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丝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0925发布日期:2021-04-30 09:4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丝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矫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丝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工业中,对钢筋进行包装打捆往往是通过人工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打捆,通常情况下,工人从钢筋束的底部横向穿过钢丝,然后剪断所需长度的钢丝,最后利用扳手、钳子等专用工具将钢丝拉起旋转拧紧对钢筋束进行打捆。为便于运输和存放,打捆所用的钢丝通常缠绕成卷,使用时,将钢丝从钢丝卷上拉出来,此时,钢丝呈弯曲状,导致在穿入钢筋束时容易弯曲打卷,且穿入钢丝的过程费时费力。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工人在对钢筋束打捆之前,需要提前将钢丝进行矫直。目前,通常采用人工矫直钢丝的方式,过程为:将钢丝从钢丝卷上拉出,然后使用锤子敲打钢丝,直至弯曲状的钢丝被矫直。人工矫直钢丝的方式费时费力,而且,人工作业还会导致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另外,人工作业还容易发生工伤事故,不利于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丝矫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矫直钢丝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穿丝矫直装置,包括:

底座;

转盘,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且用于盛放钢丝;

立柱,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钢丝的一端绕设于所述导向轮上;

第一基座;

多个左压轮,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个所述左压轮均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

多个右压轮,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个所述右压轮均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所述右压轮与所述左压轮一一对应,且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右压轮与所述左压轮之间设有间隙;钢丝经过所述导向轮后穿设于所述间隙内,且钢丝在移动状态下带动各个所述右压轮及各个所述左压轮转动;

动力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下游,且用于拉拽钢丝;和

二次矫直机构,设置在所述动力轮的下游,且用于矫直钢丝。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

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基座滑动连接,且与各个所述右压轮相连接,且用于带动各个所述右压轮移动;和

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螺母移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

第二基座;所述动力轮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和

动力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且与所述动力轮相连。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二次矫直机构包括:

第三基座;

上压轮,设置在所述第三基座上,且与所述第三基座转动连接;和

下压轮,设置在所述第三基座上,且与所述第三基座转动连接;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上压轮与所述下压轮之间设有缝隙;钢丝经过所述动力轮后穿设于所述缝隙内,且钢丝在移动状态下带动所述上压轮及所述下压轮转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二次矫直机构还包括:

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三基座滑动连接,且与所述上压轮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上压轮移动;和

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三基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螺母移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压轮的数量为多个,且各个所述上压轮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

所述下压轮的数量为多个,且各个所述下压轮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所述下压轮与所述上压轮一一对应,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下压轮与所述上压轮交错设置;

所述第二螺母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上压轮一一对应;

所述第二丝杠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二螺母一一对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

牵引轮组,与所述第三基座转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二次矫直机构的下游;和

牵引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三基座上,且与所述牵引轮组相连。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牵引轮组包括:

主动轮,与所述牵引电机相连,且用于在所述牵引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和

从动轮,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主动轮之间设有空隙;钢丝经过所述二次矫直机构后穿设于所述空隙内;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钢丝移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

第三螺母,与所述第三基座滑动连接,且与所述从动轮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主动轮移动;和

第三丝杠,与所述第三基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三螺母移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

穿丝管,设置在所述牵引轮组下游,且与所述第三基座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转盘设置在底座上,且与底座转动连接,且用于盛放钢丝。立柱竖直设置,且与底座固定连接。导向轮设置在立柱上,且与立柱转动连接。钢丝的一端绕设于导向轮上。第一基座。多个左压轮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个左压轮均与第一基座转动连接。多个右压轮,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个右压轮均与第一基座转动连接。右压轮与左压轮一一对应,且在水平方向上右压轮与左压轮之间设有间隙。钢丝经过导向轮后穿设于间隙内,且钢丝在移动状态下带动各个右压轮及各个左压轮转动。动力轮设置在第一基座的下游,且用于拉拽钢丝。二次矫直机构设置在动力轮的下游,且用于矫直钢丝。

