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机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0421发布日期:2021-07-06 20:1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机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压力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力机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的机械生产中,压力机广泛应用于切断、冲孔、落料、弯曲、铆合和成形等工艺。通过对金属坯件施加强大的压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来加工成零件。
3.目前,申请号为cn201920883775.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开式可倾压力机,包括底板、侧板、第一转轴、转板、安装板和压力装置,底板上表面对称固定有侧板,底板上的两个侧板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两端对称固定有转板,第一转轴上的两个转板顶部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表面固定有压力装置,压力装置包括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压打孔的冲压块。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开式可倾压力机在对长条形的工件打多个孔时,需要通过工人的操作经验判断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导致孔与孔之间的距离难以等间距分布,使最后一个被冲压的孔出现缺口,从而存在对工件加工时会出现废品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对工件加工时会出现废品的缺陷成品率低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压力机的定位装置。
6.本申请提供一种压力机的定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压力机的定位装置,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用于与工件长边抵接的定位板,定位板安装于工作台上,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定位杆,定位杆的长度方向与机架的高度方向一致,机架上设置有驱动定位杆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驱使定位杆伸出工作台的上表面或置于工作台的下方。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工件往定位板所在方向推动时,工件长边能够抵接在定位板上,使得工件不能继续向前移动;第一驱动组件驱使定位杆伸出工作台的上表面时,工件的短边能够与定位杆的外周侧相抵触;第一驱动组件驱使定位杆置于工作台的下方时,定位杆不再抵触工件;通过定位板和定位杆对工件长、短边的抵触作用,使得工件在工作台上的位置得以固定;当工件上开设有孔时,将孔移至定位杆的上方,定位杆受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能够穿过孔伸出工作台的上表面,孔靠近工作台一侧的边沿能够抵触在定向杆的外周侧上,定位杆置于工作台的下方时,定位杆不再抵触在孔的边沿上,如此往复,直至在工件上打完最后一个孔;通过定位杆抵触孔边沿使工件位置固定,使得孔能够在工件上等间距分布,降低了对工件加工时出现废品的概率。
9.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定位杆底部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的长度方向与定位杆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有安置盒,所述安置盒内开设有用于安置弹簧的空腔,所述安置盒的顶部开设有贯通孔,所述定位杆的上端穿出贯通孔外。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与定位杆连接在一起,按压定位杆时能够压缩弹簧;
松开定位杆时,弹簧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能够使定位杆恢复至按压前的状态。
11.可选的,所述定位杆底部的外周侧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远离安置盒底部的一侧能够与安置盒的顶部下表面抵触在一起,所述安置盒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杆的装配口,所述安置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堵塞装配口的封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置盒底部开设的安装定位杆的装配口,使得定位杆和弹簧的安装变得方便;用于堵塞装配口的封板,使定位杆和弹簧密封在安置盒内;卡接块上表面能够与安置盒的顶部上表面相抵触,使得定位杆的下端不会因为弹簧的弹力作用而脱离安置盒。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凸块,所述凸块对称设置在定位杆的外周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有压板,所述压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压板通过通孔套设在定位杆上,所述压板抵接于卡接块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套设在定位杆上并位于卡接块的上方,通过按压压板,能够带动定位杆同步向下移动,使得向下移动定位杆的方式更加简单。
15.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用于供脚踩踏的踏板,所述压板与踏板之间连接有滑动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脚踩踏踏板,通过滑动杆带动压板同步运动,使定位杆向下移动的方式进一步简化。
17.可选的,所述安置盒靠近滑动杆的一侧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着安置盒的高度方向开设,所述滑动杆靠近安置盒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轴,所述限位槽与限位轴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轴和限位槽滑动连接在一起。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轴与限位槽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滑动杆在沿着安置盒高度方向上下移动时,滑动杆能够保持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
