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低合金钢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305783发布日期:2021-06-04 14:2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低合金钢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方法,属于冶金行业热轧带钢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冶金技术领域,为提高带钢的力学性能,在碳素结构钢基础上加入少量的mn、si和微量的nb、v、ti、al等合金元素形成高强度低合金钢。高强度低合金钢由于强度高、硬度大等特点,在热轧工序精轧出口难以保持良好的板凸度和平直度,影响后续冷轧生产稳定性及终端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低合金钢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方法,能够保证精轧各机架出口比例凸度控制和平直度控制,避免出现板形不良的情况,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高强度低合金钢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方法,包含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和卷取工序;
6.(1)连铸工序:开浇温度控制为1555℃~1570℃,连浇温度控制为1545℃~1560℃,拉速为4.2~5.0m/s;
7.(2)加热工序:连铸后的板坯进入隧道式加热炉,出炉温度控制为1100~1260℃;
8.(3)粗轧工序:粗轧出口温度控制为1050~1120℃;
9.(4)精轧工序:精轧入口温度控制为1040℃~1080℃,精轧出口温度控制为850℃~890℃;
10.(5)层流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缓冷模式,即根据所需开启总个数,按照从前往后顺序开启,优先开启三根下集管后,再开启一根上集管,再开启三根下集管,再开启一根上集管,依次开启,直到开启根数达到所需开启总根数,实现上集管与下集管比例约为1:3,保证带钢上表面缓慢的冷却速度,可以避免由于上集管冷却能力过大造成的板形不良情况发生。
11.所述连铸坯长度为26~31米,重量18~24吨,厚度72~78mm。
12.所述隧道式加热炉包含第一加热段、第二加热段、第三加热段和保温段,其中第一加热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050~1150℃,第二、三加热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100~1250℃,保温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150~1290℃。
13.所述步骤(3),粗轧机包括第一粗轧机r1和第二粗轧机r2,第二粗轧机r2出口板坯,即中间坯厚度为11.8

23mm。第二粗轧机r2采用弯辊系统控制中间坯凸度,第二粗轧机r2弯辊力范围为480~900kn,中间坯凸度控制到180~300μm。
14.所述步骤(4),精轧采用五机架连轧,分别为f1、f2、f3、f4和f5,其中f1~f3为pc轧
机,pc轧机轧辊交叉角度分别为:pc1:0~0.24,pc2:0~0.30,pc3:0~0.30;f4~f5为平辊轧机,f1~f3工作辊使用负凸度

0.22~

0.30mm,f4

f5工作辊使用负凸度

0.15~

0.25mm。
15.精轧机机架负荷分配按照轧制力比例分配,分配系数分别为:f1:0.9~1.0,f2:0.81~0.93,f3:0.75~0.86,f4:0.5~0.58,f5:0.42~0.53。
16.精轧机f1~f5配置弯辊系统,预设定弯辊力范围分别为:f1:300~1180kn,f2:350~1180kn,f3:380~1180kn,f4:300~1150kn,f5:200~1000kn;
17.所述步骤(5),采用前段缓冷模式是通过调整集管开启顺序实现,根据所需开启总个数,优先开启三根下集管后,再开启一根上集管,再开启三根下集管,再开启一根上集管,依次开启,直到开启根数达到所需开启总根数,实现上下集管开启比例约为1:3,以实现带钢上表面缓慢的冷却速度。
18.上述方案中,带钢板坯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包括:c:0.035~0.055%;mn:1.0~1.15%;si:0.15~2.25%;s:≤0.008%;p:≤0.020%;al:0.025~0.045%;nb:0.040~0.055%;ti:0.025~0.040%;n:≤0.006%;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精轧各机架出口比例凸度控制和平直度控制,在层流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缓冷模式,即根据所需开启总个数,按照从前往后顺序开启,优先开启三根下集管后,再开启一根上集管,再开启三根下集管,再开启一根上集管,依次开启,直到开启根数达到所需开启总根数,实现上集管与下集管比例约为1:3,保证带钢上表面缓慢的冷却速度,可以避免由于上集管冷却能力过大造成的板形不良情况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1.一种高强度低合金钢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方法,包含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工序和卷取工序,在连铸工序开浇温度1555℃~1570℃,连浇温度1545℃~1560℃,拉速控制为4.2~5.0m/s,可视现场情况调整;连铸后的板坯进入隧道式加热炉,控制出炉温度1100~1260℃;粗轧出口温度范围为1050~1120℃,第二粗轧机配备弯辊控制系统控制粗轧出口板坯凸度为180~300μm,弯辊力范围为480~900kn;精轧入口温度控制范围为1040℃~1080℃,精轧出口温度850℃~890℃;精轧上游机架精轧上游机架f1~f3工作辊使用负凸度

