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构件、台架结构及激光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4687发布日期:2023-03-24 19:0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夹持构件、台架结构及激光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激光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构件、台架结构及激光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激光切割机或激光雕刻机利用激光为加工媒介,来达到加工的目的。但是,传统的激光雕刻切割机,在加工前即需要完成工件的定位和加工参数的设定,在激光雕刻切割机启动加工后,可移动激光头会在电机驱动下根据设定的加工参数直接按照预设的轨迹进行移动发射激光来加工工件。
3.目前市场上的激光切割机或激光雕刻机,工件都是直接放置到台架结构上,没有任何固定方式,而且激光头并不能自适应地改变加工的预设轨迹位置。由于激光切割机或激光雕刻机在加工过程中,机器震动或者排烟气流的流动都容易带动置于台架结构的工件移动,这就导致激光头仍然按照预设轨迹移动加工后的加工图案会产生错乱或者偏离、与预期的加工图案产生偏差,影响激光加工设备加工工件的雕刻或切割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固定工件的夹持构件、台架结构及激光加工设备。
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夹持构件,应用于激光加工设备的台架结构,包括:
6.连接件,用于安装连接所述台架结构;以及
7.固定件,滑动地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设置的滑动部和固定部,所述滑动部沿第一方向滑动地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固定部具有朝向靠近所述连接件移动的趋势;所述固定件沿第二方向延伸,用于将工件压紧于所述台架结构,所述第二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台架结构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台架结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侧。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导向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台架结构和所述导向部之间,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地连接所述导向部;所述夹持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导向部之间,以使所述固定部具有朝向靠近所述连接部移动的趋势。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滑动部穿设所述滑槽并能沿所述滑槽在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包括第一止转面,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二止转面,所述第一止转面与所述第二止转面配合,以防止所述滑动部于所述滑槽内转动。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包括滑孔和收容孔,所述滑孔和所述收容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连通设置,所述滑孔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收容孔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止
转面设置于所述滑孔的内侧壁上,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地穿设所述滑孔并伸入所述收容孔内。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孔与所述收容孔的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夹持构件还包括抵持件,所述抵持件固定于所述滑动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弹性件伸入所述收容孔内并套设于滑动部的外围,所述抵持件的径向尺寸位于所述弹性件的径向尺寸与所述收容孔的径向尺寸之间;所述弹性件抵持于所述台阶和所述抵持件之间,且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使所述固定部具有朝向靠近所述台架结构移动的趋势;和/或,所述导向部上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设置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固定部的开口处。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导向部穿设所述滑槽并能沿所述滑槽在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包括第三止转面,所述导向部包括第四止转面,所述第三止转面与所述第四止转面配合,以防止所述导向部于所述滑槽内转动。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滑动部之间,所述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和/或,所述夹持构件还包括调整件,所述调整件穿设所述滑动部并能够与所述导向部抵持,以固定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导向部。
15.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台架结构,应用于激光加工设备,包括:
