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车身顶梁Y向可调节的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1044发布日期:2022-10-11 21:4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车身顶梁Y向可调节的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一种固定车身顶梁y向可调节的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固定车身顶梁y向可调节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2.汽车顶盖的内板焊接在车身顶梁上,由于在焊接过程中,车身顶梁y向间距发生偏差,使汽车的内板和顶梁的y向存在尺寸差,再焊接顶盖时,会直接导致焊接后的不同位置的顶盖与车身顶梁的高度差不均匀,影响汽车顶盖装配质量,无法保证装配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车身顶梁y向可调节的固定支架,可以将所述支架直接固定在车身顶梁法兰边上,利用螺纹对车身顶梁的y向距离进行轻松调整。
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固定车身顶梁y向可调节的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杆,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端和第四端都设置有与车身顶梁法兰边相适配的卡槽,用于放置车身顶梁;所述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的连杆长度能够调整,用于调节车身顶梁的y向距离。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和第四端均设置有从端面贯穿到卡槽的顶丝孔和穿过顶丝孔的顶丝,用于将所述支架固定在车身顶梁上。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杆的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
8.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具有杆部和连接在杆部一端的头部,所述杆部包括远离头部的第一螺纹部和靠近头部的非螺纹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包括与第一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一螺纹空腔和第一容纳腔;所述头部卡在第二容置空间中。
9.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一端具有第二螺纹部,另一端具有第三螺纹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包括与第二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二螺纹空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包括与第三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三螺纹空腔和第三容纳腔。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部和第三螺纹部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纹空腔与第三螺纹空腔的螺纹方向相同。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部和第三螺纹部的螺纹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螺纹空腔与第三螺纹空腔的螺纹方向相反。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部上连接有与第一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一螺母。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部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三螺纹部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三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三螺母。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上设置有与连杆垂直的手柄,用于旋转连杆;优选的,所述连杆与所述手柄呈十字形。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中部设置有贯通方向与连杆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通孔,所述手柄穿过通孔。
16.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与连杆焊接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为u型槽。
18.本实用新型固定车身顶梁y向可调节的固定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结构简单,可以将所述固定支架直接固定在车身顶梁法兰边上,利用螺纹可以对车身顶梁的y向距离进行轻松调整,调整方便,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车身顶梁y向可调节的固定支架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车身顶梁y向可调节的固定支架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杆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杆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连杆;31-杆部;311-第一螺纹部;312-第二螺纹部;313-第三螺纹部;314-非螺纹部;32-头部;4-卡槽;5-顶丝;61-第一螺母;62-第二螺母;63-第三螺母;7-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y向为车身宽度方向。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车身顶梁y向可调节的固定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连杆3,所述第一支架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架2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连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端和第四端都设置有与车身顶梁法兰边相适配的卡槽4,用于放置车身顶梁,优选的,所述卡槽4为u型槽。所述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的连杆3的长度能够调整,用于调节两个卡槽4之间的距离,即调节车身顶梁的y向距离。所述第一端和第四端均设置有从端面贯穿到卡槽4的顶丝孔和穿过顶丝孔的顶丝5,用于将所述支架固定在车身顶梁上。所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杆3的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
27.实施例1
28.如图3所示,所述连杆3具有杆部31和连接在杆部31一端的头部32,所述杆部31包括远离头部32的第一螺纹部311和靠近头部32的非螺纹部314。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包括与第一螺纹部311相适配的第一螺纹空腔,还可以包括与第一螺纹空腔相连的第一容纳腔。将所述连杆3放入第二容置空间中,再将所述连杆3的杆部31穿过第三端,将第一螺纹部311拧入第一螺纹空腔中,使所述头部32卡在第二容置空间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螺纹部311的长度
可以大于第一螺纹空腔的长度,使部分所述第一螺纹部311穿过第一螺纹空腔,可以容纳于第一容纳腔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长度大于连杆3的长度,使连杆3能够容易放入第二容置空间中。
29.焊接内板时,将车身两侧顶梁的法兰边分别卡在第一端和第四端的卡槽4中,再用顶丝5顶紧法兰边,将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车身顶梁上。通过调节第一螺纹部311拧出第一容置空间的长度,即可调节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连杆3的长度,从而调节两个卡槽4之间的距离,调节车身顶梁的y向距离。
30.在焊接内板时,所述顶梁发生振动,带动所述固定支架振动,引起第一螺纹部311松动,可以在所述第一螺纹部311上连接与第一螺纹部311相适配的第一螺母61,将第一螺母61拧紧,使第一螺母61锁紧在第二端的端面上,使第一螺纹部311的连接更紧固,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发生松动,避免两个卡槽4之间的距离发生偏差。
31.实施例2
32.如图4所示,所述连杆3的一端具有第二螺纹部312,另一端具有第三螺纹部313,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部312和第三螺纹部313的螺纹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包括与第二螺纹部312相适配的第二螺纹空腔,还可以包括与第二螺纹空腔相连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包括与第三螺纹部313相适配的第三螺纹空腔,还可以包括与第三螺纹空腔相连的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二螺纹部312和第三螺纹部313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纹空腔与第三螺纹空腔的螺纹方向相同,或者所述第二螺纹部312和第三螺纹部313的螺纹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螺纹空腔与第三螺纹空腔的螺纹方向相反。使连杆3旋转时,所述第二螺纹部312可以拧出第一容置空间,同时,第三螺纹部313可以拧出第二容置空间,使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的连杆3的长度加长;或者使连杆3旋转时,所述第二螺纹部312可以拧入第一容置空间,同时,第三螺纹部313可以拧入第二容置空间,使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的连杆3的长度缩短。
33.所述第二螺纹部312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螺纹部312相适配的第二螺母62,所述第三螺纹部313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三螺纹部313相适配的第三螺母63。将第二螺母62和第三螺母63拧紧,使第二螺母62锁紧在第二端的端面上,第三螺母63锁紧在第三端的端面上,使第二螺纹部312和第三螺纹部313的连接更紧固,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发生松动,避免两个卡槽4之间的距离发生偏差。
34.为了使操作更方便,所述连杆3上设置有与连杆3垂直的手柄7,优选的,所述连杆3与所述手柄7呈十字形。所述手柄7可以与连杆3焊接连接,或者也可以在所述连杆3中部设置贯通方向与连杆3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通孔,使用时,将所述手柄7穿过通孔,卡在通孔中。旋转手柄7,带动连杆3旋转,即可调整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连杆3的长度。
35.当车身顶梁的y向距离发生偏差时,可以通过多组固定支架同时进行调整,有效控制车身顶梁的y向距离。所述固定支架还可以在物品进行运输时用来固定物品。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