2为罩壳拉伸后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罩壳拉伸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罩壳拉伸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实用新型罩壳拉伸过程示意图1;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罩壳拉伸过程示意图2;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罩壳拉伸过程示意图3;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1.底座,2.凸模垫板,3.凸模固定板,4.定位圈垫板,5.定位圈固定板,6.第二螺母,7.聚氨酯垫圈,8.拉杆,9.限位柱,10.凹模板,11.凹模垫板,12.上托,13.冲头把,14.螺塞,15.扁线螺旋弹簧,16.小垫板,17.凹模镶件,18.拉伸镶件,19.顶出器,20.第一导柱,21.导套,22.定位圈,23.第二导柱,24.拉伸凸模,25.两节螺,26.第二螺杆,27.第一夹板,28.弹簧,29.第一螺母,30-第二夹板,31-第一螺杆,32-待拉伸罩壳。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然而,示例性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会夸大部分元件的尺寸或加以变形。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元件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实施例一

图5、图6示出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的示例性结构。在实施例中,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和拉杆,其中,上模部分包括上托12、冲头把13、压力机构、限位柱9、凹模垫板11、凹模板10、凹模镶件17、拉伸镶件18和顶出器19;冲头把13安装于上托12上,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压力机构安装于冲头把13内,凹模板10、凹模垫板11通过螺钉安装于上托12上,凹模镶件17和拉伸镶件18安装于凹模板10上,限位柱9安装于凹模板10的下端面上,顶出器19的一端连接于压力机构上,另一端在压力机构提供压力时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

下模部分包括底座1、凸模垫板2、凸模固定板3、定位圈22、拉伸凸模24和动力机构,凸模固定板3通过凸模垫板2安装于底座1上,拉伸凸模24穿过凸模垫板2和凸模固定板3,通过第二螺杆26安装于底座1内;定位圈22通过定位圈垫板4和定位圈固定板5间隙配合于拉伸凸模24的外周;定位圈22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定位圈22和拉伸凸模24之间的间隙空间可以为任意,在此采用0.5空间间隙配合。

拉杆8的一端固定于上模部分的凹模板10上,另一端与定位圈垫板4连接,上模部分向上动作拉动拉杆,可带动定位圈垫板向上动作。

凹模板10上固定限位柱9,当凹模板10向下动作,在凹模板10接触待拉伸罩壳32的同时,限位柱9与定位圈固定板5发生接触,凹模板10继续向下动作,限位柱9推动定位圈固定板5向下动作,以消除定位圈22对待拉伸罩壳32产生的压边力;顶出器19上端面设置压力机构,为顶出器19提供可调节的持续压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所有技术特征,还包括第一导柱20和导套21,第一导柱20和导套21安装于底座1和上托12之间,第一导柱20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导套21内,另一端安装于底座1上,导套21安装于上托12上。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记载的定位圈固定板5与凸模固定板3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柱23,通过第二导柱23保证定位圈固定板5上下动作时,定位圈22与拉伸凸模24不发生接触。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记载的压力机构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在此采用的压力机构包括了螺塞14和弹性部件15,螺塞14的一端与弹性部件15的一端连接,螺塞14的另一端用于施加压力;弹性部件15的另一端连接于顶出器19的顶端。

螺塞14和弹性部件15为顶出器19提供可调节的持续压力;弹性部件15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弹簧,在此采用扁线螺旋弹簧给顶出器19提供持续的压力,在待拉伸罩壳32拉伸过程中,顶出器19给待拉伸罩壳19顶部提供持续变大的压力,保证待拉伸罩壳拉伸后,罩壳顶部平整。

弹性部件15和顶出器19之间安装有小垫板16。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记载的动力机构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在此采用的动力力机构包括了第一夹板27、第二夹板30、弹簧28、第一螺母29、两节螺25和第一螺杆31,弹簧28安装于第一夹板27和第二夹板30之间,第一螺母29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杆31上,第一螺杆31连接于第一夹板27的底端端面;两节螺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夹板30上,另一端与定位圈垫板4连接。

调节第一螺母29产生向上的力作用于第一夹板27上,使安装于第一夹板27和第二夹板30之间的弹簧28,弹簧28产生向上的推力使第二夹板30和两节螺25向上运动,从而推动定位圈垫板4向上运动使定位圈22向上运动。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记载的拉杆8通过第二螺母6和聚氨酯垫圈7与定位圈垫板4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其安装于外部动力设备上,通过外部动力设备提供动力使上模部分运动,完成拉伸、卸件操作。外部动力设备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气动冲床,利用气动冲床提供动力时,气动冲床的滑块静止时,气动冲床的曲轴要位于2点钟位置,因为当气动冲床的滑块位于12点钟位置时,滑块处于上死点,操作者需要把模具调整至拉杆8拉动定位圈22高出引伸凸模24,如图11所示,才能实现自动卸件的功能,但是若此时滑块静止,下一工作循环时定位圈将无法定位罩壳,所以气动冲床的曲轴需要继续旋转至2点钟位置,滑块向下动作,定位圈22由自身重力,向下动作到初始位置,如图7所示,下一工作循环时定位圈22才可起到定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罩壳拉伸的定位、卸件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模具初始位置,即定位圈22定位位置:模具上模部分固定在气动冲床滑块上,下模部分固定在气动冲床工作台上。首先操作者松开第二螺母6使拉杆8失效,同时调整第一螺母29推动第一夹板27、推动弹簧28、推动第二夹板30、推动两节螺25、推动定位圈垫板4、推动定位圈固定板5、推动定位圈22高于拉伸凸模24大约3mm,如图7、图8所示;此状态下,拉伸凸模24定位待拉伸罩壳32的顶部、定位圈22定位待拉伸罩壳32的内壁,实现对待拉伸罩壳32的精准定位;然后调整第二螺母6,推动聚氨酯垫圈7至低于定位圈垫板4大约1mm位置,因为拉杆只在卸件时起作用。

限位柱工作位置:在气动冲床滑块的作用下,上模部分向下动作,当拉伸镶件18刚好接触待拉伸罩壳32的时候,限位柱9开始接触定位圈固定板5,如图9、图10所示,此时顶出器19在扁线螺旋弹簧的作用下已经给待拉伸罩壳32顶部提供持续变大的压力,保证拉伸后的待拉伸罩壳32顶部平整;上模部分继续向下动作,拉伸镶件18开始对待拉伸罩壳32进行拉伸,同时限位柱9推动定位圈固定板5向下动作,由于定位圈22安装于定位圈固定板5上,定位圈定位板5向下动作时定位圈22同时向下动作,消除拉伸时定位圈22对待拉伸罩32壳产生的压边力,使待拉伸罩壳32拉伸后不会出现起皱、发麻、拉裂等质量问题。

定位圈卸件位置:气动冲床滑块动作到下死点,即模具完成拉伸动作,此时待拉伸罩壳32紧紧包覆在拉伸凸模24上,滑块继续动作转变为向上动作,即模具上模部分向上动作,拉动拉杆8、拉动螺母6、拉动聚氨酯垫圈7、拉动定位圈垫板4、拉动定位圈固定板5、拉动定位圈22向上动作,定位圈22推动罩壳开始卸件,当滑块动作到上死点,即拉动定位圈22高于拉伸凸模24大约1mm时,如图11、图12所示,模具完成自动卸件。

气动冲床的凸轮继续动作到2点钟位置停止,使滑块继续向下动作,当定位圈部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时,滑块静止,如图7、图8所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本公开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公开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相反,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变动与润饰,均属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