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织针推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5546发布日期:2022-11-23 00:2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织针推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纺织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织针推拉装置。


背景技术:

2.织针是由钢丝或钢带经机械加工制成,用于把纱线编织成线圈并使线圈串套连接成针织物。
3.参照图1,织针100,织针100为长条形状,织针100的一侧固设有针踵200,织针100在制作的过程中,在对织针100进行切断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操作台上的织针100推到切断装置中进行切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目前在实际生产操作中,织针的夹持不够稳固,织针容易发生位移。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对织针进行稳固的夹持,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织针推拉装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织针推拉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稳定性织针推拉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第一横板,第一横板远离支架的一端设有前爪,支架滑动连接有第二横板,第二横板位于第一横板下方且与第一横板滑动连接,前爪靠近第二横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腔,第二横板靠近支架的一端设有后爪,后爪靠近第一横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腔,前爪与后爪间的距离大于针踵的宽度,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均与针踵适配。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织针置于前爪与后爪间,推动第二横板,推动后爪带动前爪将织针的针踵夹紧,进而将织针推入切断装置中;第二凹腔与第一凹腔均与织针的针踵适配,夹紧后较为稳定。
9.可选的,所述支架固设有第一竖板,支架转动连接有凸轮,凸轮转动连接有摆臂,摆臂转动连接有第二竖板,第二竖板穿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的一侧与第一竖板抵接,支架固有抵接板,限位件的另一侧与抵接板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开启凸轮进而驱动摆臂,摆臂随凸轮的转动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横板与第一横板进行水平移动,带动后爪与前爪向切割台的方向移动,可有效节省人力,通过凸轮控制织针进出切割装置。
11.可选的,支架与第二竖板间设有第一弹性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凸轮的转动,当第二横板向驱动装置方向移动时,第一弹性件会拉长;当切割结束后,第二横板向初始方向复原时,第一弹性件可以辅助第二横板向初始位置移动复原。
13.可选的,所述支架固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位于第一横板上方,连接板与第一横板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支架固设有抵接杆,第一横板设有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与抵接杆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爪向前爪方向靠近时,第二弹性件向前爪的方向回缩;织针切断完毕后,第二横板向初始方向移动,第二弹性件复原,第二弯折部与抵接杆抵接时停止移动,进而保证前爪与后爪在正常状态下的间距,便于下一根织针进入至后爪与前爪中。
15.可选的,所述第二竖板开设有竖孔,限位件可拆卸连接于竖孔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使用装置前,使限位件与第一竖板和抵接板抵接,在竖孔内可以不断调节限位件的位置,根据装置的使用情况选出最优位置后将限位件固定,可根据不同织针的不同要求调节限位件的位置,有效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17.可选的,所述连接板靠近织针的位置设有压平件,压平件的一端套设于连接板上,压平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推拉织针时有可能出现织针翘起的情况,第一弯折部可将翘起的织针压平,使织针在操作台上水平移动。
19.可选的,所述压平件的第一弯折部向远离织针的方向倾斜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织针从操作台上移动至前爪与后爪间,织针会先与压平件的第一弯折部接触;若织针为翘起状态,与压平件的倾斜位置抵接后会沿着第一弯折部的倾斜方向移动,最终移动至前爪与后爪间,可有效提高织针的夹紧效率。
21.可选的,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有旋转轮,旋转轮轴向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位于旋转轮偏心处,第二横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滑动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开启旋转轮驱动竖杆水平移动进而驱动第二横板向切割台的方向移动,进而驱动后爪与前爪的往返,节省人力,通过旋转轮控制织针进出切割装置。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使用者将织针置于前爪与后爪间,推动第二横板,推动后爪带动前爪将织针的针踵夹紧,进而将织针推入切断装置中;第二凹腔与第一凹腔均与织针的针踵适配,夹紧后较为稳定;
25.2.使用者开启凸轮进而驱动摆臂,摆臂随凸轮的转动左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横板与第一横板进行水平移动,带动后爪与前爪向切割台的方向移动,可有效节省人力,通过凸轮控制织针进出切割装置;
26.3.使用者在使用装置前,使限位件与第一竖板和抵接板抵接,在竖孔内可以不断调节限位件的位置,根据装置的使用情况选出最优位置后将限位件固定,可根据不同织针的不同要求调节限位件的位置,有效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织针的示意图。
