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数控弯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1135发布日期:2022-04-21 19:1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数控弯管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件折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数控弯管机。


背景技术:

2.弯管机大致可以分为数控弯管机,液压弯管机等等,主要用于电力施工,公铁路建设,锅炉、桥梁、船舶、家具,装潢等方面的管道铺设及修造,具有功能多、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等优点,该设备除了具备弯管功能外,还能将油缸作为液压千斤顶使用,相对于数控弯管设备而言具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特点。
3.现有的弯管机,一般只能对单一管径的钢管进行加工,一旦遇到不同管径的钢管,就需要拆除原有的弯管机构,重新设计新的机构,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导致弯管机的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全自动数控弯管机,通过弯管组件对管件进行弯管工作,且弯管组件能够对不同大小管径的管件进行夹持并进行弯管工作,从而使得本弯管机具备更高的实用性。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全自动数控弯管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有支撑组件,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弯管组件,所述弯管组件右侧依次设有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压紧组件以及传输件,所述底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弯管组件、压紧组件以及传输件均与所述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7.所述弯管组件包括转轴、弯管盘、u形架、第一气缸、压板、第一电机以及阻挡件,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弯管盘与所述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弯管盘边缘处,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u形架固定连接,所述压板滑动设于所述u形架开口内,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轴伸入所述u形架开口内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于所述底座下端,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底座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阻挡件设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弯管盘右侧后端,所述第一气缸以及第一电机均与所述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8.所述阻挡件包括电动滑轨、电动滑座以及档杆,所述电动滑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滑座与所述电动滑轨连接,所述档杆固定设于所述电动滑座上端,所述电动滑轨与所述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9.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矩形框架、第二气缸、安装壳以及转辊,所述矩形框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设于所述矩形框架上端,所述安装壳滑动设于所述矩形框架开口内,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轴伸入所述矩形框架开口内与所述安装壳固定连接,所述转辊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10.所述传输件包括凹形安装块、两个传输辊、两个传动轮、传输带、防护壳以及第二电机,所述凹形安装块固定设于所述底座,两个所述传输辊均转动设于所述凹形安装块开
口内,两个所述传动轮与所述凹形安装块后端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传动轮通过所述传输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轮分别与两个所述传输辊传动连接,所述防护壳固定设于所述凹形安装块且位于两个所述传动轮外侧,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防护壳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防护壳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11.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四个支撑脚,四个所述支撑脚呈矩形分布固定设于所述底座下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弯管组件对管件进行弯管工作,且弯管组件能够对不同大小管径的管件进行夹持并进行弯管工作,从而使得本弯管机具备更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数控弯管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数控弯管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1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数控弯管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18.