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式的棒材龙门飞剪换刀支架及换刀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6533发布日期:2023-03-29 18:5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式的棒材龙门飞剪换刀支架及换刀小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紧凑式的棒材龙门飞剪换刀支架及换刀小车。


背景技术:

2.现有棒材生产线龙门式飞剪的换刀装置,如申请号为201220713027.1的实用新型专利,在换刀小车上设置旋转架,两个换刀架分别固定在旋转架的前后两端,更换刀座时,将旧刀座取出后放置在其中一个换刀架上,然后驱动旋转架旋转,将另一个换刀架旋转到飞剪牌坊的入口处,之后通过液压缸动作将将新刀座装入到飞剪中,完成换刀工作,此种换刀装置存在回转直径大,工作时所需空间大的缺点,不能用于操作空间相对狭小的场景;
3.再如,申请号为201610596075.x的发明专利,换刀小车的下部设有换刀小车移动缸,换刀时,先将新的剪刃放置在换刀小车的导向槽上,利用剪刃牵引缸将旧剪刃从飞剪的刀架中拉出,与新剪刃并排放置到换刀小车上,然后,启动换刀小车移动缸横向移动换刀小车,直至换刀小车上的新剪刃与飞剪刀架上的导向槽对齐,之后,利用剪刃牵引缸将新剪刃安装到飞剪的刀架中,完成换刀工作,此种换刀装置由于需要将换刀小车横向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才能完成新旧刀座的更换,所以仍存在工作时所需空间大的缺点。
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结构紧凑、能够用于狭小空间的龙门飞剪换刀支架及换刀小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紧凑式的棒材龙门飞剪换刀支架及换刀小车,通过设置旋转臂控制下刀座放置空间的通断,使得换刀支架既能够用于支撑上刀座,又能连通下刀座放置空间,顺利取出或放入下刀座,实现了不用更换换刀支架即可更换新旧刀座的目的,该换刀支架结构紧凑,能够适用于现有的旋转方式换刀或横移方式换刀结构不用适用的狭小空间。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凑式的棒材龙门飞剪换刀支架,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之间具有下刀座放置空间,所述下刀座放置空间的上方设有通断下刀座取出路线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之间可形成上刀座放置空间;
8.优选地,所述上刀座放置空间内设有供所述上刀座移入或移出飞剪机牌坊的第一移动通道,所述下刀座放置空间内设有供所述下刀座移入或移出飞剪机牌坊的第二移动通道,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和所述第二移动通道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上刀座和下刀座在飞剪刀架中的装配位置相对应;
9.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和所述第二移动通道的长度均不小于刀座从飞剪机牌
坊中移出所需的距离;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具有限制所述上刀座放入位置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移动通道具有限制所述下刀座放入位置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与所述上刀座侧部相适配的第一滑槽和与所述上刀座底部相适配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与所述下刀座底部相适配的第三滑槽;
11.优选地,所述旋转臂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移动通道或所述第二移动通道的方向平行;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棒材龙门飞剪换刀支架的换刀小车,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机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靠近飞剪机牌坊的一侧设有上驱动气缸和下驱动气缸,所述上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在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内伸缩,所述下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在所述第二移动通道内伸缩,所述上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端设有上气缸接头,所述下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端设有下气缸接头,所述上气缸接头与所述上刀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气缸接头与所述下刀座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上气缸接头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轮,所述下气缸接头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相适配的第二滑轮;