0.22~

0.30mm,下游机架f4

f5工作辊使用负凸度

0.15~

0.25mm;精轧各机架负荷分配按照轧制力比例分配,其中轧制力最大的机架系数为1,各机架轧制力比例分配系数分别为:f1:0.9~1.0、f2:0.81~0.93、f3:0.75~0.86、f4:0.5~0.58、f5:0.42~0.53;精轧f1~f5配置弯辊系统,可动态调整保证各机架出口凸度和平直度,预设定弯辊力范围分别为:f1:300~1180kn、f2:350~1180kn、f3:380~1180kn、f4:300~1150kn、f5:200~1000kn;在层流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缓冷模式,上集管与下集管比例为1:3,以实现带钢上表面缓慢的冷却速度,避免上集管冷却能力过大造成的板形不良情况发生。在卷却工序目标卷取温度580℃~640℃。
22.实施例一
23.本实施例高强低合金钢目标厚度为3.02mm,目标宽度1282mm,目标凸度0.04mm,连铸坯规格为78mm*31000mm*1282mm,板坯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包括:c:0.035~0.055%、mn:
1.0~1.15%、si:0.15~2.25%、s:≤0.008%、p:≤0.020%、al:0.025~0.045%、nb:0.040~0.055%、ti:0.025~0.040、n:≤0.0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高强低合金钢的轧制过程板形控制方法包括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工序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24.连铸工序进行浇注板坯,开浇温度为1555~1570℃,拉速为4.2~5.0m/s,优选地为4.5m/s;板坯长度为26~31米,优选地为31米。
25.浇注后的板坯进入隧道式加热炉,控制出炉温度为1100~1260℃,优选地为1230~1250℃;第一加热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050~1150℃,优选地为1100~1150℃,第二、三加热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100~1250℃,优选地为1220~1250℃,保温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150~1290℃,优选地为1220~1270℃,a线横移车温度范围控制为950~1160℃,优选地为1100~1150℃,b线横移车温度范围控制为1090~1280℃,优选地为1130~1260℃。
26.加热后的板坯进入粗轧机轧制,控制粗轧出口温度为1050~1120℃,优选地为1100~1120℃;粗轧中间坯厚度为11.8

23mm,优选地为为17mm;r2轧机采用弯辊系统控中间坯凸度,r2弯辊力范围为480~900kn,优选地为480kn,中间坯凸度控制到为180~300μm,优选地为190~260μm。
27.粗轧后的板坯进入精轧机组轧制,控制精轧入口温度为1040~1080℃,优选地为1050~1070℃;精轧出口温度为850~890℃,优选地为855~875℃;精轧f1~f3工作辊使用负凸度:

