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84453发布日期:2020-10-20 17:43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钛不沾锅具的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在钛或钛复合钢片表面采用单片或双片进行腐蚀单面或者双面后得到凹凸图案的不沾锅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不粘锅目前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不粘锅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使得人们不用担心做饭烧菜烧焦糊锅的问题。不粘锅一般是采用镀金属陶瓷氧化膜或喷涂不粘涂料来实现不粘性能的。目前市场上的不粘锅多以铁、铝、不锈钢或多层复合钢不粘锅为主,这些炊具具有轻便、不锈且不粘等优点,受到使用者青睐。但是铁锅烹调会析出三价铁,会增加抗氧化物质的损失,而且铁锅虽然硬度高、耐摩耐刮擦,但其导热均匀性较差,铁质锅表面的不粘涂层还会脱落导致生锈。铝制不粘锅虽然导热性能好,但是硬度太低,其表面喷涂的不粘涂层在使用过程中也会被刮落,而不锈钢器皿的安全问题就是重金属迁移问题,而不锈钢中的镉、铬、汞、锰、镍、铅每个都是人体健康的冷面杀手。市场上现有钛制品锅具有健康无毒害、抗酸碱耐腐蚀、密度高、硬度强、重量轻等优点,但是该锅具推向市场以来一直因为不粘性差而得不到人们的广泛青睐。

其制造方法如发明(zl201310089292.6)的一种不锈钢或复合钢的不粘锅的制造方法,首先将不锈钢表面预设区域内通过化学蚀刻形成预定图案的凹凸纹路,再将不锈钢板拉伸成型制成锅体,再对锅体内表面的预设区域涂覆不粘涂层后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将凹凸纹路中凸起面处的不粘涂层去除,保留凹凸纹路中凹进面处的不粘涂层,这种不锈钢不粘锅的制造方法解决了不粘涂层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被铲掉的问题,从而达到多次使用后不粘涂层依然保留且不粘的效果依然很好,从而得到人们的广泛推广。

上述不锈钢或复合钢的不粘锅虽然比以前的不粘锅解决了涂层被铲脱落和不粘效果持久不粘性能的问题,但是也存在缺陷,如重金属析出迁移问题,不锈钢锅是由铁铬合金渗入镍、钼、钛、镉、锰等微量金属元素制成,这些微量金属元素对人体有害,长期接触酸、碱类物质,也会起化学反应,导致金属析出,长时间使用会致癌。

有鉴于此,根据现有不粘锅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健康且更安全的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或钛复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加安全且不粘性能良好持久不粘的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腐蚀图案:在钛或钛复合钢板面预设区域内通过化学腐蚀的方法形成预定图案的凹凸纹路;

b、拉伸制成锅体:将钛或钛复合钢拉伸制作成锅体;

c、喷涂不粘涂层:对锅体进行不粘涂层喷涂;

d、打磨:对锅体表面进行打磨,将凹凸纹路中的凸起面处的不粘涂层去除,保留凹凸纹路中凹处的不粘涂层。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a中的化学腐蚀包括如下工序:

a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清洁;

a2、预定图案的图形转移: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印刷上预定图案的图形油墨;

a3、油墨干燥:将钛或钛复合钢印刷好图形油墨后放置通风处自然晾干或吹干;

a4、通过保护片材缠绕固定保护:将干燥后的钛或钛复合钢以两片为一组缠绕固定在一起,使得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未进行印刷图形油墨的一面贴合在一起后,在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

a5、腐蚀:通过腐蚀机对缠绕在一起的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进行腐蚀,根据油墨图案的形状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腐蚀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其中所述保护片材阻止腐蚀机的腐蚀液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之间未印刷好图形油墨的一面;

a6、表面处理: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用酸洗机微蚀凹下去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底纹与颜色;

a7、剥离缠绕固定的保护:将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固定的保护片材剥离;

a8、清洗:将剥离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油墨清洗掉。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a中的化学腐蚀包括如下工序:

a1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清洁;

a12、预定图案的图形转移: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印刷上预定图案的图形uv油墨;

a13、uv油墨干燥:将钛或钛复合钢印刷好uv油墨后放置uv光固机进行uv固化干燥处理;

a14、通过保护片材缠绕固定保护:将进行uv固化干燥处理后的钛或钛复合钢以两片为一组缠绕固定在一起,使得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未进行印刷图形uv油墨的一面贴合在一起后,在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

a15、腐蚀:通过腐蚀机对缠绕在一起的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进行腐蚀,根据uv油墨图案的形状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腐蚀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其中所述保护片材阻止腐蚀机的腐蚀液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之间未印刷好图形uv油墨的一面;

a16、表面处理: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用酸洗机微蚀凹下去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钛或钛复合钢底纹效果与色泽;

a17、剥离缠绕固定的保护:将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固定的保护片材剥离;

a18、清洗:将剥离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uv油墨清洗掉。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a中的化学腐蚀包括如下工序:

a2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清洁;

a22、上感光油墨: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涂覆感光抗酸油墨;

a23、感光抗酸油墨烘干:将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烘干;

a24、菲林曝光:将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放入曝光机内,通过曝光机的紫外线透过菲林胶片对钛或钛复合钢上涂覆的感光抗酸油墨进行曝光;

a25、显影:将已经曝光后的钛或钛复合钢用碳酸钠进行显影,得到曝光后的感光油墨涂层图案;

a26、护片材缠绕固定保护:将显影后的钛或钛复合钢以两片为一组缠绕固定在一起,使得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未进行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一面贴合在一起后,在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

a27、腐蚀:通过腐蚀机对缠绕在一起的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进行腐蚀,根据感光抗酸油墨的形状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腐蚀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其中所述保护片材阻止腐蚀机的腐蚀液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之间未涂覆油墨的一面;

a28、表面处理: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用酸洗机微蚀凹下去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底纹与颜色;

a29、剥离缠绕固定的保护:将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固定的保护片材剥离;

a30、清洗:将剥离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感光抗酸油墨清洗掉。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a中的化学腐蚀包括如下工序:

a3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的正反两个表面进行清洁,分为a面和b面两个面,a面为钛金属,b面为其他金属;

a32、图形转移工艺:使用图形转移的工艺将uv、抗酸油墨转移到钛或钛复合钢的正面,理解为a面;

a33、uv、抗酸油墨烘干:将涂覆uv、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烘干;

a34、进行第二次图形转移工艺:将钛或钛复合钢的反面,也就是b面,做第二次图形转移工艺;

a35、uv、抗酸油墨第二次烘干:将面正反两面做好图形转移工艺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二次烘干;

a36、护片材缠绕固定保护:将做好图形转移工艺的钛或钛复合钢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

a37、腐蚀:通过腐蚀机对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腐蚀,根据uv、抗酸油墨的形状在钛或钛复合钢的正反表面腐蚀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其中所述保护片材阻止腐蚀机的腐蚀液渗入钛或钛复合钢的侧面;

a38、表面处理: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用酸洗机微蚀凹下去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底纹与颜色;

a39、剥离缠绕固定的保护:将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固定的保护片材剥离;

a40、清洗:将剥离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uv、抗酸油墨清洗掉。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a中的化学腐蚀包括如下工序:

