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电容器外壳自动化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70885发布日期:2021-08-13 19:2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形电容器外壳自动化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柱形电容器外壳自动化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由两块金属电极之间夹一层绝缘电介质构成,当在两金属电极间加上电压时,电极上就会存储电荷,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运行,是系统中校正功率因数的重要设备,通过校正功率因数,可以减少线路和变压器中的损耗,改善电压变化范围,降低最大需求,提高电能质量。

电容器主要由主开关、支路开关、电抗器、电容器、控制器、外壳和附件等组成,电容器种类很多,形状也各式各样,椭圆形、矩形、圆柱形应有尽有,现在大部分使用的都是矩形和圆柱形。

电容器外壳常见由优质铝材或铝合金材料制成,铝材或铝合金不导磁且强度好、导热性好,电容器的外壳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挤压成型、裁切、表面处理等工序,但在圆柱形电容器外壳加工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圆柱形电容器外壳在裁切期间的整体稳固度较低,其较易发生偏转现象,而偏转现象易导致圆柱形电容器外壳的裁切断口处出现变形现象,在无外部压制的情况下,圆柱形电容器的裁切点附近较易出现变形现象,同时裁切工具在裁切期间也较易受到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形电容器外壳自动化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夹固机构和裁切机构,所述的工作台放置于已有地面上,工作台的上端设置有夹固机构,夹固机构正左侧布置有裁切机构,裁切机构安装在工作台的上端。

所述的夹固机构包括固定件、第一电动滑块、限位板、弹性板、第二电动滑块和夹板,固定件设置于工作台的上端面中部,固定件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滑块滑动安装于工作台的上端,第一电动滑块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其中固定件左侧的限位板的上端连接有弹性板,弹性板以前后等分限位板的平面为基准对称分布,弹性板为橡胶材质,固定件右侧的限位板的右端面前后对称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的上端安装有夹板,夹板的上端面与弹性板的上端面齐平,通过挤压设备对铝材进行挤压,使之成型为圆柱形壳体,通过人工方式将圆柱形铝制壳体倒扣于固定件的上端,然后通过第一电动滑块带动限位板向着固定件方向运动,直至限位板夹紧圆柱形铝制壳体的下端,随后通过人工方式弯曲弹性板使之贴紧于圆柱形铝制壳体表面,并使弹性板的右端与固定件的右侧相接触,紧接着通过第二电动滑块带动夹板向弹性板右端的方向运动,直至夹板夹紧弹性板的右端,此时限位板和弹性板均对圆柱形铝制壳体进行夹固,接着通过裁切机构对圆柱形铝制壳体进行裁切。

