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8442发布日期:2021-08-13 16:1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万能轧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万能轧机轧制型钢时,需要轧辊在轴线方向是可以调整的,调整后使上轧辊与下轧辊的孔型无偏差,才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轧辊通过调整螺钉实现在轴线方向的移动,现有技术中因轴向调整装置是外侧封闭式结构,需要在安装前测算好位置尺寸,将调整螺钉在辊系上调整好位置,然后在安装在机架上,若在此过程中出现测量、安装位置误差,就必须把辊系拆下重新将调整螺钉的位置调到合适尺寸,因此现有结构无法在辊系装配好后再进行调整,使得辊系的安装、调试变得极其繁琐,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也无法完全保证轧辊孔型的位置,因此改进轴向调整装置的结构仍然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万能轧机结构无法在辊系装配好后再进行调整,使得辊系的安装、调试变得极其繁琐,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也无法完全保证轧辊孔型的位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包括架体、安装在架体上的轴承座,以及用于固定轴承座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夹紧组件;

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架体上,轴承座一端延伸至支撑架内,所述架体上设有第一夹板,所述夹紧组件与第一夹板配合将轴承座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u型结构,支撑架的开口贴合与架体的侧壁,支撑架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架体上,所述第一夹板高度小于支撑架开口的高度,第一夹板位于支撑架开口处,所述夹紧组件安装在支撑架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二夹板、用于调节第二夹板移动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贯穿支撑架的侧壁后与第二夹板转动连接,第二夹板位于支撑架的u型结构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调节杆与支撑架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一端贯穿螺纹孔后与第二夹板连接,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转轴,调节杆的一端与第二夹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板内安装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移动块、控制移动块移动的齿轮,所述移动块为z型,所述移动块一端设有压条,移动块的另一端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进行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板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移动块滑槽,所述第二夹板内部设有齿轮安装槽、对称设置的两个移动块活动槽,两个移动块滑槽分别与两个移动块活动槽相通,每个移动块滑槽与每个移动块活动槽形成z型槽,两个移动块活动槽分别与齿轮安装槽相通,所述齿轮安装在齿轮安装槽内,移动块设有两个,每个移动块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移动块活动槽内与齿轮进行啮合,每个移动块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块滑槽内,所述压条在移动块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板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于转轴中间,所述调节杆为筒状,调节杆中间为中空结构,第二夹板上的通孔与调节杆的中空结构相通,所述调节杆的中空结构内安装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一端贯穿调节杆延伸至第二夹板内与齿轮连接,第二调节组件另一端延伸至调节杆外侧与调节杆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筒、第二调节筒,所述第二调节筒直径大于第一调节筒直径,所述第二调节筒套接在第一调节筒一端,所述第二调节筒内对称设有两个t型滑槽,所述第一调节筒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卡舌,另个卡舌在两个t型滑槽内进行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一端设有旋转把手,所述第一调节筒另一端延伸至旋转把手的外侧后连接有调节头,所述旋转把手为镂空结构,所述调节头上设有环形凹槽,调节头的周围还设有豁口,豁口与环形凹槽相通,豁口加环形凹槽的形状与旋转把手相对应,豁口卡接到旋转把手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向调整装置在安装、调试、生产使用过程中操作简便,提高了维修、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轴向调整装置与辊系部分连接结构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轴向调整装置与辊系部分连接结构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调节组件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移动块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调整装置剖视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调整装置剖视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架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架体;11、第一夹板;2、调整装置;21、支撑架;3、夹紧组件;4、轴承座;31、第二夹板;32、第一调节组件;33、第二调节组件;34、压紧组件;311、齿轮安装槽;312、移动块活动槽;313、移动块滑槽;321、调节杆;322、旋转把手;323、转轴;330、第一调节筒;3301、卡舌;331、第二调节筒;332、调节头;333、环形凹槽;334、豁口;335、t型槽;336、齿轮;341、移动块;342、齿条;343、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轧机轴向调整装置,包括架体1、安装在架体1上的轴承座4,以及用于固定轴承座4的调整装置2,所述调整装置2包括支撑架21、安装在支撑架21上的夹紧组件3;

所述支撑架21固定在架体1上,轴承座4一端延伸至支撑架21内,所述架体1上设有第一夹板11,所述夹紧组件3与第一夹板11配合将轴承座4进行固定。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支撑架21为u型结构,支撑架21的开口贴合与架体1的侧壁,支撑架21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架体1上,所述第一夹板11高度小于支撑架21开口的高度,第一夹板11位于支撑架21开口处,所述夹紧组件3安装在支撑架21的侧壁上。

所述支撑架21为u型结构,u型的开口贴合于架体1上,两侧为中空,便于调节轴承座4,以及便于观察轴承座4的状态。

如图3所示,所述夹紧组件3包括第二夹板31、用于调节第二夹板31移动的第一调节组件32,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2贯穿支撑架21的侧壁后与第二夹板31转动连接,第二夹板31位于支撑架21的u型结构内;

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31都位于支撑架21的u型结构内,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31互相配合将位于u型结构内的轴承座4进行固定。