16.支撑架;
17.多个支撑条,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以支撑所述工件;以及
18.至少一个上述的夹持构件,所述夹持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条上,所述夹持构件用于将所述工件压紧于所述支撑条上。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固定部,所述凹槽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条,以将所述夹持构件与所述支撑条连接。
20.再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激光加工设备,包括:
21.上述的台架结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件;
22.壳体,罩设于所述台架结构上并与所述台架结构围设形成加工空间;
23.轨道装置,设置于所述台架结构上并收容于所述加工空间内;以及
24.激光装置,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装置上并收容于所述加工空间内,所述激光装置用于出射激光加工所述工件。
25.本技术提供的夹持构件、台架结构及激光加工设备,通过连接件连接工作台与固定件之间,固定件的滑动部能够带动固定部沿第一方向滑动地连接连接件,且固定部具有朝向工作台滑动的趋势,以使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固定部能够将工件固定于工作台上,可以避免激光加工设备加工工件时因机器震动或者气流的流动带动工件移动而导致加工图案产生错乱或者偏离、与预期的加工图案产生偏差的问题,保障激光加工设备加工工件的雕刻或切割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加工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28.图2是图1所示的激光加工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架结构的示意图;
30.图4是图3所示的台架结构在a-a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31.图5是图4所示的台架结构在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构件的装配示意图;
33.图7是图6所示的夹持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34.图8是图6所示的夹持构件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35.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构件的示意图;
36.图10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构件的示意图;
37.图11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构件的示意图;
38.图12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构件的示意图。
39.附图标号说明如下:
40.工件000:上表面001、下表面002;
41.激光加工设备100:台架结构10、壳体30、轨道装置50、激光装置70;
42.台架结构10:工作台2、夹持构件4;
43.工作台2:支撑架21、支撑条23;
44.夹持构件4:连接件41、固定件43、弹性件45、抵持件47、调整件49;
45.连接件41:连接部411、导向部413;
46.连接部411:凹槽412;
47.导向部413:滑槽414;
48.滑槽414:滑孔4141、收容孔4143、第一止转面4145、台阶4147、倒角4149;
49.固定件43:滑动部431、固定部433;
50.滑动部431:第二止转面4311;
51.壳体30:外壳部31、盖板部33;
52.轨道装置50:第一轨道51、第二轨道53、第三轨道55。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4.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加工设备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激光加工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55.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加工设备100利用激光为加工媒介,对工件000进行激光加工,激光加工的工艺包括但不限于激光切割、激光雕刻等工艺。本实施方式以激光加工设备100为桌面级激光雕刻切割机为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激光加工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其他激光加工机器,本技术对此不做
限制。
56.本实施例中,激光加工设备100包括台架结构10、壳体30、轨道装置50及激光装置70。
57.台架结构10用于承载并固定工件000,以便于激光加工设备100对工件000进行加工。
58.壳体30罩设置于台架结构10上,台架结构10和壳体30之间可以设置为固定连接,壳体30与台架结构10围设形成加工空间,激光加工设备100能够于加工空间内对工件000进行激光加工。
59.轨道装置50设置于台架结构10上,且轨道装置50收容于壳体30与台架结构10围设形成的加工空间内。
60.激光装置70用于出射激光,激光装置70活动地设置于轨道装置50上,以便于激光装置70对工件000的任意位置进行激光加工。
61.激光装置70收容于壳体30与台架结构10围设形成的加工空间内,台架结构10和壳体30对激光装置70出射的激光具有阻挡和/或过滤作用,能够防止激光装置70出射的激光在工作时出现激光外溢,有利于提高激光加工设备100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而减少激光加工设备100对操作者造成的人身伤害。