a4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清洁;

a42、上感光油墨:在钛或钛复合钢正反两个表面涂覆感光抗酸油墨;

a43、感光抗酸油墨烘干:将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烘干;

a44、菲林曝光:将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放入平行双面曝光机内,通过曝光机紫外线透过菲林胶片对钛或钛复合钢上涂覆的感光抗酸油墨进行曝光;

a45、显影:将已经曝光后的钛或钛复合钢的两面同时用碳酸钠进行显影,得到曝光后的感光油墨涂层图案;

a46、护片材缠绕固定保护:将显影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一侧面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

a47、腐蚀:通过腐蚀机对缠绕在一起的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进行腐蚀,根据感光抗酸油墨的形状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腐蚀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其中所述保护片材阻止腐蚀机的腐蚀液渗入所述钛或钛复合钢侧面未涂覆油墨的一面;

a48、表面处理: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用酸洗机微蚀凹下去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底纹与颜色;

a49、剥离缠绕固定的保护:将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固定的保护片材剥离;

a50、清洗:将剥离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感光抗酸油墨清洗掉。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b拉伸制成锅体中,采用拉伸成型的方式将清洗后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制作成锅体,并使得蚀刻的凹凸纹路位于所述锅体的工作区域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b完成后有喷砂工序:对锅体的内表面进行喷砂处理。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c喷涂不粘涂层中,对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进行喷涂不粘涂料,使得所述锅体的工作区域涂覆不粘涂层。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d打磨中,对所述锅体的内表面钛锅体表面进行打磨,将凹凸纹路中的凸起面处的不粘涂层去除,保留凹凸纹路中凹处的不粘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钛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宇宙飞船、火箭导弹等航天领域。钛与人体组织完美相容,被制作成人造骨骼、种植牙、血管支架等器件植入人体。钛制容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有害细菌在钛环境中会很快死亡,是非常理想的厨具材料,本发明利用腐蚀工艺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组合工艺处理后腐蚀得到物理纹路从而达到提升不粘性,在结合现有技术制作成钛不粘锅具,该技术解决了钛或钛复合钢在腐蚀物理纹路不粘锅具这一领域的空白,这一技术的突破,将现有钛不粘锅具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现有钛不粘锅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使得人们不得不选择具安全因素不稳定的不锈钢不粘锅具,而且钛锅具的密度较低,加上本发明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腐蚀一定深度后有减重的效果,制成钛不粘锅具后且更加轻盈,在烹饪的过程中它的安全稳定性是其他金属材料无法对比的,而且本发明在生产的同时利用多项组合工艺,大大提升了钛锅具的产量,缩短了钛不粘锅的生产工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钛锅体的表面形成凹凸纹路后,将涂料喷涂在钛锅体的内表面,使得钛锅体内表面的凹凸纹路中的凹进面和凸起面均喷涂有不粘涂层。然后通过打磨将凸起面部位的不粘涂层去掉,凹进面底部的不粘涂层得以保留。用户平时在使用这样的钛锅体进行炒菜或烧烤使用时,由于锅铲铲不到凹凸纹路中凹进面底部的不粘涂层;而钛或钛复合钢本身的原材料硬度很高,在使用的时候很难磨损,从而凹进面的不粘涂层不会被铲掉,钛锅体的不粘涂层得以永久保留,实现保护不粘涂层的目的,使得钛锅体做到持久不粘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或钛复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加安全且不粘性能良好持久不粘的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可通过以下技术步骤来实现:

a、腐蚀图案:在钛或钛复合钢板面预设区域内通过化学腐蚀的方法形成预定图案的凹凸纹路;

b、拉伸制成锅体:将钛或钛复合钢拉伸制作成锅体;

c、喷涂不粘涂层:对锅体进行不粘涂层喷涂;

d、打磨:对锅体表面进行打磨,将凹凸纹路中的凸起面处的不粘涂层去除,保留凹凸纹路中凹处的不粘涂层。

其技术特征如下:

在钛或钛复合钢板表面通过化学溶液腐蚀出预设的凹凸纹路后,将钛或钛复合钢板拉伸成锅体,在往锅体喷涂不粘涂层,使锅体表面凹凸纹路都有不粘涂层,通过打磨去除凸起表面的不粘涂层,从而留下凹面底部的不粘涂层。锅体经过这类技术处理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锅铲铲不到凹面底部的不粘涂层,那么不粘涂层就不会被铲掉,因为钛或钛复钢本身硬度特别高,长时间的刮铲很难对其产生磨损,所以不粘涂层就这样被长期保护住,从而有了持久的不粘性能。当凸起部分的面积越小,凹下面积越大时,不粘性能越好。本方法采用化学溶液在钛或钛复合材料表面腐蚀凹凸纹路,凹纹处深度在0.05mm至0.50mm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中,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的化学腐蚀包括如下工序:

a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清洁;

a2、预定图案的图形转移: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印刷上预定图案的图形油墨;

a3、油墨干燥:将钛或钛复合钢印刷好图形油墨后放置通风处自然晾干或吹干;

a4、通过保护片材缠绕固定保护:将干燥后的钛或钛复合钢以两片为一组缠绕固定在一起,使得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未进行印刷图形油墨的一面贴合在一起后在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

a5、腐蚀:通过腐蚀机对缠绕在一起的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进行腐蚀,根据油墨图案的形状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腐蚀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其中所述保护片材阻止腐蚀机的腐蚀液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之间未印刷好图形油墨的一面;

a6、表面处理: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用酸洗机微蚀凹下去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底纹与颜色;

a7、剥离缠绕固定的保护:将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固定的保护片材剥离;

a8、清洗:将剥离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油墨清洗掉。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2中,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刷预定图案的图形油墨,印刷所采用的网板为预定图案的模具,网板模具的目数根据预定图案的印墨量与精细程度来选择,印墨量要求多的情况下采用70~200目/in,一般印刷采用200~300目/in,精细图文采用300目/in以上,印刷时刮刀的倾斜角度为:45°~80°,网板距离钛锅体表面的印刷网距为:2mm~8mm,如果使用丝网印刷机,机印压力为:1.2~4kgf/cm2,刮刀长度单边大于印刷图形5mm以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印刷的油墨为水性或油性抗酸油墨、感光抗酸油墨、uv光固化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中油墨干燥:将钛或钛复合钢印刷好图形油墨后放置通风处自然晾干或使用风扇吹干,干燥的时间受到气候环境与油墨自身挥发性成份的量,可以理解的是干燥的时间在5分钟以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中,利用所述保护片材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缠绕包裹在一起,以防止液体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之间。缠绕的时候,将同一组的两片锅体片材各自印刷有油墨图案的一面相对并在一起贴合,这样锅体片材印刷有油墨图案的一面不仅不会暴露出来,而且还能通过保护片材密封起来,使得在后续蚀刻过程中蚀刻液不能渗入到两片锅体片材之间。也就是说,采用保护片材作为缠绕物对锅体片材进行双片缠绕保护,所述保护片材起到两种作用:一是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叠合固定;二是起到密封保护锅体片材的作用,防止在后续的步骤a5中腐蚀液渗入两片锅体片材之间而损坏未印刷有油墨图案的一面。其中所述保护片材为干性油墨、保护薄膜、电胶带、线束带中的一种或多种。

