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6441发布日期:2022-07-09 17:2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电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技术中,生产一个微型马达需要完成三十多个工序,生产线由三十多个员工依次完成,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资源而现有的一体化产线常是步步工序精密连接的设计,当其中一个工位出现故障时整条产线均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旨在解决所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包括主机模块,所述主机模块设有多个,所述主机模块包括传输带,相邻的两个所述主机模块相互对接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主机模块通过所述传输带接驳产品,承接产品的主机模块设有用于取放料的上下料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安装在所述传输带的侧边。上下料机构将承接到的产品放置主机模块的工位上,主机模块将产品依次流传至各个工位进行加工,当产品在主机模块完成加工后通过上下料机构进行卸载。
5.进一步的,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主机、第二主机、第三主机、第四主机与第五主机,所述第一主机、所述第二主机、所述第三主机、所述第四主机与所述第五主机从右向左依次排列,所述传输带从右向左传输产品。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机包括机壳铆针机构、三叶片组装机构、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与第一ccd检测机构,所述机壳铆针机构安装在所述三叶片组装机构的右端,所述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安装在所述三叶片组装机构的左端,所述第一ccd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的左端,所述三叶片组装机构包括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与导正组装组件,所述导正组装组件安装在所述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的后端。三叶片组装机构通过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将三叶片从料带上裁切下来并且将三叶片进行插孔穿中心针,导正组装组件将机壳进行导正后将完成加工的三叶片安装进机壳中,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将完成装载三叶片的机壳内组装电机护线壳。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主机包括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所述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安装在所述传输带的前端。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先从料盘中流传出来的齿轮板进行换向后,将完成换向的齿轮板安装在机壳内。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机、所述第四主机与所述第五主机分别设有分割机,所述第二主机、所述第四主机与所述第五主机环绕分割机设有多个加工位,所述分割机环绕其外沿设有一圈活动圈,所述活动圈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产品载具,所述分割机对应所述加工位的位置设有固定手指气缸。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机环绕所述分割机依次安装有极板组装机构、中心针注油
机构、磁环组装机构、第二ccd检测机构与不良品夹出机构。
10.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主机环绕所述分割机依次安装有第一齿轮组装机构、第二齿轮组装机构、第三齿轮组装机构、第三ccd检测机构与齿轮注油机构。在第四主机处安装三个齿轮,并且在齿轮内注射机油,使得齿轮运转润滑流畅。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五主机环绕所述分割机依次安装有输出轴组装机构、后盖轴承组装机构、后盖整型机构、铆压后盖机构、后盖耳朵整型机构与出料机构;所述后盖轴承组装机构包括后盖组装组件与后盖轴承组装组件,所述后盖组装组件安装在所述后盖轴承组装组件的后端,所述后盖轴承组装组件包括后盖料带、轴承料带、轴承推出气缸与轴承上顶气缸,所述轴承料带安装在所述后盖料带的前端,所述轴承料带的输出端安装轴承推出气缸,所述后盖料带的前端对应所述轴承推出气缸的位置开设有轴承入口,所述后盖料带的下端开设有上顶通孔,所述轴承上顶气缸安装在所述上顶通孔的下端;所述轴承推出气缸的驱动端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开设有顶孔,所述轴承上顶气缸的驱动端设有圆台形状的顶头。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3.1.在本发明中,各个主机模块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单独使用时是能够完成一道工序或几道工序加工的单机,当各个主机结合使用时便是一条完整的自动生产线,各个主机模块配合巧妙,灵活性强;
