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1654发布日期:2021-08-20 16:5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特别是指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



背景技术:

拉丝机用于加工电缆内的铜线,将比较粗的铜线加工为非常细的铜丝,以满足电缆需求,在拉丝过程中,需要对铜线进行逐步拉细,现有的设备中需要人工反复调整拉丝辊之间的距离才能够保证最终的铜丝的直径符合要求,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且成品铜丝的柔软度与目标值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加工出的铜丝无法完全达到要求,同时现有的拉丝油冷却设备容易烧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耽误拉丝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通过设置能够随时监测铜丝的直径、行进速度及柔软度的激光测径仪,当铜丝的直径不符合既定尺寸时,会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控制气压调节阀调整辅助调整架的高度,从而调节第一辅助调整辊与第二辅助调整辊之间的距离,以此控制第一辅助台调整辊与第二辅助调整辊之间的拉丝力度,来调整铜线的粗细;同时控制器会控制拉丝辊的行进速度及收卷轴的收卷速度,使得铜线的行进速度稳定,保证铜线拉丝更加均匀;当铜丝的柔软度不符合要求时,控制器会控制拉丝机内的催活设备自动调整催活电压,保证拉出的铜丝柔软度适中,满足电缆要求;通过设备自动调整,省去了人工调整的工序、缩短了调整时间、提高了拉丝效率和拉丝质量,同时本申请中的拉丝油冷却设备,增加了缓压通道,杜绝了烧泵问题,极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拉丝工作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包括:依次设置的铜线输送架、拉丝机、调整机构、收卷机及控制器,所述拉丝机、调整机构及收卷机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还包括输油装置,所述输油装置同时与所述拉丝机、所述调整机构及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拉丝机包括拉丝底座、第一油槽及拉丝架,所述第一油槽设置于所述拉丝底座上,所述拉丝架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

所述第一油槽侧面设置有拉丝辊及拉丝模具,铜线依次穿过拉丝辊及拉丝模具后进入所述调整机构,所述输油装置向所述第一油槽内输送拔丝油;

所述拉丝模具包括模具底座、调整块及拉丝筒,所述模具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油槽侧面,所述模具底座底部设置有滑动盲孔,所述滑动盲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调整块底部一体成型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插入所述滑动盲孔内,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盲孔内、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条上,所述模具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固定于所述调整块侧面,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模具底座与所述调整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拉丝筒位及第二拉丝筒位,所述第一拉丝筒位与所述第二拉丝筒位组成拉丝筒位,所述拉丝筒被限位于所述拉丝筒位内,铜线穿过所述拉丝筒。

进一步,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底座、第二油槽、调整辊及调整架,所述第二油槽设置于所述调整底座上,所述调整架安装于所述调整底座顶部,所述调整辊设置于所述调整架上,所述输油装置向所述第二油槽内输送拔丝油;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辅助调整机构,所述辅助调整机构包括辅助架、辅助输入辊、第一辅助调整辊、辅助调整架、气压调节阀、第二辅助调整辊、辅助输出辊及激光测径仪,所述气压调节阀、激光测径仪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铜线依次穿过所述调整辊及所述调整模具并到达所述辅助调整机构;

所述辅助架固定安装于所述调整架尾端顶部,所述辅助输入辊安装于所述辅助架首端,所述辅助输出辊安装于所述辅助架尾部,所述第一辅助调整辊安装于所述辅助架上且位于所述辅助输入辊与所述辅助输出辊之间,所述辅助调整架高度可调地安装于所述调整架尾端且位于所述辅助架下方,所述第二辅助调整辊安装于所述辅助调整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调整辊下方,铜线依次经过所述辅助输入辊、第一辅助调整辊、第二辅助调整辊及辅助输出辊;

所述气压调节阀安装于所述调整架上并与所述辅助调整架连接;

所述激光测径仪安装于所述辅助架尾端,铜线由所述辅助输出辊输出后穿过所述激光测径仪。

进一步,还包括拉丝油冷却装置,所述拉丝油冷却装置包括冷水池、水泵、第一冷却管道、第二冷却管道及缓压管道,所述水泵同时与所述冷水池、第一冷却管道、第二冷却管道及缓压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道、第二冷却管道及缓压管道同时与所述冷水池连通。

进一步,所述拉丝辊及所述拉丝模具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拉丝辊及多个所述拉丝模具分别间隔交替设置,多个所述拉丝模具由首端到尾端内径尺寸逐渐降低。

进一步,所述拉丝辊上设置有一道或多道第一环形铜线槽,铜线绕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铜线槽内;