0.22~

0.30mm,优选地f1~f3工作辊凸度分别为

0.25mm、

0.30mm和

0.25mm,机架f4

f5工作辊使用负凸度

0.15~

0.25mm,优选地分别为

0.22mm和

0.15mm;控制f1~f3的pc角度分别为0~0.24、0~0.30和0~0.30,优选地分别为0.1、0.15和0.2。
28.本实施例中精轧各机架轧制力比例分配系数分别为:f1:0.9~1.0、f2:0.81~0.93、f3:0.75~0.86、f4:0.5~0.58、f5:0.42~0.53,优选地分别为0.94、0.85、0.78、0.52和0.46,以保证在各机架比例凸度控制和平直度控制;精轧预设定弯辊力范围分别为:f1:300~1180kn、f2:350~1180kn、f3:380~1180kn、f4:300~1150kn、f5:200~1000kn,优选地分别为407kn、565kn、680kn、765kn和320kn。
29.精轧后的带钢进入层流冷却,控制使用前段缓冷模式,上集管与下集管比例约为1:3,以实现带钢上表面缓慢的冷却速度,避免上集管冷却能力过大造成的板形不良情况发生。
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层流冷却工序集管共包括六组,每组均包括上集管和下集管;前四组为前馈控制集管,每组7根集管,后两组为反馈控制集管,每组14根集管;所述的上集管对带钢上表面进行冷却,下集管对带钢下表面进行冷却。
3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前段为缓冷模式,以及上集管与下集管比例为1:3的冷却模式,通过调整集管开启顺序实现,根据所需开启总个数,优先开启三根下集管后,再开启一根上集管,再开启三根下集管后,再开启一根上集管,依次开启,直到开启根数达到所需开启总根数,实现上下集管开启比例约为1:3,以实现带钢上表面缓慢的冷却速度。
32.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高强低合金钢目标厚度为2.99mm,目标宽度1282mm,目标凸度0.04mm,连铸坯规格为78mm*31000mm*1282mm,板坯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包括:c:0.035~0.055%、mn:1.0~1.15%、si:0.15~2.25%、s:≤0.008%、p:≤0.020%、al:0.025~0.045%、nb:
0.040~0.055%、ti:0.025~0.040、n:≤0.0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高强低合金钢的轧制过程板形控制方法包括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工序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34.连铸工序进行浇注板坯,开浇温度为1555~1570℃,拉速为4.2~5.0m/s,优选地为4.5m/s;板坯长度为26~31米,优选地为31米。
35.浇注后的板坯进入隧道式加热炉,控制出炉温度为1100~1260℃,优选地为1180~1210℃;第一加热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050~1150℃,优选地为1100~1150℃,第二、三加热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100~1250℃,优选地为1200~1220℃,保温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150~1290℃,优选地为1210~1230℃,a线横移车温度范围控制为950~1160℃,优选地为1100~1150℃,b线横移车温度范围控制为1090~1280℃,优选地为1130~1230℃。
36.加热后的板坯进入粗轧机轧制,控制粗轧出口温度为1050~1120℃,优选地为1080~1090℃;粗轧中间坯厚度为11.8

23mm,优选地为为17mm;r2轧机采用弯辊系统控中间坯凸度,r2弯辊力范围为480~900kn,优选地为548kn,中间坯凸度控制到为180~300μm,优选地为195~250μm。
37.粗轧后的板坯进入精轧机组轧制,控制精轧入口温度为1040~1080℃,优选地为1050~1070℃;精轧出口温度为850~890℃,优选地为855~875℃;精轧f1~f3工作辊使用负凸度:

