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59457发布日期:2022-12-14 04:5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2.矫直是对金属塑性加工产品的形状缺陷进行的矫正,是重要的精整工序之一,轧材在轧制过程或在以后的冷却和运输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种种形状缺陷,诸如棒材、型材和管材的弯曲,通过各种矫直工序可使弯曲等缺陷在外力作用下得以消除,使产品达到合格的状态。
3.现有技术中对方形管件矫直时,通常为夹持其两端后通过油压机对其进行压直矫正,需要工人手动放料取料,效率较低,且有受伤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矫直装置,该结构简单、可靠,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矫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连接有移动平台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平台沿左右向移动,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夹料机构,所述夹料机构用于夹紧工件,所述工作台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油压缸,所述油压缸用于矫直被夹料机构夹住的工件,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二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设有两个悬臂,每个所述悬臂上设有一个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朝下并连接有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用于吸附工件,所述工作台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进料输送线与出料输送线。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丝杆沿左右向布置,所述第一移动块通过内侧的丝杆螺母与第一丝杆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平台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上方。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丝杆沿前后向布置,所述第二移动块通过内侧的丝杆螺母与第二丝杆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托板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上方。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吸附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杆件与吸盘相连接,所述吸盘有若干个。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杆件的顶部设有限位部,所述杆件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杆件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吸盘与支撑板之间。
10.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装置中通过吸盘可以从工
件上方对工件进行吸附后,配合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转移移动,从而可以代替人工上料取料,两组吸附机构的设置可以同步进行上料与下料动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是整体装置示意图;
12.图2是吸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16.现有技术中对方形管件矫直时,通常为夹持其两端后通过油压机对其进行压直矫正,需要工人手动放料取料,效率较低,且有受伤风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矫直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具体地,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第一丝杆3、第一移动块4,所述第一丝杆3沿左右向布置,所述第一移动块4通过内侧的丝杆螺母与第一丝杆3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杆3的一端连接,移动平台5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块4的上方,第一电机2驱动第一丝杆3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移动块4可以沿左右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移动平台5移动,丝杆传动可实现较长距离的转移,同时移动较为平稳,移动精度较高。
17.所述移动平台5上设有夹料机构6,所述夹料机构6用于夹紧工件,具体的,夹料机构6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对向设置并分别连接一个推块从而可以从两侧夹紧工件,移动平台5中部还优选设有承托机构7,承托机构包括l形的承托块,可以承托住工件,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进一步赘述,所述工作台1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8、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上安装有油压缸10,所述油压缸10的活塞杆连接压块并可以通过压块矫直被夹料机构6夹住的工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工件移动调整压料位置,所述固定板8的一侧设有第二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连接有托板11,具体地,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2、第二丝杆13、第二移动块14,所述第二丝杆13沿前后向布置,所述第二移动块14通过内侧的丝杆螺母与第二丝杆13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杆13的一端连接,所述托板11安装在所述第二移动块14的上方。
18.所述托板11设有两个悬臂18,每个所述悬臂18上设有一个气缸15,所述气缸15的活塞杆朝下并连接有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用于吸附工件,所述工作台1在第一直线驱动
机构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进料输送线16与出料输送线17,悬臂18的间距为输送线与矫直工位之间的距离,代替人工上料取料,两组吸附机构的设置可以同步进行上料与下料动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19.优选地,所述吸附机构包括支撑板19,所述支撑板19通过杆件20与吸盘21相连接,吸盘21外接泵源,所述吸盘21有若干个,本实施例中吸盘21的数量为两个,可根据工件的长度进行调整,通过吸盘21可以从工件上方对工件进行吸附后进行转移,进一步地,所述杆件20的顶部设有限位部,所述杆件20与支撑板19活动连接,所述杆件20外侧套设有弹簧22,所述弹簧22位于吸盘21与支撑板19之间,弹簧22起到缓冲作用。
20.具体工作原理:当加工时,通过进料输送线16将若干工件一一排列后送入,第二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托板11移动,其中一个吸附机构移动至进料输送线16上方,另一个吸附机构位于移动平台5上方,气缸驱动吸附机构下降,两个吸附机构分别吸附进料输送线16上的工件与夹料机构6之间的工件,然后气缸升起,第二移动块14移动至下一位置,此时气缸降下吸附机构,一个工件被放置于矫直工位,另一个工件则被放置于出料输送线17上导出。
21.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电机、气缸、输送线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22.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