所述的裁切机构包括第三电动滑块、竖直板、第二电动推杆、压制板、第三电动推杆和圆切刀,工作台的上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三电动滑块,第三电动滑块的上端安装有竖直板,竖直板的右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右端安装有压制板,第二电动推杆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的右端安装有圆切刀,圆切刀的下端面与弹性板的上端面齐平,初始状态下的压制板和圆切刀均位于固定件的正左侧,限位板和弹性板对圆柱形铝制壳体实施夹固后,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向固定件方向推动压制板,直至压制板贴紧圆柱形铝制壳体,然后通过第四电动推杆向着固定件方向推动圆切刀,直至圆切刀切穿圆柱形铝制壳体,随后通过第三电动滑块带动竖直板沿环形凹槽运动,第二电动推杆带动压制板且第三电动推杆带动圆切刀随竖直板同步运动,直至圆柱形铝制壳体完成整体裁切,将圆柱形铝制壳体裁切完成后,压制板和圆切刀回至原始位置,通过第二电动滑块使夹板松离弹性板,然后通过第一电动滑块带动限位板回至原始位置,随后工人将完成裁切的圆柱形铝制壳体从固定件上取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件包括第四电动推杆、一号耳板对、联动板、竖板、二号耳板对、圆弧板、衔接板、连接板、l型板和第四电动滑块,第四电动推杆安装于工作台的上端面中心,第四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侧壁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一号耳板对,一号耳板对与第四电动推杆相离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联动板,联动板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竖板,竖板的下端与工作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联动板与一号耳板对相离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二号耳板对,二号耳板对与联动板相离的一端安装有圆弧板,圆弧板的下端与滑动凹槽之间滑动连接,滑动凹槽开设于工作台的上端,圆弧板之间构成整圆结构,相邻圆弧板之间的连接处位于相邻联动板之间,相邻联动板之间沿顺时针方向等距离布置有五个衔接板,衔接板位于圆弧板面对向第四电动推杆的一侧,衔接板面对圆弧板的侧端面为外凸圆弧结构,衔接板背对圆弧板的侧端面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与衔接板相离的一端与l型板的水平段相连,l型板的竖直段安装有第四电动滑块,第四电动滑块滑动安装于工作台的上端,通过第四电动推杆带动一号耳板对向上运动相应距离,在此期间,联动板在一号耳板的带动下绕竖板所连的销轴向下转动,圆弧板同步受到的联动板的推力作用,圆弧板向着远离第四电动推杆的方向运动,圆弧板构成的圆形结构的外径尺寸扩大,相邻圆弧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联动板由原始状态向下转至水平状态期间,相邻圆弧板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尺寸递增,即相邻圆弧板之间的间隙距离从可容纳一个衔接板的状态,再到可容纳三个衔接板的状态,最后到可容纳五个衔接板的状态变化,通过相应数量的第四电动滑块带动l型板向远离第四电动推杆的方向运动,直至对应的衔接板位于相邻圆弧板之间,此时圆弧板和衔接板构成完整圆形结构,总之,固定件的整体外径尺寸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进而使得装置可适应一定范围不同内径尺寸的圆柱形铝制壳体的加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四电动推杆正前侧的滑动凹槽的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挡板,挡板为l型结构,挡板的竖直段与一号凹槽之间滑动卡接,一号凹槽开设在工作台的上端,挡板的水平段位于第四电动推杆正前侧的圆弧板的前端下侧,圆弧板向着远离第四电动推杆的方向运动期间,当第四电动推杆正前侧的圆弧板接触距离第四电动推杆较近的挡板时,圆弧板停止运动,此时相邻圆弧板之间的间隙可容纳一个衔接板,通过人工方式将距离第四电动推杆较近的挡板取走,然后当第四电动推杆正前侧的圆弧板接触距离第四电动推杆较远的挡板时,此时相邻圆弧板之间的间隙可容纳三个衔接板,通过人工方式将剩余的挡板取走,然后当第四电动推杆正前侧的圆弧板接触其所在滑动凹槽的内侧壁时,此时相邻圆弧板之间的间隙可容纳五个衔接板,总之,挡板可对圆弧板的运动起到导向与限位的作用,以使圆弧板块快速且准确的运动至相应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竖直板的右端滑动安装有连接电动滑块,连接电动滑块的右端安装有置物板,第二电动推杆的左端和第三电动推杆的左端均与置物板的右端面固定连接,通过连接电动滑块带动置物板向上运动,第二电动推杆带动压制板、第三电动推杆带动圆切刀随置物板同步运动,以此可根据裁切要求来调整圆柱形铝制壳体的裁切量,进而丰富了装置加工的多样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电动滑块的上端安装有连接电动推杆,限位板安装于连接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连接电动推杆向上推动限位板相应距离,在此过程中,弹性板和夹板均随限位板同步运动,以此使弹性板始终可对裁切点附近的圆柱形铝制壳体实施夹固,进而降低圆柱形铝制壳体裁切断口出现变形现象的几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电动滑块所连的限位板的右端面后端开设有方形通槽,方形通槽内滑动连接有指示板,指示板右端后侧布置有刻度板,刻度板安装于工作台的上端面,且刻度板位于环形凹槽的右侧,通过指示板和刻度板之间的配合可对限位板的运动距离进行准确控制,以便在裁切量不同的圆柱形铝制壳体转换加工期间,限位板可快速准确的运动至相应位置,进而可提高整体加工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圆切刀的下端面与l型结构的调节板竖直段的上端面滑动接触,调节板水平段的右端滑动卡接于板通槽内,板通槽开设于固定件左侧的限位板的左端面,调节板可对圆切刀与弹性板之间的间距起到辅助控制的作用,即使得圆切刀始终可贴于弹性板的上端面并对圆柱形铝制壳体实施裁切,当圆切刀与弹性板之间的间距调整完毕后,通过人工方式将调节板取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圆弧板的上端开设有u型通槽,u型通槽沿圆弧板的弧长方向均匀排布,u型通槽的内侧壁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椭圆轴,圆柱形铝制壳体倒扣于固定件上端的过程中,圆柱形铝制壳体的内环面与椭圆轴之间产生滚动摩擦,而滚动摩擦可减小圆柱形铝制壳体的运动阻力,同时还可降低圆柱形铝制壳体内表面的磨损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弹性板的内侧端面安装有海绵层,海绵层可对圆柱形铝制壳体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以避免圆柱形铝制壳体出现变形。