62.具体地,壳体30包括外壳部31及盖板部33。外壳部31固定连接台架结构10,盖板部33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部31上,盖板部33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壳体30与台架结构10围设形成的加工空间,以便于操作者将工件000放入加工空间内,或者将工件000从加工空间内取出。
63.具体地,轨道装置50可以包括第一轨道51和第二轨道53,第一轨道51固定于台架结构10上并沿y轴方向延伸,第二轨道53滑动地设置于第一轨道51上并沿x轴方向延伸,激光装置70滑动地设置于第二轨道53上。可以理解的,第一轨道51和第二轨道53可以是直线轨道,只需要能够驱动激光装置70在x轴和y轴上移动即可。激光装置70可以通过第二轨道53在第一轨道51滑动,以实现激光装置70沿y轴运动。激光装置70还可以在第二轨道53上滑动,以实现激光装置70沿x轴运动。
64.可以理解的,轨道装置50还可以包括第三轨道55,第三轨道55滑动地设置于第二轨道53上并沿z轴延伸,激光装置70滑动地设置于第三轨道55上,以便于激光装置70在加工前和/或加工时在z轴方向上移动进行调焦,有利于提高激光装置70加工工件000的效率。可以理解的,第三轨道55可以是光轴与滚轮配合滑动的导轨,只需要能够驱动激光装置70在z轴上移动即可。
65.在一实施例中,轨道装置50的内部沿z轴设置有第三轨道55,激光装置70可沿第三轨道55在z轴上移动进行调焦及运动加工。
66.在一实施例中,激光光源可以由激光装置70产生。可以理解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激光光源还可以由如二氧化碳激光管等其他激光发生器产生,并经过反射镜等部件进入激光装置70。通过激光装置70出射的激光,用于对工件000进行激光加工。
67.请参阅图1及图3,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台架结构的示意图。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台架结构10包括工作台2及夹持构件4,夹持构件4连接于工作台2上。工作台2用于承载工件000,夹持构件4用于与工作台2配合固定工件000。本技术通过夹持构件4与台架结构10的配合,以使工件000能够固定地设置于工作台2上,能够避免激光加工设备100加
工工件000时因机器震动或者气流的流动带动工件000移动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激光加工设备100对工件000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68.本实施例中,夹持构件4的数量为4个,通过4个夹持构件4分别与工作台2配合连接,以将工件000整体固定于工作台2上,有利于提高激光加工设备100在加工工件000的过程中工件000整体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工件000的结构形状等的需要,使用1个、2个、3个、4个、5个等数量的夹持构件4与工作台2配合,以将工件000固定于工作台2上,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69.请参阅图1、图4及图5,图4是图3所示的台架结构在a-a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台架结构在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工件000包括上表面001和下表面002。在一种实施例中,工作台2包括支撑架21和多个支撑条23,多个支撑条23连接支撑架21,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条23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条23远离支撑架21的一侧用于支撑工件000的下表面002。夹持构件4连接于支撑条23上,夹持构件4的至少部分能够凸出工件000的上表面001设置,以使该部分夹持构件4能够抵持工件000的上表面001。通过多个支撑条23支撑工件000的下表面002,夹持构件4抵持工件000的上表面001,以将工件000压紧固定于工作台2上,可以避免机器震动或者排烟气流的流动带动工件移动,以使激光头在按照预设轨迹移动加工后的图案不会产生错乱或者偏离,也不会与预期的加工图案产生偏差,有利于保障激光加工设备100对工件000的加工效果。
7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工作台2可以是呈蜂窝板状的平台、呈网格状的平台等,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71.请参阅图2、图5、图6、图7及图8,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夹持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的夹持构件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夹持构件4包括连接件41、固定件43、弹性件45及抵持件47。
72.连接件41安装连接于台架结构10上,以使夹持构件4能够安装于台架结构上。当连接件41安装于台架结构10上,连接件41相对于台架结构10固定,且连接件41能够从台架结构10上拆卸。可以理解的,连接件41与台架结构10之间的安装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接、夹持连接等等可拆卸的连接,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连接件41与台架结构10之间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进行安装连接,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73.具体地,连接件41固定连接支撑条23,连接件4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远离支撑条23用于支撑工件000的一侧并与支撑条23安装连接。固定件43沿第一方向(如图8所示的z轴方向)滑动地连接于连接件41上,固定件43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支撑条23用于支撑工件000的一侧。固定件43相对于连接件41具有沿z轴负方向朝向支撑条23滑动的趋势,以使固定件43能够抵持于工件000的上表面001,进而将工件000固定于工作台2上。