于另一实施例中,利用双面胶带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粘接在一起并阻止液体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双面胶也可以起到贴合固定两片锅体片材的作用;而且双面胶本身夹在两片锅体片材之间,这也能阻止液体渗入到两片锅体片材之间,从而防止在后续步骤a5中,蚀刻液渗入两片锅体片材之间而损坏未印刷有油墨图案的一面。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5中通过腐蚀机将保护片材缠绕好的同一组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放入腐蚀机内进行浸泡方式的腐蚀,腐蚀的化学溶液为氢氟酸(化学式:hf)与硝酸(化学式:hno3)和水(化学式:h2o)的混合物,氢氟酸(化学式:hf)为钛或钛复合钢腐蚀的母液,浓度约3%~41%,硝酸(化学式: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提高对钛或钛复合钢的腐蚀速度和控制凹底的平整度,其浓度在5%~51%之间。水(化学式:h2o)的比例根据以上两种酸混合后在添加,水的比例少则腐蚀速度变快,相对而言水的比例多则腐蚀速度变慢,腐蚀溶液经过混合后简称为混合腐蚀溶液。一般在腐蚀机内,钛或钛复合钢的浸泡的腐蚀时间在2~20min,深度则在0.03mm~0.20mm,混合腐蚀溶液的理想温度则在10℃~60℃之间。根据锅体片材腐蚀的深度,速度和底纹的效果,混合腐蚀溶液的浓度可以在浓度上进行比例的调整。可以理解为溶度的多少对钛锅体都具有腐蚀性。使用混合腐蚀液与油墨图案的形状对锅体片材印刷有油墨图案的一侧表面进行腐蚀,并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从而得到理想深度的凹凸纹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腐蚀方案,通过腐蚀机将保护片材缠绕好的同一组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放入腐蚀机内进行双面喷淋方式的腐蚀,工作原理与浸泡不同,腐蚀机内部由管道组成的喷淋架,喷淋架的喷管上排列有多数个可拆式塑料喷嘴,通过耐酸压力泵浦将混合腐蚀溶液经过管道到喷嘴朝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喷射腐蚀,这样可以提高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因腐蚀后而没有迅速脱落的钛成份,从而达到提高腐蚀速度。喷嘴的流量为0.6~2.5l/min,喷嘴的角度为45°~150°,根据腐蚀速度不同,喷嘴规格不等,最佳使用扇形和锥形喷嘴,所配备的耐酸压力泵浦功率为1.1kw~7.5kw之间,生产时腐蚀机进液压力为1kg~6kg/cm²之间,温度,深度,溶液的成份与上述一致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6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由于表面还残留有混合腐蚀溶液,接触于空气中2s~60s后钛或钛复合钢会被少量残留混合腐蚀液氧化变色,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1-41%氢氟酸(化学式:hf)与1%~41%硝酸(化学式:hno3)或1%~21%硫酸(化学式:h2so4)、1%~31%双氧水(化学式:h2o2)和水(化学式:h2o)的混合物,酸洗温度为15℃~50℃,酸洗时间为10s~120s,根据钛锅体凹底表面的氧化程度和颜色可以自由调整酸洗混合物的浓度与温度和时间,可以理解为以上各类化学品对钛或钛复合钢凹下纹路表面都有微腐蚀的效果,从而达到减少氧化膜的产生和温度钛或钛复合钢凹底部颜色的控制,经过酸洗后的钛或钛复合钢凸出面油墨还是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凹底部看上去整体变白色或银色和钛材料的本色,也可达到白偏蓝色。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7先将缠绕于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的所述保护片材撕除并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分离成单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8清洗工序中中将所述钛或钛复合钢分离成单片后使用3%~40%氢氧化钠溶液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油墨进行清洗,清洗过程首先是用30℃~80℃将表面油墨进行浸泡蓬松处理,时间根据油墨的厚度,干燥的时间而定浸泡时间在1min~10min,然后在使用高压喷淋的方式进行脱油墨清洗,油墨全部脱落后在用清水进行清洗,然后在通过风刀进行风切后通过40℃~120℃热风进行干燥,从而得到钛或钛复合钢表面无油墨层,有凹凸纹路且干燥无水的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中,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的化学腐蚀包括如下工序:

a1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清洁;

a12、预定图案的图形转移: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印刷上预定图案的图形uv油墨;

a13、uv油墨干燥:将钛或钛复合钢印刷好uv油墨后放置uv光固机进行uv固化干燥处理;

a14、通过保护片材缠绕固定保护:将进行uv固化干燥处理后的钛或钛复合钢以两片为一组缠绕固定在一起,使得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未进行印刷图形uv油墨的一面贴合在一起后在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

a15、腐蚀:通过腐蚀机对缠绕在一起的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进行腐蚀,根据uv油墨图案的形状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腐蚀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其中所述保护片材阻止腐蚀机的腐蚀液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之间未印刷好图形uv油墨的一面;

a16、表面处理: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用酸洗机微蚀凹下去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钛或钛复合钢底纹效果与色泽;

a17、剥离缠绕固定的保护:将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固定的保护片材剥离;

a18、清洗:将剥离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uv油墨清洗掉。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12中,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刷预定图案的图形uv油墨,印刷所采用的网板为预定图案的模具,网板模具的目数根据预定图案的印uv油墨量与精细程度来选择,印uv油墨量要求多的情况下采用70~200目/in,一般印刷采用200~300目/in,精细图文采用300目/in以上,印刷时刮刀的倾斜角度为:45°~80°,网板距离钛锅体表面的印刷网距为:2mm~8mm,如果使用丝网印刷机,机印压力为:1.2~4kgf/cm2,刮刀长度单边大于印刷图形5mm以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印刷的油墨为水性或油性抗酸油墨、感光抗酸油墨、uv光固化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13中的uv油墨干燥:将钛或钛复合钢印刷好uv油墨后放置uv光固机进行uv固化干燥处理,uv光固机采用的光源为钾灯或汞灯,两种光源可交替使用,光源能量可调控范围为:300~2000mj/cm2,光固时间为10s~180s之间,可以根据产速进行调整,以油墨完全固化为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uv光固的油墨的光源为钾灯、汞灯、碘镓灯、金卤灯,钠灯等紫外线光源的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14、利用所述保护片材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缠绕包裹在一起,以防止液体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之间。缠绕的时候,将同一组的两片锅体片材各自印刷有uv油墨图案的一面相对并在一起贴合,这样锅体片材印刷有uv油墨图案的一面不仅不会暴露出来,而且还能通过保护片材密封起来,使得在后续蚀刻过程中蚀刻液不能渗入到两片锅体片材之间。也就是说,采用保护片材作为缠绕物对锅体片材进行双片缠绕保护,所述保护片材起到两种作用:一是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叠合固定;二是起到密封保护锅体片材的作用,防止在后续的步骤a15中腐蚀液渗入两片锅体片材之间而损坏未印刷有uv油墨图案的一面。其中所述保护片材为干性油墨、保护薄膜、电胶带、线束带中的一种或多种。

