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经引导地运送金属带材的引导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89746发布日期:2024-04-30 17:00阅读:9来源:国知局
用于经引导地运送金属带材的引导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经引导地运送金属带材的引导台。


背景技术:

1、由现有技术已知用于经引导地运送金属带材、特别是热轧带材的不同结构形式的引导台。所述引导台用于在两个带材容纳部之间经引导地运送金属带材,例如从轧机机架运送到后续辊道或者在各个辊子之间运送。在运送金属带材时,引导台不得损坏金属带材。

2、由专利文献cn 206 028 337已知一种用于经引导地运送热轧带材的多部件的引导台。该多部件的引导台用于引导热轧带材的表面配备有磨损保护板。这些磨损保护板防止在运送时损坏所运送的热轧带材。所述磨损保护板在这里由酚醛树脂或具有酚醛树脂的复合材料制造。此外,用水冷却磨损保护板的表面。水通过穿过磨损保护板的孔输送到磨损保护板的表面。

3、由专利文献kr 2013 005 88 74可以得出向引导台的表面供给冷却水的可行方式。在引导台的承载元件上附接有具有贯通的孔的多个引导体或磨损保护板。所述承载元件具有通道,该通道附接至承载元件的下侧面上的水接头。冷却水通过所述通道分布至引导体的各个孔,并且穿过这些孔被引导至引导体的上侧面。冷却水润湿引导体或磨损保护板的上侧面,并且于是减少了所运送的热轧带材与引导体或磨损保护板之间的摩擦。总体而言,通过这些措施应当减少引导体或磨损保护板的磨损。在此,通过颜色上鲜明对照的分层式结构可以额外地从视觉上识别由胶合板(sperrholz)制造的引导体或磨损保护板的磨损程度。

4、专利文献jp 200 331 13 12示出了具有单个导板的引导台。通过单排地布置的、穿过引导台的导板的大量的孔,在进入侧将水引导至导板的表面上。水通过倾斜平面的作用原理在导板的表面上形成膜,并且在那里防止轧屑沉积。轧屑增长可能在运送时损坏热轧带材的表面。所述导板在此优选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电木或酚类塑料。

5、专利文献ep 0 0010 966a1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位于两个轧机机架之间的带材的设备。在第一轧机机架的出口和第二轧机机架的入口之间布置有一引导台。在该引导台中安装有将冷却剂喷射到带材上的喷嘴。通过所述引导台中的管道给所述喷嘴供给冷却剂。

6、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导板的材料采用非金属材料,例如塑料或复合材料。然而,即使采用用于冷却和减少摩擦的已知变型方案,这些材料也会由于温度应力遭受高磨损以及在经引导地运送热轧制之后的热轧带材时遭受磨蚀性磨损。因此,在已知实施方式中,这些导板的典型更换间隔为3至5个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进一步开发已知的引导台以及用于运行所述引导台以便运送金属带材、特别是热轧带材的已知方法,从而使得运送台的上侧面变得更能抵抗温度应力和磨蚀性磨损。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设备技术方面通过一种设备特征来实现。

3、至少引导基体的参与了运送带材的上侧面至少部分地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至少一个空腔的总容积大于引导台的引导基体的体积的5%。

4、通过所要求保护的由金属材料制造引导基体的表面的实施方式,一方面确保了足够的导热能力。由此,结合适当的冷却可以快速降低表面处的温度应力。另一方面,金属材料通常比塑料或复合材料更能抵抗磨蚀性磨损。通过引导基体中的相应确定尺寸的空腔,在引导台中存在足够的冷却介质来限制引导基体的上侧面上的温度应力,与已有的冷却循环一起将减少热量的产生或把热量带走。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征的组合可以将更换间隔延长至若干年。

5、此外,由此可以实现引导台的更紧凑的结构类型,例如结构高度的减小,因为例如可以省去附加的滑板和其上法兰连接的分布管。引导台的高效冷却使热翘曲最小化并且由此确保引导面平整且无干扰。由此通过引导台的表面可以减少对热轧带材的损坏,特别是减少带材划痕。

6、由冷却液润湿的表面或流下的冷却液防止轧制粉尘(walzstaub)在引导台的表面上结块(aufbacken),并且附加地结合轧制粉尘。至少在与冷却液接触的带材表面上减少了轧屑的形成,因为冷却液将带材表面相对于周围空气隔离。

7、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了引导台的另外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引导基体中的至少一个空腔的总容积优选大于引导台的引导基体的体积的25%、更优选地大于引导台的引导基体的35%。引导台内冷却介质的体积越大,可用于冷却导板的上侧面的短期缓冲就越多。尤其对于非连续运行的热轧机组可以由此无需短期调节流过引导基体的水流量就减少磨损。