74.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1包括连接部411和导向部413,连接部411连接于支撑条23和导向部413之间,连接部411设置于支撑条23远离工件000的一侧并与支撑条23可拆卸地安装连接,导向部413沿z轴方向延伸。连接部411上设置有凹槽412,凹槽412用于收容并固定至少部分支撑条23,以使连接部411与支撑条23之间可拆卸地安装连接。固定件43包括固定连接的滑动部431和固定部433,滑动部431沿z轴方向延伸,固定部433设置于支撑条23支撑
工件000的一侧,固定部433沿第二方向延伸(如图8所示的x轴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连接部411可以设置成夹持结构,连接部411可以夹持于支撑条23上,以使连接件41与台架结构10可拆卸地安装连接,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75.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连接件41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于一支撑条23邻近另一支撑条23的一侧,且连接件41可以与一支撑条23邻近另一支撑条23的一侧可拆卸地安装连接,固定件43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支撑条23用于支撑工件000的一侧,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41和支撑条23之间螺纹连接,连接件41与支撑条23连接的部分可以设置一螺纹孔,支撑条23与连接件41连接的部分也设置一螺纹孔,连接件41和支撑条23通过一螺栓或者螺钉固定,以将连接件41可拆卸地安装连接于台架结构10上。
76.滑动部431沿z轴方向滑动地连接导向部413,夹持构件4能够根据工件000沿z轴方向的厚度调整滑动部431位于导向部413上的位置,进而调整固定部433和支撑条23沿z轴方向上的间距,有利于使得夹持构件4能够适用于沿z轴方向上厚度不同的工件000,进而提高夹持构件4兼容工件000的范围。而且,导向部413和滑动部431皆沿z轴方向延伸,有利于提高滑动部431带动固定部433沿z轴方向相对于导向部413滑动的稳定性。
77.本实施例中,导向部413具有沿z轴方向设置的滑槽414,滑动部431穿设滑槽414并能够于滑槽414内沿z轴方向滑动,以使滑动部431能够带动固定部433沿z轴方向滑动,进而使得夹持构件4能够调整固定件43位于导向部413上位置。
78.滑槽414包括沿z轴方向连通设置的滑孔4141和收容孔4143,滑孔4141的径向尺寸小于收容孔4143的径向尺寸,滑动部431穿设于滑孔4141与收容孔4143之间。滑动部431的外侧壁用于与滑孔4141的内侧壁配合,以使滑动部431于滑孔4141内沿z轴方向滑动。滑动部431的外侧壁与收容孔4143的内侧壁间隔设置,有利于减少滑动部431与导向部413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滑动部431相对于导向部413沿z轴方向滑动时的摩擦阻力,以提高滑动部431相对于导向部413沿z轴方向滑动的流畅性。
79.滑孔4141的内侧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止转面4145,滑动部431的外侧壁包括至少一个与第一止转面4145配合的第二止转面4311。通过第一止转面4145和第二止转面4311的配合设置,以避免滑动部431带动固定部433在滑孔4141内沿z轴方向滑动的过程中绕沿z轴方向转动,有利于防止固定件43从工件000的上表面001脱离的现象发生,进而可以提高夹持构件4固定工件000的稳定性。
80.本实施例中,滑孔4141呈方形孔状,滑动部431呈方形杆状,滑孔4141包括4个第一止转面4145,滑动部431包括4个第二止转面4311,4个第一止转面4145与4个第二止转面4311分别对应配合,以使防止滑动部431带动固定部433在滑孔4141内沿z轴方向滑动的过程中绕沿z轴方向转动,有利于避免夹持构件4失效的情况发生。
81.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滑孔4141的内侧壁可以包括1个、2个、3个、4个等数量的第一止转面4145,滑动部431的外侧壁可以包括1个、2个、3个、4个等数量的第二止转面4311,只需要保证滑孔4141的内侧壁的第一止转面4145的数量和滑动部431的外侧壁的第二止转面4311的数量相同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82.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5收容于收容孔4143内并套设于滑动部431的外围,抵持件47固定连接滑动部431远离固定部433的一端,即抵持件47固定连接滑动部431伸入收容孔
4143内的一端。
83.抵持件47的径向尺寸大于弹性件45的径向尺寸,以使弹性件45的一端抵持于抵持件47上。滑孔4141的径向尺寸小于收容孔4143的径向尺寸,以使滑孔4141与收容孔4143的连接处形成台阶4147,弹性件45的另一端抵持于台阶4147上。而且,弹性件45处于压缩状态,即弹性件45沿z轴方向弹性压缩于台阶4147和抵持件47之间。
84.通过弹性件45弹性压缩于台阶4147和抵持件47之间,抵持件47受到弹性件45沿z轴负方向的弹性力作用后能够带动滑动部431及固定部433沿z轴负方向移动,以使固定部433能够抵持于工件000的上表面001。抵持件47受到弹性件45沿z轴负方向的弹性力作用后能够带动滑动部431及固定部433具有沿z轴负方向移动的趋势,以使固定部433抵持于工件000的上表面001之后能够对工件000施加沿z轴负方向的力,有利于提高夹持构件4固定工件000的稳定性。
85.抵持件47的径向尺寸小于收容孔4143的径向尺寸,以使抵持件47能够随滑动部431的滑动伸入收容孔4143内。当夹持构件4固定沿z轴方向的厚度较大的工件000时,固定部433及滑动部431沿z轴的正方向相对于导向部413滑动,抵持件47伸入收容孔4143内,通过收容孔4143的内侧壁限制抵持部沿收容孔4143的径向摆动,有利于提高夹持构件4固定工件000的稳定性。而且,导向部413上设置有倒角4149,倒角4149位于收容孔4143远离滑孔4141的开口处,以便于抵持件47从倒角4149处伸入收容孔4143内,以防止抵持件47与导向部413之间产生干涉,有利于提高抵持件47伸入收容孔4143内的顺畅性。
