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精密伺服压装机的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3977发布日期:2022-12-14 06:0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精密伺服压装机的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装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精密伺服压装机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2.压装机是一种精密机床,广泛用于各种零部件产品的压装、装配、金属或非金属零件的压印、成型及压力装配,传统的伺服压装机在对工件进行压装时,由于缺少卸料装置,因此在压装完成之后,需要通过人工进行卸料,这样的作业方式费时费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而少数的压装机会配有额外的推料装置,需要使用传感器等一些精密仪器与压装机的工作进行校对,不仅导致成本较高,同时精密仪器容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压装作业和推料作业相互联动配合作业,代替传统的人工卸料作业,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的一种用于精密伺服压装机的传动机构。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精密伺服压装机的传动机构,包括底板、立板、顶板、螺管、螺杆、限位杆、限位板、压装模具、第一齿轮、电机、第二齿轮、工作板、推料组件和联动组件,顶板通过立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面,螺管贯穿并转动安装在顶板上,螺杆贯穿并螺装在螺管上,限位杆贯穿并滑动安装在顶板上,螺杆和限位杆的上端均与限位板固定连接,螺杆和限位杆的下端均与压装模具固定连接,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螺管上,电机固定安装在顶板上端面,电机输出端穿过顶板并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工作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面,并且工作板处于压装模具的正下方,推料组件安装在立板上,并且推料组件与螺管之间通过联动组件相互连接;首先将工件放置在工作板上,然后启动电机,第二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经第一齿轮的传动连接作用下,使螺管进行转动,并且在限位杆和限位板的配合使用下,使螺杆带动压装模具向下移动,从而能够自动对工件进行压装操作。
5.优选的,推料组件包括齿条、推板、挡板、两组滑杠和两组弹簧,立板连通设有方口,齿条贯穿并滑动安装在方口内,齿条与联动组件相互连接,推板与齿条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挡板与齿条的左端面固定连接,两组滑杠前后对称贯穿并滑动安装在立板上,滑杠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挡板和推板固定连接,两组弹簧分别套装在两组滑杠上,并且弹簧处于立板的左侧;随着螺管转动的同时,经联动组件的配合使用下,使齿条向右移动,从而能够使推板对工件进行推送,代替传统通过人工卸料的作业方式,提高装置的操作性。
6.优选的,联动组件包括两组固定板、转轴、单向轴承、半齿齿轮、第一锥齿轮和传动组件,两组固定板前后对称固定安装在立板的左端面,转轴贯穿并转动安装在两组固定板上,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装在转轴上,半齿齿轮固定套装在单向轴承的外圈上,并且半齿齿轮能够与齿条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固定安装在转轴的前端,并且第一锥齿轮与螺管之
间通过传动组件相互连接;随着螺管转动的同时,经传动组件的配合使用下,使第一锥齿轮带动转轴进行转动,经单向轴承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使半齿齿轮进行单向间歇转动,当半齿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时,能够使推板进行推料作业,当半齿齿轮与齿条相互脱合时,在弹簧和挡板的配合使用下,能够使齿条带动推板进行快速复位,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操作性。
7.优选的,传动组件包括支撑板、传动轴、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连接轴、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支撑板固定安装在顶板上端面,传动轴贯穿并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第二锥齿轮与支撑板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固定安装在螺管上,并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四锥齿轮与支撑板的左端固定连接,连接轴贯穿并转动安装在顶板上,第五锥齿轮与连接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且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六锥齿轮与连接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第六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随着螺管的转动,经第三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传动轴、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和连接轴的传动连接作用下,使第六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锥齿轮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进而使装置的压装作业和推料作业能够相互配合工作,提高装置的联动性。
