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圆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2250发布日期:2021-10-27 18:50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电圆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圆锯。


背景技术:

2.电圆锯通常包括机壳、把手、底板、电机和圆形状锯片,底板用于支撑机壳和锯片,电机置于机壳内,电机与锯片连接且可驱动锯片转动。
3.目前的把手通常包括主把手和副把手,副把手与机壳为一体成型,由于机壳由两部分扣合而成,两部分之间存在缝隙,副把手也由两部分扣合而成,在握持副把手时,两部分之间的缝隙存在夹手问题。
4.为了提高握持手感,一般在把手上进行包胶,由于副把手与机壳一体成型,包胶不便,且包胶也分为两部分,不能避免缝隙夹手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圆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副把手与机壳为一体成型,导致缝隙夹手的技术问题。
6.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电圆锯,包括:锯片,在一个切割平面内延展;输出轴,用于安装锯片;电机,用于驱动输出轴绕第一轴线转动;机壳,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电机的容纳部;把手,与机壳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电圆锯还包括:辅助握持组件,可拆装连接至机壳;辅助握持组件包括主基体和外包部,外包部与主基体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外包部基本覆盖主基体的外表面。
8.进一步地,主基体包括握持部,握持部基本沿第一直线延伸;握持部在第一直线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设置在远离锯片的一侧;第二端至切割平面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端到切割平面的距离为l2,握持部在其延伸方向的长度为l,其中,l1<l2+l。
9.进一步地,第二端至切割平面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端到切割平面的距离与握持部在其延伸方向的长度的和为l2+l,其中,
10.进一步地,第二端至切割平面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端到切割平面的距离与握持部在其延伸方向的长度的和为l2+l,其中,
11.进一步地,主基体包括握持部,握持部基本沿第一直线延伸;
12.电圆锯的重心与第一直线的距离大于等于100mm小于等于140mm。
13.进一步地,机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装连接;主基体包括连接部;第一壳体上设有支撑部,连接部与支撑部可拆装连接。
14.进一步地,辅助握持组件还包括固定件,连接部通过固定件连接至支撑部。
15.进一步地,把手包括至少部分关于一个中分面对称的把手部,中分面与第一轴线基本垂直;主基体与锯片分别设置在中分面的两侧。
16.进一步地,外包部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17.进一步地,主基体与外包部之间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圆锯,辅助握持组件可拆装连接至机壳,在生产时可以将辅助握持组件单独成型再与机壳连接,便于加工生产;辅助握持组件包括主基体和外包部,外包部与主基体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且外包部基本覆盖主基体的外表面,不存在缝隙,进而不存在夹手问题,具有很好地握持感。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圆锯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所示电圆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所示电圆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1所示电圆锯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24.图5是图3所示的电圆锯的机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1所示电圆锯的辅助握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图6所示辅助握持组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图1所示辅助握持组件的主基体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图8所示主基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图1所示辅助握持组件的外包部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图10所示外包部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5.如图1所示的电圆锯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动工具,其可以驱动功能元件转动,该功能元件可以为锯片100,这样电圆锯通过锯片100的旋转切割木材、塑料、金属、石材等多种材料。
36.为了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上、下、前、后、左和右。