86.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5为弹簧。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弹性件45可以是弹片等其他弹性体,只需要保证弹性件45处于压缩状态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87.请参阅图5、图8及图9,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构件的示意图。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省略了抵持件47,而且滑槽414设于导向部413的外侧壁上并沿z轴方向延伸。
88.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滑动部431沿z轴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滑槽414内,以使滑动部431能够带动固定部433相对于导向部413沿z轴方向滑动。弹性件45沿z轴方向收容于滑槽414内并处于拉伸状态,弹性件45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动部431靠近连接部411的一侧,弹性件4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滑槽414沿z轴方向的槽底处。通过弹性件45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性力的作用,以使滑动部431及固定连接滑动部431的固定部433具有沿z轴负方向移动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固定部433抵持工件000的上表面001的稳定性。
89.请参阅图5、图9及图10,图10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构件的示意图。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与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还包括调整件49。
90.本实施例中,调整件49沿y轴方向(图10中同时垂直于z轴和x轴的方向,图未示出)活动地穿设导向部413并能够与设于滑槽414内的滑动部431抵持或者间隔设置,以使滑动部431能够相对于导向部413固定或者滑动。当固定部433抵持于工件000的上表面001时,由于弹性件45的弹性力作用,固定部433压紧工件000的上表面001,操作调整件49穿设导向部413并与滑动部431抵持,以使滑动部431及固定部433相对于导向部413固定,有利于提高夹持构件4固定工件000的稳定性。当工件000加工结束后,操作调整件49穿设导向部413并与
滑动部431间隔设置,以使滑动部431及固定部433能够相对于导向部413滑动,以便于将加工结束的工件000取出。
91.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省略弹性件45,以使夹持构件4的结构更简单,有利于减少夹持构件4的制作成本。
92.请参阅图5、图8及图11,图11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构件的示意图。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省略了抵持件47,而且滑槽414设于滑动部431上并沿z轴方向延伸。
93.本实施例中,滑槽414沿z轴方向贯穿滑动部431,导向部413穿设于滑槽414内,以使滑动部431能够以导向部413为滑轨带动固定部433沿z轴方向滑动。滑槽414的内侧壁上包括第三止转面(图未示出),导向部413的外侧壁上包括与第三止转面配合的第四止转面(图未示出),通过第三止转面与第四止转面配合,以防止导向部413于滑槽414中转动,进而可以提高夹持构件4的稳定性。弹性件45沿z轴方向设置于滑动部431和连接件41之间,且弹性件45套设于导向部413的外围并处于拉伸状态,弹性件45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动部431靠近连接部411的一侧,弹性件4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部411靠近滑动部431的一侧。通过弹性件45处于拉伸状态下的弹性力的作用,以使滑动部431及固定连接滑动部431的固定部433具有沿z轴负方向移动的趋势,有利于提高固定部433抵持工件000的上表面001的稳定性。
94.请参阅图5、图11及图12,图12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夹持构件的示意图。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与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构件4还包括调整件49。
95.本实施例中,调整件49沿垂直于z轴的方向(例如:x轴方向)活动地穿设滑动部431并能够与设于滑槽414内的导向部413抵持或者间隔设置,以使滑动部431能够相对于导向部413固定或者滑动。当固定部433抵持于工件000的上表面001时,由于弹性件45的弹性力作用,固定部433压紧工件000的上表面001,操作调整件49穿设滑动部431并与导向部413抵持,以使滑动部431及固定部433相对于导向部413固定,有利于提高夹持构件4固定工件000的稳定性。当工件000加工结束后,操作调整件49穿设滑动部431并与导向部413间隔设置,以使滑动部431及固定部433能够相对于导向部413滑动,以便于将加工结束的工件000取出。
96.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省略弹性件45,以使夹持构件4的结构更简单,有利于减少夹持构件4的制作成本。
97.以上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