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5600发布日期:2022-12-24 03:4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材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2.灭火器箱专门用于长期固定存放手提式灭火器的箱体,多见安装于商场、工厂、车站、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其外观要求端正,不能有歪斜、翘曲等变形现象,灭火器箱上有箱盖折弯件,侧边面焊接小活页后配装在灭火器箱体上,翻转开启时轻便灵活、不卡阻,这种箱体面板或上盖等钣金制品中,对其折弯角度及外观表面要求较为严格,常见的折弯工具不能加工需求。
3.中国专利公开了及一种led显示屏箱体加工用板材折弯装置,包括操作台、l型床身、第一液压缸、安装板、压块和四组折弯顶起机构,所述l型床身的底端与操作台的顶端后部固定连接,l型床身的底端与操作台的顶端固定连接,l型床身包括顶板和竖板,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端与顶板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安装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压块的顶端与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端设置有四组安装块,所述四组安装块的顶端均与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四组安装块的底端均固定设置有l型切刀,但是在进行制件的折弯成形时,工件的折弯壁面存在擦伤拉痕等缺陷,且折弯位置无法达到合适的角度,存在折弯角度不够或者角度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折弯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的板材折弯装置在进行制件的折弯成形时,工件的折弯壁面存在擦伤拉痕等缺陷,且折弯位置无法达到合适的角度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材折弯模具,包括:通过导向件连接且相对布设的上模座和下模座,固设于所述上模座底部且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的内成型件、固设于所述下模座顶部的外成型单元、凹设于所述外成型单元顶部且用于容纳内成型件和折弯后板材的容纳腔、对称布设于所述外成型单元两侧内壁且可与板材折弯处外壁相贴合的转动单元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用于承托板材的托料单元。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材折弯模具,通过设置导向件便于利用其他驱动设备带动上模座靠近下模座,通过容纳腔内的托料单元便于将待折弯的板材托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利用下移的上模座带动底部的内成型件运动,由于外成型单元固设在下模座顶部且内部凹设有容纳腔,便于在内成型件的作用下将板材下压到容纳腔内部,且通过转动单元便于在板材下移的过程中,板材折弯部分与转动单元贴合从而向内翻折,并带动转动单元转动从而对板材外壁进行软性挤压,进而避免了板材外壁直接与模具接触所导致的擦伤拉痕等缺陷,同时利用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的内成型件,便于给折弯处的板材预留折摆负角的空间,转动单元滚压折弯时弹性挤压折弯板材的侧面,实现板材工艺负角的折弯动作,最后再通过金属折弯后的回弹特性,在脱模后回弹到合适的折弯角度,避免了板材折弯处角度不
够或者角度过大的问题,进而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
7.优选地,所述外成型单元包括:两个平行布设的长成形件以及垂直连接于两个长成形件之间的两个短成形件,且每个所述短成形件两端分别与两个长成形件的端部相接,两个长成形件、两个短成形件以及下模座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8.优选地,所述长成形件的一侧两端均凹设有安装槽,每个所述短成形件的两端均凸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配合的凸起。
9.优选地,每个所述长成形件和短成形件的顶部内侧均凹设有转轴弧槽,所述转动单元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弧槽内部。
10.优选地,所述转动单元包括支撑件以及套设于所述支撑件外侧的软质件,所述软质件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弧槽内部,所述软质件的圆周外弧线与内成型件边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待折弯板材的壁厚。
11.优选地,每个所述长成形件和短成形件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顶部安装有限位件,每个所述长成形件和短成形件的顶部均安装有定位件,且所述定位件位于限位件的内侧。
12.优选地,所述内成型件包括:依次相接的直角部和锥形部以及布设于所述锥形部的两侧底部的圆角部,且所述锥形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直角部的宽度。