37.参见图1至图4,电圆锯包括:主机10和与主机10配合使用的能量源(图中未示出)。主机10包括:机壳400、输出组件、动力组件、把手700、开关40和辅助握持组件800。
38.机壳400形成有一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容纳主机10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其中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部内。具体的,机壳400包括第一壳体401和第二壳体402,第一壳体401和第二壳体402拆装连接形成容纳部。机壳400形成或者固定连接有可供用户握持的把手700。用户可以通过握持把手700来操作电圆锯。把手700至少部分关于一个中分面m基本对称设置的把手部70,中分面m基本与锯片100的切割平面a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中分面m与左右方向基本垂直。
39.开关40可以安装在机壳400上,具体的,开光40安装在把手700的把手部70上,这样设置,当用户握持在把手700上时,能够相对方便的触发开关40。
40.动力组件包括电机300,电机300与开关40耦合连接,即开关40能驱动电机300运动。电机300包括能够绕电机轴线a转动的电机轴301。电机轴301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
41.输出组件用于将电机轴301的动力输出至锯片100。输出组件包括能被电机轴301驱动从而绕第一轴线转动的输出轴200,锯片100安装在输出轴200上。即电机轴301驱动输出轴200绕第一轴线转动,从而驱动锯片100在一个切割平面a内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线基本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第一轴线与电机轴线a基本重合。
42.能量源用于给电圆锯的主机10提供能量来源,能量源可以是交流电,也可以是直流电,如电池包等便携式移动电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直流供电的方式,具体的,在把手700的延伸端上形成有用于安装电池包的连接座701,电池包沿与中分面m平行或者重合方向滑动连接至连接座701。
43.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辅助握持组件800用于供用户辅助握持,辅助握持组件800可拆装连接至机壳400,辅助握持组件800设置在机壳400上远离把手部70的一端。这样用户在使用时,可以一只手握持把手700,另一只手握持辅助握持组件80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可拆装指的是在不破坏机壳400或辅助握持组件800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使辅助握持组件800脱离机壳400,需要注意的是,下文中所称的可拆装连接均为上述解释。辅助握持组件800包括可供用户握持的辅助握持把手80,其中辅助握持把手80包括主基体801和外包部802。主基体801连接至机壳400,外包部802基本覆盖主基体801的外表面,且外包部802与主基体801基本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44.上述设置,即将辅助握持把手80与机壳400分别设置,可以理解为辅助握持把手80与机壳400为两个单独的零部件,辅助握持把手80通过可拆装的方式连接至机壳400上。而目前的辅助握持把手80为了方便机器加工,常常将辅助握持把手80设置成由两个壳体合装形成,也就是说,辅助握持把手80与机壳400一体成型,但是这样设置后期在主基体外表面包裹外包部时,也需要将外包部分为两部分才能包裹主基体,即不方便加工,而且也会使辅助握持把手80的中间存在缝隙,用户在握持辅助握持把手80的时候,手掌难免会膈到缝隙
上,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感。而将辅助握持把手80与机壳400分离设置,可以直接将机壳400与辅助握持把手80分别加工,这样设置能避免上述问题,大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45.主基体801与外包部802之间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外包部802直接成型于主基体801的外表面并基本覆盖外表面,不存在缝隙,进而不存在夹手问题,使其具有很好地握持感。进一步地,主基体80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8016,外包部80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插入凹槽8016的凸起8022。主基体801采用塑料制成,外包部802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生产外包部802的过程中,胶料填充入凹槽8016内形成凸起8022。凸起8022与凹槽8016配合,使得外包部802与主基体80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外包部802与主基体801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46.如图5至图11所示,辅助握持组件800还包括与辅助握持把手80连接的支撑部900,以及用于固定辅助握持把手80与支撑部900的固定件。辅助握持把手80包括:握持部8014和连接部8011。其中,握持部8014用于供用户握持,握持部8014相对于连接座701设置于把手700的前侧,握持部8014基本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连接部8011连接至握持部8014上,且连接部8011与握持部8014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支撑部900与连接部8011可拆装连接,支撑部900与机壳40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固定件用于连接支撑部900和连接部8011,固定件具体为锁紧螺栓803。