于另一实施例中,利用双面胶带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粘接在一起并阻止液体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双面胶也可以起到贴合固定两片锅体片材的作用;而且双面胶本身夹在两片锅体片材之间,这也能阻止液体渗入到两片锅体片材之间,从而防止在后续步骤a15中,蚀刻液渗入两片锅体片材之间而损坏未印刷有uv油墨图案的一面。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15中通过腐蚀机将保护片材缠绕好的同一组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放入腐蚀机内进行浸泡方式的腐蚀,腐蚀的化学溶液为氢氟酸(化学式:hf)与硝酸(化学式:hno3)和水(化学式:h2o)的混合物,氢氟酸(化学式:hf)为钛或钛复合钢腐蚀的母液,浓度约3%~41%,硝酸(化学式: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提高对钛或钛复合钢的腐蚀速度和控制凹底的平整度,其浓度在5%~51%之间。水(化学式:h2o)的比例根据以上两种酸混合后在添加,水的比例少则腐蚀速度变快,相对而言水的比例多则腐蚀速度变慢,腐蚀溶液经过混合后简称为混合腐蚀溶液。一般在腐蚀机内,钛或钛复合钢的浸泡的腐蚀时间在2~20min,深度则在0.03mm~0.20mm,混合腐蚀溶液的理想温度则在10℃~60℃之间。根据锅体片材腐蚀的深度,速度和底纹的效果,混合腐蚀溶液的浓度可以在浓度上进行比例的调整。可以理解为溶度的多少对钛锅体都具有腐蚀性。使用混合腐蚀液与油墨图案的形状对锅体片材印刷有油墨图案的一侧表面进行腐蚀,并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从而得到理想深度的凹凸纹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腐蚀方案,通过腐蚀机将保护片材缠绕好的同一组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放入腐蚀机内进行双面喷淋方式的腐蚀,工作原理与浸泡不同,腐蚀机内部由管道组成的喷淋架,喷淋架的喷管上排列有多数个可拆式塑料喷嘴,通过耐酸压力泵浦将混合腐蚀溶液经过管道到喷嘴朝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喷射腐蚀,这样可以提高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因腐蚀后而没有迅速脱落的钛成份,从而达到提高腐蚀速度。喷嘴的流量为0.6~2.5l/min,喷嘴的角度为45°~150°,根据腐蚀速度不同,喷嘴规格不等,最佳使用扇形和锥形喷嘴,所配备的耐酸压力泵浦功率为1.1kw~7.5kw之间,生产时腐蚀机进液压力为1kg~6kg/cm²之间,温度,深度,溶液的成份与上述一致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16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由于表面还残留有混合腐蚀溶液,接触于空气中2s~60s后钛或钛复合钢会被少量残留混合腐蚀液氧化变色,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1-41%氢氟酸(化学式:hf)与1%~41%硝酸(化学式:hno3)或1%~21%硫酸(化学式:h2so4)、1%~31%双氧水(化学式:h2o2)和水(化学式:h2o)的混合物,酸洗温度为15℃~50℃,酸洗时间为10s~120s,根据钛锅体凹底表面的氧化程度和颜色可以自由调整酸洗混合物的浓度与温度和时间,可以理解为以上各类化学品对钛或钛复合钢凹下纹路表面都有微腐蚀的效果,从而达到减少氧化膜的产生和温度钛或钛复合钢凹底部颜色的控制,经过酸洗后的钛或钛复合钢凸出面油墨还是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凹底部看上去整体变白色或银色和钛材料的本色,也可达到白偏蓝色。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17先将缠绕于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的所述保护片材撕除并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分离成单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18清洗工序中中将所述钛或钛复合钢分离成单片后使用3%~40%氢氧化钠溶液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uv油墨进行清洗,清洗过程首先是用30℃~80℃将表面油墨进行浸泡蓬松处理,时间根据uv油墨的厚度,uv光固干燥的时间而定。浸泡时间在1min~10min,然后在使用高压喷淋的方式进行脱油墨清洗,喷淋时间在1min~5min,油墨全部脱落后在用清水进行清洗,然后在通过风刀进行风切后通过40℃~150℃热风进行干燥,从而得到钛或钛复合钢表面无油墨层,有凹凸纹路且干燥无水的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中,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的化学腐蚀包括如下工序:

a2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清洁;

a22、上感光油墨: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涂覆感光抗酸油墨;

a23、感光抗酸油墨烘干:将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烘干;

a24、菲林曝光:将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放入曝光机内,通过曝光机的紫外线透过菲林胶片对钛或钛复合钢上涂覆的感光抗酸油墨进行曝光;

a25、显影:将已经曝光后的钛或钛复合钢用碳酸钠进行显影,得到曝光后的感光油墨涂层图案;

a26、护片材缠绕固定保护:将显影后的钛或钛复合钢以两片为一组缠绕固定在一起,使得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未进行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一面贴合在一起后在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

a27、腐蚀:通过腐蚀机对缠绕在一起的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进行腐蚀,根据感光抗酸油墨的形状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腐蚀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其中所述保护片材阻止腐蚀机的腐蚀液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之间未涂覆油墨的一面;

a28、表面处理: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用酸洗机微蚀凹下去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底纹与颜色;

a29、剥离缠绕固定的保护:将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固定的保护片材剥离;

a30、清洗:将剥离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感光抗酸油墨清洗掉。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22中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涂覆感光抗酸油墨,使用涂布机采用刻细牙涂布胶辊,将感光油墨滚涂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或用喷漆的方式将感光抗酸油墨喷涂在钛锅体表面,也可使用无图案的白色网板通过丝网印刷在钛锅体表面,或使用其他一种和多种上油墨方式将感光抗酸油墨均匀的转移到钛锅体表面,钛锅体表面的感光抗酸油墨的厚度为0.02mm~0.06mm。在此过程中钛或钛复合钢上的感光抗酸油墨不能长时间见光,需要在阴暗处,或在柔性照明光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23将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烘干,采用隧道炉或烘箱,烘干温度为60°~150°,烘干时间为5min~60min,烘干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因为刚烘干的板油墨还处于软化状态,无法进行后续的a24工序,一般烘干好后让其自然冷却即可,在此过程中钛或钛复合钢上的感光抗酸油墨不能长时间见光,需要在阴暗处,或在柔性照明光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24将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放入曝光机内,表面覆盖上一层有图案的菲林胶片,进行贴合,使用曝光机真空泵抽出台面空气,压迫使菲林与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紧贴,然后在预设曝光时间和紫外线光强度对感光层进行曝光,曝光机的紫外线通过能量积算器可控制光源强度在300mw/cm2~3000mw/cm2,曝光时间3s~80s。胶片本身已经做好预设图案,是黑白色,黑色的地方可以阻挡曝光时紫外线光源,白色的地方紫外线光源可以穿透,通过曝光机的紫外线透过菲林胶片对钛或钛复合钢上涂覆的感光抗酸油墨进行曝光,感光抗酸油墨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后会发生固化反应,被菲林胶片黑色部分遮挡住的感光抗酸油墨没有被紫外线照射到,从而得到没有被固化到的感光抗酸油墨,为后续a25显影工序做好了准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25中将已经曝光后的钛或钛复合钢用1%~30%碳酸钠,浸泡入温度20℃~60℃进行显影,浸泡显影时间20s~180s,浸泡的过程中可擦拭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感光抗酸油墨,增加碳酸钠溶液去除未被紫外线固化反应的感光抗酸油墨的速度,从而得到曝光固化后的感光油墨涂层图案。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显影方案,可使用显影机通过喷淋碳酸钠溶液去除为与紫外线固化反应的感光抗酸油墨从而得到曝光固化后的感光油墨涂层图案,喷淋压力0.5kg~4.5kg,喷嘴为锥形和扇形,喷嘴的流量为0.4~3.0l/min,喷嘴的角度为30°~15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26、利用所述保护片材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包裹在一起,以防止液体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之间。缠绕的时候,将同一组的两片钛或钛复合钢各自没有显影图案的一面相对并在一起贴合,这样钛或钛复合钢没有图案的一面不仅不会暴露出来,而且还能通过保护片材密封起来,使得在后续腐蚀过程中腐蚀液不能渗入到两片锅体片材之间。也就是说,采用保护片材作为缠绕物对锅体片材进行双片缠绕保护,所述保护片材起到两种作用:一是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叠合固定;二是起到密封保护锅体片材的作用,防止在后续的步骤a27中腐蚀液渗入两片锅体片材之间而损坏未显影油墨图案的一面。其中所述保护片材为干性油墨、保护薄膜、电胶带、线束带中的一种或多种。

