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板差窜辊前馈静态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90942发布日期:2022-05-18 08:5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板差窜辊前馈静态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冶金机械/酸洗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轧连轧精轧机组窜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冷轧产品的边缘降(edge drop,简称为边缘降,也称为边部减薄)是尺寸精度指标的重要参数。边缘降的传统定义是距离边部100mm位置的厚度ta减去距离边部15mm位置的厚度tb的差值,edge drop=ta-tb。
3.但随着目前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边缘降定义已经难以满足要求,时常发生当传统edge drop的控制水平完全达到机组控制要求时,仍然无法满足用户对断面形状要求的情况。因此目前在生产高边缘降要求的冷轧机组均将边缘降概念拓展至同板差,即带钢中心点厚度hc减去距离边部15mm位置的厚度h15的差值:同板差(边缘降)=hc-h15
4.以此计算得到的边缘降值能够真正体现全板宽范围内的厚度差异,是表征机组精度控制能力的优良指标。
5.当今世界上先进的ucmw型或ucm型轧机在边缘降的控制上主要采用工作辊窜动反馈控制系统进行,其主要控制思路均为使用带倒角或特殊弧形的工作辊或中间辊窜动对边部减薄区域进行补偿以降低边缘降值。相应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法为根据轧机出口边缘降仪的测量数据与设定阈值的对比来调整轧辊的窜动水平。当检测到的当前同板差值大于系统设定阈值时,由反馈控制系统输出轧辊窜动命令,而在轧辊窜动过程中,由于工作辊窜动与当前速度相关,窜动执行机构在执行相应任务,故无法继续接收新的窜动命令。待执行机构完成相应窜动动作后,再重新开始接收系统所输出指令,有明显大滞后,增大边缘降长度段。
6.但随着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冷轧产线在边缘降方面的用户抱怨呈现增多趋势,实现整卷窜辊前馈静态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7.现有技术存在问题:
8.1、冷轧产品,特别是用于叠片冷轧硅钢产品的电机行业,对同板差要求极高,目前常用的轧辊弯辊方式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同板差,但与用户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9.2、控制同板差的方法除了轧辊弯辊外,轧辊窜动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手段。通过头部稳定设定值的建立和过渡,减少了由于头尾设定窜动位置不准而产生的超差长度,大大提高边部厚度的一次精度命中率。
10.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在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联机检索,相同领域查询到两个典型专利,1、专利号cn106975663a,名称:解决边部增厚问题的轧机窜辊控制方法,该专利的方法所涉及的主要是一种实现边部厚度超过中心厚度时的窜辊控制方法,而本发明所要实现的对边缘降控制量进行调整的目的和方法有显著不同。2、专利号cn105436208a,名称:轧制过程中的边缘降控制方法,该方法所涉及的主要是关于弯辊控制与窜辊控制同
时投入时,对两种控制方法的使用及调节量的优化的相关内容,属于边缘降控制方式的选择与调整方法,与本发明所要实现的仅对窜辊实施具体控制策略的方法存在明显区别。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同板差控制过程的系统分析,实现在轧制过程中轧辊窜动自动控制,以充分发挥轧辊窜动在控制同板差上的能力,提高冷轧产品的同板差控制总体水平,提高实物质量水平。
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3.一种同板差窜辊前馈静态控制方法,用于五机架冷连轧机,在该轧机机组入口设置凸度仪用于检测热轧来料带钢凸度值;当焊缝到达所述凸度仪时,该凸度仪反馈来料头部凸度实测值到机组过程控制计算机,同时根据该规格带钢头部凸度历史信息,计算该带钢头部凸度偏差,确定1#至3#各机架工作辊窜辊补偿值并有条件输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一、计算当前带钢来料头部凸度值:
[0015][0016]cavg
=c
sum
/n
ꢀꢀꢀꢀꢀꢀꢀꢀꢀꢀꢀ
公式二
[0017]
其中,c
sum
为各凸度采集周期凸度之和;c
avg
为带钢来料头部凸度平均值;
[0018]
k为凸度采集周期;h
ck
为k周期带钢中间厚度测量值;
