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滚压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0643发布日期:2021-04-16 15:0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滚压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压刀,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滚压刀。


背景技术:

2.滚压刀是利用机械挤压的原理,由于滚压过的表层金属塑性变形,形成致密的纤维状并形成残余应力层,使孔内壁的硬度和强度提高,改善工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和配合性。滚压是一种无切削的塑性加工方法,这种方法可同时达到光整加工及强化两种目的,是磨削、车削 无法做到的。对于需要多段式孔径同时挤压且满足良好的孔内壁粗糙度和圆度的需求,以现有的数控机床技术不能够加工。需要考虑手动滚压刀对孔壁进行挤压,在满足多段式孔径需求的同时提升孔内壁粗糙度和圆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手动滚压刀,解决了现有数控机床不能同时进行多段式孔径挤压且满足良好的孔内壁粗糙度和圆度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动滚压刀,它包括三段式刀体,所述三段式刀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刀体段1、第二刀体段2以及第三刀体段3,所述第一刀体段1、所述第二刀体段2以及所述第三刀体段3同轴设置;在第一刀体段1上远端周面设置有第一挤压块11,所述第二刀体段2连接在所述第一刀体段1的远端,所述第二刀体段2的远端周面设置有第二挤压块21,所述第三刀体段3连接在第二刀体段2的远端,所述第三刀体段3的远端周面设置有第三挤压块31,所述第一挤压块11径向外圆到轴芯的距离、所述第二挤压块21径向外圆到轴芯的距离与所述第三挤压块31径向外圆到轴芯的距离的依次增大。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刀体段3、第二刀体段2以及第一刀体段1的外径依次增大,用于滚压多段式不同尺寸的孔径。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挤压块11在所述第一刀体段1上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挤压块21在所述第二刀体段2上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三挤压块31在所述第三刀体段3上沿轴向延伸。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挤压块11设置有多根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刀体段1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挤压块21设置有多根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刀体段2的外周面;所述第三挤压块31设置有多根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三刀体段3的外周面。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挤压块11的前端延伸至第一刀体段1的前端面且凸出于第一刀体段1的前端面;所述第二挤压块21的前端延伸至第二刀体段2的前端面且凸出于第二刀体段2的前端面;所述第三挤压块31的前端延伸至第三刀体段3的前端面且凸出于第三刀体段3的前端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挤压块11的近端呈圆弧光滑连接;所述第二挤压块21的近端端呈圆弧光滑连接;所述第三挤压块31的近端呈圆弧光滑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挤压块11包括设置在径向外侧的第一平面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111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平面111相连接的第二平面112,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112远离所述第一平面111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平面111相垂直的第一侧面114,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111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平面111相连接的第三平面113,设置在所述第三平面113远离所述第一平面111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平面111相垂直的第二侧面115,所述第一侧面114与所述第二平面1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圆弧116,所述第二侧面115与所述第三平面1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圆弧117,所述第一挤压块11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平面1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圆弧118。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挤压块21包括设置在径向外侧的第四平面211,设置在所述第四平面211一侧且与所述第四平面211相连接的第五平面212,设置在所述第五平面212远离所述第四平面211一侧且与所述第四平面211相垂直的第三侧面214,设置在所述第四平面211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四平面211相连接的第六平面213,设置在所述第六平面213远离所述第四平面211一侧且与所述第四平面211相垂直的第四侧面215,所述第三侧面214与所述第五平面2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圆弧216,所述第四侧面215与所述第六平面2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圆弧217,所述第二挤压块21的前端与所述第四平面2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六圆弧218。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挤压块31包括设置在径向外侧的第七平面311,设置在所述第七平面311一侧且与所述第七平面311相连接的第八平面312,设置在所述第八平面312远离所述第七平面311一侧且与所述第七平面311相垂直的第五侧面314,设置在所述第七平面311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七平面311相连接的第九平面313,设置在所述第九平面313远离所述第七平面311一侧且与所述第七平面311相垂直的第六侧面315,所述第五侧面314与所述第八平面3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七圆弧316,所述第七侧面与所述第九平面3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八圆弧317,所述第三挤压块31的前端与所述第七平面3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九圆弧318。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体段1、所述第二刀体段2以及所述第三刀体的同轴度为φ0.005,保证多段式孔径内壁圆度。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6.本实用新型使用三段不同直径的刀体段,能够同时挤压三个不同的孔径,提高工作效率。
1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多台阶挤压块的设置,由于可以多台阶同时挤压,因此,可以在提高内孔的粗糙度的同时提升孔的圆度要求。
附图说明
1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滚压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a

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21.图3是图2所示一种手动滚压刀的11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22.图4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b

