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1725发布日期:2022-07-08 23:3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整形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整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3.一种环形件一般采用金属薄板在冲压装置上冲压成型,通过上模具与下模具的相互配合,能够将金属薄板冲压成为一个个外形符合要求的的环形件。由于该环形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在使用的时候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单纯通过冲压成型的材料无法满足使用品质需求,因此需要对该环形件进行整形并检测。目前对该环形件的整形以及检测均由人共完成,人工进行上料、下料,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而且人工操作时,需要将手伸至上、下模具之间,此时若发生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工作人员容易受到伤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形检测装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形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或支撑于所述工作台上的且沿x向依次布置的:用于对产品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用于对经定位机构定位后的产品进行整形的至少一个整形单元以及用于对经整形单元整形后的产品进行检测的至少一个检测单元,还包括同步取料单元,所述同步取料单元包括可沿x向移动的基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基板上的且沿x向布置以用于对产品进行移栽的多个取料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安装于一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升降滑台气缸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滑台气缸的滑台上的第一夹爪气缸,所述第一夹爪气缸的开合爪上端面分别设有用于供产品套设且随开合爪张开逐步对产品形成定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产品的内壁仿形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整形单元包括两个,其中一个为用于对产品正面进行整形的正面整形单元,另一者为用于对产品反面进行整形的反面整形单元,所述的正面整形单元和反面整形单元分别包括用于对产品进行整形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可升降设置,所述的下模具通过一y向移动模组在下模具与基板上的取料机构之间往复移动。
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两个,其中一者用于对产品正面进行检测的正面检测单元,另一者为对产品反面进行检测的反面检测单元,每个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通过第二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检测相机,以及通过一第一滑台气缸可靠近或远离所述取料机构的料台,所述料台上设有容置所述产品的料槽,以及可靠近或远离所述产品的第一侧边的第一限位板和可靠近或远离所述产品第二侧边的第二限位板。
11、定位机构;1101、第一安装座;1102、第一升降滑台气缸;1103、第一夹爪气缸;1104、开合爪;1105、定位块;12、正面整形单元;1201、上模;1202、下模;1203、第一升降气缸;1204、第一y向移动模组;13、反面整形单元; 14、正面检测单元;1401、第一滑台气缸;1402、检测台;1403、第一限位板; 1404、第二限位板;1405、检测相机;1406、第二安装座;15、反面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1.参见附图1-9,本说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整形检测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工作台1,所述的工作台1将所述的机架分为上下结构具体为位于工作台1上方的上架和位于所述工作台1下方的下架,图示中机架的上架未示出,此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安装或支撑于所述工作台1上的且沿x向依次布置的:用于对产品4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11、用于对经定位机构11定位后的产品4进行整形的至少一个整形单元以及用于对经整形单元整形后的产品4进行检测的至少一个检测单元,还包括同步取料单元9,所述同步取料单元9包括可沿x向移动的基板901以及安装于所述基板 901上的且沿x向布置以用于对产品4进行移栽的多个取料机构10。