13.优选地,所述直角部与上模座之间固定连接有上垫板和上衬板,所述上垫板外侧套设有可与限位件顶部相抵的退料单元。
14.优选地,所述退料单元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上垫板外侧的退料件、与退料件固定相接的承托件以及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退料板顶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上模座顶部凹设有多个贯通到上衬板底部的安装孔和轴孔,所述安装孔内部安装有与第一弹性件另一端相抵的调节件,所述上衬板内轴孔的直径小于上模座内轴孔的直径,所述承托件滑动安装在轴孔的内部且远离退料件的一端设有可与上衬板顶部相抵的限位部。
15.优选地,所述托料单元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部的托板、与所述托板底部相抵的第二弹性件以及与所述托板底部相连的滑动件,所述下模座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导向孔,所述滑动件滑动安装在导向孔内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导向件便于利用其他驱动设备带动上模座靠近下模座,通过容纳腔内的托料单元便于将待折弯的板材托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利用下移的上模座带动底部的内成型件运动,由于外成型单元固设在下模座顶部且内部凹设有容纳腔,便于在内成型件的作用下将板材下压到容纳腔内部,且通过转动单元便于在板材下移的过程中,板材折弯部分与转动单元贴合从而向内翻折,并带动转动单元转动从而对板材外壁进行软性挤压,进而避免了板材外壁直接与模具接触所导致的擦伤拉痕等缺陷,同时利用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的内成型件,便于给折弯处的板材预留折摆负角的空间,转动单元滚压折弯时弹性挤压折弯板材的侧面,实现板材工艺负角的折弯动作,最后再通过金属折弯后的回弹特性,在脱模后回弹到合适的折弯角度,避免了板材折弯处角度不够或者角度过大的问题,进而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材折弯模具的爆炸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材折弯模具的立体结构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材折弯模具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材折弯模具的外成型单元的立体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材折弯模具的外成型单元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材折弯模具的实施例1中的内成型件和转动单元连接处的侧面剖视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材折弯模具的实施例2中的内成型件和转动单元连接处的侧面剖视图。
24.附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外成型单元、31长成形件、32短成形件、33安装槽、34转轴弧槽、4内成型件、41直角部、42锥形部、43圆角部、5托料单元、51托板、52第二弹性件、53滑动件、6退料单元、61退料件、62承托件、63第一弹性件、64调节件、7转动单元、71支撑件、72软质件、8限位件、9定位件、10上垫板、11上衬板、12导向件、13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7.实施例1
28.如图1-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材折弯模具的结构图,包括:通过导向件12连接且相对布设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固设于所述上模座1底部且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的内成型件4、固设于所述下模座2顶部的外成型单元3、凹设于所述外成型单元3顶部且用于容纳内成型件4和折弯后板材13的容纳腔、对称布设于所述外成型单元3两侧内壁且可与板材13折弯处外壁相贴合的转动单元7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用于承托板材13的托料单元5。
29.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通过设置导向件12便于利用其他驱动设备带动上模座1靠近下模座2,通过容纳腔内的托料单元5便于将待折弯的板材13托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利用下移的上模座1带动底部的内成型件4运动,由于外成型单元3固设在下模座2顶部且内部凹设有容纳腔,便于在内成型件4的作用下将板材13下压到容纳腔内部,且通过转动单元7便于在板材13下移的过程中,板材13折弯部分与转动单元7贴合从而向内翻折,并带动转动单元7转动从而对板材13外壁进行软性挤压,进而避免了板材13外壁直接与模具接触所导致的擦伤拉痕等缺陷,同时利用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的内成型件4,便于给折弯处的板材13预留折摆负角的空间,转动单元7滚压折弯时弹性挤压折弯板材13的侧面,实现板材13工艺负角的折弯动作,最后再通过金属折弯后的回弹特性,在脱模后回弹到合适的折弯角度,避免了板材13折弯处角度不够或者角度过大的问题,进而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
