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套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7455发布日期:2021-03-09 10:3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自动配合拼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套接系统。


背景技术:

2.本发明主要用于生产弦钮,一般来说,弦钮上的调节结构主要由调节把手a、弦钮齿轮及与齿轮配合的螺纹件b组成,调节把手a与螺纹件b的结构如图1所示,调节把手a与螺纹件b固定连接,为方便制造,并保证高耐磨性及调节时的舒适性,调节把手a采用塑件结构,为保证强度螺纹件b一般采用钢件结构,这种情况下上述两个基本结构的组合结构无论从结构还是材料上来说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十分困难,故而需要分开制作,并最终通过套接的方式进行固定配合。
3.由于弦钮是通过旋转的方式进行调节的,故而调节把手a与螺纹件b的配合必定为两者不能相互旋转的过盈配合,而由于调节把手a为塑件,在长期使用下两者的配合难免会发生松动,如果两者的配合轮廓为圆柱型,在长期使用下两者的配合关系可能转变为间隙配合,两者发生相互转动,无法形成对琴弦的调整,故而需要把两者的配合结构设置成多边形柱体,以防止长期使用两者配合松弛发生相对转动的情况,但是多边形柱体轮廓在配合时对配合位置要求相对于圆柱体来说相对较高,人工生产下相对而言生产效率较低,故而需要一种能自动定位并完成调节把手a及螺纹件b配合的自动化设备来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套接系统,本发明生产效率高,能自动完成非圆柱型轮廓配合前的定位,并自动完成塑件与钢件间的后续配合及将成品件放入收集装置的操作。
5.一种自动套接系统,包括插件进料装置、受件进料装置及带动所述插件进料装置送出的插件与所述受件进料装置送出的受件配合形成成品件的抓取配合装置,还包括有:正位件,设置于所述插件进料装置与所述抓取配合装置之间,所述正位件用于引导所述插件正位;判断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正位件内部的所述插件正位情况;运料件,运送所述正位件上的所述插件至所述抓取配合装置可以抓取的位置,通过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运送所述插件;通讯模块,所述插件与所述受件配合形成的成品件最终位于所述抓取配合装置上,当所述插件进料装置运送的下一个插件进入所述正位件并通过判断模块输出结果后,所述通讯模块控制所述抓取配合装置回归原位后释放所述成品件。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到的正位概念指的是对插件的摆放进行矫正,由于插件和收件的配合部位不是圆柱型,任何角度上的偏差就可能无法配合,故而在两者配合前需要对两者的配合部位进行矫正对其,以防止零件损坏或者直接弹出等安全事故。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正位件包括引导正位段及位于引导正位段下端的判别段,所述插件与所述受件配合部分的外部轮廓同所述判别段的内轮廓相适配,所述判别段表面开设有两个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通孔,所述判断模块通过所述通孔判断所述插件
正位情况。
8.上述技术方案中引导正位段为一段轮廓逐渐减小引导式管件,本发明所采用的判断模块的主要判断依据为激光,即一段激光通过所述判别段上的通孔照在接收器上,此时判断模块判断插件正位情况为仍未正位或者无插件进入,而插件在经过所述引导正位段引导后进入判别段,正好挡住激光,而激光的接收器无法接收到激光,此时判断模块判断插件正位情况为已正位。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正位件可移动至所述抓取配合装置下端,所述抓取配合装置下端设置有探测件,当所述正位件位于所述探测件下端时,所述抓取配合装置下降对所述正位件上的物件完成抓取。