于另一实施例中,利用双面胶带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粘接在一起并阻止液体渗入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双面胶也可以起到贴合固定两片锅体片材的作用;而且双面胶本身夹在两片锅体片材之间,这也能阻止液体渗入到两片锅体片材之间,从而防止在后续步骤a27中,蚀刻液渗入两片锅体片材之间而损坏没有曝光显影油墨图形图案的一面。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27中通过腐蚀机将保护片材缠绕好的同一组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放入腐蚀机内进行浸泡方式的腐蚀,腐蚀的化学溶液为氢氟酸(化学式:hf)与硝酸(化学式:hno3)和水(化学式:h2o)的混合物,氢氟酸(化学式:hf)为钛或钛复合钢腐蚀的母液,浓度约3%~41%,硝酸(化学式: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提高对钛或钛复合钢的腐蚀速度和控制凹底的平整度,其浓度在5%~51%之间。水(化学式:h2o)的比例根据以上两种酸混合后在添加,水的比例少则腐蚀速度变快,相对而言水的比例多则腐蚀速度变慢,腐蚀溶液经过混合后简称为混合腐蚀溶液。一般在腐蚀机内,钛或钛复合钢的浸泡的腐蚀时间在2~20min,深度则在0.03mm~0.20mm,混合腐蚀溶液的理想温度则在10℃~60℃之间。根据锅体片材腐蚀的深度,速度和底纹的效果,混合腐蚀溶液的浓度可以在浓度上进行比例的调整。可以理解为溶度的多少对钛锅体都具有腐蚀性。使用混合腐蚀液与油墨图案的形状对锅体片材曝光显影油墨图案的一侧表面进行腐蚀,并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从而得到理想深度的凹凸纹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腐蚀方案,通过腐蚀机将保护片材缠绕好的同一组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放入腐蚀机内进行双面喷淋方式的腐蚀,工作原理与浸泡不同,腐蚀机内部由管道组成的喷淋架,喷淋架的喷管上排列有多数个可拆式塑料喷嘴,通过耐酸压力泵浦将混合腐蚀溶液经过管道到喷嘴朝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喷射腐蚀,这样可以提高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因腐蚀后而没有迅速脱落的钛成份,从而达到提高腐蚀速度。喷嘴的流量为0.6~2.5l/min,喷嘴的角度为45°~150°,根据腐蚀速度不同,喷嘴规格不等,最佳使用扇形和锥形喷嘴,所配备的耐酸压力泵浦功率为1.1kw~7.5kw之间,生产时腐蚀机进液压力为1kg~6kg/cm²之间,温度,深度,溶液的成份与上述一致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28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由于表面还残留有混合腐蚀溶液,接触于空气中2s~60s后钛或钛复合钢会被少量残留混合腐蚀液氧化变色,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1-41%氢氟酸(化学式:hf)与1%~41%硝酸(化学式:hno3)或1%~21%硫酸(化学式:h2so4)、1%~31%双氧水(化学式:h2o2)和水(化学式:h2o)的混合物,酸洗温度为15℃~50℃,酸洗时间为10s~120s,根据钛锅体凹底表面的氧化程度和颜色可以自由调整酸洗混合物的浓度与温度和时间,可以理解为以上各类化学品对钛或钛复合钢凹下纹路表面都有微腐蚀的效果,从而达到减少氧化膜的产生和温度钛或钛复合钢凹底部颜色的控制,经过酸洗后的钛或钛复合钢凸出面油墨还是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凹底部看上去整体变白色或银色和钛材料的本色,也可达到白偏蓝色。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29先将缠绕于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的所述保护片材撕除并将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锅体片材分离成单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0清洗工序中中将所述钛或钛复合钢分离成单片后使用3%~40%氢氧化钠溶液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油墨进行清洗,清洗过程首先是用30℃~80℃将表面油墨进行浸泡蓬松处理,时间根据油墨的厚度,干燥的时间而定浸泡时间在1min~10min,然后在使用高压喷淋的方式进行脱油墨清洗,油墨全部脱落后在用清水进行清洗,然后在通过风刀进行风切后通过40℃~120℃热风进行干燥,从而得到钛或钛复合钢表面无油墨层,有凹凸纹路且干燥无水的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中,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的化学腐蚀包括如下工序:

a3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的正反两个表面进行清洁,分为a面和b面两个面,a面为钛金属,b面为其他金属;

a32、图形转移工艺:使用图形转移的工艺将uv、抗酸油墨转移到钛或钛复合钢的正面,理解为a面;

a33、uv、抗酸油墨烘干:将涂覆uv、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烘干;

a34、进行第二次图形转移工艺:将钛或钛复合钢的反面,也就是b面,做第二次图形转移工艺;

a35、uv、抗酸油墨第二次烘干:将面正反两面做好图形转移工艺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二次烘干;

a36、护片材缠绕固定保护:将做好图形转移工艺的钛或钛复合钢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

a37、腐蚀:通过腐蚀机对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腐蚀,根据uv、抗酸油墨的形状在钛或钛复合钢的正反表面腐蚀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其中所述保护片材阻止腐蚀机的腐蚀液渗入钛或钛复合钢的侧面;

a38、表面处理: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用酸洗机微蚀凹下去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底纹与颜色;

a39、剥离缠绕固定的保护:将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固定的保护片材剥离;