对应的,铜线放置架上放置有多卷待加工铜线。

进一步,所述第一油槽及第二油槽侧面均设置有压线棒,所述压线棒位于铜线上方并按压铜线。

进一步,所述模具底座上设置有辅助拉丝辊,所述辅助拉丝辊上设置有第二环形铜线槽,铜线半绕于所述环形铜线槽内。

进一步,所述收卷机包括收卷架、收卷轴、收卷电机及摆动结构,所述收卷轴及所述收卷电机均安装于所述收卷架上,所述收卷电机驱动所述收卷轴,所述收卷轴上安装有收卷筒,所述摆动结构安装于所述收卷架上且位于所述收卷轴上方,所述摆动结构上安装有过渡辊,铜线绕过所述过渡辊缠绕于所述收卷筒上。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油槽及第二油槽内均设置有油位检测传感器,所述油位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能够随时监测铜丝的直径、行进速度及柔软度的激光测径仪,当铜丝的直径不符合既定尺寸时,会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控制气压调节阀调整辅助调整架的高度,从而调节第一辅助调整辊与第二辅助调整辊之间的距离,以此控制第一辅助台调整辊与第二辅助调整辊之间的拉丝力度,来调整铜线的粗细;同时控制器会控制拉丝辊的行进速度及收卷轴的收卷速度,使得铜线的行进速度稳定,保证铜线拉丝更加均匀;当铜丝的柔软度不符合要求时,控制器会控制拉丝机内的催活设备自动调整催活电压,保证拉出的铜丝柔软度适中,满足电缆要求;通过设备自动调整,省去了人工调整的工序、缩短了调整时间、提高了拉丝效率和拉丝质量,同时本申请中的拉丝油冷却设备,增加了缓压通道,杜绝了烧泵问题,极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拉丝工作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顾客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的拉丝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图2所示的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的拉丝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图3所示的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的辅助调整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图4所示的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的拉丝油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5,用于电缆加工的一体式多功能拔丝机,包括依次设置的铜线输送架1、拉丝机2、调整机构3、收卷机4及控制器5,所述拉丝机2、调整机构3及收卷机4均与所述控制器5连接;

还包括输油装置6,所述输油装置6同时与所述拉丝机2、所述调整机构3及所述控制器5连接,输油装置6向拉丝机2及调整机构3内输送拔丝油,保证铜线在各个辊子上的行进更加顺利,保证拉丝工作的正常进行,输油装置6可以随时为拉丝机2及调整机构3续油,防止缺油;

所述拉丝机2包括拉丝底座21、第一油槽22及拉丝架23,所述第一油槽22设置于所述拉丝底座21上,所述拉丝架23设置于所述底座21顶部,所述控制器5设置于所述拉丝架23上;

所述第一油槽22侧面设置有拉丝辊24及拉丝模具25,铜线依次穿过拉丝辊24及拉丝模具25后进入所述调整机构3,所述输油装置6向所述第一油槽22内输送拔丝油;

由于现有的拉丝模具的底座均为成型结构、不可调整,在生产不同粗细的电缆时,需要对应不同内径的拉丝筒,因此现有的拉丝机在生产不同型号的电缆时需要单独生产不同型号的模具底座及拉丝筒,为了解决此问题,将所述拉丝模具25设计为包括模具底座251、调整块257及拉丝筒259,所述模具底座251固定于所述第一油槽22侧面,所述模具底座251底部设置有滑动盲孔252,所述滑动盲孔252内设置有复位弹簧253,所述调整块257底部一体成型有滑动条255,所述滑动条255插入所述滑动盲孔252内,所述复位弹簧253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盲孔252内、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条255上,所述模具底座上设置有液压缸254,所述液压缸254的活塞杆256端部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固定于所述调整块257侧面,所述液压缸254与所述控制器5连接;

所述模具底座251与所述调整块257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拉丝筒位2581及第二拉丝筒位2582,所述第一拉丝筒位2581与所述第二拉丝筒位2582组成拉丝筒位258,所述拉丝筒259被限位于所述拉丝筒位258内,铜线穿过所述拉丝筒259;

使用时,通过液压缸254带动调整块257移动,以此调节第一拉丝筒位259与第二拉丝筒位258之间的间距,以将不同内径的拉丝筒夹紧,从而使得一套设备能够满足不同直径的电线的加工,只需要生产不同型号的拉丝筒即可,为企业极大节省了成本费用;

拉丝机2的拉丝工作为初步工作,将铜线拉细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调整机构3进一步拉细,直到达到标准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图4,同时,现有的拉丝机中,在拉丝过程中容易拉丝不均,导致产品报废或需再次加工,因此增加了调整机构3,具体为,所述调整机构3包括调整底座31、第二油槽32、调整辊33及调整架34,所述第二油槽32设置于所述调整底座31上,所述调整架34安装于所述调整底座31顶部,所述调整辊33设置于所述调整架34上,铜线穿过所述调整辊33到达所述辅助调整机构35,所述输油装置6向所述第二油槽32内输送拔丝油;

所述调整机构3还包括由辅助架352、辅助输入辊351、第一辅助调整辊353、辅助调整架354、气压调节阀358、第二辅助调整辊355、辅助输出辊356及激光测径仪357组成的辅助调整机构35,所述气压调节阀、激光测径仪357均与所述控制器5连接;