19.可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上设置有放置安置盒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安置盒滑动连接于导向槽内,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螺栓,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螺栓与第一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置盒能够滑动连接在底座的导向槽内,当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抵紧于安置盒的侧壁时,安置盒能够被固定在底座上,使得安置盒不会因为外力作用而改变位置;当螺栓脱离安置盒的侧壁时,安置盒能够在底座上移动,安置盒的移动带动定位杆同步移动,使得定位杆与机架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节,进而改变了工件装饰孔与装饰孔之间的距离。
21.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平行于底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底座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工作台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供定位杆穿过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架上设置的支撑板对工件延伸出工作台的部分起到了支撑作用,使得工件脱离工作台的部分不会因为自身的重力作用而产生倾斜;在支撑板上开设的腰型孔用于定位杆的穿插移动。
23.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定位板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
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固定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板上的螺杆,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螺杆与第二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板上固定设置有轴承,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放置轴承的轴承孔。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定位板连接在一起,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螺杆连接在一起。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杆时,螺杆能够带动轴承内圈同步转动,并且螺杆靠近定位板一侧的伸出部分的长度会增加或减小,通过该部分长度的改变,使得定位板在机架上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定位板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工件。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6.1. 通过改变定位杆与机架间的距离,进而改变装饰孔与装饰孔之间的距离,在对工件进行最后一个装饰孔的冲压时不会出现缺口,从而减少了工件加工时出现废品的情况。
27.2.通过驱动定位板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使得定位板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工件;
28.3.通过支撑板对工件离开工作台的部分起到支撑作用,有效改善了工件脱离工作台的部分因自身重力作用而发生倾斜的情况。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施例体现工件抵触在定位杆外周侧的状态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施例体现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施例体现定位杆伸入装饰孔的状态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施例体现定位杆置于工作台下方的状态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工作台;3、工件;4、冲压块;5、限位组件;6、第一驱动组件;7、第二驱动组件;8、支撑板;9、腰型孔;10、底座;11、导向槽;12、螺栓;13、装饰孔;14、封板;15、卡接块;16、空腔;17、装配口;18、第一螺纹孔;19、第二螺纹孔; 20、加工槽;51、定位板;52、定位杆; 73、轴承;74、轴承孔;601、通孔;602、压板;603、凸块;604、贯通孔;605、滑动杆;606、安置盒;607、踏板;608、限位槽;609、限位轴;610、弹性件;611、弹簧;71、固定板;72、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压力机的定位装置。参照图1和图2,定位装置应用于压力机上,压力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工作台2,工作台2上开设有加工槽20,工作台2上放置有待打孔的工件3,工件3是长方体型的金属薄板,工作台2上方设置有用于打孔的冲压块4,冲压块4向下冲压时,冲压块4对工件3进行打孔,使工件3上能够形成装饰孔13。
37.参照图2,定位装置包括限位组件5,限位组件5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与工件3长边抵接的定位板51,定位板51为一长方体型的金属板。定位板51与工件3长边抵接的一面与工作台2的上表面相互垂直,且与工作台2靠近工人站立位置的一面相互平行。当工件3水平放置在工作台2上时,将工件3从工人的站立位置往定位板51所在方向推动,工件3的长边能够抵在定位板51上,从而限制了工件3的继续移动。
38.参照图2和图3,限位组件5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定位杆52,定位杆52的长度方向与机架1的高度方向一致。机架1外设置有用于驱动定位杆52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6。在第一驱动组件6的驱动作用下,定位杆52能够伸出工作台2的上表面或置于工作台2上表面的下方。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与定位杆52底部固定连接的弹簧611,弹簧611沿着定位杆52的长度方向设置。定位杆52活动连接有安置盒606,在安置盒606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弹簧611的空腔16,空腔16沿着安置盒606的高度方向开设,安置盒606顶部上开设有贯通孔604,定位杆52穿过贯通孔604后能够沿着安置盒606的高度方向在空腔16内运动。