10.进一步的,所述抓取配合装置包括抓取状态及释放状态两种状态,所述探测件检测出下端有所述正位件时所述抓取配合装置向下运动并夹取物件变为抓取状态,抓取状态维持至重新回归该位置后转为释放状态。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抓取配合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插件进料装置的两侧,所述正位件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于所述运料件的两侧,所述运料件通过气缸控制左右移动,所述运料件左右行程的终点总有一个所述正位件位于两个所述抓取配合装置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抓取配合装置的下端,此时另一个所述正位件位于所述插件进料装置的下端。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每个所述抓取配合装置前后移动,所述抓取配合装置的前后行程的起点为抓取所述插件的点,每个所述抓取配合装置的终点下端均设置有所述受件进料装置输送的受件。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运料件左右移动至端部终点时均会在其运动方向的相对端留下一个缺口,每个所述缺口下端均设置有成品件收集装置;当所述运料件移动至行程左右端其中一端的终点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控制,已完成所述插件与所述受件配合操作后的所述抓取配合装置夹取成品件运动至所述缺口上端并释放成品件。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抓取配合装置前后移动的起点端及终点端均设置有弹性缓冲限位件,所述运料件左右移动的行程终端均设置有弹性缓冲限位件。
15.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提到的左右指的是操作人员正面面对所述插件进料装置时,其左手边对应技术方案中的左,右手边对应技术方案中的右;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提到的前后,指的是操作人员正面面对所述插件进料装置时,远离操作人为往后移动,靠近操作人为往前移动,所述抓取配合装置起点指最靠近操作人的点,终点指抓取配合装置所能远离操作人的最远位置。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插件进料装置为中空输送管道,所述中空输送管道向上呈抛物线型设置。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抓取配合装置及所述运料件通过气缸提供动力移动。
18.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所生产的部件采用非圆柱型的孔轴配合,配合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采用预先正位的方式提升后续步骤的配合效果;2、本发明所设计的结构生产效率高,采用双夹取装置的方式工作,同时运料件不停的
进行左右运输,在效果上同一时间同时三个插件可以完成三个不同的工序,即第一个插件在完成与受件配合后抓取配合装置准备释放成品件进入收集区域的同时第二个插件完成被抓取配合装置夹起的工序而此时第三个插件完成了正位工序;3、本发明充分利用结构空间,对于成品件的收集区域设置在抓取配合装置回归初始原位的下端,在抓取配合装置回归初始原位等待下一个正位后的插件到来时,运料件移动到另一端为另一个抓取配合装置提供正位后的插件,这就为第一个抓取配合装置下端提供了一个缺口,第一个抓取配合装置释放成品件等待夹取下一个插件,如此循环。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所生产的部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各设备的各结构总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功能部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 中b区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中正位件结构的全剖视图;其中,1-插件进料装置、2-受件进料装置、3-抓取配合装置、3.1-第一抓取配合装置、3.2-第二抓取配合装置、4-正位件、4.1-第一正位件、4.2-第二正位件、5-运料件、6-运动托架、7-底盘、a-调节把手、b-螺纹件、c-引导正位段、d-判别段。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实施例:一种自动套接系统,主要用于生产如图1所示的插件与受件之间的配合形成的成品件,所述插件为螺纹件b,所述受件为调节把手a;请参考图2及图3主要功能结构设置于底盘7上,所述底盘7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抓取配合装置3,两个抓取配合装置3可面向操作者通过气缸及第一定向导轨定向前后移动,同时气缸还可以控制所述抓取配合装置3上下移动;抓取配合装置3的前后移动主要用于运输螺纹件b及运输配合后的成品件;抓取配合装置3的上下移动主要用于抓取螺纹件b及带动抓取的螺纹件b向下移动与调节把手a配合形成成品件;抓取配合装置3有夹紧及松弛两种状态,抓取配合装置3下端为三块呈“人”字型排布的夹紧块,夹紧块通过电控的方式进行相互间的靠近及远离,在使用时当三块夹紧块靠近时便会对位于三块夹紧块中间的螺纹件b提供一个夹紧力,使抓取配合装置3能带动螺纹件b移动,当三块夹紧块远离时便可释放夹取的物件,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夹紧块的数量为三块,但在实际应用中数量可以为四块甚至更多,只要结构能对位于所有夹紧块的中央位置的物件完成抓取及释放操作便可,当然特殊情况下抓取配合装置3下端也可