8、根据本实用新型,引导台中的空腔优选地由至少两个空腔元件构成。由此,能够在引导基体中更均匀地分布液体,能够平息冷却介质的湍流和/或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将液体引导至排出开口。特别地,优选引导台中的至少一个空腔由不同的空腔元件形成,例如由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或类似物形成,并且空腔元件在引导基体中的位置适应于引导台的上侧面上的温度应力。

9、根据本实用新型特别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空腔元件构造为圆柱形的并且不形成入口或出口。通过侧向长孔可以尤其简单地在引导基体中制造这些容积元件。通过从导板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向这些容积元件中钻孔以及在侧面上封闭这些容积元件,可以制造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易于制造的引导台。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甚至更优选的是,所述引导基体具有以传导流体的方式彼此连接的圆柱形的至少两个容积元件。由此可以例如在导板的下侧面上减少所需的水接头的数量,。

11、在上侧面上存在至少两个排出开口,并且至少一个空腔在上侧面上具有至少两个排出开口。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引导台的上侧面上均匀地分布液体。

12、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是,在至少一个空腔的至少一个空腔元件中存在至少一个构件、优选为挡板和/或流动整流器,所述构件用于影响流过所述空腔元件的液体。通过相应地影响在一个或多个空腔中的流动,空腔中的液体分布自身的和/或通过相应排出开口流出的液体量可以根据所需的冷却功率适应需要。这在只有一个进入开口、多个排出开口和/或复杂的空腔结构时尤其适用。

13、在所述引导基体的整个上侧面的每1m2的面积上,所述引导基体的上侧面中的单个排出开口的穿流面积或者多个排出开口的穿流面积的总和优选为0.5cm2至150cm2。根据本实用新型,由此限定了对于冷却足够的排出开口的尺寸。是否存在具有例如复杂几何形状,比如叉形、星形或蛇形的排出开口,或者是否在一平方米的表面上存在多个排出开口,在这里无关紧要。同样还能够在相应较大的引导台上在板的不同区域中组合地实现这两个特征。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引导基体的上侧面上的至少一个排出开口优选地定位成,当在p≤0.5bar的压力下从排出开口流出时,液体润湿引导基体的上侧面的60%、优选地80%、甚至更优选地几乎完全润湿。由此实现了所运送的带材不会因此被额外地冷却,但同时引导台的表面仍然被充分地施加液体。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关于引导台的制造和维修有利的是,所述引导基体由至少两个构件构成,优选地由至少一个第一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构件构成,所述第一构件的上侧面形成引导基体的上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构件形成引导基体的下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可以例如通过铸造或铣削来产生传导流体的空腔。因此可以快速且简单地更换损坏的上侧面,并且必要时还可以清洁内部。

16、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从制造技术和特性技术的视角看,若引导基体的金属材料为金属铸造材料,则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利用这种材料在铸造过程中也可以成本低廉地制造复杂的几何形状,或者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专门的材料特性。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同样优选的是,至少引导基体的上侧面上的金属材料相比于所运送的带材具有更低的硬度。由此可以阻止带材表面上的可能的损坏。

18、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运送的带材通过液体层与引导台的上侧面分离和/或保持,并且液体以p≤0.5bar的压力从上侧面中的至少一个排出开口离开。带材与引导台的上侧面的分离原则上防止了表面的相互损害。

19、此外,通过借助液体层的分隔,直接从一开始就隔离并冷却引导基体的上侧面,并且从而有效地抵消了温度应力。通过将压力限制在p≤0.5bar可以防止水喷到所运送的带材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压力应仅设置得足够高直到形成自承载的液体层或液体膜,并且所运送的带材不由从排出开口离开的水射流保持。

20、液体层优选地润湿引导基体的上侧面的60%、甚至更优选地润湿80%、及其优选地几乎完全润湿。通过这种方法方式,引导台的大部分得到了免受热应力影响的最佳保护并且可用于运送带材。

21、所述引导基体的上侧面上的液体层的层厚度优选地为d≤10mm、优选地为d≤5mm。在给定的距离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将在运送中振动或下垂的带材可靠地与导板的上侧面分离。

22、从所述引导基体的空腔的至少两个排出开口离开的液体的体积流量优选地彼此偏差不超过±20%、优选地不超过±10%、甚至更优选地不超过±5%。所述方法的这种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由此可以在上侧面的区域中有针对性地调整液体层的层厚度。特别是在大型引导体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给定条件调整不同的压力和通过排出开口的体积流量。为此有利的是,能够在引导体的运行路线上改变排出开口的数量、尺寸和位置。

23、优选使用水或者水乳液作为液体,更优选地使用具有用于改变水的特性的辅助剂的水。由此可以避免液体对表面的影响,例如水垢或盐沉积物。此外可以向水中添加抗腐蚀剂或例如用于改变沸点的辅助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