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4789发布日期:2022-09-23 20:3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浸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浸锡装置电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浸锡装置。


背景技术:

2.浸锡工艺,就是将金属表面沾上一层锡,防止其氧化,且方便焊接。在电感器的成型工艺中,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镀锡处理,使得锡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其工作表面以形成均致密、结合力好的金属层,起到保护防氧化的作用,并令与其相焊接的引线脚具有良好的可焊性,为下道工序做好准备。浸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感器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3.现有技术中,cn201920647451.2公开一种工字电感自动浸锡装置,其包括升降装置、往复装置、第一支撑板、第一传送装置、底座、焊锡收集箱、喷锡调节装置、喷锡装置、第二传送装置、第二支撑板、连接杆和电磁铁夹具,往复装置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往复装置与升降装置驱动连接,升降装置底部可升降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底部固定设置有电磁铁夹具,底座位于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之间设置有焊锡室,焊锡室侧壁设置有喷锡装置,喷锡装置的喷锡管端部设置有喷锡调节装置,喷锡调节装置下方设置有焊锡收集。
4.但是现有技术中,通过电磁铁夹具固定电感器,结构较为复杂,固定不方便,且其每次对一个电感器进行浸锡,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浸锡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浸锡装置,其包括浸锡本体和吸附磁铁,所述浸锡本体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朝上的吸附滑槽,所述吸附磁铁数量为多个,所述吸附磁铁与所述吸附滑槽相对应设置,所述吸附磁铁可沿所述吸附滑槽上下运动,当所述吸附磁铁向下伸到所述吸附滑槽内时,所述浸锡本体的底面与所述吸附滑槽相对应的区域,可吸附工件;当所述吸附磁铁向上运动远离所述吸附滑槽内时,可使所述工件脱离所述浸锡本体。
7.优选地,所述浸锡本体的底面开设有多个朝下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吸附滑槽相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槽的横向尺寸与工件的的横向尺寸相适配;当所述吸附磁铁向下伸到所述吸附滑槽内时,可吸附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工件,使所述工件固定在所述限位槽内;当所述吸附磁铁向上运动远离所述吸附滑槽内时,可使固定在所述限位槽内的工件脱离。
8.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包括相互连接的置入段和限位段,所述置入段的横向尺寸自连接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宽,所述置入段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工件的的横向尺寸,所述限位段的横向尺寸与工件的的横向尺寸相适配。
9.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顶部和所述吸附滑槽的底部之间还形成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吸附滑槽相隔离。
10.优选地,所述吸附滑槽沿所述浸锡本体长度方向且成行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槽沿
所述浸锡本体长度方向且成行间隔设置。
11.优选地,所述浸锡装置还包括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所述吸附磁铁的上端安装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上,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可带动所述吸附磁铁沿所述吸附滑槽上下运动;所述浸锡本体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可带动所述浸锡本体和所述吸附磁铁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浸锡装置还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于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动力装置的运动和第二动力装置的运动。
13.优选地,所述浸锡本体由钛合金材制成。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浸锡装置,结构更简单,固定方便,且其每次对多个电感器进行浸锡,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15.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16.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浸锡本体的俯视图;