30.具体的来说,所述外成型单元3包括:两个平行布设的长成形件31以及垂直连接于两个长成形件31之间的两个短成形件32,且每个所述短成形件32两端分别与两个长成形件31的端部相接,两个长成形件31、两个短成形件32以及下模座2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31.进一步的,所述长成形件31的一侧两端均凹设有安装槽33,每个所述短成形件32
的两端均凸设有与所述安装槽33相配合的凸起。
32.可以得知的是,通过设置外成型单元3便于和内成型件4进行配合以进行板材13边角处的折弯,通过将其设置为两个长成形件31和两个短成形件32便于通过安装槽33和凸起进行拼接,从而使得拆装更加简单,减少了加工周期和用料成本,示例性的,长成形件31可以设置为长成形公或者长成形板,短成形件32可以设置为短成形公,安装槽33可以设置为燕尾槽,从而将长成形公与短成形公互扣以组成方形成形公结构。
33.更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长成形件31和短成形件32的顶部内侧均凹设有转轴弧槽34,所述转动单元7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弧槽34内部,通过在每个长成形件31和短成形件32的内侧均开设有转轴弧槽34,便于对转动单元7进行安装,以便于利用转动单元7对容纳腔内部的板材13折弯处进行滚动相抵,以减少板材13折弯外壁的缺陷。
34.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转动单元7可以是转动安装在每个所述转轴弧槽34内的热处理硬棒料或者钨钢棒,内成型件4采用上窄下宽的斜面角结构,便于为产品的四边折弯工艺中所需负角留出折摆空间,折弯时转动单元7在板材13的带动下转动,板材13的外侧与转动单元7之间发生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板材13外壁的擦伤痕迹。
35.在实际操作时,长成形件31以及短成形件32一般都为成对布设,可以根据需要只选择在其中一种,并在内侧安装转动单元7,从而可以生产出u形折弯板材;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四个内侧面均安装转动单元7,并且在端头处避让,以使得转动单元7滚弯时互不干涉,便于对板材13的四个侧面均进行折弯,进而成型四边折弯的板材13,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36.示例性的,所述导向件12可以是相互套接的导柱和导套,两者相互对配,从而保证上、下模作业对配的准确性,当然还可以是导向柱,上模座1滑动套设在侧面,只要能够在冲床或者驱动部件的带动下向下模座2移动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外成形公采用燕尾拼接结构,同时可以采用销钉进行侧向辅助管位,使得板材13在折弯成形时容纳腔不朝外扩张撑大,进而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机加工作业量小。
37.实施例2
38.如图3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内成型件4包括:依次相接的直角部41和锥形部42以及布设于所述锥形部42的两侧底部的圆角部43,且所述锥形部42的宽度大于所述直角部41的宽度。
39.具体的来说,通过将内成型件4设置为直角部41和锥形部42便于和上模座1进行连接和安装,同时也便于对板材13的折弯负角设置出折摆空间。
40.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情况中,所述转动单元7包括支撑件71以及套设于所述支撑件71外侧的软质件72,所述软质件72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弧槽34内部,所述软质件72的圆周外弧线与内成型件4边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待折弯板材13的壁厚。
41.可以得知的是,将转动单元7设置为两层结构,从而可以利用软质件72与板材13的外侧发生软性滚动摩擦,进一步减少成形后的擦伤痕迹,设置折弯间隙略小于板材13的壁厚,折弯上摆时软质件72可以贴着板料侧面转动,软质件72的挤压边线与内成型件4竖向侧壁的间隙随模具下行逐渐增大,软质件72的弹性挤压迫使竖向板材13往内成型件4一侧偏摆,进而产生折弯负角。
42.示例性的,软质件72可以采用工程塑料比如聚氨酯空心棒,支撑件71可以采用硬
钢棒或者其他金属圆杆,在转动过程中,软质件72与折弯的产品侧面贴紧,从而带动板材13外壁进行折弯,长成形件31以及短成形件32内部转动单元7的长度分别与各自的长度相适应。
43.实施例3
44.如图1-图3所示,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托料单元5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部的托板51、与所述托板51底部相抵的第二弹性件52以及与所述托板51底部相连的滑动件53,所述下模座2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导向孔,所述滑动件53滑动安装在导向孔内部。
45.具体的来说,通过设置托料单元5便于在折弯之前可以利用托板51将待折弯的板材13进行托起,从而方便进行后续折弯时利用第二弹性件52对托板51进行支撑,保证板材13可以一直与托板51接触,并在折弯后内成型件4上移时,可以通过第二弹性件52带动托板51上移以将板材13送出容纳腔,便于进行脱模和出料;通过设置滑动件53便于对托板51的上下移动进行承托,并对托板51上移的顶点进行限位,进而提升了托板51上下移动的稳定性,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可靠。