0.22~

0.30mm,优选地f1~f3工作辊凸度分别为

0.25mm、

0.20mm和

0.25mm,机架f4

f5工作辊使用负凸度

0.15~

0.25mm,优选地分别为

0.20mm和

0.15mm;控制f1~f3的pc角度分别为0~0.24、0~0.30和0~0.30,优选地分别为0.10、0.15和0.30。
38.本实施例中精轧各机架轧制力比例分配系数分别为:f1:0.9~1.0、f2:0.81~0.93、f3:0.75~0.86、f4:0.5~0.58、f5:0.42~0.53,优选地分别为1.0、0.9、0.86、0.55和0.46,以保证在各机架比例凸度控制和平直度控制;精轧预设定弯辊力范围分别为:f1:300~1180kn、f2:350~1180kn、f3:380~1180kn、f4:300~1150kn、f5:200~1000kn,优选地分别为849kn、956kn、947kn、509kn和255kn。
39.精轧后的带钢进入层流冷却,控制使用前段缓冷模式,上集管与下集管比例约为1:3,以实现带钢上表面缓慢的冷却速度,避免上集管冷却能力过大造成的板形不良情况发生。
4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层冷集管共包括六组,每组均包括上集管和下集管;前四组为前馈控制集管,每组7根集管,后两组为反馈控制集管,每组14根集管;所述的上集管对带钢上表面进行冷却,下集管对带钢下表面进行冷却。
4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前段缓冷模式,以及上集管与下集管比例为1:3的冷却模式,通过调整集管开启顺序实现,根据所需开启总个数,优先开启三根下集管后,再开启一根上集管,再开启三根下集管后,再开启一根上集管,依次开启,直到开启根数达到所需开启总根数,实现上下集管开启比例约为1:3,以实现带钢上表面缓慢的冷却速度。
42.实施例三
43.本实施例高强低合金钢目标厚度为3.02mm,目标宽度1282mm,目标凸度0.04mm,连铸坯规格为78mm*31000mm*1282mm,板坯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包括:c:0.035~0.055%、mn:1.0~1.15%、si:0.15~2.25%、s:≤0.008%、p:≤0.020%、al:0.025~0.045%、nb:0.040~0.055%、ti:0.025~0.040、n:≤0.0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高强低合金
钢的轧制过程板形控制方法包括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工序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44.连铸工序进行浇注板坯,开浇温度为1555~1570℃,拉速为4.2~5.0m/s,优选地为4.5m/s;板坯长度为26~31米,优选地为31米。
45.浇注后的板坯进入隧道式加热炉,控制出炉温度为1100~1260℃,优选地为1180~1210℃;第一加热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050~1150℃,优选地为1100~1150℃,第二、三加热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100~1250℃,优选地为1200~1220℃,保温段温度范围控制为1150~1290℃,优选地为1210~1230℃,a线横移车温度范围控制为950~1160℃,优选地为1100~1150℃,b线横移车温度范围控制为1090~1280℃,优选地为1130~1230℃。
46.加热后的板坯进入粗轧机轧制,控制粗轧出口温度为1050~1120℃,优选地为1080~1090℃;粗轧中间坯厚度为11.8

23mm,优选地为为17mm;r2轧机采用弯辊系统控中间坯凸度,r2弯辊力范围为480~900kn,优选地为840kn,中间坯凸度控制到为180~300μm,优选地为180~220μm。
47.粗轧后的板坯进入精轧机组轧制,控制精轧入口温度为1040~1080℃,优选地为1050~1070℃;精轧出口温度为850~890℃,优选地为855~875℃;精轧f1~f3工作辊使用负凸度:

0.22~

0.30mm,优选地f1~f3工作辊凸度分别为

0.25mm、

0.20mm和

0.25mm,机架f4

f5工作辊使用负凸度

0.15~

0.25mm,优选地分别为

0.20mm和

0.15mm;控制f1~f3的pc角度分别为0~0.24、0~0.30和0~0.30,优选地分别为0.10、0.25和0.25。
48.本实施例中精轧各机架轧制力比例分配系数分别为:f1:0.9~1.0、f2:0.81~0.93、f3:0.75~0.86、f4:0.5~0.58、f5:0.42~0.53,优选地分别为1.0、0.9、0.86、0.55和0.46,以保证在各机架比例凸度控制和平直度控制;精轧预设定弯辊力范围分别为:f1:300~1180kn、f2:350~1180kn、f3:380~1180kn、f4:300~1150kn、f5:200~1000kn,优选地分别为892kn、933kn、1090kn、636kn和375kn。
49.精轧后的带钢进入层流冷却,控制使用前段缓冷模式,上集管与下集管比例约为1:3,以实现带钢上表面缓慢的冷却速度,避免上集管冷却能力过大造成的板形不良情况发生。
5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层冷集管共包括六组,每组均包括上集管和下集管;前四组为前馈控制集管,每组7根集管,后两组为反馈控制集管,每组14根集管;所述的上集管对带钢上表面进行冷却,下集管对带钢下表面进行冷却。
5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前段缓冷模式,以及上集管与下集管比例为1:3的冷却模式,通过调整集管开启顺序实现,根据所需开启总个数,优先开启三根下集管后,再开启一根上集管,再开启三根下集管后,再开启一根上集管,依次开启,直到开启根数达到所需开启总根数,实现上下集管开启比例约为1:3,以实现带钢上表面缓慢的冷却速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