以是电磁铁结构。
22.请参照图2、图3、图4及图5,位于所述底盘7上端在两个抓取配合装置3之间设置有运动托架6,所述运动托架6包括内部为空心区域的托板以及两块使设置于其上的台面左右移动的第二定向导轨,设置于第二定向导轨上的台面结构为用于运送螺纹件b的运料件5,所述运料件5的左右运动的动力来源于气缸,运料件5主要用于为抓取配合装置3.2提供螺纹件b,托板的空心区域对应的所述底盘7的区域也为空心结构;两个抓取配合装置3分别为第一抓取配合装置3.1和第二抓取配合装置3.2,其中位于运料件5左端的为第一抓取配合装置3.1,位于运料件5右端的为第二抓取配合装置3.2;所述运料件5的上端两侧设置有两个正位件4,其中位于运料件5左侧的为第一正位件4.1,位于运料件5右侧的为第二正位件4.2,第一正位件4.1与第二正位件4.2到所述运料件5的中点位置距离相同;所述的配件自动套接系统还包括有插件进料装置1,所述插件进料装置1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运动托架6中心位置上方,所述插件进料装置1为中空输送管道,所述中空输送管道向上呈抛物线型设置,中空的输送管道可以用于存放待配合的螺纹件b,螺纹件b会通过重力的作用不断的进入正位件4中,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存放的螺纹件b必须是与调节把手a配合的配合端朝下设置;所述插件进料装置1到所述第一抓取配合装置3.1和第二抓取配合装置3.2的距离相同;所述运料件5带动两个正位件4左右移动时,左右方向移动的终点位置总有一个正位件4位于所述插件进料装置1的正下方,另一个正位件4位于两个抓取配合装置其中一个的正下方,如当运料件5运动到最左端位于所述插件进料装置1的正下方的是第二正位件4.2,此时第一正位件4.1在第一抓取配合装置3.1的正下端;当运料件5运动到最右端时位于所述插件进料装置1的正下方的是第一正位件4.1,此时第二正位件4.2在第二抓取配合装置3.2的正下端,所述抓取配合装置3下端设置有探测件,当检测到其下端存在正位件4,抓取配合装置3下降对正位件4上的物件完成抓取,此时为抓取配合装置3上三块夹紧块相互靠近夹紧螺纹件b的抓取状态,该状态会维持至抓取配合装置3带动螺纹件b与调节把手a配合并重新回归该位置后转变为另一种形态,该状态即为三块夹紧块相互分离的释放状态。所述抓取配合装置3前后移动的起点端及终点端均设置有弹性缓冲限位件,所述运料件5左右移动的行程终端均设置有弹性缓冲限位件。
23.请参照图6,正位件4包括引导正位段c及位于引导正位段c下端的判别段d,所述插件与所述受件配合部分的外部轮廓同所述判别段d的内轮廓相适配,所述判别段4.2表面开设有两个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一判断模块判断正位件4内部的螺纹件b的正位情况,判断模块主要由一个激光发射器和光束接收器组成;引导正位段c为一段轮廓逐渐减小引导式管件,当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通过所述判别段上d的通孔照在接收器上,此时判断模块判断插件正位情况为仍未正位或者无插件进入,而螺纹件b在经过所述引导正位段c引导后进入判别段d,正好挡住激光,而光束接收器无法接收到激光,此时判断模块判断插件正位情况为已正位。
24.判断模块给一通讯模块提供操作信号,当螺纹件b与调节把手a配合并最终位于所述抓取配合装置3上,若此时所述插件进料装置1运送的下一个螺纹件b进入正位件4并通过判断模块输出结果后,通讯模块便会控制抓取配合装置3回归原位并释放成品件。
25.请再次参照图1,托板的空心区域及底盘7的空心区域下方设置有成品件收集装置,所述运料件5左右移动至端部终点时均会在其运动方向的相对端留下一个缺口,该缺口
为托板及底盘7的空心区域上端,当所述运料件5移动至行程左右端其中一端的终点时,通过通讯模块控制,已完成螺纹件b与调节把手a配合操作后的抓取配合装置3夹取成品件运动至所述缺口上端并释放成品件。
26.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2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