17.图2为图1的d-d剖视图;
18.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浸锡本体的前视图
19.图4为图3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浸锡本体的仰视图;
21.图6为图3的c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中:浸锡本体、吸附磁铁、吸附滑槽、限位槽、置入段、限位段、分隔壁、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24.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浸锡装置,其包括浸锡本体1和吸附磁铁,浸锡本体1 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朝上的吸附滑槽2,吸附磁铁数量为多个,吸附磁铁与吸附滑槽2相对应设置,吸附磁铁可沿吸附滑槽2上下运动,当吸附磁铁向下伸到吸附滑槽2内时,浸锡本体1的底面与吸附滑槽2相对应的区域,可吸附工件;当吸附磁铁向上运动远离吸附滑槽2内时,可使工件脱离浸锡本体1。上述工件可指电感器或其他具有磁性或顺磁性的产品。朝上的吸附滑槽2是指附滑槽的开口方向朝上。进一步方案,吸附滑槽2的形状与磁铁形状适配,吸附滑槽2 由浸锡本体1的顶面向下凹形成的。吸附磁铁与吸附滑槽2相对应设置是指每一个吸附磁铁
对应于每一个吸附滑槽2。
27.使用时,第一步:将浸锡本体1移至电感器放置的区域,吸附磁铁向下伸到吸附滑槽2内,由于电感器的绕线芯为磁铁或铁制成的,因此,电感器被吸附到浸锡本体1的底面与吸附滑槽2相对应的区域;第二步:将浸锡本体1移至装有液态锡的浸锡槽,使液态锡覆盖电感器表面,完成电感器的浸锡;第三步:将浸锡本体1由浸锡槽移到下一工序,吸附磁铁向上运动远离吸附滑槽2 内,可使电感器脱离浸锡本体1。上述步骤可循环,形成电感器浸锡工艺。
28.优选地,浸锡本体1的底面开设有多个朝下的限位槽3,限位槽3与吸附滑槽2相对应设置,限位槽3的横向尺寸与工件的的横向尺寸相适配;当吸附磁铁向下伸到吸附滑槽2内时,可吸附位于限位槽3的工件,使工件固定在限位槽3内;当吸附磁铁向上运动远离吸附滑槽2内时,可使固定在限位槽3内的工件脱离。限位槽3与吸附滑槽2相对应设置是指一个限位槽3位于一个吸附滑槽2对应的正下方,或者几个限位槽3位于一个吸附滑槽2对应的正下方。限位槽3的横向尺寸与工件的的横向尺寸相适配,是指限位槽3的横向尺寸与工件的的横向尺寸相等或限位槽3的横向尺寸稍大,限位槽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工件的横截面为相适配的长方形。在使用时,工件由限位槽3的后端滑入到前端,当工件位于限位槽3内时,限位槽3对工件起限位作用,防止工件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解决无限位槽3时,容易出现旋转导致上锡后工件超高等问题。当铁向上运动远离吸附滑槽2内时,由于工件失去磁场作用,其由限位槽3直接往下掉落。
29.优选地,限位槽3包括相互连接的置入段4和限位段5,置入段4的横向尺寸自连接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宽,置入段4的横向尺寸大于工件的的横向尺寸,限位段5的横向尺寸与工件的的横向尺寸相适配。工件可由置入段4滑入到限位段5,限位段5对工件的起限位作用,防止工件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由于置入段4的的横向尺寸大于工件的的横向尺寸,且置入段4的横向尺寸自连接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宽,因此置入段4在方便工件滑入限位槽3的同时具有导正工件的作用。
30.优选地,限位槽3的顶部和吸附滑槽2的底部之间还形成有分隔壁6,分隔壁6将限位槽3和吸附滑槽2相隔离。分隔壁6与浸锡本体1为一体成型的,通过分隔壁6的设计,当铁向上运动远离吸附滑槽2内时,工件更易于从限位槽3直接往下掉落。
31.优选地,吸附滑槽2沿浸锡本体1长度方向且成行间隔设置,限位槽3沿浸锡本体1长度方向且成行间隔设置。吸附滑槽2和限位槽3沿长度方向且成行间隔设置,实现一次吸附多个工件同时更好配合其他装置使用。
32.优选地,浸锡装置还包括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吸附磁铁的上端安装第二动力装置上,第二动力装置可带动吸附磁铁沿吸附滑槽2上下运动;浸锡本体1还开设有安装孔7,第一动力装置的一端与安装孔7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动力装置连接,第二动力装置可带动浸锡本体1和吸附磁铁连接。安装孔7 贯穿浸锡本体1上下表面。进一步地,浸锡装置还包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于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动力装置的运动和第二动力装置的运动。通过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的带动,实现浸锡本体1 的运动及工件的固定和分离。通过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动力装置的运动和第二动力装置的运动,实现整个浸漆工艺的自动化。
33.优选地,浸锡本体1由钛合金材制成。避免采用不锈钢材质时,出现多次同高温锡
接触后表面易氧化与高温线发生粘连等问题。提高了装置使用寿命。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浸锡装置,结构更简单,固定方便,且其每次对多个电感器进行浸锡,效率较高。
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