4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长成形件31和短成形件32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顶部安装有限位件8,每个所述长成形件31和短成形件32的顶部均安装有定位件9,且所述定位件9位于限位件8的内侧。
47.可以得知的是,通过设置通孔和限位件8便于对上模座1的移动进行限位,利用定位件9便于对待折弯的板材13进行定位,使得板材13处在模具的中心位置,进而保证几个侧面折弯处高度可以保持一致。
48.示例性的,第二弹性件52可以是弹簧或者压簧,只要能够受力产生弹性形变即可;滑动件31可以是等高套筒,也可以是其他的底部带有凸起的导杆,只要能够为托板51的移动起到承托作用即可;定位件9可以是固定在上模座1上方的定位块,或者固定块,进而对板材13的外围进行定位,所述限位件8可以是t台型限位块也可以是端面超出下模座2顶面的限位杆,只要能够对退料单元6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49.实施例4
50.如图1-图3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直角部41与上模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上垫板10和上衬板11,所述上垫板10外侧套设有可与限位件8顶部相抵的退料单元6。
51.具体的来说,通过设置上衬板11和上垫板10便于增加模具的总高度,退料单元6便于对内成型件4下压的板材13进行退料,避免其因为折弯负角与内成型件4无法分离。
52.进一步的,所述退料单元6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上垫板10外侧的退料件61、与退料件61固定相接的承托件62以及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退料板顶部的第一弹性件63,所述上模座1顶部凹设有多个贯通到上衬板11底部的安装孔和轴孔,所述安装孔内部安装有与第一弹性件63另一端相抵的调节件64,所述上衬板11内轴孔的直径小于上模座1内轴孔的直径,所述承托件62滑动安装在轴孔的内部且远离退料件61的一端设有可与上衬板11顶部相抵的限位部。
53.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退料件61便于和内成型件4侧边的折弯后板材13接触,以对其进行退料,从而将折弯后的板材13放置在托板51上,便于进行脱模;通过设置第一弹性
件63将退料件61抵接在限位件8顶部,以便于内成型件4可以下移进行板材13的折弯;通过设置承托件62便于在回程过程中,通过承托件62带动退料板在失去第一弹性件63的弹力作用后可以上移以脱离限位件8并完成板材13的脱模,通过设置调节件64便于进行第一弹性件63的压缩量。
54.示例性的,所述退料件61可以是内部中空的退料板或者退料框,所述第一弹性件63可以是弹簧或者压簧,所述安装孔可以是螺孔,调节件64可以是螺塞,也可以是螺栓;所述承托件62可以是等高套筒,且顶部设置有限位部以便于上移过程中将退料板带起,当然也可以是带有凸起的滑杆,只要能够实现承托作用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55.本实施例在实际操作时,在下行过程中,利用驱动部件带动上模座1下移,退料件61抵接在限位件8顶面,此时第一弹性件63压缩,上模座1继续下移,带动内成型件4滑动出退料件61底面并开始接触板材13;之后托板51下行,第二弹性件52开始压缩作用于托板51底面,板材13被压紧于模内不偏动,板材13四边带动转动单元7转动,相互作用下板材13四边竖向往上折弯,软性滚轴侧压下迫使竖向板材13壁面朝内成型件4内侧进行负角折弯,直到下行至合模点处静止。
56.在上行过程中:利用驱动部件带动上模座1上移,第二弹性件52回弹迫使托板51贴着板材13,而板材13贴着内成型件4同步上行,上行期间第一弹性件63一直处理回弹状态;抽上动作直至到达托板51设定托高点后,内成型件4开始与折弯后的板材13分离,板材13在重力及退料件61的作用下留在托板51的顶面;上模座1持续上行,调节件64的限位部与上衬板11的顶部相抵,带动调节件64上移的同时,退料件61开始被带离,不与限位件8顶面接触,并最终回到最原始的开模点;取走折弯后的板材13,完成单件产品的折弯成形。
57.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板材折弯模具,通过设置导向件12便于利用其他驱动设备带动上模座1靠近下模座2,通过容纳腔内的托料单元5便于将待折弯的板材13托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利用下移的上模座1带动底部的内成型件4运动,由于外成型单元3固设在下模座2顶部且内部凹设有容纳腔,便于在内成型件4的作用下将板材13下压到容纳腔内部,且通过转动单元7便于在板材13下移的过程中,板材13折弯部分与转动单元7贴合从而向内翻折,并带动转动单元7转动从而对板材13外壁进行软性挤压,进而避免了板材13外壁直接与模具接触所导致的擦伤拉痕等缺陷,同时利用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的内成型件4,便于给折弯处的板材13预留折摆负角的空间,转动单元7滚压折弯时弹性挤压折弯板材13的侧面,实现板材13工艺负角的折弯动作,最后再通过金属折弯后的回弹特性,在脱模后回弹到合适的折弯角度,避免了板材13折弯处角度不够或者角度过大的问题,进而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