14.2.在本发明中,将加工生产微型马达的三十多道工序集合在了五个主机模块中,节省人力成本;
15.3.当一个主机模块出现问题时,能够对主机模块进行拆卸,其他主机模块不会影响生产加工的进程,并且各个主机模块的对接方式方便简洁,仅需将传输带进行接驳对位即可,当故障修好后可以轻松对接进行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整体俯面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第一主机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三叶片组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a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第二主机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第三主机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第四主机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第五主机架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后盖轴承组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后盖轴承组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b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c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轴承上顶气缸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分割器结构示意图。
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1.1.第一主机;11.机壳铆针机构;12.三叶片组装机构;121.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122.导正组装组件;13.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14.第一ccd检测机构;2.第二主机;21.极板组装机构;22.中心针注油机构;23.磁环组装机构;24.第二ccd检测机构;25.不良品夹出机构;3.第三主机;31.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4.第四主机;41.第一齿轮组装机构;42.第二齿轮组装机构;43.第三齿轮组装机构;44.第三ccd检测机构;45.齿轮注油机构;5.第五主机;51.输出轴组装机构;52.后盖轴承组装机构;521.后盖组装组件;522.后盖轴承组装组件;5221.后盖料带;5222.轴承料带;5223.轴承推出气缸;52231.轴承槽;52232.顶孔;5224.轴承上顶气缸;52241.顶头;5225.轴承入口;5226.上顶通孔;53.后盖整型机构;54.铆压后盖机构;55.后盖耳朵整型机构;56.出料机构;6.传输带;7.上下料机构;8.分割机;81.活动圈;82.产品载具;83.固定手指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端”、“下端”、“左侧”、“右侧”、“前端”、“后端”以及类似的表达是参考附图的位置关系。
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6.如图1~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马达自动产线,包括主机模块,主机模块设有多个,主机模块包括传输带6,相邻的两个主机模块相互对接设置,相邻的两个主机模块通过传输带6接驳产品,承接产品的主机模块设有用于取放产品的上下料机构7,上下料机构7安装在传输带6的侧边。上下料机构7包括上下料夹爪气缸、移动导轨、移动气缸与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安装在移动导轨上,移动气缸驱动升降气缸在移动导轨上移动,升降气缸的驱动端安装上下料夹爪气缸,上下料夹爪气缸用于夹取产品。
37.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模块包括第一主机1、第二主机2、第三主机3、第四主机4与第五主机5,第一主机1、第二主机2、第三主机3、第四主机4与第五主机5从右向左依次排列,传输带6从右向左传输产品。
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机1包括机壳铆针机构11、三叶片组装机构12、电机护线壳
组装机构13与第一ccd检测机构14,机壳铆针机构11安装在三叶片组装机构12的右端,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13安装在三叶片组装机构12的左端,第一ccd检测机构14安装在电机护线壳组装机构13的左端,三叶片组装机构12包括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121与导正组装组件122,导正组装组件122安装在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121的后端。在第一主机1中将三叶片与电机护线壳组装进机壳中。