14.优选地,所述上刀座与所述上气缸接头之间,以及所述下刀座与所述下气缸接头之间均通过插销固定连接;
15.优选地,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铺设在底座上的压轨相适配,所述压轨上设有限制所述滚轮移动位置的限位机;
16.优选地,所述机架的侧面设有第一定位销孔,所述压轨的前后分别设有限制所述机架退出飞剪机牌坊后所能到达的极限位置的第二定位销孔和限制所述机架进入飞剪机牌坊后所能到达的极限位置的第三定位销孔,所述第二定位销孔和所述第三定位销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孔相适配。
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转臂控制下刀座放置空间的通断,使得换刀支架既能够用于支撑上刀座,又能连通下刀座放置空间,顺利取出或放入下刀座,实现了不用更换换刀支架即可更换新旧刀座的目的,该换刀支架结构紧凑,能够适用于现有的旋转方式换刀或横移方式换刀结构不用适用的狭小空间;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移动通道内设置第一限位结构,在第二移动通道内设置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上刀座和下刀座在飞剪机牌坊中的安装位置相适配,使得新的上刀座和新的下刀座能够准确的移动至其在飞剪机牌坊中的安装位置,避免出现装配时新的上刀座和新的下刀座与飞剪机牌坊相互碰撞,对上刀座和下刀座造成损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换刀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换刀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换刀小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换刀小车与刀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b处的放大示意图。
27.其中,1、下刀座放置空间;2、旋转臂;3、上刀座放置空间;4、第一固定支架;5、第二固定支架;6、第一移动通道;7、第二移动通道;8、第一滑槽;9、第二滑槽;10、第三滑槽;11、第三固定支架;12、转轴;13、机架;14、上驱动气缸;15、下驱动气缸;16、上气缸接头;17、下气缸接头;18、第一滑轮;19、第二滑轮;20、安装孔;21、环形凹槽;22、插销安装孔;23、滚轮;24、压轨;25、第一定位销孔;26、第二定位销孔;27、第三定位销孔;29、上刀座;30、下刀座;31、飞剪机牌坊;32、l形插销;α、旋转臂与第二固定支架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凑式的棒材龙门飞剪换刀支架,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固定支架4和第二固定支架5,第一固定支架4和第二固定支架5之间具有下刀座放置空间1,下刀座放置空间1的上方设有通断下刀座30取出路线的旋转臂2,旋转臂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支架5转动连接,旋转臂2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支架4之间可形成上刀座放置空间3,上刀座放置空间3和下刀座放置空间1的设置位置与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在飞剪刀架中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具体的,旋转臂2具有支撑工位和取放工位,支撑工位是指旋转臂2转动至与第二固定支架5相交时的位置,此时旋转臂2断开下刀座放置空间1与外部吊装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旋转臂2的侧部或上部与第一固定支架4的上部形成上刀座放置空间3,处于支撑工位时,旋转臂2与第二固定支架5之间的夹角α需≤90
°
,且α不能为0
°
,旋转臂2与第二固定支架5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时,旋转臂2的侧边需能够接触并支撑上刀座29的侧部,旋转臂2与第二固定支架5之间的夹角等于90
°
时,旋转臂2的上表面需能够接触并支撑上刀座29的侧部,无论旋转臂2以哪种角度接触并支撑上刀座29,第二固定支架5上均需设置限制旋转臂2转动角度的结构,防止旋转臂2在上刀座29的压力下转离支撑工位,可实现的方式有,在第二固定支架5上开设放置旋转臂2的凹槽,旋转臂2放置在此凹槽内,在凹槽的侧壁上设置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位于旋转臂2的转动路径上,根据旋转臂2的转动角度,调节限位凸块的大小,使得旋转臂2刚好可以被固定在合适的角度,为确保上刀座29始终水平放置,不会发生倾斜,旋转臂2上用于支撑上刀座29的位置还需要设置上刀座支撑结构,此支撑结构在旋转臂2转动到支撑工位后处于水平状态,该支撑结构可以是与上刀座29侧部相匹配的滑槽,本实用新型优选,处于支撑工位时,旋转臂2与第二固定支架5之间的夹角为