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19.底座1、控制面板11、转轴2、弯管盘21、u形架22、第一气缸23、压板24、第一电机25、电动滑轨26、电动滑座27、档杆28、矩形框架3、第二气缸31、安装壳32、转辊33、凹形安装块4、传输辊41、传动轮42、传输带43、防护壳44、第二电机45、支撑脚6。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数控弯管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下端设有支撑组件,底座1上端设有弯管组件,弯管组件右侧依次设有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压紧组件以及传输件,底座1设有控制面板11,弯管组件、压紧组件以及传输件均与控制面板11信号连接;
22.弯管组件包括转轴2、弯管盘21、u形架22、第一气缸23、压板24、第一电机25以及阻挡件,转轴2转动设于底座1,弯管盘21与转轴2上端固定连接,u形架22可拆卸连接于弯管盘21边缘处,第一气缸23与u形架22固定连接,压板24滑动设于u形架22开口内,第一气缸23的伸缩轴伸入u形架22开口内与压板24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5固定设于底座1下端,且第一电机25的输出轴贯穿底座1与转轴2传动连接,阻挡件设于底座1且位于弯管盘21右侧后端,第一气缸23以及第一电机25均与控制面板11信号连接。
23.初始状态下阻挡件位于底座1后端,u形架22位于底座1后侧并与底座1后侧边相互垂直;在对管件进行弯管工作时,将管件放置在传输件上,传输件将管件向左侧传输,使得管件穿过压紧组件,直至传输至u形架22的开口内,然后控制面板11控制第一气缸23启动,第一气缸23带动压板24在u形架22开口内向前移动,压板24向前移动将推动管件与弯管盘21相接触,通过压板24与弯管盘21对管件前端进行夹持固定,将管件固定完成之后控制面
板11控制第一气缸23关闭,同时控制面板11控制压紧组件与阻挡件启动,压紧组件对管件后端进行夹紧,阻挡件向前移动对管件中部进行阻挡,然后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第一电机25,第一电机25的输出轴带动转轴2逆时针转动,转轴2转动带动弯管盘21转动,弯管盘21转动带动u形架22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气缸23与压板24逆时针转动,即带动管件逆时针转动,又由于管件受到阻挡件的阻挡中部无法转动,从而使得管件前端围绕弯管盘21弯曲,弯管完成后只需启动第一气缸23、压紧组件以及阻挡件复位,然后取下管件即可;通过压紧组件使得管件在被折弯时能够正常向前移动,同时对管件进行压紧避免管件出现上下跳动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弯管组件对管件进行弯管工作,且弯管组件能够对不同大小管径的管件进行夹持并进行弯管工作,从而使得本弯管机具备更高的实用性。
24.阻挡件包括电动滑轨26、电动滑座27以及档杆28,电动滑轨26与底座1固定连接,电动滑座27与电动滑轨26连接,档杆28固定设于电动滑座27上端,电动滑轨26与控制面板11信号连接。在管件前端被夹紧之后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电动滑轨26,电动滑轨26带动电动滑座27向前移动,从而带动档杆28向前移动,直至档杆28与管件中部相抵接,在弯管盘21与压板24带动管件转动时,通过档杆28对管件中部进行阻挡,从而使得管件21中部无法跟随转动,即使得管件前端逐渐发生弯曲,即完成对管件的弯管工作,电动滑轨26以及电动滑座27上端均低于u形架22开口内底壁,这样能够确保管件能够正常被传输至u形架的开口内。
25.压紧组件包括矩形框架3、第二气缸31、安装壳32以及转辊33,矩形框架3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二气缸31设于矩形框架3上端,安装壳32滑动设于矩形框架3开口内,第二气缸31的伸缩轴伸入矩形框架3开口内与安装壳32固定连接,转辊33转动设于安装壳32内,第二气缸31与控制面板11信号连接。矩形框架3开口的底壁与u形架22开口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使得管件能够平稳的放置在矩形框架3与u形架22上,在对管件夹持完成之后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第二气缸31,第二气缸31将带动安装壳32向下移动,安装壳32向下移动将带动转辊33向下移动,直至转辊33与管件相抵接,在对管件进行弯管时通过转辊33对管件进行压紧,这样使得管件在被弯管时不会上下跳动,从而使得弯管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同时由于在弯管工作时将带动管件向前移动,通过转辊33能够确保管件能够正常向前运动。
26.传输件包括凹形安装块4、两个传输辊41、两个传动轮42、传输带43、防护壳44以及第二电机45,凹形安装块4固定设于底座1,两个传输辊41均转动设于凹形安装块4开口内,两个传动轮42与凹形安装块4后端转动连接,且两个传动轮42通过传输带43传动连接,两个传动轮42分别与两个传输辊41传动连接,防护壳44固定设于凹形安装块4且位于两个传动轮42外侧,第二电机45与防护壳44固定连接,且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防护壳44与其中一个传动轮42传动连接,第二电机45与控制面板11信号连接。在传输件对管件进行传输时,通过控制面板11启动第二电机45,第二电机45的输出轴将带动对应的传动轮42转动,并且通过传输带43将动力传输给另一个传动轮42,即使两个传动轮42同步转动,两个传动轮42同步转动将带动两个传输辊41同步转动,从而通过传输辊41将管件向左传输;通过防护壳44可对两个传动轮42进行保护;两个传输辊41上端与u形架22开口内底壁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使得传输辊41能够正常将管件传输至u形架22的开口内。
27.支撑组件包括四个支撑脚6,四个支撑脚6呈矩形分布固定设于底座1下端。在使用时可通过四个支撑脚6将底座1支撑在地面进行使用。
28.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