a40、清洗:将剥离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uv、抗酸油墨清洗掉。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的正反两个表面进行清洁,主要是去除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油污、手印、灰尘,使用清洗机进行双面喷淋清洗烘干处理。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清洁方案,如果片材表面较为干净,可以用不掉毛的棉布或者无帆布使用易挥发的清洁剂手工擦拭片材表面,清洁剂可能包括酒精、天那水、易挥发的除油剂的一种或者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2、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刷预定图案的图形uv油墨到钛或钛复合钢的正面,也就是a面,印刷所采用的网板为预定图案的模具,网板模具的目数根据预定图案的印uv油墨量与精细程度来选择,印uv油墨量要求多的情况下采用70~200目/in,一般印刷采用200~300目/in,精细图文采用300目/in以上,印刷时刮刀的倾斜角度为:45°~80°,网板距离钛锅体表面的印刷网距为:2mm~8mm,如果使用丝网印刷机,机印压力为:1.2~4kgf/cm2,刮刀长度单边大于印刷图形5mm以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印刷的油墨为水性或油性抗酸油墨、感光抗酸油墨、uv光固化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3、将涂覆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正面(a面)朝上反面(b面)朝下,进行烘干,采用隧道炉或烘箱,烘干温度为60°~150°,烘干时间为5min~60min,烘干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因为刚烘干的板油墨还处于软化状态,无法进行后续的a34工序,一般烘干好后让其自然冷却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烘干方案,将钛或钛复合钢印刷好uv油墨后的正面(a面)朝上放置uv光固机进行uv固化干燥处理,uv光固机采用的光源为钾灯或汞灯,两种光源可交替使用,光源能量可调控范围为:300~2000mj/cm2,光固时间为10s~180s之间,可以根据产速进行调整,以油墨完全固化为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uv光固的油墨的光源为钾灯、汞灯、碘镓灯、金卤灯,钠灯等紫外线光源的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4、进行第二次图形转移工艺:将钛或钛复合钢的反面,也就是b面,做第二次图形转移工艺,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刷预定图案的图形uv油墨到钛或钛复合钢的反面,也就是b面,在印刷前要贴别注意,不能将正面(a面)的uv油墨划伤。印刷所采用的网板为预定图案的模具,网板模具的目数根据预定图案的印uv油墨量与精细程度来选择,印uv油墨量要求多的情况下采用70~200目/in,一般印刷采用200~300目/in,精细图文采用300目/in以上,印刷时刮刀的倾斜角度为:45°~80°,网板距离钛锅体表面的印刷网距为:2mm~8mm,如果使用丝网印刷机,机印压力为:1.2~4kgf/cm2,刮刀长度单边大于印刷图形5mm以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印刷的油墨为水性或油性抗酸油墨、感光抗酸油墨、uv光固化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5、uv油墨第二次烘干:将面正反(ab)两面做好图形转移工艺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二次烘干,需要注意的是将涂覆uv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正面(a面)朝上反面(b面)朝下再次进行烘干,使用隧道炉烘干时,传送必须是v形输送带,因为此时的钛或钛复合钢上下两面都有uv油墨,如果隧道炉的输送带是网状、平面、输送辊状,在烘干时都会接触钛或钛复合钢的一面,会导致uv油墨在烘干的过程中与输送带接触的面积出现脱油,粘油,导致图案不完整,所以使用隧道里烘干的过程中,钛或钛复合钢肯定是放置在v形的输送带内,片材的边部受力从而达到不损伤uv油墨的效果。隧道里烘干温度为60°~200°,烘干时间为5min~60min,烘干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因为刚烘干的板油墨还处于软化状态,无法进行后续的a36工序,一般烘干好后让其自然冷却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烘干方案,将钛或钛复合钢印刷好uv油墨后的正面(b面)朝上放置uv光固机进行uv固化干燥处理,使用uv光固机时,传送必须是v形输送带,因为此时的钛或钛复合钢上下两面都有uv油墨,如果隧道炉的输送带是网状、平面、输送辊状,在烘干时都会接触钛或钛复合钢的一面,会导致uv油墨在烘干的过程中与输送带接触的面积出现脱油,粘油,导致图案不完整,所以使用隧道里烘干的过程中,钛或钛复合钢肯定是放置在v形的输送带内,片材的边部受力从而达到不损伤uv油墨图案的效果。输送带uv光固机采用的光源为钾灯或汞灯,两种光源可交替使用,光源能量可调控范围为:300~2000mj/cm2,光固时间为10s~180s之间,可以根据产速进行调整,以uv、抗酸油墨完全固化为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uv光固的油墨的光源为钾灯、汞灯、碘镓灯、金卤灯,钠灯等紫外线光源的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6、将做好图形转移工艺的钛或钛复合钢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利用所述保护片材将所述钛或钛复合钢的侧面缠绕包裹在一起,以防止液体渗入所述钛或钛复合钢的侧面,这样钛或钛复合钢没有图案的一面不仅不会暴露出来,而且还能通过保护片材将侧面密封起来,使得在后续腐蚀过程中腐蚀液钛或钛复合钢的侧面。也就是说,采用保护片材作为缠绕物对锅体片材进行缠绕保护,所述保护片材起到的作用:是起到密封保护锅体片材侧面的作用,防止在后续的步骤a37中腐蚀液渗入两片锅体片材侧面而损坏钛或钛复合钢的侧面。其中所述保护片材为干性油墨、保护薄膜、电胶带、线束带中的一种或多种。