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23.图5是图4所示一种手动滚压刀的21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24.图6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c

c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25.图7是图6所示一种手动滚压刀的31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2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7.1、第一刀体段;11、第一挤压块;111、第一平面;112、第二平面;113、第三平面;114、第一侧面;115、第二侧面;116、第一圆弧;117、第二圆弧;118、第三圆弧;2、第二刀体段;21、第二挤压块;211、第四平面;212、第五平面;213、第六平面;214、第三侧面;215、第四侧面;216、第四圆弧;217、第五圆弧;218、第六圆弧;3、第三刀体段;31、第三挤压块;311、第七平面;312、第八平面;313、第九平面;314、第五侧面;315、第六侧面;316、第七圆弧;317、第八圆弧;318、第九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1.如图1、2所示,手动滚压刀包括三段式刀体,三段式刀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刀体段1、第二刀体段2以及第三刀体段3,第一刀体段1、第二刀体段2以及第三刀体段3同轴设置;第三刀体段3、第二刀体段2以及第一刀体段1的外径依次增大,第三挤压块31径向外圆到轴芯的距离、第二挤压块21径向外圆到轴芯的距离与第一挤压块11径向外圆到轴芯的距离的依次增大,促使每段刀体的外径从远端到近端的外径依次增大且同轴相固连,用于滚压多段式不同尺寸的孔径。在第一刀体段1上远端周面设置有第一挤压块11,第一挤压块11在第一刀体段1上沿轴向延伸,第一挤压块11设置有6根(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有多根)且均匀分布在第一刀体段1的外周面,多根第一挤压块11均匀设置在第一刀体段1的外周有利于保证孔的圆度。第一挤压块11的前端延伸至第一刀体段1的前端面且凸出于第一刀体段1的前端面,凸出于刀体前端面的第一挤压块11的结构设置用于刚开始的扩孔。第一挤压块11的近端呈圆弧光滑连接,避免对第一挤压块11应力集中造成损伤。
32.如图3所示,第一挤压块11包括设置在径向外侧的第一平面111,设置在第一平面111一侧且与第一平面111相连接的第二平面112,设置在第二平面112远离第一平面111一侧且与第一平面111相垂直的第一侧面114,设置在第一平面111的另一侧且与第一平面111相连接的第三平面113,设置在第三平面113远离第一平面111一侧且与第一平面111相垂直
的第二侧面115,第一侧面114与第二平面1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圆弧116,第二侧面115与第三平面1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圆弧117,第一挤压块11的前端与第一平面111、第二平面112以及第三平面1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圆弧118,第一平面111、第二平面112以及第三平面113表面设置为滚压作用面,较大的作用面积的设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一圆弧116、第二圆弧117以及第三圆弧118的设置避免对孔内壁造成划伤且能在保证手动滚压时达到高粗糙度的要求。
33.如图4所示,第二刀体段2固连在第一刀体段1的远端,第二刀体段2的远端外周面设置有第二挤压块21,第二挤压块21在第二刀体段2上沿轴向延伸,第二挤压块21设置有6根(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多根)且均匀分布在第二刀体段2的外周面,多根第二挤压块21均匀设置在第二刀体段2的外周有利于保证孔的圆度。多根第一挤压块11均匀设置在第一刀体段1的外周有利于保证孔的圆度;所述第二挤压块21的前端延伸至第二刀体段2的前端面且凸出于第二刀体段2的前端面,凸出于刀体前端面的第二挤压块21的结构设置用于刚开始的钻孔。用于对不同尺寸的孔径的刚开始的钻孔。所述第二挤压块21的近端端呈圆弧光滑连接,避免对第二挤压块21应力集中造成损伤。
34.如图5所示,第二挤压块21包括设置在径向外侧的第四平面211,设置在第四平面211一侧且与第四平面211相连接的第五平面212,设置在第五平面212远离第四平面211一侧且与第四平面211相垂直的第三侧面214,设置在第四平面211的另一侧且与第四平面211相连接的第六平面213,设置在第六平面213远离第四平面211一侧且与第四平面211相垂直的第四侧面215,第三侧面214与第五平面2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圆弧216,第四侧面215与第六平面2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圆弧217,第二挤压块21的前端与第四平面211、第五平面212以及第六平面2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六圆弧218,第四平面211、第五平面212以及第六平面213表面设置为滚压作用面,较大的作用面积的设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第四圆弧216、第五圆弧217以及第六圆弧218的设置避免对孔内壁造成划伤且能在保证手动滚压时达到高粗糙度的要求。
35.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刀体段3连接在第二刀体段2的远端,第三刀体段3的远端周面设置有第三挤压块31,第三挤压块31在第三刀体段3上沿轴向延伸,第三挤压块31设置有多根且均匀分布在第三刀体段3的外周面,多根第三挤压块31均匀设置在第三刀体段3的外周有利于保证孔的圆度。第三挤压块31的前端延伸至第三刀体段3的前端面且凸出于第三刀体段3的前端面,凸出于刀体前端面的第三挤压块31的结构设置用于刚开始的钻孔。第三挤压块31的近端呈圆弧光滑连接,避免对第三挤压块31应力集中造成损伤。
36.如图7所示,第三挤压块31包括设置在径向外侧的第七平面311,设置在第七平面311一侧且与第七平面311相连接的第八平面312,设置在第八平面312远离第七平面311一侧且与第七平面311相垂直的第五侧面314,设置在第七平面311的另一侧且与第七平面311相连接的第九平面313,设置在第九平面313远离第七平面311一侧且与第七平面311相垂直的第六侧面315,第五侧面314与第八平面3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七圆弧316,第七侧面与第九平面3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八圆弧317,第三挤压块31的前端与第七平面311、第八平面312以及第九平面31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九圆弧318,第七平面311、第八平面312以及第九平面313表面设置为滚压作用面,较大的作用面积的设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七圆弧316、第八圆弧317以及第九圆弧318的设置避免对孔内壁造成划伤且能在保证手动滚压时达到
高粗糙度的要求。
3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