39.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主机3包括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31,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31安装在传输带6的前端。在第三主机3中,通过齿轮板换换向组装机构对齿轮板进行换向,并将换向后的齿轮板组装进机壳中。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机2、第四主机4与第五主机5分别设有分割机8,第二主机2、第四主机4与第五主机5环绕分割机8设有多个加工位,分割机8环绕其外沿设有一圈活动圈81,活动圈8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产品载具82,分割机8对应加工位的位置设有固定手指气缸83。当产品流转至上述主机模块时,上下料机构7将产品夹取放置在产品载具82上,产品载具82在活动圈81上依次轮转至各个工位上,当进行加工时固定手指气缸83为在产品载具82上的产品进行固定。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机2环绕分割机8依次安装有极板组装机构21、中心针注油机构22、磁环组装机构23、第二ccd检测机构24与不良品夹出机构25。机壳在第二主机2中安装极板、磁环,并对三叶片的中心针进行注油,对加工中的产品进ccd检测并排出不良品。
4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主机4环绕分割机8依次安装有第一齿轮组装机构41、第二齿轮组装机构42、第三齿轮组装机构43、第三ccd检测机构44与齿轮注油机构45。当产品完成组装齿轮板后,从第三主机3流转至第四主机4,产品在第四主机4依次安装三个齿轮并对三个齿轮进行注油。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五主机5环绕分割机8依次安装有输出轴组装机构51、后盖轴承组装机构52、后盖整型机构53、铆压后盖机构54、后盖耳朵整型机构55与出料机构56。在第五主机5中,先将输出轴通过输出轴组装机构51安装进产品中,在后盖轴承组装机构52中,将轴承与后盖组合安装,再将安装了轴承的后盖安装在产品上,对后盖进行铆压、整型,最后从第五主机5的出料机构56进行出料产出成品。
44.在本实施例中,后盖轴承组装机构52包括后盖组装组件521与后盖轴承组装组件522,后盖组装组件521安装在后盖轴承组装组件522的后端,后盖轴承组装组件522包括后盖料带5221、轴承料带5222、轴承推出气缸5223与轴承上顶气缸5224,轴承料带5222安装在后盖料带5221的前端,轴承料带5222的输出端安装轴承推出气缸5223,后盖料带5221的前端对应轴承推出气缸5223的位置开设有轴承入口5225,后盖料带5221的下端开设有上顶通孔5226,轴承上顶气缸5224安装在上顶通孔5226的下端;轴承推出气缸5223的驱动端设有轴承槽52231,轴承槽52231开设有顶孔52232,轴承上顶气缸5224的驱动端设有圆台形状的顶头52241。
45.工作方法:
46.相邻的两个主机模块通过传输带6对产品进行接驳,承接产品一端的主机模块设置上下料机构7,上下料机构7将承接到的产品转移到主机模块的上并将在主机模块上加工好的产品转移到传输带6上传输至下一个主机模块上。
47.在第一主机1中,机壳铆针机构11对接到机壳载料盘上,机壳铆针机构11将机壳传
输出来,将机壳传输到导正组装组件122上,导正组装组件122对机壳进行导正,三叶片上料成型组件121将三叶片从三叶片料带上裁切下来,并对三叶片进行穿孔与插入中心针,将装有中心针的三叶片装进机壳中,随后,通过电机弧线壳组装机构将电机护线壳安装进机壳中。
48.在第二主机2中,通过上下料机构7将从第一主机1中加工好的产品从传输线中取下放置在分割机8的产品载具82中,分割机8的活动圈81转动带动产品流转至各个工位,第二主机2依次对产品进行:安装极板、中心针注油、安装磁环、质量检测与不良品剔出的工序。
49.在第三主机3中,齿轮板换向组装机构31与齿轮板料盘连接,并将齿轮板进行换向,将换向后的齿轮板安装在产品中,并通过传输带6使得产品流传到第四主机4。
50.在第四主机4中,通过上下料机构7将从第三主机3中加工好的产品从传输线中取下放置在分割机8的产品载具82中,分割机8的活动圈81转动带动产品流转至各个工位,第四主机4通过第一齿轮组装机构41、第二齿轮组装机构42、第三齿轮组装机构43依次对产品装进三个齿轮,第三ccd检测机构44检测三个齿轮是否存在漏装,如果没有漏装齿轮注油机构45则对三个齿轮进行注油,完成注油后,上下料机构7对完成上述工序的产品从产品载具82转移至传输带6上传输至第五主机5上。
51.在第五主机5中,通过上下料机构7将从第四主机4中加工好的产品从传输线中取下放置在分割机8的产品载具82中,分割机8的活动圈81转动带动产品流转至各个工位,输出轴组装机构51将输出轴安装进产品中。后盖料带5221将盖壳传输至轴承入口5225的位置,轴承料带5222将轴承传输到轴承推出气缸5223的轴承槽52231上,轴承推出气缸5223的驱动端从轴承入口5225插入后盖料带5221上,轴承上顶气缸5224向上顶起轴承,顶头52241将轴承装入后盖中。后盖组装组件521将组装好轴承的后盖组装到产品上,产品再通过铆压后盖机构54对后盖与产品进行铆压固定,后盖耳朵整型机构55对后盖进一步进行整型,最后流转至出料机构56对产品进行出料。
52.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