于另一实施例中,如果不使用所述保护片材保护锅体片材的侧面,特别是钛复合钢片,锅体侧边在后续的步骤a37中,钛或钛复合钢的复合钢中间层侧面会被腐蚀进去0.2mm~2mm的深度,在后续锅体片材成型以后在进行切边处理也是可以的,可以理解的是使用保护片材钛或钛复合钢更加美观,后续省略了钛或钛复合钢的切边工序,也可以不用保护片材进行包边参绕处理。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7、中通过腐蚀机将保护片材缠绕包边或者为缠绕包边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放入腐蚀机内进行浸泡方式的双面腐蚀,腐蚀的化学溶液为氢氟酸(化学式:hf)与硝酸(化学式:hno3)和水(化学式:h2o)的混合物,氢氟酸(化学式:hf)为钛或钛复合钢腐蚀的母液,浓度约3%~41%,硝酸(化学式: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提高对钛或钛复合钢的腐蚀速度和控制凹底的平整度,其浓度在5%~51%之间。水(化学式:h2o)的比例根据以上两种酸混合后在添加,水的比例少则腐蚀速度变快,相对而言水的比例多则腐蚀速度变慢,腐蚀溶液经过混合后简称为混合腐蚀溶液。一般在腐蚀机内,钛或钛复合钢的浸泡的腐蚀时间在2~20min,腐蚀深度0.03mm~0.20mm,混合腐蚀溶液的理想温度则在10℃~60℃之间。根据锅体片材腐蚀的深度,速度和底纹的效果,混合腐蚀溶液的浓度可以在浓度上进行比例的调整。可以理解为溶度的多少对钛锅体都具有腐蚀性。使用混合腐蚀液与油墨图案的形状对锅体片材印刷有uv油墨图案正反两面(ab面)同时进行腐蚀,并在钛或钛复合钢的正反两面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从而得到理想深度的凹凸纹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腐蚀方案,通过腐蚀机将保护片材缠绕包边或者为缠绕包边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放入腐蚀机内进行双面喷淋方式的腐蚀,工作原理与浸泡不同,腐蚀机内部由管道组成的喷淋架,喷淋架的喷管上排列有多数个可拆式塑料喷嘴,通过耐酸压力泵浦将混合腐蚀溶液经过管道到喷嘴朝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喷射腐蚀,这样可以提高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因腐蚀后而没有迅速脱落的钛成份,从而达到提高腐蚀速度。喷嘴的流量为0.6~2.5l/min,喷嘴的角度为45°~150°,根据腐蚀速度不同,喷嘴规格不等,最佳使用扇形和锥形喷嘴,所配备的耐酸压力泵浦功率为1.1kw~7.5kw之间,生产时腐蚀机进液压力为1kg~6kg/cm²之间,温度,深度,溶液的成份与a37一致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8、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由于正反两面的表面还残留有混合腐蚀溶液,接触于空气中2s~60s后钛或钛复合钢会被少量残留混合腐蚀液氧化变色,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1-41%氢氟酸(化学式:hf)与1%~41%硝酸(化学式:hno3)或1%~21%硫酸(化学式:h2so4)、1%~31%双氧水(化学式:h2o2)和水(化学式:h2o)的混合物,酸洗温度为15℃~50℃,酸洗时间为10s~120s,根据钛锅体凹底表面的氧化程度和颜色可以自由调整酸洗混合物的浓度与温度和时间,可以理解为以上各类化学品对钛或钛复合钢凹下纹路表面都有微腐蚀的效果,从而达到减少氧化膜的产生和温度钛或钛复合钢凹底部颜色的控制,经过酸洗后的钛或钛复合钢凸出面油墨还是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凹底部看上去整体变白色或银色和钛材料的本色,也可达到白偏蓝色。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39先将缠绕有保护片材包边的所述锅体片材的所述保护片材撕除。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方案,如果没有缠绕有保护片材包边的所述锅体片材不需要撕除,直接进入a40工序处理。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0、清洗工序中中将所述钛或钛复合钢分离成单片后使用3%~40%氢氧化钠溶液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油墨进行清洗,清洗过程首先是用30℃~80℃将表面油墨进行浸泡蓬松处理,时间根据油墨的厚度,干燥的时间而定浸泡时间在1min~10min,然后在使用高压喷淋的方式进行脱油墨清洗,油墨全部脱落后在用清水进行清洗,然后在通过风刀进行风切后通过40℃~120℃热风进行干燥,从而得到钛或钛复合钢表面无油墨层,有凹凸纹路且干燥无水的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具的制造方法中,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的化学腐蚀包括如下工序:

a41前处理: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清洁;

a42、上感光油墨:在钛或钛复合钢正反两个表面涂覆感光抗酸油墨;

a43、感光抗酸油墨烘干:将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烘干;

a44、菲林曝光:将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放入平行双面曝光机内,通过曝光机紫外线透过菲林胶片对钛或钛复合钢上涂覆的感光抗酸油墨进行曝光;

a45、显影:将已经曝光后的钛或钛复合钢的两面同时用碳酸钠进行显影,得到曝光后的感光油墨涂层图案;

a46、护片材缠绕固定保护:将显影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涂覆感光抗酸油墨的一侧面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

a47、腐蚀:通过腐蚀机对缠绕在一起的同一组的两片所述钛或钛复合钢进行腐蚀,根据感光抗酸油墨的形状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腐蚀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其中所述保护片材阻止腐蚀机的腐蚀液渗入所述钛或钛复合钢侧面未涂覆油墨的一面;

a48、表面处理: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用酸洗机微蚀凹下去的地方,从而得到更加理想的底纹与颜色;

a49、剥离缠绕固定的保护:将钛或钛复合钢缠绕固定的保护片材剥离;

a50、清洗:将剥离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感光抗酸油墨清洗掉。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1对钛或钛复合钢的正反(ab)两个表面进行清洁,主要是去除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油污、手印、灰尘,使用清洗机进行双面喷淋清洗烘干处理。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清洁方案,如果片材表面较为干净,可以用不掉毛的棉布或者无帆布使用易挥发的清洁剂手工擦拭片材表面,清洁剂可能包括酒精、天那水、易挥发的除油剂的一种或者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2上感光油墨工序中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涂覆感光抗酸油墨,使用双面涂布机采用刻细牙涂布胶辊,将感光油墨同时滚涂在钛或钛复合钢正反(ab)两个表面,或用喷漆的方式将感光抗酸油墨喷涂在钛锅体的正反(ab)两面,也可使用无图案的白色网板通过丝网印的工艺印刷在钛锅体正反(ab)两面,或使用其他一种和多种上油墨方式将感光抗酸油墨均匀的转移到钛或钛复合钢的正反(ab)两面,钛或钛复合钢正反(ab)两面的表面感光抗酸油墨的厚度为0.02mm~0.06mm。在此过程中钛或钛复合钢上的感光抗酸油墨不能长时间见光,需要在阴暗处,或在柔性照明光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3、把感光油墨烘干:将面正反(ab)两面做好图形转移工艺的钛或钛复合钢进行二次烘干,需要注意的是将涂覆感光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正面(a面)朝上反面(b面)朝下再次进行烘干,使用隧道炉烘干时,传送必须是v形输送带,因为此时的钛或钛复合钢上下两面都有湿态的感光油墨,如果隧道炉的输送带是网状、平面、输送辊状,在烘干时都会接触钛或钛复合钢的一面,会导致感光油墨在烘干的过程中与输送带接触的面积出现脱油,粘油,导致图案不完整,所以使用隧道里烘干的过程中,钛或钛复合钢肯定是放置在v形的输送带内,片材的边部受力从而达到不损伤感光油墨的效果。隧道里烘干温度为60°~200°,烘干时间为5min~60min,烘干好后的钛或钛复合钢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因为刚烘干的板油墨还处于软化状态,无法进行后续的a36工序,一般烘干好后让其自然冷却即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4、将涂覆感光油墨的钛或钛复合钢放入曝光机内,插入预定有图案的菲林胶片中,上下菲林进行贴合,使用平行双面曝光机真空泵抽出台面空气,压迫使上下菲林与涂覆感光油墨的正反(ab)两个面与钛或钛复合钢紧贴,然后在预设曝光时间和紫外线光强度对感光层进行曝光,曝光机的紫外线通过能量积算器可控制光源强度在300mw/cm2~3000mw/cm2,曝光时间3s~80s。胶片本身已经做好预设图案,是黑白色,黑色的地方可以阻挡曝光时紫外线光源,白色的地方紫外线光源可以穿透,通过曝光机的紫外线透过菲林胶片对钛或钛复合钢上涂覆的感光油墨进行曝光,感光油墨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后会发生固化反应,被菲林胶片黑色部分遮挡住的感光抗酸油墨没有被紫外线照射到,从而得到没有被固化到的感光油墨,为后续a25显影工序做好了准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5中将已经曝光后的钛或钛复合钢用1%~30%碳酸钠,浸泡入温度20℃~60℃进行双面显影,浸泡显影时间20s~180s,浸泡的过程中可擦拭钛或钛复合钢正反表面的感光抗酸油墨,增加碳酸钠溶液去除未被紫外线固化反应的感光抗酸油墨的速度,从而得到曝光固化后的感光油墨涂层图案。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显影方案,可使用双面显影机通过喷淋碳酸钠溶液去除为与紫外线固化反应的感光抗酸油墨从而得到曝光固化后的感光油墨涂层图案,喷淋压力0.5kg~4.5kg,喷嘴为锥形和扇形,喷嘴的流量为0.4~3.0l/min,喷嘴的角度为30°~15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6、将做好图形转移工艺的钛或钛复合钢使用保护片材进行缠绕包边保护且不能渗入液体。利用所述保护片材将所述钛或钛复合钢的侧面缠绕包裹在一起,以防止液体渗入所述钛或钛复合钢的侧面,这样钛或钛复合钢没有图案的一面不仅不会暴露出来,而且还能通过保护片材将侧面密封起来,使得在后续腐蚀过程中腐蚀液钛或钛复合钢的侧面。也就是说,采用保护片材作为缠绕物对锅体片材进行缠绕保护,所述保护片材起到的作用:是起到密封保护锅体片材侧面的作用,防止在后续的步骤a37中腐蚀液渗入两片锅体片材侧面而损坏钛或钛复合钢的侧面。其中所述保护片材为干性油墨、保护薄膜、电胶带、线束带中的一种或多种。

