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扭簧自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9430发布日期:2023-03-24 22:1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扭簧自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配件装配领域,尤其是一种断路器扭簧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2.小型断路器的手柄需要安装扭簧。现有的技术在安装扭簧1'时,通常采用人工把扭簧1'安装在对应的触头支架2'上,扭簧1'具有螺旋圈部11',以及一上一下设计的第一支脚12'和第二支脚13',触头支架2'具有中心轴柱21',以及外侧的卡块22',由于扭簧1'本身在安装时,需要将扭簧1'两支脚张开一定角度,再以张开的状态压入至目标位置,扭簧1'套在轴柱21'上,并且其两支脚分别抵在所述卡块22'的两侧,安装难度较大。以现阶段多采用人工手动在装配线上进行装配来看,安装强度大,装配效率低,扭簧还需要按压入位,确保扭簧的两支脚到达目标位置,而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存在较多,导致装配合格率较低。
3.在申请人之前提出的cn108321038a 一种断路器手柄扭簧自动装配装置,包括空位检测组件、手柄上料组件、手柄检测组件、扭簧上料组件、扭簧检测组件、扭簧转向组件、扭簧转向检测组件、工件下料组件、工作台组件和基板;所述空位检测组件、手柄上料组件、手柄检测组件、扭簧上料组件、扭簧检测组件、扭簧转向组件、扭簧转向检测组件和工件下料组件依顺序布置在工作台组件的外围。该专利扭簧自动化装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装配的精度、一致性、效率及降低废品率。我们通过试验分析存在以下问题:扭簧转向组件传动结构复杂,存在无法将扭簧的两支脚张开有效角度,并将张开后的扭簧稳定套设在工件上的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扭簧容易出现偏移、套设不便。结构设计较复杂,装配操作不便,这造成了产品质量差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扭簧自动装配机,新的扭簧装配方案,触头支架与扭簧送料、扭簧装配以及出料方便,精度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扭簧自动装配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台,所述的转台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工件装配工位,其上具有工件装配腔,所述的机架上沿转台周向依次设置有触头支架进料单元、触头支架检测单元、扭簧进料装配单元以及成品出料单元;
6.所述的触头支架进料单元将触头支架送入工件装配腔内;
7.所述的触头支架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工件装配腔内的触头支架是否到位;
8.所述的扭簧进料装配单元将扭簧扭开并将已扭开的扭簧送至工件装配腔内与触头支架卡装,扭簧进料装配单元具有扭簧扭转机构和移动模组,扭簧扭转机构包括可升降移动的推料管、固定设置的静卡件可旋转运动的动卡件,工位上的扭簧两支脚分别抵在静卡件和动卡件上,且通过动卡件向远离静卡件一侧旋转动作时以扭开扭簧,所述推料管推出扭开的扭簧,移动模组包括扭簧送料机构b,送料机构b可将已扭开的扭簧送至工件装配工位并将其与工件装配腔内的触头支架卡装,其包括有可升降移动扭簧套杆,以及脱料管,
所述的脱料管外套于扭簧套杆上,并可相对所述套杆升降位移,所述的扭簧套杆可供扭簧套设,所述的脱料管可与扭簧上端面相抵触,送料机构b还包括驱动脱料管升降的脱料管驱动件,所述扭簧套杆上设有供扭簧上两支脚卡设的卡接件,卡接件具可供扭簧一支脚抵设的第一卡接面,以及供扭簧另一支脚抵设的第二卡接面,
9.其中,所述扭簧套杆在对应于扭簧扭转机构上方时,静卡件上的扭簧脚支撑面相对于卡接件上第一卡接面保持齐平或超出,在动卡件上的扭簧脚支撑面转动至相对于卡接件上第二卡接面齐平或超出后,扭簧送料机构b可接收推料管推出扭开的扭簧;
