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放料的齿轮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30600发布日期:2021-04-09 20:3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放料的齿轮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放料的齿轮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有部分机械零件在使用齿轮时,需要在齿轮上进行打孔,从而便于齿轮的安装。

经检索,授权专利公开号为cn10840635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夹持功能的齿轮打孔机,包括案板本体,所述案板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框架,框架内顶壁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框架内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通孔,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框架相适配的滑轨,且滑轨位于两个第二通孔的下方,滑轨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框架左右两侧面的上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电机。该具有夹持功能的齿轮打孔机,达到了使夹持板左右移动的效果,具备了夹持齿轮的功能。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需要人工频繁的放置和取出齿轮,在操作时较为耗费人力,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操作时不需要人工来频繁的放置和取出齿轮,能够节省人力的可自动放料的齿轮打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专利需要人工频繁的放置和取出齿轮,在操作时较为耗费人力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时不需要人工来频繁的放置和取出齿轮,能够节省人力的可自动放料的齿轮打孔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自动放料的齿轮打孔装置,包括有底板,其顶部一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顶部连接有盖板;固定杆,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与盖板之间;钻孔机构,其设置在盖板上;下压机构,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旋转机构,其设置在下压机构与盖板之间,钻孔机构与旋转机构传动连接。

优选地,钻孔机构包括有支撑板,其连接在盖板顶部一侧,支撑板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连接杆,其连接在支撑板一侧上部;第一菱形套筒,其转动式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上,第一菱形套筒内滑动式连接有菱形钻杆,第一菱形套筒与第一转轴之间设有第一锥齿轮传动组件。

优选地,下压机构包括有导杆,其为多根设置,多根导杆分别滑动式连接在第一支撑架两侧;下压板,其滑动式连接在多根导杆之间,下压板与导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三连接杆,其连接在下压板上,第三连接杆与菱形钻杆转动配合。

优选地,旋转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架,其连接在盖板一侧,第二支撑架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之间绕有第一皮带轮传动组件;缺齿齿轮,其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连接杆,其连接在下压板上,第二连接杆上连接有第一齿条,缺齿齿轮会与第一齿条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推动机构,其设置在底板上;放料机构,其设置在底板与推动机构之间。

优选地,推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杆,其连接在底板顶部另一侧,第一支撑杆上连接有第三支撑架;气缸,其安装在第三支撑架上,气缸的伸缩杆上连接有连接块。

优选地,放料机构包括有第二菱形套筒,其转动式连接在第一支撑杆上部,第二菱形套筒内滑动式连接有菱形杆,菱形杆与连接块接触;放料盘,其连接在菱形杆上,放料盘与第二菱形套筒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支撑杆,其连接在底板顶部,第二支撑杆上连接有推动杆。

优选地,还包括有转动机构,其设置在推动机构上;传动机构,其设置在转动机构与放料机构之间。

优选地,转动机构包括有第二齿条,其连接在连接块上;第四连接杆,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杆上,第四连接杆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单向离合器,其连接在第三转轴顶部,单向离合器上连接有传动齿轮,第二齿条会与传动齿轮啮合。

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有第四转轴,其转动式连接在第四连接杆上,第四转轴与第三转轴之间设有第二锥齿轮传动组件;第二皮带轮传动组件,其绕在第四转轴与第二菱形套筒之间。

(3)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钻孔机构、旋转机构和下压机构配合运作对齿轮进行钻孔,从而达到对齿轮进行钻孔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推动机构和放料机构的配合运作来添加和取出齿轮,不需要人工来频繁的添加和取出齿轮,有效的解决了上述专利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里。

3.本发明通过转动机构和传动机构配合运作来辅助放料机构的运作,不需要人工来操作放料机构运作,有效的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钻孔机构、旋转机构和下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推动机构和放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动机构和传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第一支撑架,3-盖板,4-固定杆,5-钻孔机构,51-支撑板,52-电机,53-第一转轴,54-第一锥齿轮传动组件,55-第一菱形套筒,56-菱形钻杆,57-第一连接杆,6-旋转机构,61-第二支撑架,62-第二转轴,63-第一皮带轮传动组件,64-缺齿齿轮,65-第二连接杆,66-第一齿条,7-下压机构,71-下压板,72-第三连接杆,73-导杆,74-第一弹簧,8-推动机构,81-第一支撑杆,82-第三支撑架,83-气缸,84-连接块,9-放料机构,91-第二菱形套筒,92-菱形杆,93-放料盘,94-第二弹簧,95-第二支撑杆,96-推动杆,10-转动机构,101-第二齿条,102-传动齿轮,103-单向离合器,104-第三转轴,105-第四连接杆,11-传动机构,111-第二锥齿轮传动组件,112-第四转轴,113-第二皮带轮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自动放料的齿轮打孔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支撑架2、盖板3和固定杆4,底板1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2顶部连接有盖板3,第一支撑架2与盖板3之间连接有固定杆4,还包括有钻孔机构5、旋转机构6和下压机构7,盖板3上设有钻孔机构5,第一支撑架2上设有下压机构7,下压机构7与盖板3之间设有旋转机构6,钻孔机构5与旋转机构6传动连接。

钻孔机构5包括有支撑板51、电机52、第一转轴53、第一锥齿轮传动组件54、第一菱形套筒55、菱形钻杆56和第一连接杆57,盖板3顶部右侧连接有支撑板51,支撑板51上安装有电机52,电机5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转轴53,支撑板51左侧上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7,第一连接杆57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菱形套筒55,第一菱形套筒55内滑动式连接有菱形钻杆56,第一菱形套筒55与第一转轴53之间设有第一锥齿轮传动组件54。