8.优选的,还包括防护罩,防护罩固定盖装在顶板的下端面,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均处于防护罩内部;通过设置防护罩,能够对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传动连接进行有效保护,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9.优选的,立板上设有注油孔;通过设置注油孔,能够对立板和滑杠之间的滑动连接处进行注油润滑,减小滑杠的滑动摩擦力,保证齿条能够快速进行复位,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首先将工件放置在工作板上,然后启动电机,第二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经第一齿轮的传动连接作用下,使螺管进行转动,并且在限位杆和限位板的配合使用下,使螺杆带动压装模具向下移动,从而自动对工件进行压装操作,压装完成后,使电机反向转动,从而使压装模具向上移动,随着螺管转动的同时,经第三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传动轴、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和连接轴的传动连接作用下,使第六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锥齿轮带动转轴进行转动,经单向轴承的配合使用下,半齿齿轮进行单向间歇转动,当半齿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时,使齿条向右移动,从而使推板对工件进行推送,进而使装置能够使压装作业和推料作业相互联动配合作业,代替传统的人工卸料作业,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标记:1、底板;2、立板;3、顶板;4、螺管;5、螺杆;6、限位杆;7、限位板;8、压装模具;9、第一齿轮;10、电机;11、第二齿轮;12、工作板;13、齿条;14、推板;15、挡板;16、滑杠;17、弹簧;18、固定板;19、转轴;20、单向轴承;21、半齿齿轮;22、第一锥齿轮;23、支撑板;24、传动轴;25、第二锥齿轮;26、第三锥齿轮;27、第四锥齿轮;28、连接轴;29、第五锥齿轮;30、第六锥齿轮;31、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6.实施例1
17.如图1至图3所示,顶板3通过立板2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面,螺管4贯穿并转动安装在顶板3上,螺杆5贯穿并螺装在螺管4上,限位杆6贯穿并滑动安装在顶板3上,螺杆5和限位杆6的上端均与限位板7固定连接,螺杆5和限位杆6的下端均与压装模具8固定连接,第一齿轮9固定安装在螺管4上,电机10固定安装在顶板3上端面,电机10输出端穿过顶板3并与第二齿轮11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1与第一齿轮9相互啮合,工作板12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面,并且工作板12处于压装模具8的正下方,立板2连通设有方口,齿条13贯穿并滑动安装在方口内,推板14与齿条13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挡板15与齿条13的左端面固定连接,两组滑杠16前后对称贯穿并滑动安装在立板2上,滑杠1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挡板15和推板14固定连接,两组弹簧17分别套装在两组滑杠16上,并且弹簧17处于立板2的左侧,两组固定板18前后对称固定安装在立板2的左端面,转轴19贯穿并转动安装在两组固定板18上,单向轴承20的内圈固定套装在转轴19上,半齿齿轮21固定套装在单向轴承20的外圈上,并且半齿齿轮21能够与齿条13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22固定安装在转轴19的前端,支撑板23固定安装在顶板3上端面,传动轴24贯穿并转动安装在支撑板23上,第二锥齿轮25与支撑板23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26固定安装在螺管4上,并且第二锥齿轮25与第三锥齿轮26相互啮合,第四锥齿轮27与支撑板23的左端固定连接,连接轴28贯穿并转动安装在顶板3上,第五锥齿轮29与连接轴28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且第四锥齿轮27与第五锥齿轮29相互啮合,第六锥齿轮30与连接轴28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第六锥齿轮30与第一锥齿轮22相互啮合,防护罩31固定盖装在顶板3的下端面,第二齿轮11和第一齿轮9均处于防护罩31内部;首先将工件放置在工作板12上,然后启动电机10,第二齿轮11在电机10的驱动下进行转动,经第一齿轮9的传动连接作用下,使螺管4进行转动,并且在限位杆6和限位板7的配合使用下,使螺杆5带动压装模具8向下移动,从而自动对工件进行压装操作,压装完成后,使电机10反向转动,从而使压装模具8向上移动,随着螺管4转动的同时,经第三锥齿轮26、第二锥齿轮25、传动轴24、第四锥齿轮27、第五锥齿轮29和连接轴28的传动连接作用下,使第六锥齿轮30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锥齿轮22带动转轴19进行转动,经单向轴承20的配合使用下,半齿齿轮21进行单向间歇转动,当半齿齿轮21与齿条13相互啮合时,使齿条13向右移动,从而使推板14对工件进行推送,当压装模具8移动至初始位置时,此时半齿齿轮21与齿条13处于脱合状态,在弹簧17和挡板15的配合使用下,使齿条13带动推板14进行快速复位,依次类推,直至工作完成即可,之后通过设置防护罩31,能够对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1之间的传动连接进行有效保护,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18.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
19.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
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