10.所述扭簧套杆在对应于工件装配腔内的触头支架上方时,卡接件上的第一卡接面与第二卡接面分别相对于触头支架上卡块的对应两外侧面超出或齐平,所述的脱料管可在脱料管驱动件驱使下完成扭簧的向下脱料;
11.所述的成品出料单元用于将装配有扭簧的触头支架送出。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设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所述的转台转动将工件装配腔依次输送至各加工单元位置进行工件的装配,由触头支架进料单元将触头支架送入工件装配腔内;由触头支架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工件装配腔内的触头支架是否到位;由扭簧送料机构a将调整后的扭簧送至扭簧扭转机构,扭簧扭转机构实现扭簧的扭转,然后将扭转的扭簧卡装于工件装配腔内的触头支架上实现装配;由成品出料单元实现装配后的工件出料。采用器械全自动装配的方式,效率高,且能确保各扭簧与触头支架装配位置一致,产品精度高。
14.扭簧扭开作业时,扭簧套杆对应于扭簧扭转机构上方,扭簧套杆对应于扭簧套柱,静卡件上的扭簧脚支撑面相对于卡接件上第一卡接面保持齐平或超出,然后通过动卡件旋转驱动件来驱动所述动卡件向远离静卡件一侧旋转动作时以扭开扭簧,可使得在动卡件上的扭簧脚支撑面转动至相对于卡接件上第二卡接面齐平或超出,推料管向上推出扭开的扭簧即可使得其卡装于扭簧套杆上,而静卡件和动卡件的扭簧脚支撑面均相对于卡接件上卡接面保持齐平或超出,便于扭簧两支脚卡装于卡接件两侧面上;脱料管与扭簧上端面相抵触,便于其向下动作将扭簧脱料。扭簧进料装配单元中扭簧扭转机构的静卡件和动卡件旋装配合使扭簧扭开,再通过推料管推至扭簧送料机构b,最后扭簧送料机构b保持扭簧姿态送至工件装配腔,替代了现阶段人工装配扭簧,能够合理、有效的实现扭簧的全自动化装配扭簧,并解决了扭簧需扭开才能装入断路器的问题,适用范围扩大,装配效率显著提升,节约人工成本。
15.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触头支架进料单元包括触头支架料盘、触头支架输送轨道以及触头支架上料夹爪,所述的夹爪用于将触头支架输送轨道末端的触头支架夹送至工件装配腔中;夹爪可转动,实现在将触头支架夹送至工件装配腔中的位置调整。
16.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触头支架进料单元结构简单,通过触头支架料盘供料,触头支架输送轨道输出料,通过上料夹爪夹料输送,夹爪可转动,实现将触头支架转动调整位置,便于送入夹送至工件装配腔中,保持每次触头支架的送料位置一致。
17.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触头支架进料单元包括上料夹座、驱动上料夹座升降的上料夹座升降驱动件,以及驱动上料夹座水平滑移的上料夹座平移驱动件,在上料夹座上转动设置有第一上料夹爪和第二上料夹爪,两个上料夹爪并排且间隔设置,通过触头支架进料单元作业,所述的第一上料夹爪可实现将触头支架输送轨道末端上夹持的触头支
架移送至工件装配腔中,此时所述的第二上料夹爪则对应触头支架输送轨道末端处可实现对触头支架的夹持。
18.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设置有第一上料夹爪和第二上料夹爪,使得在上料夹座平移驱动件驱动上料夹座滑动送料时,首先第一上料夹爪移动可实现将触头支架输送轨道末端上夹持的触头支架移送至工件装配腔中,此时所述的第二上料夹爪则对应触头支架输送轨道末端处可实现对触头支架的夹持;再次送料时,第一上料夹爪移出空位,第二上料夹爪移动实现将夹持的触头支架移送至工件装配腔中,便于两次上料作业,效率高。
19.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扭簧进料装配单元还包括扭簧供料机构和扭簧调整工位,所述的扭簧供料机构包括扭簧料盘和扭簧输送轨道,所述扭簧调整工位对应扭簧输送轨道的出口处,其上具有与扭簧的螺旋圈部的外周相抵触限位的限位面,以及可与输出扭簧的支脚相抵触限位的调整面,限位面与所述的调整面形成拐角,移动模组还包括扭簧送料机构a,所述的送料机构a可用于将扭簧调整工位上调整后的扭簧送入扭簧扭转机构。