47.支撑部900上开设有螺纹孔901,连接部8011上开设有沉头孔8012,锁紧螺栓803穿过沉头孔8012与螺纹孔901螺纹连接,锁紧螺栓803的头部位于沉头孔8012内,使得锁紧螺栓803不凸出于主基体801的表面,不影响握持手感。当然也可以在支撑部900上开设有沉头孔8012,连接部8011上开设螺纹孔901,在此不作限制。
48.连接部801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8013,支撑部900能够插入安装槽8013中,以使得连接部8011与支撑部900充分接触,使得连接更稳固。安装槽8013设置于连接部8011上远离沉头孔8012的一侧且与沉头孔8012连通。
49.支撑部900呈l形,一端与第一壳体401连接,另一端开设螺纹孔901。相应地,连接部8011上的安装槽8013的形状应该与支撑部900的形状相适配。
50.主基体801的硬度大于外包部802的硬度,以起到支撑作用,外包部802柔性材料制成,以保证较好的手感。具体地,外包部802可以为软胶。
51.握持部8014与连接部8011大致垂直连接,连接部8011与第一壳体401可拆卸连接,沉头孔8012和安装槽8013开设于连接部8011上,握持部8014上设有减重槽8015,用于加工注塑,也能够减轻辅助握持组件800的重量。外包部802包覆在连接部8011和握持部8014的外表面。外包部802的外形与主基体801的外形基本相同。沉头孔8012设置于主基体801上,外包部802上与沉头孔80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孔8021,便于锁紧螺栓803穿过。
52.如图1至图3所示,主机10还包括底板组件50和护罩组件60。底板组件50包括底板500,底板500用于支撑主机10,底板500上形成有供锯片100至少部分穿过的开口501,使得锯片100能伸出至底板500的下侧,底板500还具有角度板502,设置于底板500的前侧,用户通过操作角度板502使底板500能够绕第一中心线转动,以调节电圆锯的切割角度。护罩组件60包括定护罩601和动护罩602,定护罩601相对机壳400固定,动护罩602能够相对定护罩601转动,定护罩601设置在底板500上侧并与机壳400连接。定护罩601与底板500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用户观察锯片100情况的观测口503,观测口503设置在角度板502和电机300之间。
用户握持电圆锯操作时,用户一般处于中分面m的左侧,右手握持电圆锯的把手700,左手握持电圆锯的辅助握持把手80,以此来进行切割工作,用户可以通过观察观测口503来确定锯片100的切割情况。而通过将主基体801与锯片100分别设置在中分面m的两侧的方式,具体的,将主基体801设置在把手700的左侧,使辅助握持把手80与把手700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以使用户在使用电圆锯时,可以避免将辅助握持把手80与机壳一体成型,辅助握持把手80与把手700基本处于一条直线上,使辅助握持把手80在用户需要观察锯片100情况时需要大幅度移动身体才能通过观测口503观察锯片100的情况,大大的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53.如图4所示,握持部801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81和第二端82,第一端81与第二端82设置在握持部8014的左右两侧,在左右方向上,第二端82被配置为相对于第一端81更远离锯片100。其中,握持部8014在沿第一直线b方向上的长度为l,握持部8014的第二端82至切割平面a在沿电机轴线a的方向上的距离为l1,而第一端81到切割平面a在沿第一直线b方向的距离为l2,第二端82至切割平面a之间的距离l1小于第一端81到切割平面a的距离l2与握持部8014在其延伸方向的长度l的和,也就是:l1<l2+l。这样设置,可以使用户在握持辅助握持把手700的时候更加舒适,提高用户在操作时的握持感。
5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82至切割平面a之间的距离l1小于第一端81到切割平面a的距离l2与握持部8014在其延伸方向的长度l的和的比值大于0.8,也就是这样,能够使得用户操作更加舒适。
55.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82至切割平面a之间的距离l1小于第一端81到切割平面a的距离l2与握持部8014在其延伸方向的长度l的和的比值大于等于0.9小于等于1,也就是这样,能够使得人机工程更佳。
56.更进一步的,在前后方向上,辅助握持把手80设置在电机300与角度板502之间,在上下方向上,辅助握持把手80设置在底板500与开关40之间,同时握持部8014的第二端82至切割平面a之间的距离l1小于电机轴301至切割平面a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述设置,合理利用电机300至角度板502之间的空间,同时避免电圆锯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加,兼顾了电圆锯的宽度,从而使整机排布比较合理。主机10构成电圆锯的重心g,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电圆锯是不包括能量源的。其中,电圆锯的重心g至第一直线b的距离d大于等于100mm小于等于140mm。电机300的重量占电圆锯的重量较大,因此电圆锯的重心g基本邻近电机300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握持部8014更加靠近电机轴301,也就说握持部8014更加靠近重心g设置,或者说用户在握持辅助握持把手80的时候更加的靠近电圆锯的重心g,从而便于用户操控电圆锯,方便用户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电圆锯的重心g至第一直线b的距离d大于等于110mm小于等于130mm时,效果更好。
57.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