90
°
;取放工位是指旋转臂2向上转动至与第二固定支架5的延长线重合的位置,此时旋转臂2与第一固定支架4之间形成连通下刀座放置空间1与外部吊装设备的开口,吊装设备通过此开口进入下刀座放置空间1将下刀座30吊出,旋转臂2转动至取放工位时,需对旋转臂2进行固定,防止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可实现的固定方式有,在第二固定支架5的凹槽两侧设置凸耳,凸耳设置在与旋转臂2转动平面平行的部位,待旋转臂2转动至取放工位时,采用销轴固定旋转臂2与凸耳。
31.将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分别从上刀座放置空间3和下刀座放置空间1中取出的工作步骤为:先将旋转臂2调整至支撑工位,形成用于支撑上刀座29的上刀座放置空间3,然后将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从飞剪刀架中移出,用吊装设备将上刀座29从上刀座放置空间3中吊走,最后将旋转臂2转动至取放工位,连通下刀座放置空间1与外部吊装设备的连接通道,将下刀座30从下刀座放置空间1内吊走。
32.将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分别放入上刀座放置空间3和下刀座放置空间1的工作步骤与取出时的步骤正好相反,具体为:先将旋转臂2调整至取放工位,利用吊装设备将下刀座30放入下刀座放置空间1内,然后将旋转臂2调整至支撑工位形成支撑上刀座29的上刀座放置空间3,最后利用吊装设备将上刀座29放入上刀座放置空间3内。
33.上刀座放置空间3内设有供上刀座29移入或移出飞剪机牌坊31的第一移动通道6,下刀座放置空间1内设有供下刀座30移入或移出飞剪机牌坊31的第二移动通道7,第一移动通道6和第二移动通道7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在飞剪机牌坊31中的装配位置相对应,且第一移动通道6和第二移动通道7的长度均不小于刀座从飞剪机牌坊31中移出所需的距离,使得从飞剪刀架中卸下的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能够直接放置到第一移动通道6和第二移动通道7上,并能够沿着第一移动通道6和第二移动通道7移动至飞剪机牌坊31的外部,使得吊装设备顺利的将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吊走;为确保新的上刀座29和新的下刀座30能够顺利的装入飞剪刀架,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移动通道6上设有限制上刀座29放入位置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二移动通道7上设有限制下刀座30放入位置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位置与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在飞剪机牌坊31中的装配位置相对应,使得新放入的上刀座29在第一限位结构/下刀座30在第二限位结构的限制作用下能够准确的移动至其在飞剪机牌坊31中的安装位置,有效的避免了因位置发生偏移导致上刀座29和/或下刀座30与飞剪机牌坊31之间发生碰撞的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限位结构为与上刀座29底部相适配的第二滑槽9和与上刀座29侧部相适配的第一滑槽8或仅为与上刀座29底部相适配的第二滑槽9,第二限位结构为与下刀座30底部相适配的第三滑槽10,更加具体的,第一滑槽8位于旋转臂2的上表面或侧表面,第二滑槽9位于第一固定支架4的上表面,第一固定支架4和第二固定支架5之间设有第三固定支架11,第三滑槽10设置在第三固定支架11的上表面。
34.旋转臂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固定支架5上设有第二安装孔,转轴12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完成旋转臂2与第二固定支架5的转动连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延伸方向第一移动通道6或第二移动通道7的方向平行,使得旋转臂2旋转至竖直状态时能够位于第二固定支架5的延长线上,不会遮挡下刀座30取出通道。
35.由于在飞剪机牌坊31中上刀刃和下刀刃部分重叠放置,在将装配有上刀刃的上刀座29和装配有下刀刃的下刀座30从飞剪机牌坊31中拉出后,上刀座29的放置位置会堵住下
