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0996发布日期:2022-11-26 09:4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弯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折弯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弯机。


背景技术:

2.折弯机是钣金行业工件折弯成形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钢板根据工艺需要压制成各种形状的零件。因为板料的需要,折弯机会采用不同形状结构的模具来完成,现有技术中,折弯机在加工时若需要更换模具,需要人工转换,这样做费时费力,不能快速得到所需模具。
3.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机,其能够对板材的位置进行预定位,保证板材放置位置的准确性,能够防止上模具直接与下模具碰撞挤压,造成工件有印痕,能够快速更换模具,提高了折弯机的工作效率和适用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弯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滑动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折弯机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上均设有缓冲组件;所述上模具的两端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内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固定座内部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上部设有弹簧,所述缓冲板的下部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伸出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后其两端均固接有固定耳,所述上模具限位在两个所述固定耳之间,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有能够允许所述固定耳上下移动的让位空间。
6.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折弯机,所述折弯机构包括肋板组,所述肋板组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肋板组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导向轨,所述支撑板导向轨上滑动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支撑板导向轨的一侧设有折弯辊,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接第二伸缩件的输出轴。
7.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折弯机,所述导向板的两侧设有导向块,所述固定座生设有与所述导向块配合的导向槽。
8.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折弯机,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接第三伸缩件,所述第三伸缩件固接在所述支撑座上。
9.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折弯机,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的外周上均均匀环绕设置有至少2个不同的模具。
10.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折弯机,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的外周上均均匀环绕设置有4个不同的模具。
1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折弯机,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的一端均与伺服电机固接,所述伺服电机固接在所述固定耳上。
12.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折弯机,所述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和所述第三伸缩件
均为气缸。
13.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折弯机,所述下模具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与所述上模具上下对应设置。
1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机,通过设置缓冲组件,一方面能够对板材的位置进行预定位,保证板材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能够防止上模具直接与下模具碰撞挤压,造成工件有印痕;通过在上模具与下模具的外周上均均匀环绕设置至少2个不同的且能够转动的模具,能够快速更换模具,对板材进行多种形状的折弯,提高了折弯机的工作效率和适用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对板材的位置进行预定位,保证板材放置位置的准确性,能够防止上模具直接与下模具碰撞挤压,造成工件有印痕,能够快速更换模具,提高了折弯机的工作效率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上模具和下模具对应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缓冲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下模具结构示意图;
20.在图中:1-底座,21-支撑座,211-支撑座驱动件,22-肋板组,221-第一伸缩件,23-支撑板,231-第二伸缩件,232-输出轴,24-折弯辊,25-支撑板导向轨,31-上模具,32-伺服电机,33-下模具,34-第三伸缩件,35-固定座,351-缓冲腔,352-导向槽,353-让位空间,371-导向板,372-导向块,373-固定耳,374-缓冲板,37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弯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滑动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座21,每个支撑座21的外侧均与支撑座驱动件211固接,支撑座驱动件211固接在底座1上,支撑座驱动件211带动两个支撑座21相向或者相反运动,两个支撑座21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折弯机构、上模具31和下模具33,上模具31上均设有缓冲组件。
25.折弯机构包括肋板组22,肋板组22滑动连接在支撑座21上,肋板组22的一侧固接第一伸缩件221,第一伸缩件221固接在支撑座21上,第一伸缩件221能够带动肋板组22在支撑座21上移动,肋板组22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导向轨25,支撑板导向轨25上滑动连接支撑板23,支撑板23远离支撑板导向轨25的一侧设有折弯辊24,支撑板23的一侧固接第二伸缩件231的输出轴232,第二伸缩件231固接在肋板组22上,第二伸缩件231能够带动支撑板23以及折弯辊24沿支撑板导向轨25上下移动。
26.上模具31的两端固定在固定座35上,固定座35内设有缓冲组件,固定座35的顶部固接第三伸缩件34,第三伸缩件34固接在支撑座21上,第三伸缩件34能够带动上模具31上下移动。缓冲组件包括开设在固定座35内部的缓冲腔351,缓冲腔351内设有缓冲板374,缓冲板374的上部设有弹簧375,缓冲板374的下部设有导向板371,导向板371伸出固定座35的底部后其两端均固接有固定耳373,上模具31限位在两个固定耳373之间,固定座35的底部设有能够允许固定耳373上下移动的让位空间353。当第三伸缩件34能够带动上模具31向下移动时,上模具31压向下模具33,固定耳373带动导向板371压动缓冲板374向上移动,进而压缩弹簧375,直到固定耳373被让位空间353所限制,然后上模具31和下模具33压合,对板材进行折弯,此缓冲过程一方面能够对板材的位置进行预定位,保证板材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能够防止上模具31直接与下模具33碰撞挤压,造成工件有印痕。
27.进一步的,为了使上模具31和下模具33更好的对正,导向板371的两侧设有导向块372,固定座351生设有与导向块372配合的导向槽352。
28.下模具33固定在支撑座21上,与上模具31上下对应设置。
29.上模具31与下模具33的外周上均均匀环绕设置有至少2个不同的模具,能够对板材进行多种形状的折弯,上模具31与下模具33的一端均与伺服电机32固接,伺服电机32固接在固定耳373上,伺服电机32能够控制上模具31与下模具33转动从而对模具进行转换,并且,伺服电机32每次转动都会使两个支撑座21上的上模具31与下模具33对应。
30.进一步的,本发明中上模具31与下模具33的外周上均均匀环绕设置有4个不同的模具,能够对板材进行四种形状的折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模具。
31.优选的,第一伸缩件221、第二伸缩件231和第三伸缩件34均为气缸,气缸为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不再详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伸缩件。
3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33.支撑座驱动件211带动两个支撑座21相向或者相反运动,能够对位于两个支撑座21上的上模具31和下模具3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第一伸缩件221能够带动肋板组22在支撑座21上左右移动,使固定在肋板组22上的折弯机构能够适应对不同尺寸的板材的折弯,当折弯机构和两个支撑座21的位置调整好后,将板材放入上模具31和下模具33之间,第三伸缩件34能够带动上模具31向下移动时,上模具31压向下模具33,固定耳373带动导向板371压动缓冲板374向上移动,进而压缩弹簧375,直到固定耳373被让位空间353所限制,然后上模具31和下模具33压合,第二伸缩件231带动支撑板23以及折弯辊24沿支撑板导向轨25向下移动,对板材的两边的进行折弯,弹簧375的缓冲过程一方面能够对板材的位置进行预定位,保证板材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能够防止上模具31直接与下模具33碰撞挤压,造成工件有印痕,当需要对模具进行更换时,伺服电机32能够控制上模具31与下模具33
转动从而对模具进行转换,并且,四个伺服电机32每次转动都会使两个支撑座21上的上模具31与下模具33对应。
34.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缓冲组件,一方面能够对板材的位置进行预定位,保证板材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能够防止上模具直接与下模具碰撞挤压,造成工件有印痕;通过在上模具与下模具的外周上均均匀环绕设置至少2个不同的且能够转动的模具,能够快速更换模具,对板材进行多种形状的折弯,提高了折弯机的工作效率和适用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对板材的位置进行预定位,保证板材放置位置的准确性,能够防止上模具直接与下模具碰撞挤压,造成工件有印痕,能够快速更换模具,提高了折弯机的工作效率和适用性。
35.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