(二)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圆柱形电容器外壳自动化加工装置,本发明采用多调节的设计理念进行圆柱形电容器外壳自动化加工,设置的夹固机构可对圆柱形铝制壳体实施多方位的夹固,以避免圆柱形铝制壳体在裁切期间发生偏转的状况,同时还可根据圆柱形铝制壳体的厚度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设置的裁切机构对圆柱形铝制壳体实施裁切的同时,可给予裁切部位同步辅助压制,进而可降低圆柱形铝制壳体裁切端面出现变形现象的几率。

(2)本发明所述的固定件的整体外径尺寸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进而使得装置可适应一定范围不同内径尺寸的圆柱形铝制壳体的加工。

(3)本发明所述的指示板和刻度板之间的配合可对限位板的运动距离进行准确控制,以便在裁切量不同的圆柱形铝制壳体转换加工期间,限位板可快速准确的运动至相应位置,进而可提高整体加工的效率。

(4)本发明所述的置物板和连接电动滑块之间的配合可调整圆切刀的位置,以此可根据裁切要求来调整圆柱形铝制壳体的裁切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加工对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夹固机构和裁切机构之间的部分结构立体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夹固机构中部分结构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内容进行多种不同的具体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圆柱形电容器外壳自动化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1、夹固机构2和裁切机构3,所述的工作台1放置于已有地面上,工作台1的上端设置有夹固机构2,夹固机构2正左侧布置有裁切机构3,裁切机构3安装在工作台1的上端。

所述的夹固机构2包括固定件20、第一电动滑块21、限位板22、弹性板23、第二电动滑块24和夹板25,固定件20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端面中部,固定件20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电动滑块21,第一电动滑块21滑动安装于工作台1的上端,第一电动滑块21的上端安装有连接电动推杆210,限位板22安装于连接电动推杆210的上端,其中固定件20左侧的限位板22的上端连接有弹性板23,弹性板23以前后等分限位板22的平面为基准对称分布,弹性板为橡胶材质,固定件20右侧的限位板22的右端面前后对称滑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滑块24,第二电动滑块24的上端安装有夹板25,夹板25的上端面与弹性板23的上端面齐平,通过挤压设备对铝材进行挤压,使之成型为圆柱形壳体,通过人工方式将圆柱形铝制壳体倒扣于固定件20的上端,然后通过第一电动滑块21带动限位板22向着固定件20方向运动,并通过连接电动推杆210向上推动限位板22相应距离,直至限位板22夹紧圆柱形铝制壳体的下端,在此过程中,弹性板23和夹板25均随限位板22同步运动,以此使弹性板23始终可对裁切点附近的圆柱形铝制壳体实施夹固,进而降低圆柱形铝制壳体裁切断口出现变形现象的几率,随后通过人工方式弯曲弹性板23使之贴紧于圆柱形铝制壳体表面,并使弹性板23的右端与固定件20的右侧相接触,紧接着通过第二电动滑块24带动夹板25向弹性板23右端的方向运动,直至夹板25夹紧弹性板23的右端,此时限位板22和弹性板23均对圆柱形铝制壳体进行夹固,接着通过裁切机构3对圆柱形铝制壳体进行裁切,夹固机构2可对圆柱形铝制壳体实施多方位的夹固,以避免圆柱形铝制壳体在裁切期间发生偏转的状况,同时还可根据圆柱形铝制壳体的厚度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