20.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由扭簧供料机构供料,由扭簧调整工位调整扭簧位置,扭簧的螺旋圈部与限位面抵触,支脚与调整面抵触,拐角的形成可有效对扭簧定位,避免其转动偏移,实现对扭簧位置的调整,使得每次扭簧能调整至指定位置;
21.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送料机构a具有可升降移动的夹具,以及夹持驱动件,所述的夹具包括用于插入扭簧内孔中的相对两内夹头,所述的夹持驱动件用于驱动两内夹头相对靠近或远离,其中,所述夹具在对应于扭簧调整工位上方时,夹具可向下动作并插入扭簧调整工位上的扭簧内孔中,所述夹具的两内夹头在夹持驱动件驱使下相对远离并与扭簧内圈相抵靠,实现夹具对扭簧的夹持,所述夹具在对应于扭簧扭转机构上方时,所述夹具的两内夹头在夹持驱动件驱使下相对靠拢,实现夹具对扭簧的松开。
22.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夹具对扭簧夹持操作方便,夹具可向下动作并插入扭簧调整工位上的扭簧内孔中,所述夹具的两内夹头在夹持驱动件驱使下相对远离并与扭簧内圈相抵靠,实现夹具对扭簧的夹持,所述夹具的两内夹头相对靠拢,即可实现对扭簧的松开。
23.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夹具上还可设有抵压件,抵压件可相对夹具上下浮动,并可经位于其上方的弹性件抵设,抵压件可与装于夹具上的扭簧的上端面相抵从而防止其向上摆动偏移,所述的抵压件为环形的抵压管或多个抵压块。
24.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抵压件便于对扭簧上端实现抵压,可有效防止其一侧向上摆动出现偏移。
25.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成品出料单元具有出料管以及出料夹爪,所述的出料夹爪将工件装配腔内装配完成的触头支架夹送至出料管处;成品出料单元还具有下料夹座、驱动下料夹座升降的下料夹座升降驱动件,以及驱动下料夹座水平滑移的下料夹座平移驱动件,在下料夹座上设置有第一下料夹爪和第二下料夹爪,两个夹爪并排且间隔设置,通过成品出料单元作业,所述的第一下料夹爪可实现将从工件装配腔中夹持的触头支架送出至出料管处,此时所述的第二下料夹爪则对应工件装配腔处可实现对腔内触头支架的夹持。
26.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设置有第一下料夹爪和第二下料夹爪,使得在下料夹座平移驱动件驱动下料夹座滑动送料时,首先第一下料夹爪移动可实现将从工件装配腔中夹
持的装配后的触头支架送出至出料管处实现下料,此时的第二下料夹爪则对应工件装配腔处可实现对腔内触头支架的夹持;再次出料时,第一下料夹爪移出空位,第二下料夹爪移动实现将夹持的触头支架送出至出料管处实现下料,便于两次下料作业,效率高。
27.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在成品出料单元与触头支架进料单元之间还具有空位检测单元,其具有空位检测传感器。
28.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空位检测传感器可检测工件装配腔内是否存在物料,判定前面成品出料单元是否完成下料作业,从而确保工件装配腔空位,好便于之后的触头支架进料单元上料。
29.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工件装配工位上具有两个工件装配腔,
30.触头支架进料单元具有并列的两条触头支架输送轨道,每条触头支架输送轨道均对应有一组上料夹爪组,每组上料夹爪组均包括第一上料夹爪和第二上料夹爪;
31.触头支架检测单元对应设有两个触头支架检测传感器;
32.扭簧进料装配单元具有并列的两条扭簧输送轨道,每条扭簧输送轨道均对应有扭簧扭转机构;
33.成品出料单元具有两组下料夹爪组,每组下料夹爪组均包括第一下料夹爪和第二下料夹爪。
34.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工件装配工位上具有两个工件装配腔,可同时装配,使得加工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结构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转台的结构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工件装配工位的结构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触头支架进料单元的结构图;