28.图2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凸显后爪与前爪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5是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6是实施例二中凸显旋转轮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00、织针;200、针踵;1、支架;11、凸轮;111、摆臂;12、抵接杆;2、第一横板;21、前爪;211、第一凹腔;22、第二弯折部;3、第二横板;31、后爪;311、第二凹腔;32、第二竖板;321、竖孔;3211、限位件;4、第一竖板;41、往返件;42、抵接板;5、第一弹性件;6、连接板;7、第二弹性件;8、旋转轮;81、竖杆;82、连接件;83、连接杆;9、压平件;91、第一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稳定性织针推拉装置。
36.实施例一:
37.参照图2和图3,一种高稳定性织针推拉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设有用于夹紧针踵200的夹紧装置和传送件;使用者开启传送件,驱动夹紧装置将织针100推进切断装置中进行切断处理。
38.参照图2和图3,传送件包括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位于支架上;传送件还包括凸轮11,凸轮11中心处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转动连接,使用者开启驱动电机,凸轮11开始旋转;凸轮11转动连接有摆臂111,摆臂111转动连接有第二竖板32;随着凸轮11的旋转,摆臂111随凸轮11的旋转进行转动,凸轮11向径大的一侧与摆臂111抵接时,摆臂111开始摆动,第二竖板32的一端向远离支架1的方向移动。
39.参照图2和图3,支架1上端面设有第一竖板4,第二竖板32开设有竖孔321,竖孔321内穿设有限位件3211,限位件3211的一侧与第一竖板4抵接,支架1固定连接有抵接板42,限位件3211的另一侧与抵接板42抵接;第二竖板32向远离支架1的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竖板4向抵接板42的方向移动。
40.参照图2和图3,夹紧装置还包括支架1滑动连接有第一横板2和第二横板3,第二横板3位于第一横板2下方且与第一横板2滑动连接;在凸轮11的转动下,摆臂111随凸轮11向径的变化左右摆动,摆臂111与凸轮11向径大的一侧抵接时,抵接板42向切断装置的方向移动,第一竖板4向切断装置的方向移动时会带动第二横板3向第一横板2的方向移动。
41.参照图3和图4,第一横板2远离支架1的一端设有前爪21,前爪21靠近第二横板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腔211;第二横板3设有后爪31,后爪31靠近第一横板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腔311;第二横板3向第一横板2的方向移动时,后爪31向前爪21的方向移动。
42.参照图2和图4,第一横板2上方设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与第一横板2间设有第二弹性件7,后爪31向前爪21的方向移动的同时,第二弹性件7随着第二横板3的移动回缩。
43.参照图2和图4,随着凸轮11的旋转,后爪31与针踵200的一端抵接。随着凸轮11的继续旋转,织针100针踵200的另一端与前爪21抵接,后爪31与前爪21将织针100的针踵200夹紧;在夹紧织针100的状态下,第二弹性件7始终保持当前的回缩状态。
44.参照图3和图5,支架1固定连接有往返件41,往返件41与第二竖板32间设有第一弹性件5;随着凸轮11的旋转,织针100继续向切断装置的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5拉长;连接板6靠近织针100的位置设有压平件9,压平件9的一端套设于连接板6上,压平件9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91,第一弯折部91为倾斜设置;当织针100移动至夹紧装置位置时,会与压平
件9抵接,沿着压平件9倾斜设置的第一弯折部91落入操作台中,而后被夹紧装置夹紧,压平件9可保证织针100始终在支架1水平推动至切断装置中。
45.参照图2和图3,在凸轮11的旋转下,夹紧装置将织针100推至切断装置中,凸轮11沿凹面旋转,切断装置切割结束后第一弹性件5向远离支架1的方向复原,第一横板2、第二横板3均会缓慢的向远离切割装置的方向移动,前爪21与后爪31分离后,织针100脱离夹紧装置;第二弹性件7继续朝远离切割装置的方向复原,第一横板2退回至抵接杆12位置时与抵接杆12抵接后停止,第二竖板32在第二弹性件7的作用下向靠近支架1方向转动,夹紧装置均回到初始位置后完成织针100处理。
46.参照图2和图5,使用者需要处理不同类型的织针100时,在竖孔321内不断调节限位件3211的位置,将限位件3211与第一竖板4和抵接板42调至抵接状态,根据装置的使用情况选出最优位置后将限位件3211固定,可根据不同织针100的不同要求调节限位件3211的位置,有效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稳定性织针100推拉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开启凸轮11,摆臂111随凸轮11的旋转进行摆动,第二竖板32的一端在摆臂111的驱动下向远离抵接板4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横板3沿第一横板2的方向移动,前爪21与后爪31与织针100的针踵200抵接后,第一凹腔211与第二凹腔311将织针100夹紧;随着凸轮11的继续旋转,压平件9将织针100压平;随着凸轮11的继续旋转,将织针100推入切断装置中,切断装置切割结束后,凸轮11继续旋转,夹紧装置向初始位置复原,第一弹性件5与第二弹性件7缓慢复原,辅助夹紧装置向初始位置复原,第二弯折部22与抵接板42抵接后停止,第二横板3继续向初始方向复原,完成织针100的切割。使用者在需要处理不同类型的织针100时,在竖孔321内不断调节限位件3211的位置,根据装置的使用情况选出最优位置后将限位件3211固定,可有效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48.实施例二:
49.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驱动方式的不同,参照图6,支架1转动连接有旋转轮8,旋转轮8与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转动下,旋转轮8会进行匀速旋转,第二横板3下方设有竖杆81,竖杆81滑动连接有连接件82,旋转轮8轴向设有连接杆83,连接杆83位于旋转轮8偏心处,连接件82的另一端与连接杆83转动连接;连接杆83会随着旋转轮8的旋转驱动第二横板3向切断装置的方向移动。
50.参照图6,第二横板3的后爪31与织针100的针踵200抵接后继续向前移动,前爪21与织针100的针踵200抵接后将织针100推入切断装置中;在切断完成后,旋转轮8继续旋转,第二横板3向远离切断装置的方向移动,织针100脱离夹紧装置后第二横板3继续向初始方向移动,移动至初始位置后再进行下一根织针100的切断,使用者无需使用人力推动夹紧装置,节省人力。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