所述的固定件20包括第四电动推杆200、一号耳板对201、联动板202、竖板203、二号耳板对204、圆弧板205、衔接板206、连接板207、l型板208和第四电动滑块209,第四电动推杆200安装于工作台1的上端面中心,第四电动推杆200的伸缩端侧壁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一号耳板对201,一号耳板对201与第四电动推杆200相离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联动板202,联动板202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竖板203,竖板203的下端与工作台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联动板202与一号耳板对201相离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二号耳板对204,二号耳板对204与联动板202相离的一端安装有圆弧板205,圆弧板205的下端与滑动凹槽之间滑动连接,滑动凹槽开设于工作台1的上端,圆弧板205之间构成整圆结构,相邻圆弧板205之间的连接处位于相邻联动板202之间,相邻联动板202之间沿顺时针方向等距离布置有五个衔接板206,衔接板206位于圆弧板205面对向第四电动推杆200的一侧,衔接板206面对圆弧板205的侧端面为外凸圆弧结构,衔接板206背对圆弧板205的侧端面安装有连接板207,连接板207与衔接板206相离的一端与l型板208的水平段相连,l型板208的竖直段安装有第四电动滑块209,第四电动滑块209滑动安装于工作台1的上端,通过第四电动推杆200带动一号耳板对201向上运动相应距离,在此期间,联动板202在一号耳板的带动下绕竖板203所连的销轴向下转动,圆弧板205同步受到的联动板202的推力作用,圆弧板205向着远离第四电动推杆200的方向运动,圆弧板205构成的圆形结构的外径尺寸扩大,相邻圆弧板205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联动板202由原始状态向下转至水平状态期间,相邻圆弧板205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尺寸递增,即相邻圆弧板205之间的间隙距离从可容纳一个衔接板206的状态,再到可容纳三个衔接板206的状态,最后到可容纳五个衔接板206的状态变化,根据相邻圆弧板205之间的间隙大小,通过相应数量的第四电动滑块209带动l型板208向远离第四电动推杆200的方向运动,直至对应的衔接板206位于相邻圆弧板205之间,此时圆弧板205和衔接板206构成完整圆形结构,总之,固定件20的整体外径尺寸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进而使得装置可适应一定范围不同内径尺寸的圆柱形铝制壳体的加工。

所述的第四电动推杆200正前侧的滑动凹槽的左侧前后对称设置有挡板20a,挡板20a为l型结构,挡板20a的竖直段与一号凹槽之间滑动卡接,一号凹槽开设在工作台1的上端,挡板20a的水平段位于第四电动推杆200正前侧的圆弧板205的前端下侧,圆弧板205向着远离第四电动推杆200的方向运动期间,当第四电动推杆200正前侧的圆弧板205接触距离第四电动推杆200较近的挡板20a时,圆弧板205停止运动,此时相邻圆弧板205之间的间隙可容纳一个衔接板206,通过人工方式将距离第四电动推杆200较近的挡板20a取走,然后当第四电动推杆200正前侧的圆弧板205接触距离第四电动推杆200较远的挡板20a时,此时相邻圆弧板205之间的间隙可容纳三个衔接板206,通过人工方式将剩余的挡板20a取走,然后当第四电动推杆200正前侧的圆弧板205接触其所在滑动凹槽的内侧壁时,此时相邻圆弧板205之间的间隙可容纳五个衔接板206,总之,挡板20a可对圆弧板205的运动起到导向与限位的作用,以使圆弧板205块快速且准确的运动至相应位置。

所述的第二电动滑块24所连的限位板22的右端面后端开设有方形通槽,方形通槽内滑动连接有指示板240,指示板240右端后侧布置有刻度板241,刻度板241安装于工作台1的上端面,且刻度板241位于环形凹槽的右侧,通过指示板240和刻度板241之间的配合可对限位板22的运动距离进行准确控制,以便在裁切量不同的圆柱形铝制壳体转换加工期间,限位板22可快速准确的运动至相应位置,进而可提高整体加工的效率。

所述的圆弧板205的上端开设有u型通槽,u型通槽沿圆弧板205的弧长方向均匀排布,u型通槽的内侧壁之间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椭圆轴20b,圆柱形铝制壳体倒扣于固定件20上端的过程中,圆柱形铝制壳体的内环面与椭圆轴20b之间产生滚动摩擦,而滚动摩擦可减小圆柱形铝制壳体的运动阻力,同时还可降低圆柱形铝制壳体内表面的磨损度。