于另一实施例中,如果不使用所述保护片材保护锅体片材的侧面,特别是钛复合钢片,锅体侧边在后续的步骤a47中,钛或钛复合钢的复合钢中间层侧面会被腐蚀进去0.2mm~2mm的深度,在后续锅体片材成型以后在进行切边处理也是可以的,可以理解的是使用保护片材钛或钛复合钢更加美观,后续省略了钛或钛复合钢的切边工序,也可以不用保护片材进行包边参绕处理。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7中通过腐蚀机将保护片材缠绕包边或者为缠绕包边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放入腐蚀机内进行浸泡方式的双面腐蚀,腐蚀的化学溶液为氢氟酸(化学式:hf)与硝酸(化学式:hno3)和水(化学式:h2o)的混合物,氢氟酸(化学式:hf)为钛或钛复合钢腐蚀的母液,浓度约3%~41%,硝酸(化学式: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提高对钛或钛复合钢的腐蚀速度和控制凹底的平整度,其浓度在5%~51%之间。水(化学式:h2o)的比例根据以上两种酸混合后在添加,水的比例少则腐蚀速度变快,相对而言水的比例多则腐蚀速度变慢,腐蚀溶液经过混合后简称为混合腐蚀溶液。一般在腐蚀机内,钛或钛复合钢的浸泡的腐蚀时间在2~20min,腐蚀深度0.03mm~0.20mm,混合腐蚀溶液的理想温度则在10℃~60℃之间。根据锅体片材腐蚀的深度,速度和底纹的效果,混合腐蚀溶液的浓度可以在浓度上进行比例的调整。可以理解为溶度的多少对钛锅体都具有腐蚀性。使用混合腐蚀液与油墨图案的形状对锅体片材印刷有uv油墨图案正反两面(ab面)同时进行腐蚀,并在钛或钛复合钢的正反两面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从而得到理想深度的凹凸纹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腐蚀方案,通过腐蚀机将保护片材缠绕包边或者为缠绕包边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放入腐蚀机内进行双面喷淋方式的腐蚀,工作原理与浸泡不同,腐蚀机内部由管道组成的喷淋架,喷淋架的喷管上排列有多数个可拆式塑料喷嘴,通过耐酸压力泵浦将混合腐蚀溶液经过管道到喷嘴朝钛或钛复合钢表面进行喷射腐蚀,这样可以提高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因腐蚀后而没有迅速脱落的钛成份,从而达到提高腐蚀速度。喷嘴的流量为0.6~2.5l/min,喷嘴的角度为45°~150°,根据腐蚀速度不同,喷嘴规格不等,最佳使用扇形和锥形喷嘴,所配备的耐酸压力泵浦功率为1.1kw~7.5kw之间,生产时腐蚀机进液压力为1kg~6kg/cm²之间,温度,深度,溶液的成份与a47一致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8、在腐蚀机内形成相应的凹凸纹路后,由于正反两面的表面还残留有混合腐蚀溶液,接触于空气中2s~60s后钛或钛复合钢会被少量残留混合腐蚀液氧化变色,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1-41%氢氟酸(化学式:hf)与1%~41%硝酸(化学式:hno3)或1%~21%硫酸(化学式:h2so4)、1%~31%双氧水(化学式:h2o2)和水(化学式:h2o)的混合物,酸洗温度为15℃~50℃,酸洗时间为10s~120s,根据钛锅体凹底表面的氧化程度和颜色可以自由调整酸洗混合物的浓度与温度和时间,可以理解为以上各类化学品对钛或钛复合钢凹下纹路表面都有微腐蚀的效果,从而达到减少氧化膜的产生和温度钛或钛复合钢凹底部颜色的控制,经过酸洗后的钛或钛复合钢凸出面油墨还是在钛或钛复合钢表面,凹底部看上去整体变白色或银色和钛材料的本色,也可达到白偏蓝色。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49先将缠绕有保护片材包边的所述锅体片材的所述保护片材撕除。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方案,如果没有缠绕有保护片材包边的所述锅体片材不需要撕除,直接进入a40工序处理。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50、清洗工序中中将所述钛或钛复合钢分离成单片后使用3%~40%氢氧化钠溶液对钛或钛复合钢表面的油墨进行清洗,清洗过程首先是用30℃~80℃将表面油墨进行浸泡蓬松处理,时间根据油墨的厚度,干燥的时间而定浸泡时间在1min~10min,然后在使用高压喷淋的方式进行脱油墨清洗,油墨全部脱落后在用清水进行清洗,然后在通过风刀进行风切后通过40℃~120℃热风进行干燥,从而得到钛或钛复合钢表面无油墨层,有凹凸纹路且干燥无水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拉伸制成锅体中,采用拉伸成型的方式将清洗后的所述钛或钛复合钢制作成钛锅体1;并使得蚀刻的凹凸纹路位于所述锅体的工作区域内。

步骤b完成后有喷砂工序:对钛锅体的内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使得锅体内的表面粗糙度增加,当锅体内表面粗糙度比较小的时候,不粘涂料与钛锅体表面的附着力就会偏低,附着力低了会导致涂料容易脱落,对其表面进行加粗处理后,可提高不粘涂料和钛锅体内表面的附着力与结合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喷涂不粘涂层中,对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进行喷涂不粘涂料,使得所述锅体的工作区域涂覆不粘涂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所述步骤d打磨中,对所述锅体的内表面钛锅体表面进行打磨,将凹凸纹路中的凸起面处的不粘涂层去除,保留凹凸纹路中凹处的不粘涂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不粘锅具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的钛不粘锅、钛电热炒锅、钛电烤盘、钛电热锅。

本发明还提供根据上述的不粘锅具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的钛不粘锅、钛电热炒锅、钛电烤盘、钛电热锅。在本说明书文本中,钛锅具是指用于烹煮食物和烧水的用具,包括但不限于钛不粘锅、钛电热炒锅、钛电烤盘、钛电热锅、钛电饭锅、钛炒锅、钛空气炸锅、钛压力锅、钛电压力锅、钛煎锅等。钛锅体是指包括锅具的主要工作区域的全部或部分本体。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