下压机构7包括有下压板71、第三连接杆72、导杆73和第一弹簧74,第一支撑架2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两根导杆73,四根导杆73之间滑动式连接有下压板71,下压板71与导杆7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74,下压板71上连接有第三连接杆72,第三连接杆72与菱形钻杆56转动配合。

旋转机构6包括有第二支撑架61、第二转轴62、第一皮带轮传动组件63、缺齿齿轮64、第二连接杆65和第一齿条66,盖板3后侧连接有第二支撑架61,第二支撑架61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62,第二转轴62与第一转轴53之间绕有第一皮带轮传动组件63,第二转轴62上连接有缺齿齿轮64,下压板71上连接有第二连接杆65,第二连接杆65上连接有第一齿条66,缺齿齿轮64会与第一齿条66啮合。

当需要对齿轮进行打孔时,可以使用本装置,首先使用者可以将齿轮套在固定杆4上,套好后,可以启动电机52带动第一转轴53转动,第一转轴53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传动组件54带动第一菱形套筒55转动,第一菱形套筒55转动带动菱形钻杆56转动,第一转轴53在转动时还通过第一皮带轮传动组件63带动第二转轴62转动,第二转轴62转动带动缺齿齿轮64转动,当缺齿齿轮64转动至与第一齿条66啮合后,缺齿齿轮64继续转动戳动第一齿条66向下移动,第一齿条66向下移动通过第二连接杆65带动下压板71向下移动,第一弹簧74被压缩,下压板71向下移动通过第三连接杆72带动菱形钻杆56向下移动,菱形钻杆56向下移动时能够与齿轮接触,当菱形钻杆56向下移动至与齿轮接触后,菱形钻杆56继续向下移动能够对齿轮进行打孔,当缺齿齿轮64转动至不再与第一齿条66啮合时,菱形钻杆56也对齿轮打孔完毕,如此,就能够对齿轮进行打孔,打孔完毕后,将齿轮取出即可,当将需要打孔的齿轮全部打孔完毕后,关闭电机52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所示,还包括有推动机构8和放料机构9,底板1上设有推动机构8,底板1与推动机构8之间设有放料机构9。

推动机构8包括有第一支撑杆81、第三支撑架82、气缸83和连接块84,底板1顶部左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杆81,第一支撑杆81上连接有第三支撑架82,第三支撑架82上安装有气缸83,气缸83的伸缩杆上连接有连接块84。

放料机构9包括有第二菱形套筒91、菱形杆92、放料盘93、第二弹簧94、第二支撑杆95和推动杆96,第一支撑杆81上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菱形套筒91,第二菱形套筒91内滑动式连接有菱形杆92,菱形杆92与连接块84接触,菱形杆92上连接有放料盘93,放料盘93与第二菱形套筒9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4,底板1顶部后侧连接有第二支撑杆95,第二支撑杆95上连接有推动杆96。

初始时,气缸83伸缩杆为微伸状态,第二弹簧94为略微拉伸的状态,在放置齿轮时,可以将齿轮沿周向均匀间隔放置在放料盘93上,随后使用者可以转动放料盘93,使得放料盘93上放置有齿轮的一处位置移动至固定杆4左侧,随后使用者可以启动气缸83伸缩杆伸长带动连接块84向右移动,连接块84向右移动推动菱形杆92向右移动,菱形杆92向右移动带动放料盘93向右移动,第二弹簧94被拉伸,放料盘93向右移动带动齿轮向右移动,齿轮向右移动后能够套在固定杆4外侧,随后即可进行钻孔,钻孔完毕后,可以启动气缸83伸缩杆缩回,在第二弹簧94的作用下菱形杆92和放料盘93复位,放料盘93复位时带动齿轮复位,齿轮在复位时会与推动杆96接触,当齿轮移动至与推动杆96接触后,齿轮不再移动,这时放料盘93继续移动能够通过推动杆96将打孔完毕的齿轮推出,推出后,再次启动气缸83伸缩杆伸长一段距离后,即可再次转动放料盘93移动使得其上下一处放置有齿轮的位置移动至固定杆4左侧,如此反复,就不需要人工来频繁的放置齿轮,有效的节省了人力。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4所示,还包括有转动机构10和传动机构11,推动机构8上设有转动机构10,转动机构10与放料机构9之间设有传动机构11。

转动机构10包括有第二齿条101、传动齿轮102、单向离合器103、第三转轴104和第四连接杆105,连接块84上连接有第二齿条101,第一支撑杆81前侧连接有第四连接杆105,第四连接杆105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104,第三转轴104顶部连接有单向离合器103,单向离合器103上连接有传动齿轮102,第二齿条101会与传动齿轮102啮合。

传动机构11包括有第二锥齿轮传动组件111、第四转轴112和第二皮带轮传动组件113,第四连接杆105上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112,第四转轴112与第三转轴104之间设有第二锥齿轮传动组件111,第四转轴112与第二菱形套筒91之间绕有第二皮带轮传动组件113。

连接块84在左右移动时带动第二齿条101左右移动,当第二齿条101向右移动至与传动齿轮102啮合后,第二齿条101继续向右移动戳动传动齿轮102转动,传动齿轮102转动带动第三转轴104转动,第三转轴104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传动组件111带动第四转轴112转动,第四转轴112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轮传动组件113带动第二菱形套筒91转动,第二菱形套筒91转动带动放料盘93转动,当第二齿条101移动至不再与传动齿轮102啮合时,放料盘93上下一处放置有齿轮的位置刚好移动至固定杆4左侧,如此,就不需要人工来转动放料盘93,有效的节省了人力,第二齿条101在向左移动时在单向离合器103的作用下传动齿轮102不会带动第三转轴104转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