所述辅助架352固定安装于所述调整架34尾端顶部,所述辅助输入辊351安装于所述辅助架352首端,所述辅助输出辊356安装于所述辅助架352尾部,所述第一辅助调整辊353安装于所述辅助架352上且位于所述辅助输入辊351与所述辅助输出辊356之间,所述辅助调整架354高度可调地安装于所述调整架351尾端且位于所述辅助架352下方,所述第二辅助调整辊355安装于所述辅助调整架354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调整辊353下方,铜线依次经过所述辅助输入辊351、第一辅助调整辊353、第二辅助调整辊355及辅助输出辊356;

所述气压调节阀355安装于所述调整架34上并与所述辅助调整架354连接,辅助调整架354的一端伸入调整架34内,且上下两边通过调节块3541与调整架34连接,气压调节阀355用于控制调整架34的高度,通过调节调整架34的高度,而调节第一辅助调整辊353与第二辅助调整辊355之间的距离,以加大或减小铜线的受力,从而实现对铜丝拉丝的粗细的调整,最终使得铜丝受力稳定在某一区间内,保证铜丝一次拉丝成功,极大提高了拉丝效率和拉丝质量;

所述激光测径仪357安装于所述辅助架352尾端,铜线由所述辅助输出辊356输出后穿过所述激光测径仪357;

在拉丝过程中,成型后的铜线经过激光测径仪357时,其直径被激光测径仪357检测,激光测径仪357将直径信号传送给控制器5,控制器5根据系统设置直径判断铜线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如未达到要求,控制器5将控制气压调节阀355调整辅助调整架354的高度,以最终使第一辅助调整辊353与第二辅助调整辊355之间的距离达到拉丝要求,保证最终的铜丝能够符合目标直径尺寸;

铜线在拉丝机2中会被催活,催活后的铜线较软,软质的铜线在拉丝机2中被拉细至接近目标尺寸,然后从拉丝机2中出来的铜丝较细,虽然被冷却,但由于直径较细,因此具备一定的柔软性,而此时的铜丝还没有达到目标尺寸,需要被调整机构3进一步拉细,调整机构3主要是通过给铜丝拉力进行拉力,其拉力大小会直接影响产品的直径大小和柔软度,因此在调整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激光测径仪357来检测铜丝的直径和柔软度,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5,控制器5根据激光测径仪357的信号决定是否对辅助调整架354进行高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所述拉丝辊24及所述拉丝模具25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拉丝辊24及多个所述拉丝模具25分别间隔交替设置,多个所述拉丝模具25由首端到尾端内径尺寸逐渐降低;

由于原铜线较粗,在拉丝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拉伸才能达到最终的尺寸要求,因此在拉丝机2中设置有多个拉丝模具25,同时设置有多个拉丝辊24,多个拉丝辊24与多个拉丝模具25一对一配合,防止铜线在拉丝过程中发生缠绕,同时拉丝模具25的尺寸是逐渐减小的,以逐步将铜线拉细。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5,还包括拉丝油冷却装置7,所述拉丝油冷却装置7包括冷水池71、水泵72、第一冷却管道73、第二冷却管道74及缓压管道75,所述水泵72同时与所述冷水池71、第一冷却管道73、第二冷却管道74及缓压管道75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道73及第二冷却管道74同时与所述冷水池71连通,缓压管道75上设置有单向压力阀,只有当缓压管道75内有向外的压力时,单向压力阀才打开进行缓压,正常状态下单向压力阀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3,所述拉丝辊24上设置有一道或多道第一环形铜线槽241,铜线绕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铜线槽241内;

对应的,铜线输送架1同时输送多根待加工铜线;

即一套设备可以同时拉丝多股铜线,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拉丝辊24能够有效杜绝铜线之间发生交缠,保证拉丝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所述第一油槽22侧面设置有压线棒26,所述压线棒26位于铜线上方并按压铜线;

在铜线被拉丝过程中会变细边长,因此容易发生松动,松动后容易发生交缠,设置压线棒26之后能够有效避免铜线之间发生交缠。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所述模具底座251上设置有辅助拉丝辊(为圆柱形辊子,结构简单,未在图中做详细描绘),所述辅助拉丝辊上设置有第二环形铜线槽,铜线半绕于所述环形铜线槽内,为了保证铜线不会与各个不同的辊子脱离,在每个辊子上均设置有环形铜线槽,在拉丝过程中,铜线位于环形铜线槽内,保证了拉丝工作的正常进行,且当一个辊子上设置多道环形铜线槽时,能够保证多根铜线之间不会发生缠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所述收卷机4包括收卷架41、收卷轴42、收卷电机43及摆动结构44,所述收卷轴42及所述收卷电机43均安装于所述收卷架41上,所述收卷电机43驱动所述收卷轴42转动,所述收卷轴42上安装有收卷筒45,所述摆动结构44安装于所述收卷架41上且位于所述收卷轴42上方,所述摆动结构44上安装有过渡辊441,铜线绕过所述过渡辊441缠绕于所述收卷筒45上,摆动结构44会根据收卷筒45上不同位置的绕线的多少随时变动位置,保证铜线均匀绕设于收卷筒45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所述第一油槽22及第二油槽32内分别设置有油位检测传感器51和油位检测传感器51’,所述油位检测传感器51和油位检测传感器51’均与所述控制器5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