使用时,钢丝卷放置在转盘上,钢丝通过导向轮后进入左压轮与右压轮的间隙内,再通过动力轮进入二次矫直机构,最后导出矫直后的钢丝。钢丝顺次通过转盘、导向轮、左压轮与右压轮的间隙、动力轮和二次矫直机构,最终达到矫直效果。左压轮及右压轮相配合,对钢丝起到初步矫直的作用,二次矫直机构起到二次矫直的作用。钢丝绕设于动力轮上,当动力轮转动时,对钢丝起到牵引作用,从而使钢丝移动。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将钢丝矫直所需的工序整合至一台设备上完成,矫直过程从始至终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能够有效的替代人工操作,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钢丝矫直自动化,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丝矫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丝矫直装置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座、第一螺母及第一丝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次矫直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杠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螺母与第三丝杠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座;11-转盘;12-立柱;13-导向轮;20-第一基座;21-左压轮;22-右压轮;23-进丝管;24-导丝管;25-第一螺母;26-第一丝杠;30-第二基座;31-动力轮;32-动力电机;33-导板;41-第三基座;42-上压轮;43-下压轮;44-第二螺母;45-第二丝杠;51-牵引电机;52-主动轮;53-从动轮;54-第三螺母;55-第三丝杠;56-穿丝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丝矫直装置,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穿丝矫直装置包括底座10、转盘11、立柱12、导向轮13、第一基座20、多个左压轮21、多个右压轮22、动力轮31和二次矫直机构。转盘11设置在底座10上,且与底座10转动连接,且用于盛放钢丝。立柱12竖直设置,且与底座10固定连接。导向轮13设置在立柱12上,且与立柱12转动连接。钢丝的一端绕设于导向轮13上。多个左压轮21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个左压轮21均与第一基座20转动连接。多个右压轮22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每个右压轮22均与第一基座20转动连接。右压轮22与左压轮21一一对应,且在水平方向上右压轮22与左压轮21之间设有间隙。钢丝经过导向轮13后穿设于间隙内,且钢丝在移动状态下带动各个右压轮22及各个左压轮21转动。动力轮31设置在第一基座20的下游,且用于拉拽钢丝。二次矫直机构设置在动力轮31的下游,且用于矫直钢丝。

具体的,转盘11与底座10转动连接。钢丝在提升过程中,转盘11在钢丝的带动下旋转,从而使钢丝的移动更加顺畅。立柱12设置在转盘11的一侧,立柱12的第一端与底座10固定连接。具体的,立柱12与底座10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螺纹连接。具体的,导向轮13设置在立柱12的第二端,且导向轮13与立柱12转动连接。导向轮13对钢丝起到导向作用,将钢丝导入高处,从而充分利用空间,并使装置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钢丝在经过导向轮13时,导向轮13在钢丝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对钢丝起到捋顺的作用,并使钢丝的移动更加顺畅。

使用时,钢丝卷放置在转盘11上,钢丝通过导向轮13后进入左压轮21与右压轮22的间隙内,再通过动力轮31进入二次矫直机构,最后导出矫直后的钢丝。钢丝顺次通过转盘11、导向轮13、左压轮21与右压轮22的间隙、动力轮31和二次矫直机构,最终达到矫直效果。左压轮21及右压轮22相配合,对钢丝起到初步矫直的作用,二次矫直机构起到二次矫直的作用。钢丝绕设于动力轮31上,当动力轮31转动时,对钢丝起到牵引作用,从而使钢丝移动。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将钢丝矫直所需的工序整合至一台设备上完成,矫直过程从始至终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能够有效的替代人工操作,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进丝管23和导丝管24。进丝管23设置在第一基座20第一端上,且用于将未矫直的钢丝送入第一基座进行矫直。导丝管24设置在第一基座20第二端上,且用于将初次矫直后的钢丝导出到动力轮。进丝管23和导丝管24对移动中的钢丝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防止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偏离。