40.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触头支架上料夹爪的结构图;
41.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扭簧进料装配单元的结构图;
42.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扭簧调整工位、扭簧扭转机构的结构图;
43.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扭簧调整工位的结构图;
44.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4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扭簧扭转机构的结构图;
4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扭簧扭转机构的结构图;
4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静卡件、动卡件的结构图;
48.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移动模组的结构图;
49.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扭簧送料机构a的结构图;
50.图1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夹具的结构图;
51.图1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扭簧送料机构b的结构图;
52.图1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扭簧套杆与脱料管装配图;
53.图1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成品出料单元的结构图;
54.图2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出料夹爪的结构图。
55.图中:扭簧1'、螺旋圈部11'、第一支脚12'、第二支脚13'、触头支架2'、轴柱21'、卡块22';
56.机架1、转台11、工件装配工位12、工件装配腔121、触头支架进料单元13、触头支架检测传感器14、扭簧进料装配单元15、成品出料单元16、空位检测传感器17、触头支架料盘131、触头支架输送轨道132、触头支架上料夹爪133、上料夹座134、上料夹座升降驱动件135、上料夹座平移驱动件136、第一上料夹爪133a、第二上料夹爪133b、扭簧调整工位a、调整面21、扭簧扭转机构b、推料管31、静卡件32、动卡件33、移动模组d、扭簧送料机构a 5、扭簧送料机构b 6、夹具51、夹持驱动件52、内夹头511、扭簧套杆61、脱料管62、脱料管驱动件63、卡接件64、第一卡接面641、第二卡接面642、静卡件扭簧脚支撑面321、动卡件扭簧脚支撑面331、主驱动件a 71、主驱动件b 72、抵压件53、限位面22、拐角23、辅助调整块24、支脚抵触面241、过道口25、扭簧套柱34、支撑台面312、避让口621、动卡件旋转驱动件35、传动轮36、扭簧供料机构8、扭簧料盘81、输送轨道82、主动齿轮91、推料管驱动件37、连接架38、出料管161、出料夹爪162、下料夹座163、下料夹座升降驱动件164,下料夹座平移驱动件165、第一下料夹爪162a、第二下料夹爪162b。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8.如图2-2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断路器扭簧自动装配机,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上转动设置有转台11,所述的转台11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工件装配工位12,工件装配工位12上具有工件装配腔121,所述的机架1上沿转台11周向依次设置有触头支架进料单元13、触头支架检测单元、扭簧进料装配单元15以及成品出料单元16;
