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管弯管机的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5604发布日期:2021-03-16 22:4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U形管弯管机的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弯管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u形管弯管机的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弯管机是指用于弯管的机器还能做千斤顶用,大致分为数控弯管机、液压弯管机等,应用于电力施工、公铁路建设、桥梁、船舶等方面管道铺设及修造。

在弯管机的种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校直装置,以便于对管材进行校直,目前现有的校直装置,无法对不同规格的管材进行校直,当人们在使用校直装置,无法调节对管材校直的间距,且无法对管材进行压紧,影响管材的校直质量,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决)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形管弯管机的校直装置,具备可以对不同规格的管材进行校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校直装置无法对不同规格的管材进行校直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形管弯管机的校直装置,包括操作台和固定板,所述操作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柱,所述推柱的底部贯穿至支撑板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固定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内侧套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校直轮,所述侧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侧板的内侧并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与第一校直轮配合使用的第二校直轮。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底部贯穿至壳体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左侧套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左侧与侧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与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缓冲板的底部和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与壳体的两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和底部与箱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形管弯管机的校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操作台、侧板、滑动机构、支撑板、箱体、液压杆、推板、推柱、壳体、缓冲机构、固定板、固定块、第一轴承座、固定轴、第一校直轮、承载板、电机、转轴、第二校直轮、第二轴承座、活动杆、第二弹簧、滑套和滑杆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可以对不同规格的管材进行校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校直装置无法对不同规格的管材进行校直的问题,当人们在使用校直装置,可以调节对管材校直的间距,且可以对管材进行压紧,不影响管材的校直质量,方便人们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杆和滑套,对推板在使用时起到了移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推板在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对转轴和固定轴在使用时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转轴和固定轴在使用时出现抖动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和活动杆,对缓冲板在使用时起到了增加支撑强度的作用,解决了缓冲板在使用时出现支撑强度差的问题,通过设置液压杆、推板和推柱,对壳体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调节位置的作用,通过设置壳体、第一弹簧、缓冲板和缓冲杆,对固定板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调节位置的作用,通过设置固定板、固定块、第一轴承座和固定轴,对第一校直轮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调节夹持位置的作用,通过第一校直轮和第二校直轮的之间配合,从而可以对不同规格弯管进行调节夹持间距及固定的作用,进而对不同规格弯管进行校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剖面图。

图中:1、操作台;2、侧板;3、滑动机构;31、滑槽;32、滑块;4、支撑板;5、箱体;6、液压杆;7、推板;8、推柱;9、壳体;10、缓冲机构;101、第一弹簧;102、缓冲板;103、缓冲杆;11、固定板;12、固定块;13、第一轴承座;14、固定轴;15、第一校直轮;16、承载板;17、电机;18、转轴;19、第二校直轮;20、第二轴承座;21、活动杆;22、第二弹簧;23、滑套;24、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一种u形管弯管机的校直装置,包括操作台1和固定板11,操作台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2,侧板2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机构3,侧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5,箱体5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6,液压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板7,推板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柱8,推柱8的底部贯穿至支撑板4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壳体9,壳体9内腔的顶部设置有缓冲机构10,固定板1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13,第一轴承座13的内侧套接有固定轴14,固定轴14的表面套接有第一校直轮15,侧板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承载板16,承载板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端贯穿至侧板2的内侧并固定连接有转轴18,转轴18的表面套接有与第一校直轮15配合使用的第二校直轮19;

缓冲机构10包括第一弹簧101,第一弹簧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02,缓冲板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103,缓冲杆103的底部贯穿至壳体9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通过设置滑杆24和滑套23,对推板7在使用时起到了移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推板7在使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

转轴18的左侧套接有第二轴承座20,第二轴承座20的左侧与侧板2的内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13和第二轴承座20,对转轴18和固定轴14在使用时起到了转动稳定的作用,解决了转轴18和固定轴14在使用时出现抖动的问题;

缓冲板10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1,活动杆21的底部与壳体9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杆21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22,第二弹簧2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缓冲板102的底部和壳体9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弹簧22和活动杆21,对缓冲板102在使用时起到了增加支撑强度的作用,解决了缓冲板102在使用时出现支撑强度差的问题;

滑动机构3包括滑槽31,滑槽3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32,滑块32的内侧与壳体9的两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液压杆6、推板7和推柱8,对壳体9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调节位置的作用,通过设置壳体9、第一弹簧101、缓冲板102和缓冲杆103,对固定板11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调节位置的作用;

推板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套23,滑套23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24,滑杆24的顶部和底部与箱体5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板11、固定块12、第一轴承座13和固定轴14,对第一校直轮15在使用时起到了便于调节夹持位置的作用,通过第一校直轮15和第二校直轮19的之间配合,从而可以对不同规格弯管进行调节夹持间距及固定的作用,进而对不同规格弯管进行校直,通过设置操作台1、侧板2、滑动机构3、支撑板4、箱体5、液压杆6、推板7、推柱8、壳体9、缓冲机构10、固定板11、固定块12、第一轴承座13、固定轴14、第一校直轮15、承载板16、电机17、转轴18、第二校直轮19、第二轴承座20、活动杆21、第二弹簧22、滑套23和滑杆24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可以对不同规格的管材进行校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校直装置无法对不同规格的管材进行校直的问题,当人们在使用校直装置,可以调节对管材校直的间距,且可以对管材进行压紧,不影响管材的校直质量,方便人们使用。

使用时,人们首先将需要校直的管材放置在第二校直轮19上,然后通过外置控制器依次打开液压杆6和电机17,液压杆6带动推板7向下移动,推板7带动滑套23在滑杆24上滑动,同时推板7通过推柱8带动壳体9向下移动,壳体9带动滑块32在滑槽31内滑动,使壳体9带动下方整体部件向下移动,当第一校直轮15与第二校直轮19顶部的管材进行接触时,第一校直轮15会通过固定轴14、第一轴承座13和固定块12在固定板11上进行缓冲,固定板11通过缓冲杆103、第二弹簧22和活动杆21在缓冲板102上进行缓冲,同步缓冲板102在第一弹簧101上进行缓冲,使第一校直轮15对第二校直轮19上的管材进行压紧固定,完成后,电机17通过第二轴承座20带动转轴18开始转动,转轴18带动第二校直轮19对管材进行校直并输送,当人们在使用校直装置,可以调节对管材校直的间距,且可以对管材进行压紧,不影响管材的校直质量,方便人们使用。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本申请文件中所有的部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制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制器可为电机和液压杆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