使用时,未矫直的钢丝通过进丝管23进入到第一基座20内,钢丝通过右压轮22与左压轮21之间的间隙向外传送,在向外传送的过程中钢丝由于受到右压轮22与左压轮21的挤压从而达到了初次矫直的效果。初次矫直后的钢丝通过导丝管24导出第一基座。

具体的,动力轮31设置在第一基座20与二次矫直的机构之间。钢丝绕设在动力轮31上,通过动力轮31的转动从而带动钢丝的移动。具体的,动力轮31上设有用于收纳钢丝的凹槽,可以防止在转动过程中的滑落。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3所示,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母25和第一丝杠26。第一螺母25与第一基座20滑动连接,且与各个右压轮22相连接,且用于带动各个右压22轮移动。第一丝杠26与第一基座20转动连接,且与第一螺母25螺纹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螺母25移动。

第一丝杠26带动第一螺母25移动,第一螺母25带动各个右压轮22移动。具体的,第一基座20上设有第一滑槽,第一螺母25设有用于与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相配合,对第一螺母25起到限位作用。可以保证第一螺母25在移动时不发生晃动,增强第一螺母25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丝杠26带动第一螺母25移动,第一螺母25带动右压轮22移动,可以调节左压轮21与右压轮22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匹配不同直径的钢丝。具体的,在需要穿丝时,只需要转动第一丝杠26,第一丝杠26带动第一螺母25移动,即可加大右压轮22与左压轮21之间的间隙,可快速方便的进行穿丝。反向转动第一丝杠26,第一丝杠26带动第一螺母25反向移动,右压轮22与左压轮21之间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右压轮22左压轮21压紧钢丝,从而对钢丝进行矫直。

具体的,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第一铰接杆和第一铰接轴。具体的,第一螺母25与第一铰接杆相连接。具体的,第一铰接杆与第一铰接轴相连接。具体的,右压轮22套设在第一铰接轴上,右压轮22与第一铰接轴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基座20与第一螺母25滑动连接,第一螺母25与第一铰接杆固定连接,第一铰接杆与第一铰接轴固定连接,右压轮22套设在第一铰接轴。

矫直用的钢丝直径较小,右压轮22移动的距离相应的较小。第一丝杠26、第一螺母25、右压轮22、第一铰接杆和第一铰接轴的布局,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第二基座30和动力电机32。动力轮31与第二基座30转动连接。动力电机32设置在第二基座30上,且与动力轮31相连。

具体的,第一基座20与第二基座30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具体的,第一基座20与第二基座30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拆装。具体的,第一基座20与第二基座30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螺纹连接。便于操作人员日常维修养护。第二基座30对动力轮31及动力电机32起到支撑作用。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4所示,二次矫直机构包括第三基座41、上压轮42和下压轮43。上压轮42设置在第三基座41上,且与第三基座41转动连接。下压轮43设置在第三基座41上,且与第三基座41转动连接。在竖直方向上,上压轮42与下压轮43之间设有缝隙。钢丝经过动力轮31后穿设于缝隙内,且钢丝在移动状态下带动上压轮42及下压轮43转动。

具体的,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导板33。导板33与第三基座41固定连接,且用于引导钢丝进入二次矫直机构内,钢丝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发偏移。

具体的,第三基座41与上压轮42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具体的,第三基座41与下压轮43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具体的,第三基座41对上压轮42及下压轮43起到支撑作用。

具体的,上压轮42与下压轮43上均设有矫直槽,且每个矫直槽中心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以确保钢丝在矫直过程中被时刻收纳在矫直槽内,防止钢丝在矫直过程中发生脱落。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5所示,二次矫直机构还包括第二螺母44和第二丝杠45。第二螺母44与第三基座41滑动连接,且与上压轮42相连接,用于带动上压轮42移动。第二丝杠45与第三基座41转动连接,且与第二螺母44螺纹连接,用于带动第二螺母44移动。