59.所述转台11由电机直接驱动或电机通过皮带轮组传动;
60.所述的触头支架进料单元13将触头支架送入工件装配腔121内;触头支架进料单元13包括触头支架料盘131、触头支架输送轨道132以及触头支架上料夹爪133,料盘131为振动盘,所述的夹爪用于将触头支架输送轨道132末端的触头支架夹送至工件装配腔121中;夹爪可转动,实现在将触头支架夹送至工件装配腔121中的位置调整;触头支架进料单元13还包括上料夹座134、驱动上料夹座134升降的上料夹座升降驱动件135,以及驱动上料夹座134水平滑移的上料夹座平移驱动件136,在上料夹座134上转动设置有第一上料夹爪133a和第二上料夹爪133b,两个上料夹爪并排且间隔设置,通过触头支架进料单元13作业,所述的第一上料夹爪133a可实现将触头支架输送轨道132末端上夹持的触头支架移送至工件装配腔121中,此时所述的第二上料夹爪133b则对应触头支架输送轨道132末端处可实现对触头支架的夹持;
61.所述的触头支架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工件装配腔121内的触头支架是否到位;
62.所述的扭簧进料装配单元15将扭簧扭开并将已扭开的扭簧送至工件装配工位12,实现与工件装配腔121内的触头支架卡装,扭簧进料装配单元15具有扭簧供料机构8、扭簧
调整工位a、扭簧扭转机构b和移动模组d;
63.所述扭簧供料机构8具有扭簧料盘81,以及向扭簧调整工位a供应扭簧的扭簧输送轨道82,输送轨道82可以是传送带;
64.所述扭簧调整工位a对应扭簧输送轨道82的出口处,所述扭簧调整工位a上具有:可与扭簧上的支脚相抵触限位的调整面21、与扭簧的螺旋圈部的外周相抵触限位的限位面22,限位面22弧形设置并与所述的调整面21的连接处形成拐角23,该处拐角23则与扭簧的螺旋圈部与其延伸支脚的折弯处相适配;具体的,所述的调整面21与扭簧上第二支脚抵触,所述扭簧调整工位a上还具有与扭簧上第一支脚相抵触限位的辅助调整块24,辅助调整块24上的支脚抵触面241倾斜设置,辅助调整块24与扭簧调整工位a之间具有供第二支脚通过的过道口25;
65.扭簧扭转机构b,其上具有可升降移动的推料管31、固定设置的静卡件32以及可旋转运动的动卡件33,工位上的扭簧两支脚分别抵在静卡件32和动卡件33上,且通过动卡件33向远离静卡件32一侧旋转动作时以扭开扭簧,所述推料管31推出扭开的扭簧;
66.移动模组d,其包括扭簧送料机构a5以及扭簧送料机构b6,
67.所述的送料机构a5可将扭簧调整工位a上调整后的扭簧送入扭簧扭转机构b,送料机构a5具有可升降移动的夹具51,以及夹持驱动件52,夹持驱动件52可以是夹爪气缸、油缸,所述的夹具51包括用于插入扭簧内孔中的相对两内夹头511,所述的夹持驱动件52用于驱动两内夹头511相对靠近或远离,
68.其中,所述夹具51在对应于扭簧调整工位a上方时,夹具51可向下动作并插入扭簧调整工位a上的扭簧内孔中,所述夹具51的两内夹头511在夹持驱动件52驱使下相对远离并与扭簧内圈相抵靠,实现夹具51对扭簧的夹持,
69.所述夹具51在对应于扭簧扭转机构b上方时,所述夹具51的两内夹头511在夹持驱动件52驱使下相对靠拢,实现夹具51对扭簧的松开;
70.具体的,夹具51上设有抵压件53,抵压件53可相对夹具51上下浮动,并经位于其上方的弹性件抵设,弹性件可以是弹簧或弹性片,抵压件53可与扭簧的螺旋圈部上端面相抵从而防止其向上摆动偏移,所述的抵压件53为环形的抵压管或多个抵压块;
71.具体的,两个抵压块对称设置,并且经连接块一体连接,所述的连接块531穿设在两内夹头511之间,抵压块可经竖直导杆与导块滑动配合,导块与夹具安装架连接固定;
72.所述的扭簧送料机构b6可用于接收并保持已扭开的扭簧且送至工件装配腔121内与触头支架卡装,送料机构b6包括有可升降移动扭簧套杆61,以及脱料管62,所述的脱料管62外套于扭簧套杆61上,并可相对所述套杆61升降位移,所述的扭簧套杆61可供扭簧套设,所述的脱料管62可与扭簧上端面相抵触,送料机构b6还包括驱动脱料管62升降的脱料管驱动件63,脱料管驱动件63为气缸、油缸直接带动脱料管62升降,或电机通过螺母丝杆结构带动升降,所述扭簧套杆61上设有供扭簧上两支脚卡设的卡接件64,卡接件可一体成型,也可分体设置,卡接件64具可供扭簧一支脚抵设的第一卡接面641,以及供扭簧另一支脚抵设的第二卡接面642,卡接件与扭簧套杆61固定或一体设置,卡接件还可经连接套套于扭簧套杆61外,所述的连接套可拆卸,实现更换,从而换上两卡接面之间角度不同的卡接件,满足后续扭簧不同安装需要,