39.参照图3,下压定位杆52,定位杆52向下移动时,弹簧611会受到定位杆52的压力作用而收缩。放开定位杆52时,弹簧611能够对定位杆52提供向上的弹力,从而使定位杆52延伸至工作台2的上方。
40.参照图3,在定位杆52底部的外周侧上设置有卡接块15,卡接块15的外周侧能够抵触在安置盒606的内壁上,卡接块15与安置盒606的内壁滑动连接在一起。定位杆52向上移动时,卡接块15远离安置盒606底部的一侧能够与安置盒606的顶部下表面抵触在一起,使得定位杆52不会因为弹簧611的弹力作用而脱离安置盒606。
41.参照图1,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对称设置在定位杆52外周侧的凸块603,凸块603与定位杆52固定粘接在一起。第一驱动组件6还包括压板602,压板602上开设有通孔601,压板602通过通孔601套设在定位杆52上。压板602受到重力作用,压板602的下表面能够与凸块603的上表面相互抵触在一起。
42.参照图4,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踩踏的踏板607,在压板602与踏板607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动杆605,滑动杆605设置在靠近工人站立位置的一侧。用脚踩踏板607时,踏板607能够带动定位杆52竖直向下移动,使得定位杆52置于工作台2上表面的下方。
43.参照图3,在滑动杆605靠近安置盒606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轴609,安置盒606靠近滑动杆605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608,限位槽608沿着安置盒606的高度方向开设,限位轴609滑动连接在限位槽608内。通过限位槽608与限位轴609之间的滑动连接,滑动杆60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定位杆52能够沿着安置盒606的高度方向同步运动。
44.参照图3和图4,在机架1的底部上设置有放置安置盒606的底座10,底座10的设置长度大于安置盒606的长度,在底座10上开设有导向槽11,导向槽11沿着底座10的长度方向开设,安置盒606滑动连接于导向槽11内。安置盒606沿着导向槽1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使得安装在空腔16内的定位杆52一起移动,由此改变了定位杆52与机架1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了改变装饰孔13与装饰孔13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45.参照图4,底座10上设置有螺栓12,螺栓12上设置有螺纹。在底座10靠近工人站立位置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18,第一螺纹孔18沿着底座1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第一螺纹孔18之间的设置间距小于安置盒606的长度。螺栓12的设置数量与的第一螺纹孔18的设置数量相对应,螺栓12与第一螺纹孔18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46.螺栓12旋紧时,螺栓12靠近安置盒606的端部能够抵触在安置盒606上,使得安置盒606能够固定在导向槽11内。螺栓12旋松时,螺栓12不与安置盒606相抵触,使得安置盒606能够在导向槽11内沿着底座10的长度方向左右滑动。
47.参照图5,在机架1上设置有平行于底座10的支撑板8,支撑板8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支撑板8的上表面与工作台2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工件3能够从
工作台2的上表面水平运动到支撑板8的上表面上。使得工件3脱离工作台2的部分能够与在工作台2上的部分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不会因为工件3自身的重量作用导致脱离工作台2的部分产生倾斜。减少了因工件3倾斜所造成的打孔位置上的误差。
48.参照图5,在支撑板8上开设有腰型孔9,腰型孔9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8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当安置盒606位置固定,且定位杆52向上移动并穿出腰型孔9时,定位杆52的外周壁能够与腰型孔9的侧壁抵触在一起。相应地,定位杆52竖直向下移动时,定位杆52能够置于支撑板8上表面的下方。当安置盒606沿着导向槽11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时,安置盒606将会带动定位杆52同步移动,使得定位杆52能够沿着底座10的长度方向在腰型孔9内左右移动。
49.参照图5,机架1上设置有驱动定位板51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7,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的固定板71,固定板71为一长方体型金属板,且固定板71与定位板51相互平行设置。
50.参照图5,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板71上的螺杆72,固定板71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9,螺杆72穿过第二螺纹孔19与第二螺纹孔19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定位板51上固定设置有轴承73,定位板51上开设有放置轴承73的轴承孔74。轴承71的外圈与定位板51粘接固定在一起,轴承73的内圈与螺杆72粘接固定在一起。通过转动螺杆72,使得螺杆72穿出第二螺纹孔19的长度得到改变,从而带动定位板51在机架1的上平面上前后移动,使得定位板51能够适用不同宽度的工件3。
51.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压力机的定位装置实施原理为:调节螺杆72,使定位板51移动到所需要的位置上。调节安置盒606在底座10上的位置为所需要的定位间距。调节完成后,旋转螺栓12使其端部抵触在安置盒606上。随后在工作台2上放置工件3,使工件3的长边抵触在定位板51上,工件3前进方向上的短边则抵触在定位杆52上,再通过冲压块4打下第一个装饰孔13。
52.当工件3上开设有装饰孔13后,用脚踩踏踏板607使定位杆52置于工作台3上表面的下方。移动工件3,使得装饰孔13移动至定位杆52上方。随后松开踏板607,使得定位杆52穿过装饰孔13延伸出工件3的上表面。继续移动工件3,使装饰孔13靠近工作台2一侧的边沿能够抵触在定向杆52的外周侧上。此时,通过冲压块4再打下第二个装饰孔13。如此往复直至最后一个装饰孔13完成制作。
53.通过限位组件5、第一驱动组件6以及第二驱动组件7间的配合,使得定位杆52能够伸出工作台2的上表面或置于工作台2上表面的下方,从而实现对工件3在左右以及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限制。通过装饰孔13与装饰孔13之间的等间距分隔,进而调整装饰孔13在工件3上均匀分布的位置,从而降低了对工件加工时会出现废品的概率。
54.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