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8441发布日期:2023-01-12 19:4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制造升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工厂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实现工厂的办公、管理及生产自动化,达到加强及规范企业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堵塞各种漏洞、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安全生产、提供决策参考、加强外界联系、拓宽国际市场的目的。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3.利用智能制造生产线制造汽车已经是十分成熟的技术了。汽车组装生产过程中,保险丝盒中需要安装很多的线束端子,这些线束端子包括转向电机线束端子、起动机线束端子、前舱保险丝盒线束端子等等,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于保险丝盒组装的生产线部分,故而一般是先由车间工人手动装配,然后并入生产线的组装工序。
4.但是,手动装配的效率很低,制约了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整体生产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升降装置。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升降装置,用于组装汽车的保险丝盒,包括升降组件和持有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气缸端与旋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吸盘,所述第一吸盘用于吸附保险丝盒;所述持有组件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杆相互垂直,所述的第一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杆的中部,所述第二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副支架,多个所述副支架与所述第二杆相互垂直,所述副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所述副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吸盘,所述第二吸盘用于吸附线束端子。
7.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副支架形成为四个。
8.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四个所述副支架沿所述第二杆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9.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还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部,所述支撑腿用于支撑所述基座。
10.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副支架包括连接段和u形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u形段连接,所述u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盘固定连接,所述u形段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吸盘的方向凹陷。
11.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形成为圆盘状。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完成多线束端子的同时安装,提高装配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线束端子的数量设置合适数量的副支架,使得每一线束端子对应于一个副支架,保证多个线束端子一次性安装到位。
14.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腿用于将基座安装在流水线的合适位置,并用于支撑基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腿还可以设计为可伸缩的结构,通过调节支撑腿的高度,以避免基座与流水线上其他结构相互冲突。
15.3.本实用新型设置连接段和u形段的连接方式具有两个效果,其一,扩大副支架与保险丝盒之间的操作空间,便于电动螺栓拧紧装置伸入到副支架与保险丝盒之间,对每一个线束端子进行安装。其二,u形段可以避开电动螺栓拧紧装置的操作空间,一方面使得电动螺栓拧紧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线束端子的安装情况或便于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线束端子的安装情况。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比例关系不代表实际选材设计时的比例关系,其仅仅为结构或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保险丝盒和线束端子;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保险丝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标号说明:
23.1-保险丝盒;11-线束端子;2-升降组件;21-基座;211-支撑腿;22-升降气缸;23-第一吸盘;3-持有组件;31-主支架;311-第一杆;312-第二杆;32-副支架;321-连接段;322-u形段;33-第二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6.实施例1
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升降装置,用于组装汽车的保险丝盒1,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组件2和持有组件3,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基座21,所述基座21的底部安装有升降气缸22,所述升降气缸22的输出端与所述基座2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22的气缸端与旋转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基座2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
吸盘23,所述第一吸盘23用于吸附保险丝盒1;所述持有组件3包括主支架31,所述主支架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311和第二杆312,所述第一杆31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杆312与所述第一杆311相互垂直,所述的第一杆3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杆312的中部,所述第二杆31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副支架32,多个所述副支架32与所述第二杆312相互垂直,所述副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312连接,所述副支架3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吸盘33,所述第二吸盘33用于吸附线束端子11。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为:首先利用第一吸盘23吸附住保险丝盒1,然后利用第二吸盘33吸附住线束端子11,然后通过控制升降气缸22将保险丝盒1举升,利用旋转装置(未图示)将保险丝盒1旋转到对接位置,即是使得保险丝盒1上线束端子11的安装位置与线束端子11对其,最后通过电螺栓拧紧装置将线束端子11安装在保险丝盒1上。
29.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完成多线束端子11的同时安装,提高装配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线束端子11的数量设置合适数量的副支架32,使得每一线束端子11对应于一个副支架32,保证多个线束端子11一次性安装到位。
30.其中主支架31本身也可以具有移动能力,例如设置一个举升结构连接在主支架31的顶端,使得主支架31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扩大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3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吸盘33为电控吸盘,在现有的汽车生产线中,小型/微型电控永磁吸盘的应用十分广泛,本实用新型在此就不再赘述。第一吸盘23可以采用电控吸盘也可以采用普通的柔性吸盘,只要能起到固定保险丝盒1的位置的作用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螺栓拧紧装置也是本领域十分常见的组装设备,本实用新型在此就不再赘述。旋转装置即为普通的旋转装置,能够驱动电动气缸整体旋转即可,例如可以采用电控旋转台或旋转电机等,实用新型在此就不再赘述。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所述副支架32形成为四个。四个所述副支架32沿所述第二杆31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34.本实施例是针对于具有四个线束端子11的保险丝盒1的组装的实施方式。
35.例如,第一线束端子可以为12v电池线束端子,可以用于将12v电池与汽车的主电源保险丝盒电性连接。第二线束端子可以为起动机线束端子,第二线束端子用于将起动机与汽车的主电源保险丝盒电性连接。第三线束端子可以为前舱保险丝盒线束端子,第三线束端子用于将前舱保险丝盒与汽车的主电源保险丝盒电性连接。第四线束端子可以为电子助力转向电机线束端子,第四线束端子用于将电子助力转向电机与汽车的主电源保险丝盒电性连接。
36.实施例3
3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所述基座21还包括支撑腿211,所述支撑腿211设置于所述基座21的底部,所述支撑腿211用于支撑所述基座21。
38.支撑腿211用于将基座21安装在流水线的合适位置,并用于支撑基座21,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腿211还可以设计为可伸缩的结构,通过调节支撑腿211的高度,以避免基座21与流水线上其他结构相互冲突。
39.实施例4
4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所述副支架32包括连接段321和u形段322,所述
连接段3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312连接,所述连接段321的另一端与所述u形段322连接,所述u形段3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盘33固定连接,所述u形段322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吸盘33的方向凹陷。
41.设置连接段321和u形段322的连接方式具有两个效果,其一,扩大副支架32与保险丝盒1之间的操作空间,便于电动螺栓拧紧装置伸入到副支架32与保险丝盒1之间,对每一个线束端子11进行安装。其二,u形段322可以避开电动螺栓拧紧装置的操作空间,一方面使得电动螺栓拧紧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线束端子11的安装情况或便于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线束端子11的安装情况。
42.实施例5
4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所述基座21形成为圆盘状。
4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2包括了旋转装置,可能会涉及到上升过程中旋转对齐操作。圆盘状的基座21的旋转路径即为其外轮廓,旋转过程中对于外界的空间要求小,对其他结构不会产生干涉。
45.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7.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