73.其中,所述扭簧套杆61在对应于扭簧扭转机构b上方时,静卡件32上的扭簧脚支撑
面321相对于卡接件64上第一卡接面641保持齐平或超出,在动卡件33上的扭簧脚支撑面331转动至相对于卡接件64上第二卡接面642齐平或超出后,扭簧送料机构b 6可接收推料管31推出扭开的扭簧;
74.所述扭簧套杆61在对应于工件装配腔121上方时,卡接件64上的第一卡接面641与第二卡接面642分别相对于触头支架上卡块的对应两外侧面超出或齐平,所述的脱料管62可在脱料管驱动件63驱使下完成扭簧的向下脱料;
75.具体的,推料管31在对应卡件一侧具有供扭簧上两支脚伸出的缺口,缺口在推料管31周向上延伸可供扭簧其中一支脚周向活动,所述的缺口还可供卡接件64相对插入,在推料管31中具有扭簧套柱34,所述的推料管31相对扭簧套柱34升降位移,扭簧位于所述扭簧套柱34与推料管31之间,推料管31内圈还具有用于支撑扭簧底面的支撑台面312,所述的扭簧套柱34外径大于扭簧套杆61的外径或相等,脱料管62一侧具有避让卡接件64的避让口621,便于脱料管62在扭簧套杆61上升降运动,不受卡接件64的干涉;脱料管62底面还具有与扭簧的螺旋圈部上端面抵触的簧圈抵压面,以及与扭簧的两支脚上端面抵触的支脚抵压面,
76.具体的,所述动卡件33与静卡件32位于所在扭簧的周向方位上,所述扭簧扭转机构b上还设有动卡件旋转驱动件35、转动设置有传动轮36,所述动卡件33设置在传动轮36外周上,偏离其中心位置,所述传动轮36与动卡件旋转驱动件直接或间接传动,传动轮36与动卡件旋转驱动件齿轮传动,
77.所述的移动模组d还包括可驱动扭簧送料机构a 5和扭簧送料机构b 6同时升降动作的主驱动件a 71,以及可驱动扭簧送料机构a 5和扭簧送料机构b 6在水平位移的主驱动件b 72,主驱动件可以是气缸、油缸直接驱动,也可以是电机通过丝杆螺母结构、或皮带轮组结构等传动结构来间接驱动,前述的传动结构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过多介绍;
78.所述的成品出料单元16用于将装配有扭簧的触头支架送出;成品出料单元16具有出料管161以及出料夹爪162,所述的出料夹爪162将工件装配腔121内装配完成的触头支架夹送至出料管161处;成品出料单元16还具有下料夹座163、驱动下料夹座163升降的下料夹座升降驱动件164,以及驱动下料夹座163水平滑移的下料夹座平移驱动件165,在下料夹座163上设置有第一下料夹爪162a和第二下料夹爪162b,两个夹爪并排且间隔设置,通过成品出料单元16作业,所述的第一下料夹爪162a可实现将从工件装配腔121中夹持的触头支架送出至出料管161处,此时所述的第二下料夹爪162b则对应工件装配腔121处可实现对腔内触头支架的夹持;
79.在成品出料单元16与触头支架进料单元13之间还具有空位检测单元,其具有空位检测传感器17,其可在检测出工件装配腔121未空位即存在物料时,给出信号,使得驱动转台转动的电机停止工作;
80.每个工件装配工位12上均具有两个工件装配腔121,
81.触头支架进料单元13具有并列的两条触头支架输送轨道132,每条触头支架输送轨道132均对应有一组上料夹爪组,每组上料夹爪组均包括第一上料夹爪133a和第二上料夹爪133b;
82.触头支架检测单元对应设有两个触头支架检测传感器14;
83.扭簧进料装配单元15具有并列的两条扭簧输送轨道82,每条扭簧输送轨道82均对
应有扭簧扭转机构;
84.成品出料单元16具有两组下料夹爪组,每组下料夹爪组均包括第一下料夹爪162a和第二下料夹爪162b。
85.装配工作原理:
86.所述的转台转动将工件装配腔依次输送至各加工单元位置进行工件的装配,由触头支架进料单元将触头支架送入工件装配腔内;由触头支架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工件装配腔内的触头支架是否到位;由扭簧送料机构a将调整后的扭簧送至扭簧扭转机构,扭簧扭转机构实现扭簧的扭转,然后将扭转的扭簧卡装于工件装配腔内的触头支架上实现装配;由成品出料单元实现装配后的工件出料;由空位检测传感器可检测工件装配腔内是否存在物料,判定前面成品出料单元是否完成下料作业,从而确保工件装配腔空位,好便于之后的触头支架进料单元上料。