所述支撑架21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2包括调节杆321,所述调节杆321为螺纹杆,调节杆321与支撑架21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321一端贯穿螺纹孔后与第二夹板31连接,所述第二夹板31上设有转轴323,调节杆321的一端与第二夹板31转动连接;

由于调节杆321一端与第二夹板31转动连接,所以通过旋转调节杆321使调节杆321与支撑架21行的螺纹孔进行旋转,从而调节第二夹板31与第一夹板11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轴承座4的夹紧。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夹板31内安装有压紧组件34,所述压紧组件34包括移动块341、控制移动块341移动的齿轮336,所述移动块341为z型,所述移动块341一端设有压条343,移动块341的另一端设有齿条342,所述齿条342与齿轮336进行啮合;

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所述第二夹板3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移动块滑槽313,所述第二夹板31内部设有齿轮安装槽311、对称设置的两个移动块活动槽312,两个移动块滑槽313分别与两个移动块活动槽312相通,每个移动块滑槽313与每个移动块活动槽312形成z型槽,两个移动块活动槽312分别与齿轮安装槽311相通,所述齿轮336安装在齿轮安装槽311内,移动块341设有两个,每个移动块341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移动块活动槽312内与齿轮336进行啮合,每个移动块341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块滑槽313内,所述压条343在移动块滑槽313内滑动。

所述第二夹板31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于转轴323中间,所述调节杆321为筒状,调节杆321中间为中空结构,第二夹板31上的通孔与调节杆321的中空结构相通,所述调节杆321的中空结构内安装有第二调节组件33,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3一端贯穿调节杆321延伸至第二夹板31内与齿轮336连接,第二调节组件33另一端延伸至调节杆321外侧与调节杆321卡接。

第二调节组件33与齿轮336进行连接,通过调节第二调节组件33控制齿轮336的旋转,从而齿轮336与两组移动块341进行啮合,实现两个压板的上下移动,对轴承座4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3包括第一调节筒330、第二调节筒331,所述第二调节筒331直径大于第一调节筒330直径,所述第二调节筒331套接在第一调节筒330一端,所述第二调节筒331内对称设有两个t型滑槽,所述第一调节筒330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卡舌3301,另个卡舌3301在两个t型滑槽内进行滑动;

所述调节杆321一端设有旋转把手322,所述第一调节筒330另一端延伸至旋转把手322的外侧后连接有调节头332,所述旋转把手322为镂空结构,所述调节头332上设有环形凹槽333,调节头332的周围还设有豁口334,豁口334与环形凹槽333相通,豁口334加环形凹槽333的形状与旋转把手322相对应,豁口334卡接到旋转把手322上;

由上述所述可得调节杆321套接在第一调节组件32的外壁上,第一调节组件32包括第一调节筒330、第二调节筒331,第二调节筒331套接在第一调节筒330的外侧,第一调节筒330一端的卡舌3301在第二调节筒331的t型槽335内移动,移动方式为:通过拽拉第一调节筒330,使第一调节筒330的卡舌3301进入t型槽335的横向槽内,旋转第一调节筒330从而带动第二调节筒331发生旋转,第二调节筒331带动齿轮336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压条343的上下移动,实现对轴承座4的固定;旋转第一调节筒330使调节头332的豁口334与第二调节筒331一端的旋转把手322对其,此时的第一调节筒330一端的卡舌3301与t型槽335的竖向槽对其,推动第一调节筒330,此时的卡舌3301顺着t型槽335进行滑动,直到第一调节筒330一端的调节头332卡接到第二调节筒331一端的旋转把手322上,调节头332与旋转把手322卡接防止第一调解组件发生旋转。

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支撑架21为u型结构,u型的开口贴合于架体1上,两侧为中空,便于调节轴承座4,以及便于观察轴承座4的状态。

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31都位于支撑架21的u型结构内,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31互相配合将位于u型结构内的轴承座4进行固定。

由于调节杆321一端与第二夹板31转动连接,所以通过旋转调节杆321使调节杆321与支撑架21行的螺纹孔进行旋转,从而调节第二夹板31与第一夹板11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轴承座4的夹紧。

第二调节组件33与齿轮336进行连接,通过调节第二调节组件33控制齿轮336的旋转,从而齿轮336与两组移动块341进行啮合,实现两个压板的上下移动,对轴承座4的上下两端进行固定。

由上述所述可得调节杆321套接在第一调节组件32的外壁上,第一调节组件32包括第一调节筒330、第二调节筒331,第二调节筒331套接在第一调节筒330的外侧,第一调节筒330一端的卡舌3301在第二调节筒331的t型槽335内移动,移动方式为:通过拽拉第一调节筒330,使第一调节筒330的卡舌3301进入t型槽335的横向槽内,旋转第一调节筒330从而带动第二调节筒331发生旋转,第二调节筒331带动齿轮336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压条343的上下移动,实现对轴承座4的固定;旋转第一调节筒330使调节头332的豁口334与第二调节筒331一端的旋转把手322对其,此时的第一调节筒330一端的卡舌3301与t型槽335的竖向槽对其,推动第一调节筒330,此时的卡舌3301顺着t型槽335进行滑动,直到第一调节筒330一端的调节头332卡接到第二调节筒331一端的旋转把手322上,调节头332与旋转把手322卡接防止第一调解组件发生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