所述的弹性板23的内侧端面安装有海绵层,海绵层可对圆柱形铝制壳体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以避免圆柱形铝制壳体出现变形现象。

所述的裁切机构3包括第三电动滑块30、竖直板31、第二电动推杆32、压制板33、第三电动推杆34和圆切刀35,工作台1的上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三电动滑块30,第三电动滑块30的上端安装有竖直板31,竖直板31的右端滑动安装有连接电动滑块310,连接电动滑块310的右端安装有置物板311,第二电动推杆32的左端和第三电动推杆34的左端均与置物板311的右端面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2的右端安装有压制板33,第二电动推杆32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34,第三电动推杆34的右端安装有圆切刀35,圆切刀35的下端面与弹性板23的上端面齐平,初始状态下的压制板33和圆切刀35均位于固定件20的正左侧,限位板22和弹性板23对圆柱形铝制壳体实施夹固后,通过第二电动推杆32向固定件20方向推动压制板33,直至压制板33贴紧圆柱形铝制壳体,然后通过连接电动滑块310带动置物板311向上运动,第二电动推杆32带动压制板33、第三电动推杆34带动圆切刀35随置物板311同步运动,以此可根据裁切要求来调整圆柱形铝制壳体的裁切量,紧接着通过第四电动推杆200向着固定件20方向推动圆切刀35,直至圆切刀35切穿圆柱形铝制壳体,随后通过第三电动滑块30带动竖直板31沿环形凹槽运动,第二电动推杆32带动压制板33且第三电动推杆34带动圆切刀35随竖直板31同步运动,直至圆柱形铝制壳体完成整体裁切,将圆柱形铝制壳体裁切完成后,压制板33和圆切刀35回至原始位置,通过第二电动滑块24使夹板25松离弹性板23,然后通过第一电动滑块21带动限位板22回至原始位置,随后工人将完成裁切的圆柱形铝制壳体从固定件20上取下,压制板33可对圆柱形铝制壳体的裁切部位起到辅助压制的作用,以降低圆柱形铝制壳体裁切端面出现变形现象的几率。

所述的圆切刀35的下端面与l型结构的调节板350竖直段的上端面滑动接触,调节板350水平段的右端滑动卡接于板通槽内,板通槽开设于固定件20左侧的限位板22的左端面,调节板350可对圆切刀35与弹性板23之间的间距起到辅助控制的作用,即使得圆切刀35始终可贴于弹性板23的上端面并对圆柱形铝制壳体实施裁切,当圆切刀35与弹性板23之间的间距调整完毕后,通过人工方式将调节板350取下。

工作时,第一步:通过挤压设备对铝材进行挤压,使之成型为圆柱形壳体。

第二步:通过人工方式将圆柱形铝制壳体倒扣于固定件20的上端,然后通过第一电动滑块21带动限位板22向着固定件20方向运动,直至限位板22夹紧圆柱形铝制壳体的下端,随后通过人工方式弯曲弹性板23使之贴紧于圆柱形铝制壳体表面,并使弹性板23的右端与固定件20的右侧相接触,紧接着通过第二电动滑块24带动夹板25向弹性板23右端的方向运动,直至夹板25夹紧弹性板23的右端,此时限位板22和弹性板23均对圆柱形铝制壳体进行夹固。

第三步:通过第二电动推杆32向固定件20方向推动压制板33,直至压制板33贴紧圆柱形铝制壳体,然后通过第三电动推杆34向着固定件20方向推动圆切刀35,直至圆切刀35切穿圆柱形铝制壳体,随后通过第三电动滑块30带动竖直板31沿环形凹槽运动,第二电动推杆32带动压制板33且第三电动推杆34带动圆切刀35随竖直板31同步运动,直至圆柱形铝制壳体整体裁切完成。

第四步:圆柱形铝制壳体完成裁切后,压制板33和圆切刀35回至原始位置,通过第二电动滑块24使夹板25松离弹性板23,然后通过第一电动滑块21带动限位板22回至原始位置,随后工人将完成裁切的圆柱形铝制壳体从固定件20上取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