87.采用器械全自动装配的方式,效率高,且能确保各扭簧与触头支架装配位置一致,产品精度高。
88.具体作业时,转台11转动将工件装配腔121依次输送至各加工单元位置进行工件的装配,
89.首先空的工件装配腔121转至触头支架进料单元13处时,通过触头支架料盘131供料,触头支架输送轨道输132出料,通过上料夹爪133夹料输送,在上料夹座平移驱动件136驱动上料夹座134滑动送料时,使得首先第一上料夹爪133a移动可实现将触头支架输送轨道132末端上夹持的触头支架移送至工件装配腔121中,此时所述的第二上料夹爪133b则对应触头支架输送轨道132末端处可实现对触头支架的夹持;再次送料时,第一上料夹爪133a移出空位,第二上料夹爪133b移动实现将夹持的触头支架移送至工件装配腔121中,便于两次上料作业,效率高,在送料时,夹爪可转动,实现上料时将触头支架转动调整位置,便于送入夹送至工件装配腔121中,保持每次触头支架的送料位置一致;
90.然后装有触头支架的工件装配腔121转至触头支架检测单元处,通过触头支架检测传感器14检测工件装配腔121内的触头支架是否到位;
91.经由触头支架检测单元检测触头支架到位后,然后装有触头支架的工件装配腔121转至扭簧进料装配单元15处,由扭簧供料机构8供料,由扭簧调整工位a调整扭簧位置,通过扭簧的螺旋圈部与限位面22抵触,支脚与调整面21抵触,拐角23的形成可有效对扭簧定位,避免其转动偏移,实现对扭簧位置的调整,使得每次扭簧能调整至指定位置,夹具51对应于扭簧调整工位a上方,然后通过移动模组d作业,夹具51可向下动作并插入扭簧调整工位a上的扭簧内孔中,此时的两抵压块抵于扭簧的螺旋圈部上端面,所述夹具51的两内夹头511在夹持驱动件52驱使下相对远离并与扭簧内圈相抵靠,实现夹具51对扭簧的夹持,然后送料机构a 5移动将扭簧调整工位a上调整后的扭簧送入扭簧扭转机构b,所述夹具51在对应于扭簧扭转机构b上方时,所述夹具51的两内夹头511在夹持驱动件52驱使下相对靠拢,实现夹具51对扭簧的松开,此时扭簧掉落在扭簧扭转机构b的推料管31与扭簧套柱34之间,并且一支脚与静卡件接触,另一支脚与动卡件接触;扭簧扭开作业时,扭簧套杆61对应于扭簧扭转机构b上方,扭簧套杆61对应于扭簧套柱34,静卡件32上的扭簧脚支撑面321相对于卡接件64上第一卡接面641保持齐平或超出,然后通过动卡件旋转驱动件35来驱动所述动卡件33向远离静卡件32一侧旋转动作时以扭开扭簧,在动卡件33上的扭簧脚支撑面
331转动至相对于卡接件64上第二卡接面642齐平或超出后,此时静卡件32和动卡件33的扭簧脚支撑面均相对于卡接件64上卡接面保持齐平或超出,通过推料管驱动件37来驱动推料管31向上推出扭开的扭簧,扭簧送料机构b 6可接收推料管31推出扭开的扭簧,所述的扭簧套杆61供扭簧套设,所述的脱料管62与扭簧上端面相抵触,通过扭簧送料机构b 6移动将扭簧送至工件装配腔上断路器的目标位置(即触头支架上);扭簧装配作业时,扭簧套杆61在对应于工件装配腔上方,卡接件64上的第一卡接面641与第二卡接面642分别相对于触头支架上卡块的对应两外侧面超出或齐平,所述的脱料管62可在脱料管驱动件63驱使下完成扭簧的向下脱料,使得扭簧卡装在触头支架上,完成装配;
92.然后装有触头支架与扭簧的工件装配腔121转至成品出料单元16处,通过下料夹座平移驱动件165驱动下料夹座163滑动送料,首先第一下料夹爪162a移动可实现将从工件装配腔121中夹持的装配后的触头支架送出至出料管161处实现下料,此时的第二下料夹爪162b则对应工件装配腔121处可实现对腔内触头支架的夹持;再次出料时,第一下料夹爪161a移出空位,第二下料夹爪162b移动实现将夹持的触头支架送出至出料管161处实现下料,便于两次下料作业,效率高;
93.然后出料后的工件装配腔121转至空位检测单元处,通过空位检测传感器17可在检测出工件装配腔121未空位即存在物料时,给出信号,使得驱动转台11转动的电机停止工作,到此完成一次触头支架上料、扭簧上料及装配以及产品出料、检测工序。
94.需要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9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9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联接”、“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