刀座30上部的取吊空间,导致上刀座29不能方便的从上部取出或放入,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解决方法为:先将承装有旧刀座的支撑架移走,然后将承装有新刀座的支撑架移至飞剪机牌坊31的入口,将新的刀座装入飞剪机牌坊31内,从而完成换刀,承装有旧刀座的支撑架移动至较为宽阔的区域后,取放设备从支撑架中横向取出/放入下刀座30,此种更换方式需要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不能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厂房,本实用新型设置旋转臂2控制下刀座放置空间1的通断,转动至支撑工位时旋转臂2用于支撑上刀座29,转动至取放工位时,旋转臂2与第一固定支架4之间形成连通下刀座放置空间1的开口,使得吊装设备能从上部直接吊出或放入下刀座3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换刀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换刀支架结构更加紧凑,能够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厂房,扩大了适用范围。
36.如图4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棒材龙门飞剪换刀支架的换刀小车,包括用于支撑固定支架的机架13,远离固定支架靠近飞剪机牌坊31的一侧设有上驱动气缸14和下驱动气缸15,上驱动气缸14和下驱动气缸15的设置位置分别与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相对应,上驱动气缸14的活塞杆在第一移动通道6内伸缩,下驱动气缸15的活塞杆在第二移动通道7内伸缩,上驱动气缸14的活塞杆伸缩端设有上气缸接头16,下驱动气缸15的活塞杆伸缩端设有下气缸接头17,上气缸接头16与上刀座29固定连接,下气缸接头17与下刀座30固定连接,上气缸接头16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滑槽8相适配的第一滑轮18,下气缸接头17的底部设有与第三滑槽10相适配的第二滑轮19,上刀座29上设有与上气缸接头16适配的安装孔20,上气缸接头16的周向设有环形凹槽21,上刀座29上设有与环形凹槽21的轴线相垂直的插销安装孔22,插销安装孔22位于环形凹槽21的两侧壁之间,l形插销32依次穿过插销安装孔22和环形凹槽21,完成上刀座29与上气缸接头16的固定连接;下刀座30与下气缸接头17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上刀座29与上气缸接头16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机架13的底部设有滚轮23,滚轮23与铺设在底座上的压轨24相适配,滚轮23沿压轨24限定的方向前后移动,压轨24上设有限制滚轮23移动位置的限位机构,具体的,机架13的侧面设有第一定位销孔25,压轨24的前后分别设有第二定位销孔26和第三定位销孔27,机架13退出飞剪机牌坊31后到达极限位置时第二定位销孔26与第一定位销孔25相互重合,机架13进入飞剪机牌坊后到达极限位置时第三定位销孔27与第一定位销孔25相互重合,第二定位销孔26、第三定位销孔27的大小均与第一定位销孔25的大小相同,使得插销能够顺利的插入第一定位销孔25、第二定位销孔26或第一定位销孔25、第三定位销孔27。
37.将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从飞剪机牌坊31中拉出的工作过程:将机架13的滚轮23装入压轨24中,推动机架13至第一定位销孔25与第三定位销孔27重合的位置,将插销依次插入第一定位销孔25与第三定位销孔27,将机架13固定在底座的后端,此时第一移动通道6和第二移动通道7伸入飞剪机牌坊31的一端正好位于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在飞剪机牌坊31中的安装位置处,启动上驱动气缸14和下驱动气缸15,伸长活塞杆,使活塞杆带动上气缸接头16和下气缸接头17分别移动至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在飞剪机牌坊31中的安装位置,插入l形插销32完成上刀座29与上气缸接头16、下刀座30与下气缸接头17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启动上驱动气缸14和下驱动气缸15,收缩活塞杆,将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从飞剪机牌坊31中拉出。
38.将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装入飞剪机牌坊31的工作过程为:启动上驱动气缸14和下驱动气缸15,收缩活塞杆,插入l形插32完成上刀座29与上气缸接头16、下刀座30与下气缸
接头17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启动上驱动气缸14和下驱动气缸15,伸长活塞杆,将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推入飞剪机牌坊31中,将上刀座29和下刀座30固定到飞剪机牌坊31中后,拔出l形插销32,脱开上刀座29与上气缸接头16、下刀座30与下气缸接头17之间的连接,启动上驱动气缸14和下驱动气缸15,收缩活塞杆,推动机架13至第一定位销孔25与第二定位销孔26重合的位置,插入插销,将机架13固定在底座的前端,至此完成上刀座29与下刀座30装入飞剪刀架的工作。
39.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