具体的,第二丝杠45带动第二螺母44移动,第二螺母44带动上压轮42移动。具体的,第二螺母44设有第二滑槽,第三基座41上设有与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相配合,对第二螺母44起到限位作用。可以保证第二螺母44在移动时不发生晃动,增强第二螺母44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上压轮42的数量为多个,且各个上压轮42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下压轮43的数量为多个,且各个下压轮43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下压轮43与上压轮42一一对应,且在竖直方向上下压轮43与上压轮42交错设置。第二螺母44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二螺母44与上压轮42一一对应。第二丝杠45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二丝杠45与第二螺母44一一对应。

具体的,上压轮42与下压轮43之间形成便于输送钢丝的缝隙。具体的,第二丝杠45带动第二螺母44移动,第二螺母44带动上压轮42移动,能够匹配不同直径的钢丝。具体的,在需要穿丝时,只需要转动第二丝杠45,第二丝杠45将第二螺母44抬起,即可加大上压轮42与下压轮43之间的缝隙,可快速方便的进行穿丝,反向转动第二丝杠45,下压轮43即可下降,使上压轮42和下压轮43压紧钢丝,从而对钢丝进行矫直。

具体的,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第二铰接轴。第二螺母44与第二铰接轴相连接。具体的,第二螺母44上设有与第二铰接轴配合的连接孔,且第二螺母44与第二铰接轴螺纹连接。上压轮42套设在第二铰接轴上,上压轮42与第二铰接轴配合使用。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牵引轮组和牵引电机51。牵引轮组与第三基座41转动连接,且设置在二次矫直机构的下游。牵引电机51设置在第三基座41上,且与牵引轮组相连。

具体的,牵引轮组与第三基座41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第三基座41对牵引轮组及引电机51起到支撑作用。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4和图5所示,牵引轮组包括主动轮52和从动轮53。主动轮52与牵引电机51相连,且用于在牵引电机51的带动下转动。从动轮53在竖直方向上与主动轮52之间设有空隙。钢丝经过二次矫直机构后穿设于空隙内。主动轮52与从动轮53用于在转动状态下带动钢丝移动。

具体的,主动轮52和从动轮53上设有牵引槽,牵引槽可容纳矫直后的钢丝。具体的,主动轮52和从动轮53上的牵引槽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第三螺母54和第三丝杠55。第三螺母54与第三基座41滑动连接,且与从动轮53相连接,用于带动主动轮52移动。第三丝杠55与第三基座41转动连接,且与第三螺母54螺纹连接,用于带动第三螺母54移动。

具体的,主动轮52与从动轮53之间形成便于输送钢丝的空隙。具体的,第三丝杠55带动第三螺母54移动,第三螺母54带动从动轮53移动,能够匹配不同直径的钢丝。具体的,在需要穿丝时,只需要转动第三丝杠55,第三丝杠55带动第三螺母54抬起,即可加大主动轮52与从动轮53之间的空隙,可快速方便的进行穿丝,反向转动第三丝杠55,从动轮53即可下降,使主动轮52和从动轮53夹紧钢丝,主动轮52转动从而牵引钢丝移动正常工作。

具体的,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第三铰接轴。第三螺母54与第三铰接轴相连接。具体的,第三螺母54上设有与第三铰接轴配合的对接孔,且第三螺母54与第三铰接轴螺纹连接。从动轮53套设在第三铰接轴上,且与第三铰接轴转动连接。

具体的,第三螺母54设有第三滑槽,第三基座41上设有用于与第三滑槽相配合的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与第三滑槽相配合,对第三螺母54起到限位作用。可以保证第三螺母54在移动时不发生晃动,增强第三螺母54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一种穿丝矫直装置还包括穿丝管56。穿丝管56设置在牵引轮组下游,且与第三基座41固定连接。

具体的,穿丝管56与第三基座41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具体的,主动轮52和从动轮53之间的空隙与穿丝管56水平且同轴设置,便于矫直后的钢丝通过穿丝管56。具体的,第三基座41对穿丝管56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钢丝矫直自动化,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