32.具体的,所述定位机构11包括安装于一第一安装座1101上的第一升降滑台气缸1102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滑台气缸1102的滑台上的第一夹爪气缸 1103,所述第一夹爪气缸1103的开合爪1104上端面分别设有用于供产品4套设且随开合爪1104张开逐步对产品4形成定位的定位块1105,所述定位块1105 与产品4的内壁仿形设置,具体的是:本实施例的产品4为环形注塑铁件,当环形注塑铁件被套在定位块1105上的时候,开合爪1104向外侧张开从而使得定位块1105的外表面与产品4的内表面贴合形成进一步的定位。
33.由于产品4具有正面和反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所述整形单元包括两个,其中一个为用于对产品4正面进行整形的正面整形单元12,另一者为用于对产品4反面进行整形的反面整形单元13,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沿x向依次为正面整形单元12和反面整形单元13,所述的正面整形单元12和反面整形单元13分别包括用于对产品4进行整形的上模1201具和下模1202具,所述的上模1201具可升降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本技术的的下模1202 具通过一y向移动模组在下模1202具与基板901上的取料机构10之间往复移动,具体的y向移动模组包括平移气缸以及与平移气缸平行设置的导轨,下模 1202具通过一安装板安装在平移气缸的伸缩杆上以被所述平移气缸带动在y向移动,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与导轨适配的滑块。
34.本技术的测单元包括两个,其中一者用于对产品4正面进行检测的正面检测单元14,另一者为对产品4反面进行检测的反面检测单元15,具体的本实施例优选靠近反面整形
单元13的一个为反面检测单元15,远离所述反面整形单元13的一个为正面检测单元14,每个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通过第二安装座1406 安装于所述工作台1上的检测相机1405,以及通过一第一滑台气缸1401可靠近或远离所述取料机构10的料台,所述料台上设有容置所述产品4的料槽,以及可靠近或远离所述产品4的第一侧边的第一限位板1403和可靠近或远离所述产品4第二侧边的第二限位板1404。
35.具体的,所述同步取料单元9包括安装底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上的且沿x向延伸的滚珠丝杆903以及与所述滚珠丝杆配合的滚珠螺母904,所述的基板901安装于所述滚珠螺母904上以被所述滚珠螺母904带动沿x向移动,滚珠丝杆903的一端与一伺服电机902的输出轴连接以被所述伺服电机902带动转动。
36.具体的,本技术的所述取料机构10包括四个,每个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干扰,提高了整体整形和检测的工作效率,每个所述取料机构10均包括升降气缸以及安装于所述升降气缸的升降台上的旋转气缸1002,所述的旋转气缸1002的旋转头上安装一用于夹持产品4的第三夹爪气缸1003。
37.所述工作台1的近端设有一第一料台2,所述工作台1的远端设有一第二料台3,所述第一料台2与所述第二料台3上分别设置有产品4放置位和料盘5 放置位,所述产品4放置位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紧压料盘5的限位气缸 6,所述第一料台2的一侧设有一第一机器人7,所述的第二料台3的一侧设有一第二机器人8,所述的第一机器人7与所述第二机器人8分别包括本体701 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701驱动端的取料组件702。每个所述取料组件702包括与本体701连接的转接板以及安装于所述转接板四角位置用于取放料盘5的吸盘704,所述转接板上还安装一第二滑台气缸706,所述第二滑台气缸706的滑台上安装一用于取放所述产品4的夹爪,当第一机器人7从产品4放置位的料盘5上取产品4的时候,限位气缸6对料盘5的侧壁进行紧压以避免料盘5被带动,第一机器人7取的产品4放在定位机构11上,定位机构11开始对产品 4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靠近定位机构11的取料机构10开始对定位机构11 上的产品4进行取料,然后同步取放料单元带动取料机构10进入到正面整形单元12处,下模1202具伸出过来承接产品4,街道产品4之后回到上模1201具的下边开始进行整形工作,整形完成后,下模1202具伸出,靠近正面整形单元 12的取料机构10开始将正面整形单元12上的缠绵取走进入到下一个反面整形单元13,反面整形单元13的下模1202具伸出来承接产品4,承接产品4后退回到上模1201具的下侧开始进行反面整形,反面整形完成后,下模1202具伸出,靠近反面整形单元13的取料机构10将下模1202具上的产品4取走,进入到下一个反面检测单元15,反面检测单元15完成后靠近反面检测单元15的取料机构10将产品4取走送入下一个正面检测单元14,正面检测单元14检测完成后合格的产品4,第二机器人8会将其放入到合格的合格产品4位置上,不合格的会放入到不合格产品4位置上,当第一机器人7将料盘5上的产品4全部取完之后,第一机器人7会将整个料盘5吸取放入到料盘5放置位。
38.本技术的所述转接板上还安装一视觉单元705。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