[0019]h15k
为k周期带钢距离边部15mm位置厚度测量值;
[0020]
步骤二、计算带钢头部凸度偏差:
[0021]
δc=c
avg-c
prev
ꢀꢀꢀ
公式三
[0022]
其中,δc为带钢凸度偏差值;c
prev
为同规格带钢头部凸度历史参考值;
[0023]
步骤三、计算工作辊窜辊补偿值:
[0024]
δwr
cal
=δc/k
cowr
+k
com
ꢀꢀꢀꢀꢀꢀꢀꢀ
公式四
[0025]
其中,δwr
cal
为工作辊窜辊补偿值;k
cowr
为工作辊窜辊效率系数;
[0026]kcom
为弯辊加权系数;
[0027]
步骤四、确定各机架工作辊窜辊补偿值:
[0028]
δiri=δwr
cal
*k
cori
ꢀꢀꢀꢀꢀꢀꢀꢀ
公式五
[0029]
其中,k
cori
为i机架分配系数;
[0030]
步骤五、出口边降校验并有条件输出各机架工作辊窜辊补偿值δiri:
[0031]edr
=k
fbwr
*k
fbr
*δw
ri
+k
fbuc
ꢀꢀꢀꢀꢀꢀꢀꢀꢀꢀꢀ
公式六
[0032]
其中,e
dr
为机架出口边降变化预测值;k
fbwr
为工作辊弯辊边降影响系数;
[0033]kfbr
为工作辊辊形影响系数;k
fbuc
为补偿系数;
[0034]
当e
dr
小于边降变化限幅时,输出各机架工作辊窜辊补偿值δiri。
[003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适用于多机架冷连轧机窜辊控制系统的研发,使带钢的同板差得以控制,提高了冷轧产品的同板差控制总体水平。与目前常用的同板差控制系统相比,其主要优点在于:
[0036] (1)控制方式更符合现场需求
[0037]
目前常用的同板差控制系统,窜辊是一个重要的控制手段。使用带倒角或特殊弧形的工作辊或中间辊窜动对边部减薄区域进行补偿以降低同板差值。但由于目前所使用的
窜辊控制主要窜辊设定值由后方边降仪测定同板差反馈给控制系统后进行计算再下发至执行机构,容易出现因轧制速度不足导致窜辊调节滞后的情况。故当前控制方式可快速检定同板差并将设定值下发至执行机构提高响应速度,提升同板差控制水平。
[0038] (2)计算方式更准确
[0039]
目前常用的窜辊控制系统,都经由后方边降仪进行同板差测定,在获取同板差大于预定数值时,再将设定值反馈至机架进行窜辊控制。而本文中所提出的窜辊控制系统,根据当前机架入口带钢凸度实绩数据及本机架轧制参数实绩值,预测本机架出口同板差与目标同板差的偏差值,确定本机架工作辊窜辊设定值的补偿量,使本机架出口同板差偏差值最小。
[0040]
本发明通过一种基于冷连轧机组入口凸度仪断面检测及满足用户要求同板差水平的同板差窜辊前馈静态控制技术,各机架窜辊计算值实时前馈控制,提高了冷轧带钢的同板差控制水平。因本发明所提出的想法可针对不同同板差控制能力水平的各类多机架冷连轧机系统,故其可广泛用于目前采用工作辊窜辊进行同板差控制且轧机前配备凸度仪的冷轧机组。在当前全球电工钢产品产线不断新增的背景下,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具有开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41]
图1五机架冷连轧机的同板差窜辊前馈静态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同板差窜辊前馈静态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在连轧机入口设置凸度仪实时检测带钢热轧来料凸度值并上传至过程控制计算机,该过程控制计算机经过计算得到工作辊窜辊轴向移位位置,将该计算值与l2窜辊设定值累加,输出到l1进行1#-3#机架工作辊窜辊设定;基础自动化系统简称为l1,过程控制系统简称为l2。
[0043]
以某五机架冷连轧机,其热轧来料厚度中心点设定值为2614μm,冷轧出口厚度设定值为 500μm,出口同板差要求,即距离边部15mm位置为5μm为例,该规格历史来料带头凸度为 18μm。
[0044]
当焊缝到达机架前凸度仪,首先读取带钢i、i+1、i+2断面位置热轧来料凸度检测值,凸度仪反馈带钢中心点厚度测量值(hc)分别为2646μm、2652μm、2650μm,距离边部15mm 位置厚度测量值(h15)分别为2623μm、2630μm、2625μm。1#-3#机架工作辊窜辊补偿设定计算如下:
[0045] (1)当前带钢来料头部凸度值计算
[0046]csum
=(2646-2623)+(2652-2630)+(2650-2625)
[0047]csum
=70μm
[0048]cavg
=23.3μm
[0049] (2)头部凸度偏差计算
[0050]
δc=23.3-18=5.3μm
[0051] (3)工作辊窜辊补偿值计算
[0052]
δwr
cal
=5.3/(-1.2)-3=-7.4mm
[0053] (4)各机架工作辊窜辊补偿值确定
[0054]
δir1=-7.4*1.0=-7.4mm
[0055]
δir2=-7.4*0.6=-4.4mm
[0056]
δir3=-7.4*0.2=-1.5mm
[0057] (5)出口边降校验
[0058]edr
=-0.7*0.85*(-7.4)-1=3.4μm
[0059]
经校验,0<e
dr
<5,故该工作辊窜辊补偿值有效,输出到l1进行1#-3#机架工作辊窜辊设定。
[0060]
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